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对中国而言DeepSeek是潘展乐时刻》 -- Ace

共:💬25 🌺276 🌵2新 💬11 🌺10 待认可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确实,易目的是观象授时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但不止于此

更全面的认识:《易》是部哲学著作,有认识论、方法论,讲辩证法。

天象包含星象、气象。一方面斗转星移观象授时,另一方面是春去秋来气象万千判冷暖。古人一直在总结热副带高压与西伯利亚寒流的周期规律,我们有很多农事气象谚语。

农事关乎政事,可危及政权。

《连山》出自远古 猜测为中原地区,其实是以“云气出内于山”的气象变化规律来比拟 阐述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处理方法,只惜文字失传只留卦象符号。

《归藏》亦是,万物皆归藏于地。农耕文化中大地是孕育万物之母。引伸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

周文王演“易”经之道,《周易》更多是用文王治理天下的事例来阐述变化之道,有农事、军事、政事。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迄今为止,人类创造了两门大学问

    一门叫自然科学,研究自然规律;一门叫哲学,研究人类社会规律。这两门学问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因为很明显,自然规律是客观规律,是确定的,也是唯一的,而人类社会规律有主观能动性,是不确定的,也不是唯一的。万有引力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人类社会的规律,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式各样,发展路径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

    易经最初的起源毫无疑问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属于自然科学,不仅包括天文学知识,我理解就是最早的百科全书,然而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进步和社会动荡变化,这些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既有一代一代的传承更新,也有一些历史阶段的中断接续,但无论是传承更新还是中断接续,其结果都会造成越往后的人,越对传下来的一些知识难以理解,尤其是一些知识只是只言片语,可能在传的当初属于大家都懂,没必要说很多,但到后来则属于谁也看不懂的情况。不理解就会往玄学,也就是哲学的方向发展,导致本来属于自然科学的知识,玄学化,哲学化,上升为人类社会的规律,将自然科学与哲学混为一谈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