淘客熙熙

主题:纪念一下我认识当年的参与者 -- Swell

共:💬326 🌺1456 🌵33新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一感就不是正常的人力简历,他干嘛在美国也不说啊?奇怪

请问是英文版本翻译过来的吗?

第二个事情。

我之前说河南有个回郭镇,很厉害,河北有个东风公社,和回郭镇一样,但是这个东风公社到底是河北哪里,我一直没有查到资料。

据说还出口零部件到奔驰呢,你们德国有资料吗?德文的也可以啊。

还有,回郭镇的书记叫啥名字,很奇怪的,网上资料都没有,我问胡辣汤,他也不回应,很奇怪。

回郭镇公社位于河南省巩县西部,有二十一个大队,二百一十一个生产队,五万八千口人,四万九千亩土地,丘陵坡地占一半以上。

  近几年来,回郭镇公社的生产条件变化很快,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全社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实现园田化,耕作、排灌、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所有生产队都通了电,化肥自给有余。一九七四年粮食平均亩产一千零一十六斤,向国家贡献粮食五百四十二万斤。一九七四年社办工业总产值达到五百八十九万元,大队工业和副业总产值达到四百二十八万元,公社和大队工业和副业总产值,占当年全社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六点三。今年一至九月份,公社、大队两级工业和副业总产值已达一千零八十四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六十二。社有经济力量日益强大,七年来,全社社办工业直接向农业投资六百八十八万元。

这个公社的事实,生动地回答了在一个公社范围内怎样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和发展农业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的问题。他们的实践说明,公社必须办工业,公社能够办工业。公社办工业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大上快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为逐步从三级所有制过渡到公社所有制创造条件,这对于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加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着深远意义。虽然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作长期的努力,但是,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

公社要办工业

  公社要不要办工业的问题,在回郭镇公社经历了多年的尖锐的斗争。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化以后,这里曾经办起了一些社队工业。但是不久,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利用暂时经济困难,搞什么“砍光退够”,使刚刚萌芽的社队工业受到极大的摧残,把公社、大队搞成了“清水衙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公社深入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制订了全面发展生产的规划。但是,在执行规划中有不少困难:缺资金,没机器,有了机器买不起,买了机器用不起、修不起,配套也成问题。有人主张等一等再说。社员们说:等到何时?等就是不干,等就要耽误时间,等就要落后!也有人主张向国家伸手。社员们说,“国家出钱,农民种田”,这条路我们不能走。公社革委会根据当时的条件,按照毛主席关于“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的指示,有计划地办起了一批小工厂。到一九七○年,社队工业为农业提供了三百多万元资金和一千一百多件机具和设备。可是,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又带来了严重干扰,逼迫社队工业下马。干部们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立足农业办工业,粮食年年增产,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多,集体经济日益巩固,这咋能说是方向路线错误!”社办工厂的老工人愤怒地说:“砍社办工业,是倒退,我们坚决不答应!”大家团结一致,坚持斗争,把大部分社、队工业保护了下来

回郭镇公社党委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党中央关于办好人民公社、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方针政策,学习大寨、昔阳、遵化等先进单位的经验,联系社队工业几起几落、农业生产几上几下的事实,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他们深刻认识到,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社队工业,不断提高公社、大队工业产值在三级所有制经济中的比重,是人民公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的。(⑴⑶)农业实现集体化后迫切要求迅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形势,也要求人民公社有计划地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加强工业装备农业、支援农业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力量。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芦医庙大队是全公社办工业最早的大队之一,现在每年工业和副业收入二十多万元。他们的工业和副业收入,除用于当年农业生产和增加社员收入外,几年中就投资打深井七眼,买大小拖拉机十二部,粮食平均亩产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一倍,达到一千一百五十四斤。西圪垱大队一九六五年还是一个穷队,连三十元的打井工具费都得向生产队摊派。他们从一九六六年起,逐步办起了机修、炸药、机瓦、滤蕊器、磨面等多项工业和副业生产,集体收入逐年增加,向农业投资逐年增多,使农业生产条件迅速改变,去年粮食亩产一千二百五十三斤。

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认识到办工业的必要性,就继续坚持发展社队工业和副业,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一九七三年全社工业和副业总产值较一九七二年增加了二百三十万元,水利建设进度随之加快,一年就扩大水浇地一万亩。一九七四年粮食总产比一九七三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一。今年虽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仍然夺得丰收,小麦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四斤,比去年增长一百零一斤,秋粮收成从已经收打的部分看,也高于去年。经验证明,社队工业的发展同粮食生产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正确处理工业、副业与农业的关系,可以促进农业大上快上。

