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2024年9月底,中股乱谈 -- 铁手

共:💬614 🌺2953 🌵38新 💬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是十分憎恨国民党的,所以对于苏联对国民党苛刻是认可的

对于这些所谓利益牺牲,我看还是得观察。

所以站民国利益,我不是那么热衷。

这也许是你感到不舒服的根源吧。

我以为果粉是有意混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区别。

以共产党的身份代替国民党向苏联要无数援助,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合理的。

当然,我认为1941年之前,苏联援助国民党是合理的合适的,苏联也有条件做到。

1941年之后,苏联也很忙乱和担心,因此减少了对民国的援助,我也是理解的。

你指望盛世才援助红四,其实和指望国民党援助中共是差不多的,蒋介石从来不是墨守陈规的人,苏联也不好指责国民党不发给中共钱款武器。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不只是国共撕破脸,其实就是国民党不那么在乎苏联的态度了。反共摩擦也成了国民党的主流了。

因为国民党的战略失败,苏联还是瞧不起中共,所以你指望给援助,其实很难,苏联也是要求我共到东北作战的,被毛主席适当的拒绝了。确实也是做不到,不好做。因为苏联的战争模式还是苏联那一套,我军肯定是消耗不起的。

抗战期间,斯大林先后6次发报请八路军支援,毛主席说:尽力而为

“日苏战争极有可能爆发,如果日本进攻苏联,敌为肃清后方计,必将在华北加强镇压。为今之计,我军须准备配合苏军作战,目前做此准备,以待时机成熟,即可行动。但是此种配合,是战略的配合,是长期的配合,不是战役的配合与一时的配合,请在此基点上考虑一切问题!”

毛主席剧照

1941年7月2日,毛主席在深思熟虑后,给在华北前线的八路军副司令员彭德怀,发去了这样一封电报。当时,他的手中还拿着另一封电报。这是一封求援电报,发报人是苏联的领导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有“红色沙皇”之称的斯大林。

斯大林和中国的交往,可以说有愉快的经历,也有不好的回忆。他确实对中国提供过不少实实在在的帮助,但是也同样想要控制中国的革命进程。而苏联的实力,也要比中国强上好几倍。那么为何斯大林会向毛主席求援呢?

斯大林

斯大林和中国

1922年,苏联的缔造者列宁突然中风,口不能言。斯大林通过一些政治操作,逐步取得了苏联的最高权力。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正式成为了苏联领导人。此时,也正值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斯大林通过共产国际,给予过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不少经验方面的帮助。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国民党政府寄希望国际调停来解决问题,但是美、英、法等国家,都纷纷置身事外,想要牺牲中国的利益来讨好日本。而苏联,则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发出了正义之音,坚决表示要制裁日本。只可惜,苏联孤掌难鸣,最终中国东北,还是沦丧在日寇的铁蹄之下。

九一八事变

此后,斯大林为了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人,不但在明面上给予了中国大量援助,还给在东北坚持抗战的“抗联”以大力支持。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西方国家也表示要支持中国抗战,但是给出的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而苏联在这方面,表现要好得多。他们给予中国的援助,超过了西方各个国家的总和。国民党军中最为精锐的几支部队,装备的便全部是苏联装备。

同时,斯大林在给予中国援助时,还多次表示,希望接受援助的蒋介石,可以把物资分出一部分来支援八路军。蒋介石对此十分不满,并且拒不同意。但是,通过新疆、蒙古的一些通道,还是有部分的苏联装备送到了八路军的手中。这对于我国的敌后斗争,意义是非凡的。

蒋介石

苏联和日本的关系

斯大林帮助中国抗击日本,除了国家利益的考量,还有历史的宿怨。

1904年,沙皇俄国和日本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打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战争。结果号称世界列强的俄国,居然败在了新兴的日本手下。这次战争对于日本来讲,可以说是“立国之战”。但对于俄国,却是永远的耻辱。虽然后来俄国变成了苏联,但是民族的仇恨仍然存在。

日俄战争

“十月革命”后,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站了起来。苏联的诞生,打破了原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地缘格局,因此成为了西方国家的眼中钉。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美国和英国不断寻找同盟者,妄图将战火引向苏联。欧洲方向,他们的选择是德国;而日本,则是他们选定的亚洲利益代言人。在“九一八事变”后,日苏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有了爆发的趋势。

1939年,已经在中国东北站稳脚跟的日本,想要再和苏联这个巨人掰一掰手腕。这一年的5月份,日本人在蒙古的诺门罕地区挑起事端,和苏联进行了一次历时四个月的战役。苏军动用了摩托化部队和装甲兵,再加上名将朱可夫的卓越指挥,总算是赢得了战役的胜利。从伤亡数字上看,苏军更占优势。因此日军也意识到,如果单纯使用陆军,他们还不是苏军的对手。

诺门罕战役

不过,这一战也给苏联人敲响了警钟。他们意识到,日本虽然陆军实力并不强,但是也绝不是一股可以忽视的力量。如果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在日本人身上吃大亏。

