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孔子生平百衲 -- 桥上
- 共: 💬 63 🌺 367
- 新: 💬 1 🌺 3
《孔子世家》:
孔子年三十五(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论语·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昭二十五年传》:
初,季公鸟娶妻于齐-鲍文子,生甲。公鸟死,季公亥与公思展与公鸟之臣申夜姑相其室。及季姒与饔人檀通,而惧,乃使其妾抶己,以示秦遄之妻,曰:“公若欲使余,余不可而抶余。”又诉于公甫,曰:“展与夜姑将要余。”秦姬以告公之。公之与公甫告平子,平子拘展于卞,而执夜姑,将杀之。公若泣而哀之,曰:“杀是,是杀余也。”将为之请,平子使竖勿内,日中不得请。有司逆命,公之使速杀之。故公若怨平子。(10250601)
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10250602)
臧昭伯之从弟会为谗于臧氏,而逃于季氏。臧氏执旃。平子怒,拘臧氏老。将禘于襄公,萬者二人,其众萬于季氏。臧孙曰:“此之谓不能庸先君之庙。”大夫遂怨平子。(10250603)
公若献弓于公为,且与之出射于外,而谋去季氏。公为告公果、公贲。公果、公贲使侍人僚枏告公。公寝,将以戈击之,乃走。公曰:“执之!”亦无命也。惧而不出,数月不见。公不怒。又使言,公执戈以惧之,乃走。又使言,公曰:“非小人之所及也。”公果自言,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告子家懿伯。懿伯曰:“谗人以君徼幸,事若不克,君受其名,不可为也。舍民数世,以求克事,不可必也。且政在焉,其难图也。”公退之。辞曰:“臣与闻命矣,言若泄,臣不获死。”乃馆于公宫。(10250604)
叔孙昭子如阚,公居于长府。九月戊戌,伐季氏,杀公之于门,遂入之。平子登台而请曰:“君不察臣之罪,使有司讨臣以干戈,臣请待于沂上以察罪。”弗许。请囚于费,弗许。请以五乘亡,弗许。子家子曰:“君其许之!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众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将蕰。蕰蓄,民将生心。生心,同求将合。君必悔之!”弗听。郈孙曰:“必杀之。”(10250605)
公使郈孙逆孟懿子。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凡有季氏与无,于我孰利?”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也。”鬷戾曰:“然则救诸!”帅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公徒释甲执冰而踞。遂逐之。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见叔孙氏之旌,以告。孟氏执郈昭伯,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子家子曰:“诸臣伪劫君者,而负罪以出,君止。意如之事君也,不敢不改。”公曰:“余不忍也。”与臧孙如墓谋,遂行。(10250606)
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将唁公于平阴,公先至于野井。齐侯曰:“寡人之罪也。使有司待于平阴,为近故也。”书曰“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礼也。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齐侯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以待君命。寡人将帅敝赋以从执事,唯命是听。君之忧,寡人之忧也。”公喜。子家子曰:“天禄不再。天若胙君,不过周公。以鲁足矣。失鲁而以千社为臣,谁与之立?且齐君无信,不如早之晋。”弗从。(10250607)
下面是现代开封民俗斗鸡的图片,从中可见“介其鸡”与“为之金距”都会在斗鸡中大占便宜。图片出自胡豫青-潘庆杰摄影报道《河南开封:民俗斗鸡喜迎新春》光明网:
《论语·微子第十八》: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国学导航: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公伐季氏,不克,奔齐,鲁乱。《世家》系孔子适齐于是年乱后,是也。
桥:
如上,此年鲁国发生政变,鲁昭公因此逃离,孔子亦离开。而孔子如是为避乱适齐,则他应已有一定影响,且已站队昭公。此年孔子三十五岁,已为二孟之老师,且弟子已成规模,其出亡应有不少弟子随行,但估计他是把老婆孩子(孔鲤十五岁)扔家里了。
此时的孟氏族长孟懿子(仲孙何忌)刚成为孔子学生,孔子出亡也没带上他。但孟懿子尚未成年,恐怕并未实际掌权。结果他家见叔孙氏已站队季氏,于是“孟氏执郈昭伯,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也站队了反对昭公一派,与孔子立场相反。
《左传》推崇卫国贤大夫蘧伯玉在有动乱征兆时两次立即“从近关出”,尽快出城躲避,恐怕孔子也是事先就离开的吧。
至于鲁昭公,因政变而流亡,再未能返回鲁国。
钱穆《孔子传》:
是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年三十五。其适齐,据《史记》,乃昭公被逐后避乱而去。或说在昭公被逐前见几先作,今不可定。
《孔子家语》:
孔子适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野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曰:“此哀一似重有忧者。”使子貢?問之。而曰:“昔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子贡曰:“何不去乎?”妇人曰:“无苛政。”子贡以告孔子。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暴虎。”
《礼记·檀弓下第四》有: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桥:此上两条之“过泰山”有子贡,恐非此适齐时,不知在何时。子贡乃卫人,生于昭二十二年、前520,此时三岁,二十一年后孔子流亡卫国时方为孔子学生。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孔子生平百衲 59 桥上 字5768 2024-12-08 23:20:25
🙂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孔子37岁 4 桥上 字7604 2025-02-20 07:29:54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孔子36岁 3 桥上 字7272 2025-02-16 05:37:09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35岁
🙂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34岁 3 桥上 字3176 2025-02-09 09:52:41
🙂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孔子32岁 8 桥上 字6485 2025-02-04 05:44:00
🙂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孔子30岁 6 桥上 字2092 2025-01-31 02:27:53
🙂公元前524年,鲁昭公十八年,孔子28岁 7 桥上 字2649 2025-01-27 01: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