公社能够办工业

经过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回郭镇公社的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提高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是发展社办工业的根本条件。随着水利化的实现,使用化肥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公社决定办一个化肥厂,消息一传出,群情振奋。为了解决设备不足的困难,工人修旧利废,搞技术革新,用“蚂蚁啃骨头”等土办法,制造了一些设备,总共用了一百四十万元资金,就把一个年产两千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建成了。今年春委又进行了扩建,只用了八十天时间,就使设计能力提高到五千吨,全社化肥自给有余。

  公社、大队能够办工业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日益发展壮大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为发展工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劳力、资金、原料和市场。社、队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程度和农业基本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逐步把适当数量的劳动力从农业方面转到工业方面。目前,公社和大队的工业和副业占用的劳力,占全公社劳力总数的百分之十二占七。社队工业劳力实行亦工亦农,农闲做工,农忙务农,保证农业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动力。多种经营的开展,为办工业开辟了资金来源,仅大白菜一项,全社每年即可为国家提供商品菜三千万斤,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现在,公社办的工厂有化肥、磷肥、水泥、农机修造、铸造、化工、机制砖瓦、电器材料等十多个;大队办的有机械修配、砖瓦、制钉、油封、农产品加工、镀锌等六十四个厂、组,每个大队都可以生产两种以上工业产品。生产队也都有一些副业生产。中、小学校勤工俭学生产的滤油器、砂轮、电池成了畅销货。电管所生产的互感器,早已供应外地。实践证明,公社社员可以依靠集体力量办好工业、办好副业,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为社会主义创造更多的财富。

公社办工业的道路

  回郭镇公社党委在领导办工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狠抓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社队工业办起来后,仍然存在着尖锐的斗争,表现形式是围绕农业转,还是脱离农业干?是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还是搞利润挂帅?斗争的实质是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人曾经主张:啥厂利大办啥厂、啥产品多挣钱生产啥产品。也有人在“挣钱为集体,咋干都有理”的错误口号下,搞非法协作,高价出售产品。公社党委坚持向干部和工人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围绕农业办工业,工业会越办越好;离开农业办工业,就会走偏方向。路线是非分明了,他们真正急农业之所急,干农业之所需。一九七三年全社试种水稻二千亩,稻种才落地,公社机械厂就开始研制插秧机,待秧苗长成,插秧机也做好了。稻子还没收,打稻机也做成了。

每一个工厂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从土开始,由小到大。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厂,就是由一口大锅熬硝起家的。现在可以制造简易车床、变压器和多种农业机械的公社农机修造厂,开始也只有七个人、一盘红炉、一个手摇石磨和三间庙房。事实说明,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具有自力更生办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巨大积极性和力量。没有技术力量,就派出去学,请进来教,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提高。缺少设备,就以土代洋,修旧利废,搞技术革新,自己装备自己。原料靠就地取材。缺少资金,靠勤俭精神,用“滚雪球”的办法,以厂养厂,边建厂边生产,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并且用老厂带新厂、大厂带小厂、社办厂带队办厂的办法,逐步发展。公社办工业以来,坚持人民公社现阶段“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实行等价交换,从未向大队、生产队平调过一草一木。社办工业的工人来自生产队,由贫下中农推荐。工人在厂劳动,在队记工分配,工厂除发给工人本人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外,直接和生产队结算工人劳动报酬。

  大队工业收入一般采用比例分成,大队积累百分之四十或五十,其余按各队参加工业生产的人数分配到队,工人和同等农业劳力记一样工分。

社队工业作用巨大

  回郭镇公社的社办队办工业和副业,虽然还处在发展状态,但它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正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进一步巩固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社有经济在三级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公社现有公共积累九百四十万元(固定资产四百九十六万元,流动资金四百四十四万元),占三级公共积累的百分之五十三点七,按全社人口平均,每人一百六十元。大队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

