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最近关于训练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同研究 -- 灵山云

共:💬11 🌺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最近关于训练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同研究

看了张源侠先生的回复,感觉有些好笑。本来是想就对武术的理解做一下讨论,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争论谁的老师的功夫高,挺孩子气的,算了,就此打住。朋友们也不必费心转贴了,有时间琢磨会拳吧。

不过有一点得感谢张先生,为了回帖我把自己以前所见所学回忆了一遍,对武术的训练做了一点小小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特别是准备十月一参加训练的朋友有一点启发。

中国传统文学喜欢用一个字把一堆意思都概括了。还有就是一个字有多重意思,怎么讲都有道理。这种习惯造成很多理论文字存在模糊性和误导性。武术典籍上这种东西很多,这也是很多老师反对初学者看拳谱的原因之一。今天我试着把一些很迷惑人的概念解释一下,因为本人水平实在有限,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大家给我指出来。

这些概念是意力、刚柔、松紧、虚实、动静,这些东西分不开,我就混着讲了,可能有点乱,咱们后面再细细讨论。

内家拳强调用意不用力。这就使初学者对“意”、“力”的理解产生了混乱。意就是意识,力就是力量,用意肯定用力。这个过程,肯定是大脑通过神经支配肌肉做功。肌肉做功就会有松紧,松紧表现出来就会有刚柔,刚柔变换,就出现了虚实动静。中西方、内外家训练均不能例外。你把它说成“以意使气,以气运力”也可以,反正都是这么个东西。

但从我接触的中西方拳法来看,大致有这么一个路子:

先是静态训练,第一目的是定姿势,武术对人体的姿势要求极为严格,细微程度可以具体到每个关节,静态定式比较好体会这种人体内部架构的调节。这是为了“动”作准备,所以叫“静中寓动”。其次是为温养气血,耗耗筋骨,这一部分看个人的身体素质而定,有的不需要太长时间。

然后是动态训练,把静态的结构动起来,有的通过盘架、有的是单操。在此训练中,主要训练劲力、身法、步法三大要素,逐步提高练习者的爆发力、速度、动作切换的频率。这时要锻炼在动的条件下还能保持静态时求得的间架结构不散,这就叫“动中求静”。

大家注意,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大力、快速的训练内容,那么只能作为健身活动。但是如果上来就追求大力、快速,对初学者的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不管是传统的、现代的,刚上来都强调动作要松、柔,先保证姿势的正确。当练习者动作基本定型后,再求轻、快,提高速度,然后才是爆发力。当这些掌握纯熟后,再是快慢相间的训练,逐步练出节奏感。

如果大家参加过拳击和跆拳道训练,在初级阶段,从教练嘴里听到的最多的肯定是“放松、放松”,只有学会放松,才能更好的爆发,松不代表不发力,真没力叫“懈”。练懈了肯定不出功夫,但据此否定松是不科学的。就好像对于紧、用力的练法来说,错误的状态叫“僵”,如果我拿这个来否定浓意大力的练法,那我也是错的。

从训练效果来说,松柔练法即使练成了懈,也可以有健身的效果,不至于闹毛病。但是用力练法,如果过了火,那就肯定会出毛病。形意拳里,明劲练法如果掌握不当就很容易出这个毛病,出大力、出爆力,急性伤害是会拉伤关节,慢性伤害会导致胸闷、憋气,最后伤及脏器。这个本人特别有体会,以前我学过河北派的明劲功夫,刚开始长功夫快极了,超乎想象。每天有半个小时就行,感觉真是力大无穷,浑身充满了力量。但是到了第四个月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劲了,再练也不长了。浑身是劲,但是无处发泄。后来看到一个同时学的朋友,打劲打得腰椎都畸形侧弯了,吓得不敢练了。后来遇到师傅,才慢慢明白里面的道理。

还有刚柔二字,本身就包含着很多重的意思,不是象“刚极则柔,柔极而刚”说得那么简单,得跟揉面一样,刚刚柔柔的调和着来。在筋骨建构阶段,得先柔后刚,过渡到发劲训练阶段,又得先刚后柔,就这么说,还是太粗糙了。在每阶段的具体训练中,刚和柔的具体概念,又有不同,如果再结合上各人情况,那就更是极细微极具体的了,这个要靠老师来给调整,一般说“入门三年不离师”,就有这个意思。

刚柔到实用的时候就现出“虚实”来了,这个很难讲。我给大家打个比方。一支军队,有主力部队,有各小分队。小分队出去骚扰,为虚。敌人被调动起来了,大部队出击决战,为实。这是典型的虚实。也有可能,大部队是诱饵,一支特种分队把敌人的心脏给掏了。这是虚实的奇变。人身有七拳,十四个攻击点,这就是你的部队。谁打,谁扰,谁进攻,谁防御,谁撤退,谁迂回,这就是拳术的虚实了。

训练体系不同,或同一训练体系的各阶段不同,意力松紧虚实的训练内容也是不同的。我们要研究的关键是每个阶段用什么样的意?调动的是身体的那个部分?训练的是什么样的力?

元宝推荐:今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