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再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aokrayd

共:💬35 🌺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也谈论语

aokrayd一番高论,让人不觉耳目一新。欣喜之余,补几个文字来解释一下论语。

汉唐学者一般认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结集而成,结集的时间当在孔子去世后不久,其中讲得较具体的,是《汉书·艺文志》中的说法: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实际上,论语相当于孔子的学术回忆纪念录。里面的学而时习之,大致相当于萨苏回忆的红烧鱼头。但是,大凡回忆录,总是先来个时间地点人物,交待几句背景再开始正儿八经的写回忆。比方说,如是我闻,佛在……

论语的体例则是最让人痛恨的凭空挖出几句话来。完全没有上下文,这就不得不让后世的学子们,一个个绞干了脑筋,来猜测孔子他老人家当年说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再加上古代没有句读,所以这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花样翻新得出来了好多种解释方法。可笑的是,这些解释有些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随便你站在什么立场,总能举起这面大盾牌,找出自己的说法。

之所以搞成这么个样子,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这些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在模仿孔子的文风。孔子虽然重编了诗经和乐经——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记。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但是,真正的作品,只有一部《春秋》。《春秋》写得简略无比,倒是没有任何的主管评论。从此也出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但是,仅仅来解释这部春秋这本经书,就出了几本著名的传。像一般的个人学术回忆录,只要加上时间,人物,地点,怎么写也不像春秋那样的简略。要想简略,只有掐头去尾,劈开中间,只留下大家最喜欢的那句精要。

说到精要了,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还是从孙同天教授那里听到的,讲的是针对一个讲座能够听到自己喜欢的。原话是,“就欢喜得像孙猴子听菩提老祖讲经,欢喜的手舞足蹈,抓耳挠腮……”后来才知道,这种说法是胡适老先生广为流传的。后来读到程颐的《论语集注》,才终于知道这个欢喜的手舞足蹈,源来于此。

第二个原因,是要看到,儒家在孔子去世之后,逐渐分化,出现了多个流派。说到孔门后学的分化,人们往往想到《韩非子·显学》的说法:“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各派“取舍相反不同”,但都自认为是真孔子。

实际上,看看论语成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何氏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何晏《论语集解》王充《论衡·正论》:“夫《论语》者,弟子共纪孔子之言行。敕记之时甚多,数十百篇。”赵岐《孟子题辞》:“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

梁涛在《论语》的结集与早期儒学的价值观中提出,虽然儒家已经开始分为多个门派,而且还互有攻讦,但是大家只是针对思想和对孔子言行的理解差异,并没有势同水火。大家还是和和气气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但是,这些思想的差异,难免在对原始材料的取舍中产生作用。一般回忆录体例中的个人评价和观点,这个时候成为了整个争论的焦点。我猜想,论语体例的最终形成,与各派之间的妥协退让不无联系。既然大家对于孔夫子的言行没有疑问,但是对于这些言行的理解有差异,那么大家就求同存异。索性把所有的争执给放在一边,只把孔子的言行给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论语集成的最终定稿,相与辑而论纂,可以看作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思想和社会价值进行了一次定位。他们通过剔删原始的言行语录,从中找出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来,进行编录,不仅对于孔子的一生进行了总结,也对当时儒家的主流思想作出了一个全面地总结。论语与其说是孔子的言行,不如说是当时儒家弟子对于一个理想社会的构建,对于个人的修养,对于整个价值观和社会观的一个总结。

《论语》赋予孔子“传道者”的形象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个生长在礼教崩坏的社会的知识分子,孔子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是不满的。自己虽然也曾经四处游说,也曾出任过高级官员,但是对于当时的现实也是无可奈何。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将眼光投向所谓的道,寄希望于这道来改变这种无可奈何的局面,也就成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共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虽然,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与法家的道,墨家的道,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所有的这些理论的提出,都可以看作是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拯救当时社会的一种自觉地努力,而这,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心目中最重要的一项责任。

金岳霖云:“每一文化区有它底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底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实际上,儒家之所以最终被中华民族奉为自己最中坚的思想,与这种自觉不自觉地责任心是分别不开的,虽然我们有过形形色色的汉奸,各种各样的丑陋现象。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见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各个时代,层出不穷的涌现出来,这些人,维持住了中华文化绵延不绝。aokrayd的文章为这种精神做出了一个最好的脚注。

最后,用论语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关键词(Tags): #论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