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下半场开踢 -- 方平

共:💬5006 🌺38061 🌵3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达,你会认为1979年苏联等于今天的美国么?当年权延赤有本

叫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意思是歌颂周总理的,似乎想叫周恩来走下圣坛,回归人民,其实还是当时的政治大形势,歌颂周总理,什么被毛主席批评痛哭啊,什么支持国产产品啊,还有对越南要求援助的不耐烦吧。

意思是很明显的,就是说援助越南是错误的,越南贪得无厌等等等,这在80年代中美友好环境下,似乎没问题,但是今天看来就呵呵呵了。

毫无疑问,由于共产国际,周总理和胡志明的友谊,援越是正确的,第二,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打击美国是必须的。

虽然改革开放后,中美友谊下,强行夸张苏联威胁,似乎好像对,但是事实上是中美友谊下,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家独大,哈哈哈,这个事实你们呢谁也改变不了。

@wolfgan

@网海

达雅河友强行解读夸耀,似乎逻辑合适,呵呵呵,但是有一个问题,台湾问题,世界大趋势无法证明达雅所说的中国主动权和主动性,一分一毫也证明不了。

这和中国在90年代遇见的形势是完全不符合的,那么结论就是达雅这个强行解读当然是错误的,僵化的,这才叫真正的刻舟求剑!!!

达雅河友自己以为可以解释,但是实际上完全脱节。那么就可以推测,毛主席是怎么想的,怎么安排的,为什么会有中美在1972年谈判后的曲折?

毛主席会不会接受美国的一家独大呢?重点来了!!!毛主席能不能想到这些,能不能预防这些,有没有这个能力?

第一个例子,简单一些的,在大框架下,毛主席要求华北杨李兵团在张家口围困张家口,要求华北杨罗耿兵团挡住郭景林35军逃跑的道路,并且预计了东野程黄兵团及时赶到张家口围困住35军。

结果大家知道了,程黄打密云了,耽误了时间,杨罗耿没有及时反应,到不了,杨李没有派出足够的兵力挡住郭景云,在这里有一个特点,按照毛主席的方法做就是了。

不用担心实现不了,这个判断和结果,毛主席都下了,你干就完了。

最后是多亏了华北12旅在新保安的艰苦阻击等到了杨罗耿兵团的及时到来。

在这里,傅作义派出了安春山和35军对攻杨罗耿阻击新保安到北京的道路,这个应该是程黄兵团的责任和工作。

多亏郑维山及时反应,派出了较多部队面对安春山和郭景云双重夹击,在这里大家只会佩服毛主席的各种安排和细致。

剩下的当然是对傅作义的心理把握,这个就是更高层的东西了,不说了。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战斗力的问题。

仅仅华北12旅就可以阻止郭景云部一天一夜,这的确是神奇的事情,当然有35军大意和粗糙的一面,但是这种战斗力的估算也不是轻易知道的。

因为在这个时期,对于我军的战斗力的估算,其实是个极难的事情,我感觉到西西河或者国内论坛研究大多都感觉,应该是战争培养和东野的培训导致了我军在1948年成熟了。

其实,并非那么回事,而是毛主席掐住了点,导致我军不断胜利,然后提振了信心,于是大家越打越顺心,于是战斗力就提高了。

比如刘邓大别山窝囊憋屈,走出来,需要一定的战斗,才能逐渐提升信心,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起码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也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我质疑达雅的话,从1975年越南胜利到1979年,中国进攻越南,呵呵呵,这个态度转换是突兀的,不可信的,甚至美国的反应才是合理的,美国如何相信中国呢?需要时间,之后才有的中美红高和西哈努克合作。

唯一转换迅速的只有金日成,迅速的支持了邓小平,其实表现的是朝鲜的态度。独立、有个性。

反对中国(支持越南)、中立(呼吁停火和平)、支持中国(反对越南)。

其中,反对中国的主要力量或许令人意想不到——它们是以苏联和东欧各国为主的华约国家。

当时和苏联站在同一立场的国家还有古巴、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蒙古等14个国家,它们都和苏联关系匪浅。

中立国家的态度

在中越战争的问题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反而比社会主义阵营更加友善一些,而这主要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瑞士、比利时、加拿大、日本等西方国家都持中立立场,呼吁双方展开停火谈判。

除了西方国家,来自第三世界的亚非拉国家也普遍持中立立场。

不过,印度和老挝的“中立立场”实际上还是略偏向越南的。

虽然中国在国际上遭受了大量非议,但依然有两个国家向中国伸出了援手,它们就是朝鲜与柬埔寨。

在联合国大会上,只有朝鲜与柬埔寨明确支持中国,并对越南长期袭扰中国边境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

西方的这个态度才符合逻辑。犹豫是对的,所谓中国主动性,呵呵呵,只是达雅河友的强行解读罢了。这其实是很惊讶,呵呵呵。

前面是平津战役的围困郭景云构想,围住郭景云,就能围住,而且郭景云毫无办法。

与此类似的是辽沈战役打锦州的战役安排,第一,塔山的安排和冗余;第二,打锦州的轻松,第三梁兴初十纵阻挡住了廖耀湘。

这里面既有毛主席对林彪的信任,也有毛主席对林彪的安排的把握,因为是要上报均为批准的,打起来之后自然是顾不过来了。

我就想问一句,大家觉得毛主席能不能想到林彪的布置呢,我认为是可以的,这也是毛主席几位神奇的一面。

林彪的犹豫是来了两桌客人,能打是能打,但是消耗要大。毛主席是用结果告诉林彪,你不仅能打还能节省兵力。

节省到了什么地步,东野第一主力纵队一纵李天佑部居然在辽沈战役一枪未放,这对于李天佑一纵个人是个悲剧,但是对于整个东野是个什么概念,是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对国军又是什么影响呢?之前的四保临江三下江南,一纵的战斗力已经被证明的够够的了。

