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另一个角度看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国庆节快乐 -- 真离
史称华野分兵,意思是华野配合兵力优势的中野晋冀鲁豫在中原开始大战。
因为在之前,中野可以说是屡战屡胜,看起来很好,结果到了中原,晋冀鲁豫装备打光了,所以战斗力瞬时间下降,至于原因为什么,不说了。
就是这个结果瞬间导致了刘邓部队的战斗力下降,进而逃跑到大别山猫起来了,回避中原战争。
结果这个战略构思就无疾而终了,于是粟裕和陈唐共同针对邱清泉和李一弥。而陈唐早就不听刘邓招呼了,直属中央毛主席,粟裕此时的确为华野西兵团,这就是济南战役,粟裕许世友争权的来源,因为,是毛主席抓住了东北形势瞬时明朗的大好形势要在华东中原搞事情。
所以毛主席不仅命令粟裕担任攻济打援总指挥,而且要求打援兵团兵力超出攻济兵团,这是一个示范,导致的结果就是之后的国军不敢救援,或者救援畏畏缩缩。
最典型的就是救援黄百韬,邱清泉不敢使用全力,这点也给布置全线战争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
虽然时间点还没有完全配合,但是也是很顶级了,有了黄百韬这个饵,才有各种操作,尤其是国军的反应。
如果黄百韬直接被灭了,徐州集团就有可能固守徐州,而不是被蒋介石逼着救援。
城南庄就这块战略,粟裕一定是主角,否则他不会单独汇报,各种直陈,现在主流意思是粟裕反对毛主席,因此比毛主席厉害,呵呵呵,其实毛主席和粟裕就是一致的,是毛主席带着粟裕向中央军委做军令状,意思是没有必要救大别山,而是邓小平出大别山,和提前出来的刘伯承共同配合粟裕的淮海战役。
当时粟裕最初的目标就是清空华东海州一带加上黄百韬,粟裕打仗极限用兵,要求各方面配合,所以毛主席一定的给了粟裕这个底气,然后,又有辽沈战役的尘埃落定。所以粟裕就有了信心直接搞黄百韬,报复黄百韬。
这里面的关键点,是我们事后诸葛亮知道辽沈战役一定胜利,但是,还是有风险的,这点我之前说了的。
只有毛主席确认必会胜利,粟裕也只是强烈期望,并且部分信任毛主席的确认。林彪则是很谨慎小心。林彪总是想保存兵力,这是好,但是也要看时间点,为了新中国需要一定的牺牲的。这是毛林的区别。
如果粟裕确认东北,那么粟裕就不会头疼昏倒了。
早期不仅许世友不听话,陈士榘、宋时轮、谭震林都是不怎么听话的,因为他们一定程度的听毛主席的话,但是军事水平不够,理会不了毛主席的深深的战略意图。尤其是宋时轮也是个二愣子。
不过进攻开封,陈士榘确实是领会到位了。这点技术水平还是很高的。
粟裕打完了邱清泉,打残了黄百韬,还是显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我估计这个时候陈唐、谭震林等应该是想通了。
但是毛主席还要解决饶漱石和粟裕和大家的配合的关系。时间太短促了。
所以毛主席说是一碗夹生饭。真是太夹生了,由于这个转换太快,大家都不适应,但是这就是毛主席的节奏。
所以毛主席在延安遛完胡宗南即要求东野在冬季攻势下加快战争节奏迅速封闭锦州是非常毛主席的思路而且时机也没问题。
当然,我看到粟裕也应该是看到这点了。所以粟裕也要玩,一直开始斗胆直陈。粟裕有苏中七战七捷的思考,必然也在淮海中原进行了战略战术思考。
所以他也一直知道毛主席希望在中原打大仗,只是刘邓基于能力和信心一直回避,各种诱惑,然后都放弃了。
所以就是一直从刘邓转向华东的过程,最后是刘邓失败,粟裕崛起,然后确实就成功了,刘伯承打仗也是珍惜兵力,但是思路太小,所以根本跟不上毛主席的节奏。
大概就是这个过程。
但是,大中原指挥机构和淮海根本没有任何连续性。这只是邓小平获得一个功劳的操作罢了,很恶心的,因此淮海不仅没有指挥机构,更是奇怪的排序刘陈邓,邓为总书记。这是非常搞笑的。
如果邓是前委,那么后方总部是谁呢?
所以这个总前委只是歼灭黄维兵团的总前委统筹后勤机构罢了,就这里,负责华野军队部分的后勤还是人家华野自己负责的。人家用的是饶漱石全面统筹的山东来的老百姓。
你知道华野炮多,中野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炮弹。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5006039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我对你的补充也补充一下,陈毅是贴近刘邓,毛粟裕接近。 3 真离 字487 2023-10-11 01:17:17
🙂豫东战役的意义在于 14 大秦猛士 字838 2023-10-08 22:50:08
🙂的两段话 3 自以为是 字1762 2024-08-18 15:03:08
🙂这说明你对历史不够了解,这就是笨狼河友说的大中原的构思
🙂关于夹生与毛粟对比 4 自以为是 字1101 2024-08-19 19:48:56
🙂夹生是指和平津辽沈比较,至于你说都夹生,并无意义啊 1 真离 字1584 2024-08-19 22:07:19
🙂两军差距不是一点点 1 波素扬舟轻 字24 2023-10-09 06:20:51
🙂在这里借老帖说一下豫东战役之前的事情,有个有意思的事情 3 真离 字15313 2024-08-15 05: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