  二,改进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速度。几年来,社办工业对农业的支援,有几笔大账是引人注目的:(一)从设备上装备农业:为生产队制造变压器、脱粒机、播种机、扬场机、插秧机、打稻机、氨水耧、封墒器、水泵、铲运机、打井机、高压杀虫灯、推土装置等中小型农业机具一千二百多台,小件农具三十多万件,修理各种机械四千多台次。(二)从技术上装备农业:采用厂队挂钩,厂校挂钩和巡回辅导的办法,为大队、生产队培养了三百九十名农机具手、电工和机修工,还为每个大队配备了一套包括简易车床、小台站、电焊机在内的修配工具,做到有机器有人,能开会修。(三)从资金上支援农业:文化大革命以来,公社、大队投入农业“四化”资金已达一千一百三十四万元。六年来,公社、大队两级光水利建设投资即达二百三十九万元。大队联办的大型工程和每个大队打的头一眼机井、买的第一部拖拉机、第一部发电机组,都是由公社出的钱。目前,全公社拥有汽车九部,大、小拖拉机一百四十九部,各种动力机械一千七百四十台,共二万三千二百马力。各种牵引农业机械二千八百台,发电机组三十五部,高低压输电线路二百三十九里。自产化肥平均每年每亩施氮肥二百多斤、磷肥一百斤。社员们高兴地说:我们现在是农业机械买得起,小型农业机械会造会修理,机械用得起。

三,进一步发挥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公社利用自己的经济力量扶持穷队发展生产,帮助受灾队进行生产自救,使一些较穷的生产队能够较快地赶上较富的生产队。几年来,光是公社用来扶持穷队、受灾队的钱即达四十多万元。

  四,人民公社三级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社员看到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更加热爱集体,更加热爱国家,更加向往着共产主义未来。亦工亦农队伍的增长,农业“四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员生活的日益提高,给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创造了条件。农村“五匠”参加社队工业生产,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小生产的影响逐步克服。复员军人、回乡知识青年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社现有工人和农机操作人员四千三百多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十六点五五。他们会种田,会做工,会开机器,会批判资产阶级。他们热爱农村,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农业和社队工业生产,一代有文化、有技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型农民正在茁壮成长。

找回中国农村伟大光明灿烂的希望

 ——毛泽东社队企业构想和实践研探

作者: 向东方盼天明

随着毛泽东1975年9月对浙江省永康县人民银行职工周长庚信件和所寄河南日报对河南巩县回郭公社发展社队企业文章的批示及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公开发表毛泽东1959年在第二次郑州会议关于农村社队企业是中国农村“伟大光明灿烂的希望”的名言,明确要求全党和全国各条战线大力支持发展社队企业精神的贯彻,全国兴起了一个新的兴办社队企业的热潮到1978年底全国社队企业共有152.4万个。其中社办企业32万个,平均每个公社6个;大队办企业120万个, 平均每个大队2个。全国已有98%的公社、82%的大队办了企业。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由1975年的169.4亿元增加到达550亿以上。占人民公社三级经济总收入的29.7%,社队企业工业产值约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一点七。有的地区比重更高一些。如江苏1978年社队企业社队工业总产值已达到63亿元,占了全省工业总产值的近20%。浙江也是社队企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到1978年底,全省社队工业总产值达到21.7亿元,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当时全国社队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原煤为百分之二十,砖瓦、灰沙石和中小农具分别为百分之七十五至百分之九十。社队工业已成为国营工业的重要补充,它既能生产许多配套的零部件和辅助设备,也能生产一些优质精密的产品。同时社队企业企业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社队企业安置农村劳动力282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9.32%。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职工2827万人,全年工资总额87亿元,平均每个职工年工资收入308元。

  在农村工业企业发达地区,已涵盖了以下门类:以食品、饲料为代表的粮食转化行业;以经济作物和林业、牧业以及其他副业产品为原料的农副业产品加工行业;围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小型矿业、能源和建筑材料等行业;传统工艺、各类编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化工化肥和机械制造、修理行业;为大工业协作配套或拾遗补缺的行业;为城乡市场服务的轻纺、五金以及当地土特产加工等行业;供出口创汇或为外贸部门加工服务的行业等。

  有人以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将1982年至1990年作为社队企业发展的第四个高潮。其实这样认定是错误的。1978年底中央新领导核心当政后,1979年就提出对社队企业进行大整顿,要求大量裁减社队企业数,而此时各地农村已深深尝到开办社队企业的甜头,纷纷反映不愿意裁减,最后各地以裁减40000个社队企业搪塞了事。1982年至1990年期间,全国乡镇企业是有较大的发展。但此时,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均已解散,集体生产经营和分配已不复存在。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作为乡镇政府的附设机构。其所有者实际已不再是全体公社社员而逐步演变成为乡镇领导的钱袋子,其经营目的及收益也与公社社员无关。此时发展企业的动能不再是公社社员的积极性,而是乡镇领导用钱的需求。所以将此段时间乡镇企业的发展视为社队企业的新阶段是缺乏依据的。“社队”既已不存在,何来社队企业?及至1990年后,随着全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全国社队148万个社队企业除了有数的若干个外,基本悉数变成了私企。人民公社20年的奋斗取得的巨大成果最终灰飞湮灭。如华北原东风公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包括已经多年生产出口零部件被德国奔驰厂,年创外汇500万美元以上这样的出色的东风汽车零件工厂也没能逃过。县领导伴出国考察回来,大笔一挥将零件厂界定为民营企业,成为私人股份制公司。与此同时,公社的一百多家社队企业,也全部改制为民营,有活下来的有死掉的,但是属于集体的一家也没有了,赚钱都再不是集体的了。