卫国战争的爆发

在1941年之前,苏联的主要注意力,一直都集中在日本身上。这不仅是因为日军发动过诺门罕战役,还因为苏联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中规定,苏德双方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对另一方发动武力进攻,即使有了争端,也要本着和平的原则,谈判解决问题。这一条约在1939年8月签订,有效期为10年。所以苏联人认为,至少在1949年之前,不用担心苏德会爆发战争。

然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仅仅是德国的缓兵之计。从1940年10月开始,德国元首希特勒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剑指苏联了。

希特勒

苏联的情报部门,将德国的动向报告给了斯大林。但是斯大林片面地相信条约,认为德国人不可能打过来。他所做的准备,就是不断往边境增兵。但是对于部队的统一指挥、物资调配、相互联络等问题,却始终不予解决。以至于很多苏联部队空有数十门先进火炮,却没有炮弹可用。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揭开了卫国战争的序幕!由于对战略判断失误,以及此前“大清洗”造成的影响,让苏联立刻便陷入了被动。仅仅一天时间,便有数十万苏联红军战士被歼灭,多达1483架飞机被摧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损失还在不断增大。

卫国战争

一开始,斯大林仍然不相信德国已经开始全面进攻,以为只是局部的冲突。但是随着前方的战报如雪片一般地飞来,他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但是,当初的战略失误的影响仍然在不断扩大,很多前线指挥官的报告相互矛盾,让斯大林不知所措。他唯一能确定的是,几乎每一天,他都能收到前方传来的败报。苏联红军正以每天万余人的速度,不断地损失。

第一封求援电报

而就在此时,他又收到远东地区的情报:日本关东军正在集结力量,似乎要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兵力规模,已经达到了70万,比诺门罕战役时候的5万要多了14倍!联想到在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已经签署了同盟条约,这让斯大林不得不担心,日本是不是要和德国来一个东西夹击?

斯大林

忧心忡忡的斯大林,想到了中国的八路军。

事实上,从德军开始进攻的第二天,斯大林就命令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发动全世界的共产党武装来保卫苏联。他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只有保证苏联的胜利,各国人民才有可能争取自由。”而季米特洛夫也在第二天通过共产国际通知八路军:“迅速集结,对向中苏边境集结的日军采取牵制行动。”语气相当地不客气。

季米特洛夫

此时中国的抗战形势仍然十分的不乐观,国民党的部队,全部被压在中国南方,丝毫指望不上;中国北方的宁夏、青海和新疆一线,虽然还有着不少地方武装,但是和苏联没有一点关系,此时也无法向他们求助。只有八路军,既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又在中国华北活动,是斯大林意识中,可以协助自己的部队。

虽然已经有了共产国际的通知在前,但斯大林仍然不放心。在1941年7月1日,斯大林给毛主席发去了第一封电报,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能不能抽调若干旅或团摆在长城附近,以牵制日军。”

毛主席

对于斯大林的请求,毛主席给予了积极的回复。他指出,苏联和中国的关系是:“站在同一战线上,成败与共,休戚相关的。”但是对于斯大林片面强调苏联安全的论调,毛主席却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毛主席表示:“中国对苏联的支持,就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对于斯大林向长城附近派兵的意见,毛主席没有正面回复。当时的八路军,还不具备和日本关东军硬碰硬的实力,盲目地出兵是十分危险的。但是,他仍然电令彭德怀,对苏联红军进行“战略配合”。其实,毛主席的意思就是一个:八路军会尽力而为,用灵活的战术去扰乱日军的部署。超出我们力量允许范围的行动,八路军是不会做的。

彭德怀

7月15日,毛主席通过周恩来告知苏联驻华武官崔可夫,表示:“我们会加紧侦察和破坏交通,借以牵制敌人,以我们现在条件下的最大可能帮助苏联红军。但假若日本真的进攻苏联,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怕不很大。因为假如我们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自身被打垮,不能长期坚持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十分不利的。”

之后的事实证明,日军的军事行动不过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斯大林可谓虚惊一场。对于毛主席拒绝出兵的态度,他也没有过多地回复。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日军演习

接二连三地求援

1941年10月,德国开始进攻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这一战,希特勒志在必得,所以他集结了约180万德军,和一千七百多辆坦克,对莫斯科发动了十分猛烈的进攻。最危急时,德军已经能见到莫斯科广场上的塔尖了。

而在此时,日军再次在中苏边境活动,这让斯大林又一次陷入了慌乱。1941年11月12日,斯大林再次致电毛主席,旧事重提。同时,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还在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毛主席,借此向我军施压。但是,毛主席仍然是那句话:尽力而为,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不做。

莫斯科战役

1942年5月,德国开始夏季攻势,很快就在哈尔科夫方向击退了苏联军队。而斯大林又一次接到了日军活动的报告,于是再次致电毛主席,希望八路军出兵南满,策应苏军。这一次,季米特洛夫亲自来了延安,以督促毛主席出兵。