廖耀湘是个多么强大的兵团,仅仅独立师和梁兴初一个十纵就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前进困难,这是神迹的战斗把握,不在于梁兴初和林彪,而在于毛主席对于战争节奏和节点的精准把握。更神奇的是,毛主席是基本通过林彪l来实施的,这就是著名的听毛主席的话,打胜仗。毛主席对于林彪是否尊重自己的命令是有把握的,这里面的冒险的的确确是毛主席个人的冒险,也就是我这篇帖子里面疯狂赞美毛主席的基本点。

但是这个战机和状态的把握是林总把控不足的。

这应该就是林总佩服服气毛主席的一个点,在这里,其实广大的解放军指战员都是不太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因为他们呢没觉得那么乐观。对于敌人的强大还是信服的,否则就不会有东北局几次请求打长春的反复和犹豫了!!

全国状态最好的东北局都这么悲观,认可林彪的操作,那么全国可能乐观吗?这是豫东战役之前的事情。全国一盘棋,只有毛主席在这个时候就要求决战了,淮海战役时期的计划只不过是重复毛主席在1948年年初的想法罢了。这叫远见,也叫能力,所以毛主席不可能认可邓的一边倒的计划。

当然了,根据我继续的研究,就是毛主席在抗战战后,就已经料想到这些了,虽然具体地点有一些不同,但是,锦州是必须的,中原是必须的。

在这里,解放军进入东北获得一定的先机,然后及时有效大部分我军进入东北,掌握东北,就是我军的要点,这点毛主席提了,要求了。

但是由于蒋介石及时的调动了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毛主席只好让步,不能及时掌握情况,导致了军事战机的失去,这点可算毛主席的错误,但是也是因为太复杂,刘少奇完全没有军事能力导致了杜聿明冲过了山海关,局势瞬间崩溃了。

由于毛主席没在场,周总理等对和平基于希望太大,以至于忽视了苏联对我军极大的善意。

是因为杜聿明进入了东北,苏军不好动过手,支持我军,我军又是战败连连,才导致苏军遗憾失望离去的,然后为了破坏国民党的战争能力,才拆除了机器工厂等等等,实际上苏军是非常善意和希望我军掌权的,这最有利于苏军,然而周总理错误的理解了苏联的意图,以为必须要和平为主,这也是周总理一贯的思路,导致了军事斗争的失败,然后就是毛主席和林彪为周总理和林彪补裤裆,到了松花江稳住了形势,其实就是有利于我军了,

这个时候的有利只有毛主席和林彪看清楚了,这才有了三纵四纵的想放弃南满回到江北,保持自己的安心。

为此新东北局和毛主席都要求三四纵必须要在南满站住。

结果当然如我所说,南满毫不困难,轻松拿捏国军。很快就进入了辽沈战役的1948年。这就是远见的表现。

由此可以理解毛主席的四渡赤水。对于敌情和动作的把握到了极致,打胜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通关,达到目的,就能达到目的。

军事计划可以实行,可以实现,如果不是为了劝告党中央不要那么执着于北上和红四汇合,就不会有那么多波折,目的可以随意变化,为的当然是中央红军的生存。

在这里我要@网海

河友,呵呵呵,不是大决战时期,毛主席牛才有的你理解的西路军等的毛主席,而是毛主席在四渡赤水时期,草地分兵之时就已经很牛了。

毛主席才是真正使用和珍视四方面军的领导,被打压的原因根本就不是毛主席,如果我说是周总理,那么逻辑不成立吗?

陈昌浩是真正尊重中央的人,实际上是毛主席,徐向前是尊重张国焘的人,所以他才三次走草地,这是徐向前巨大的错误,说是陈昌浩的问题,但是西路军的电报风格已经显示出,是徐向前裹挟军委做的事情,而不是陈昌浩,因为陈昌浩亲毛,已经不被红四信任了。

这点极为明显,因此他到了鄂豫皖没能再拉起队伍就是这个问题,当然,高敬亭威信打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被迫三走草地,所以,陈昌浩也不被周总理党中央亲苏派认可,所以他才十分尴尬。实际上西路军是完全的徐向前理解的张国焘思想的执行的结果,中间的多次思想变动都是来自徐向前,所以周总理亲苏派极其厌恶徐向前的不听话。

毕竟离开中央纵队是徐向前的操作的成果,虽然说了红军不打红军,但是没有背叛的责任大。这个可算毛主席的失败,第一没有争取到张国焘,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张国焘确实很厉害。第二就是没有争取到徐向前、陈昌浩,尤其是,徐向前是周总理亲自派到鄂豫皖的。所以,毛主席自称草地分兵之时最黑暗,是对的。

坐视大量红军南下失败牺牲,确实太难过了,因为他料想到这点极其容易,太容易了。

所以,网海河友,你的想法也是错误的,极其错误的。你以所谓没发表、公开作为你的依据,不成立。毛主席的深邃和远见,你根本没想到,没想通,所以结论自然是错误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所谓邓小平继承毛主席是天方夜谭,简直就是可笑和荒唐。

毛主席对于新中国的构思和建设,深不可测。因为不只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是中国突破历史,重新尽量总是站在世界之林的顶端的问题。根本不需要通三统。

毛主席一人足矣。

@赵美成

@晚春荷塘

@起于青萍之末

这就是毛主席的共产主义中国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