http://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15/12/356420.html

所谓乡镇企业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拜吨

其中回郭公社开办工业企业57家,社队企业年产值达到580多万元,超过农业总产值。

华北平原上的东风人民公社到1974年已经兴办了机械厂、农机厂、榨油厂、面粉厂等大大小小企业100余家,其中就有汽车零件厂。

这个汽车零件厂创立于1970年,开始叫翻砂厂,投资15万元,50多名社员工,后来发展中买些旧机床,加工一些零件销售。

1971年,东风公社所在的县成立了外贸公司。

公社汽车零件厂也任命了新的厂主任,更新设备,培训技术工人,开始通过外贸公司出口汽车零件,主要是铸铁加工产品,如刹车鼓。

到了1975年,产品直接通过省外贸公司出口德国、美国、法国、日本。

1978年,创汇每年已达500万美元,产品扩大到皮带轮、飞轮环、排气筒,德国奔驰、大众、美国通用以及日本丰田等世界名车都有这家汽车零件厂的产品,出口免检。

社队企业的消亡是从1979年所谓推行分田到户开始。因为此时农村集体经济开始瓦解。到1983年人民公社正式解散,标志着作为集体企业的社队企业不复存在。

后来的乡镇企业事实上已不再被视为社队集体企业。而是乡镇领导的“钱袋”。随着90年代“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除了像南街村华西村等极少数以外) 最终基本悉数成为私人企业。

  因此人民公社集体生产经营组织的解散是社队企业生命结束的主要原因。同时事实证明,公社的解散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因为公社经营搞不下去而“寿终正寝”,而是上头推行一种消灭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制性政策的结果。是上头强行拆散而不是因为农民自发要求散伙的。起码绝大多数的社队是这种情况。

1979年,小岗村集体经济散伙后,某些领导强令全国各地依样实行。当时流行一句话,“不换思想就换人”,凡是县社领导所在地方生产队和大队不散伙的,公社和县领导要撤换。

《当代中国史研究》

众所周知,广东粤西一带就有不少领导是因此被撤职的。

甚至一些集体经济搞得非常强大的社队亦不能幸免。如前面介绍到的江苏无锡春雷村就是一个典型个案。

上世纪60年代,春雷村在无锡创下了很多第一:

首先在工厂工作的村民比例最高,全村3000多村民,有300多人务工;

其次收入最高,工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40%,每户平均收入1000多元;

村里只有存款,没有欠款,最早实现了全村家家亮电灯、家家用拖拉机耕地、人人享受合作医疗……

春雷最兴旺的时候是七十年代,一年净利润要三十几万元,靠着春雷厂的资金积累,春雷大队兴办了农机厂、皮件厂等多个社队企业。

这样的生产大队的结局也是解散。

华西生产大队当时也接到了解散的命令,而吴仁宝采取变通的手法,将生产大队的名称取消而保留华西村集体经济管理实体。后来上级又以安排吴仁宝去县当领导为条件,要吴仁宝解散集体经济,吴仁宝还是顶住了,拒绝了继续担任江阴县领导。

其中有不少企业的改变是腐与改开结合的产物。随着所谓改开的推进,一些乡镇企业领导私心膨胀,企图将资产巨大的集体企业变成个人资产,于是想方设法贿赂有关领导(包括与领导合伙经营 ) ,以黑箱操作的方式花少少代价就将企业改制到自己名下。有的甚至以一纸认定的最简单方式,将社队经营二三十年的集体企业认定为自己个人的企业。

上海市川沙县1971~1974年用于农业机械化的2500万元投资中,社队企业利润占87.5%。

很奇怪,这类资料国内网上居然寥寥无几,不知道国外的机器人是不是也是一样有选择性啊。

指望他们思考是不可能的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