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指正】小岗村与三农问题 -- 多余6688
- 共: 💬 668 🌺 1888 🌵 38
- 新: 💬 13 🌺 4
受恩于前人,最好的感恩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对这个脑回路不能理解。
修水利是我们历代人的事,这是存亡和发展的问题。
话说的很漂亮,可事实却是:
自打包产到户、农村集体解散开始,农田水利建设就断崖式跳水,整个八十年代包括九十年代前期基本上都不修农田水利,即使是在90年代后期以后,也没有像农村集体化时期那样大修农田水利了。
以本帖提到的友谊渡槽为例,威远县的两个中型水库9个小型水库,以及其数百公里的配套渠系,几乎全部在1979年之前完成。只有最后动工一个小型水库,水库竣工了,但其配套渠系在1979年还没有完工,结果到了1985年底,配套渠系还有4成没有完工,实际灌溉面积仅有设计灌溉面积的3成——真是前人没干完的工程,连收尾都不干了。
再看看某人的故乡,
饶平有4个大中型水库,110多个小型水库,以及配套的渠系灌溉工程,几乎全部在人民公社期间建成,其中99%在1980年以前建成。
为什么干活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的农民能在前30年建这么多的水利工程;
而干活热情高涨的同样的农民却在集体化解散以后一个小型水库都不修?
再看一下这张图,
这张图解释了每个年代中国粮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首先我们看到,从1962-1998年,中国的粮食增长以一个基本固定的斜率线性增长,
1962-1978,粮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是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这一时期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非常好的时期,我国农村现在使用的农田水利设施中有许多是这一个时期建成的,它对我国农村若干年的农田灌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阶段的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农民自己的投入为主(农民出工及农村集体积累),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阶段的农民格外辛苦的原因,而农村集体化是做到这一点的组织保证,这也是人民公社背上骂名的主要原因。
1978以后,粮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是大化肥工业和超级种子,农田基础设施处于停滞,持续的衰败过程;
实际上,在90年代初,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各地水利失修问题日益严重,开始重视水利建设。郭凤莲出山,重新担任大寨的领头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领导都交待她要带领大寨重新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搞起来,说明集体化解散以后,不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已经很普遍了。失去了农村集体化的组织,虽然政府出台了农民出积累工、交纳水费等措施,但并不能扭转水利失修恶化的局面。
1999-2003,长期得不到维护的农田基础设施终于恶化到无法抵御天灾,粮食连续5年大幅减产,从1961年开始延续了38年的上升趋势被打破,加上其它农村问题大爆发。
此后,国家大幅增加了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扭转被动局面。
2003年以后粮食从重新开始增长,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时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主力已经变成了国家,而不是农民了。所以,这个阶段的农民远没有1978年以前的农民辛苦劳累,背后的原因是国家工业化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国家已经有能力增加在农业领域的投入。
但这一点在1978年以前是不具备的。
所以,看上去同样的粮食增长,背后却是一个格外艰辛,一个相对轻松。
看问题要有历史观,否则是浅薄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5 层
🙂你真好脾气 2 newbird 字574 2025-02-16 13:00:35
🙂一句感恩李冰父子这么轻飘飘的话 5 假日归客 字471 2025-02-16 11:15:07
🙂如果都要感念前人的话,首先我们要感念国民党蒋介石政权。 县委书记 字1166 2025-02-17 10:09:28
🙂那么解释一下,为什么农田水利建设断崖式跳水?
🙂农业都不挣钱了,要啥农田水利建设 3 xx28 字275 2025-02-17 10:05:08
🙂吹牛不要钱的吧,给出你的证据?电力用大坝这种就别提了 1 真离 字673 2025-02-16 21:01:09
🙂绝大部分堤坝和水力发电无关 2 假日归客 字415 2025-02-17 02:05:55
🙂我说的是改开后水库水量是很大了,但是大多是电力坝,不是灌溉 1 真离 字12254 2025-02-17 0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