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凹造型 -- 自以为是

共:💬770 🌺2487 🌵7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仅凹造型,而且凸无知

你说:

不知道“上山下乡”与“五七干校”的对象?李讷1940年出生,1959年上大学。你这么有知识,不知道那年代大学生都是干部身份?作为干部,她去五七“干”校,有什么特殊?拿这个黑李讷,凸显无聊。

此事源于镭射指出李讷等没有作知青上山下乡(这几位可都没下乡)。你的“下二代”朋友梨花反装忠为李讷辩护(如此尬吹,真以为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吗),把干部下干校硬拗成知青上山下乡,低级红高级黑。“拿这个黑李讷”的鼻祖是梨花。但俺觉得梨花不是无聊,而是别有用心。你上面那段话本是对梨花反装忠帖的有力驳斥和揭露。但是你非但不用这段话去回应梨花,反而用来指责对梨花的批评,这是凹造型,还是凸无知,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你说:

谁告诉你只有“伟大领袖”可以派人去看自己的孩子?邓小平还去干校看望过自己的老秘书王瑞林呢,就是后来替邓监军的那位大秘还推出了徐老虎

梨花在描述李讷的干校经历时,处心积虑地一再强调,毛主席两次派“钦差大臣”谢静宜专程去干校看望李讷。

至于所谓“大秘还推出了徐老虎”,俺曾经指出此说的不严谨(可叹清流变浑)。在你对此做出解释之前,不宜重复这种不严谨的说法。否则每重复一次,你就离你声称要恪守的“严谨、求实” 的立身之本又远了一步。

你说:

最后李讷回北京的时间,与我母亲她们被分配属于统一分配(这也是为什么我孕育在江西)

这与公开信息有些不符:

后来,想到女儿一个人在江西,生活多有不便,毛主席说:“给远志、全夫打个招呼,让讷娃回家吧。在干校三年了,也该结业了。”

得知父亲让她回家的时候,李讷非常感动。但想到内心还有一些顾虑,李讷一直未能成行,一个人在江西苦苦地支撑着。

1974年,得知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不好时,李讷才终于决定回到北京,陪伴父亲。

回到中南海后,李讷看着毛主席的屋子里放着的那些医疗器械时,心里非常难过,流着眼泪,扑到父亲的身上轻声呼唤:“爸爸……爸爸……”

听到是女儿李讷的声音,毛主席从睡梦中醒来,赶紧握着李讷的手,哽咽着说:“娃娃,你怎么不回北京看看爸爸呢?你是不是恨爸爸,对爸爸有意见?赌气了?”

听了毛主席的话,李讷擦了擦眼泪,说:“爸爸,我没有赌气,是女儿的婚姻出现了问题,结婚离婚,把孩子带回北京,也没脸面见爸爸了。”

你一再用令堂的身份和经历说事,声称令堂是李讷的干校校友。俺曾对此提出过疑问。这里旧话重提。

你曾说过:

我农村出身的母亲,当年如果不是高考前三天,突然被选调保送中办机要干校(校长杨尚昆),没办法继续高考,以她所在的高中(那一年升学率力压黄冈高中),以她老人家的成绩,足以考上清华。

我母亲也是90年代下岗工人,我自豪于我的出身。

令堂“被选调保送中办机要干校(校长杨尚昆)”,这可是类似“钦差大臣”谢静宜的出身(军委机要学校)。令堂又下过中办的五七干校,和李讷是校友。这样看来,令堂应该是干部身份。怎么会到了90年代就成了下岗工人了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