面对斯大林这种有些无理的干预,毛主席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八路军的首要任务是积蓄力量,恢复元气。如果日军真的进攻苏联,我们自然要配合,但是这种配合也不是孤注一掷的。让八路军去和日军打大规模的战役,是不切实际的。

毛主席

事实上,此时八路军的情况确实是十分困难。由于日军加强了占领区的“治安强化”,使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都缩水了将近50%。而国民党发动的“皖南事变”,更是让新四军损失巨大。如果我军不顾自身实力,以和日军硬拼的方式帮助苏联,最后除了增大我们自身的损失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毛主席不帮助斯大林,不是不想帮,而是实力真的不允许。为了帮助苏联而拖垮自己,这种事情毛主席是不会做的。

毛主席

但是,斯大林的求援电报仍在不断地送来。1942年7,德军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这次负责指挥的,是以谨慎著称的德国将军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一时间,苏联再次陷入苦战。

此时,日军已经被卷入太平洋战争的旋涡,实力大不如前。但是,仍有一些他们活动的传闻,让斯大林心里不安。于是,他再次想到了八路军。为了让毛主席能同意出兵,斯大林发了第四次求援电报,表示“希望八路军可以到苏蒙边界来接受苏联的武器援助”。(这是真正的高超的军事战术思路)

斯大林

如果说前三次是命令,这次求援就有些“收买”的意思了。八路军的军火补给困难,苏联的援助确实是非常急需的。但是,毛主席仍然表示无能为力。他说道:“武器我们当然很需要,但是调集重兵,通过蒙古草原到边境去,这是不可想象的。敌人有空军,我们的部队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会被他们消灭。”

几天之后,斯大林又来了第五封电报,表示:如果大部队过不来,可以让小型的游击队来满蒙地区,轮番接收补给,以加强打击日军的力量。

八路军游击队

但是,毛主席再次否定了这一方案。毛主席表示:“在缺少根据地依托的情况下,游击队很难生存,根本无法到达满蒙边境。”

斯大林再求援,毛主席命令部队响应

1943年初,苏军已经准备进行战略大反攻。此时的苏联兵强马壮,原本不会在意已经今非昔比的关东军。但是出于谨慎,斯大林第六次致电毛主席,希望八路军可以调若干师团,前往长城内外一线。

这一次,毛主席在研究之后,决定回应斯大林,让罗瑞卿、杨成武、吕正操三位将军,带着部队前往长城一线部署!(这里应该是毛主席认可了斯大林的缓冲区构想)

吕正操将军

这一次,毛主席的决定,同样是依托自身实力做出的。

1943年是抗日战争出现转折的一年,日军在太平洋地区陷入苦战,只能不断地从中国抽调部队。如今的抗日战场,敌人的主力已经从日军换成了伪军。即使是关东军,老兵也基本被全部抽走,换上了一些全无作战经验的新兵。

而八路军,在这一年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部队的规模,早已超过了建军之初的十倍有余。而且,在长城的沿线,也已经有了晋察冀、晋绥等大型根据地做依托。八路军已经具备了和日军正面硬刚的实力,此次出兵,既是帮助苏军,也是为了消灭日军。

同时,毛主席的决定,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日军的失败,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而他们一旦撤走,东北大地就会陷入权力真空。国共两党不管是谁,只要先占据了富饶的东北,就可以在未来的和平谈判、甚至内战中占据主动。此时将一部分八路军布置过去,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个人以为,毛主席在这时已经考虑占领东北了。此时周总理执着于和蒋介石的合作中)

而事情的发展,确实如同毛主席所料。在苏联的强大工业实力下,德国最终被击败。紧接着,苏联便将打击的矛头对准了日本关东军。在钢铁洪流的冲击下,早已疲弱不堪的关东军一下子损失了几十万人,剩下的人也败退回了日本。而我党我军,也顺势进入东北,继而在解放战争中占据了主动。

苏联红军作战画作

毛主席的多次拒绝,也让斯大林深感佩服。在日后的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苏联仍然会提建议,但是不会再逼迫中国军队去行动。恐怕他们也明白,自己一方在战略上的水平,确实和毛主席不在一个层面。

在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斯大林和毛主席的差距。战争中一旦遇到不利的状况,斯大林首先想到的便是借助外力,用别人的力量来拱卫自己。

而事实证明,苏联并没有困难到那个地步。

而毛主席,则始终不为外力所左右,一心一意照着自己的节奏来,最终掌握了主动。因此能够看出,说起战略水平,毛主席在当时的世界上,确实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他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复兴之路,也就没有什么稀奇的了。

也不能说苏联不困难,只是中共的战争模式和苏联不同,不能随意进入苏联的战争体系,苏军也不是故意要消耗中共的兵力,只是确实战争方式不同。又不可能由我军带领自己的部队配合苏军。

所以毛主席的不介入也是没办法。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也希望你打破传统话术的樊笼,走到历史真正的研究道路上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