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武侠依稀梦曾见 (ZT) -- zzw78

共:💬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武侠依稀梦曾见 (ZT)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

  耳听射雕旧曲,蓦然恍若隔世。没记错的话,这是我小时候的第三首流行歌曲,第一首是看《少林寺》学会了哼“少林少林”,第二首是看《霍元甲》唱起走调粤语的万里长城永不倒,第三首就是这铁血丹心的相伴到天边了。

  脑子里最原始的武侠概念应该是从电影《少林寺》开始的吧?李连杰大概是我开始知道的第一个明星,那时几岁?五岁?六岁?也不知记下了什么,好像记住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和一个和尚的醉棍,后者留下的是潇洒漂亮的武打印象,前者则找到一个信佛又想吃肉的借口。哈哈,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还有那个“少林少林,自古多少英雄豪杰把你敬仰……”可惜就只会唱这一句,剩下的用鼻音哼,手持一根不知哪来的塑料管当少林棍,不过还不懂得结尾男女主角不能结合的憾恨,只懂了点和尚的清规戒律,当然还开始知道李世民是个不错的皇帝,这也许就是江湖的雏形在我脑中渐渐成形?最后倒是有点可怜被闷死吃掉的那条狗。另外看见吃生鸡蛋也好恶心,不过也很好奇:那是什么滋味?还真从来没尝过。再后来买了本小人书,里面写一个小学生看了《少林寺》就想到少林寺习武功,结果离家出走、四处流浪、历经苦难、狼狈不堪,奇妙的是结尾李连杰居然跑出来教导他电影里武功是假的不要当真,应该回家好好学习。哈哈,也许这本小人书是拿来教育小孩的,不过我却冲着里面有少林寺而看的,结果没想到我对武功本身的强烈兴趣,因一部电影勾起,又紧随一本小人书一下没了踪影,对于武功日后只好拿来观赏了。“武”对于武侠小说、影视而言,本就是“舞”而已,实在当不得真。

  6岁了,家里有了台12寸黑白电视,电视台也真给脸,放好电视剧了:《霍元甲》。城里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不可能没看过,黄元申、米雪、梁小龙的魅力那时实在没法挡,根本不是现在赵文卓版比得了的,那时一天到晚脑子里只有霍元甲、陈真、龙海生的概念,还有日本武士与俄国大力士,记忆中最爽的就是开头霍元甲的“真人不露相”到“露相”的过程,教训教训那些平日狗眼看人低的家伙。当然还有赵倩男与魏秋桦演的叫什么“芝”的两个女主角,只不过陈真与日本间谍的爱情故事比霍元甲与世仇之女之恋更打动人,毕竟后者是咱们人民内部矛盾,前者可是跨国际的,哈(一笑),最重要的是敢情正派反派不是完全对立的。当时看完电视不过瘾,还买根据电视改成的小人书,我的流行歌曲也开始变成了“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的走调粤语,后来电视台又放续集《陈真》、《霍东阁》,武侠之火算是借了香港曲线求存的火苗回燃大陆母地,成熊熊燎原之势,港剧魅力恐怕也是从那时开始在大陆没法挡了,估计粤语也于此际走俏全国。只是若干年后听说黄元申在我们江西的一座寺庙出家了,听了很是惘然,而今想来,肮脏的娱乐圈能出这么样一个舍得出家的人,实在觉得他了不起,尽管我对他并不了解。后来高中时,电视里还放过他演的据卧龙生小说改编的《剑气洞彻九重天》,据说那是他出家前的最后一部片子,不过我并没仔细看,九十年代眼光看七、八十年代的片子总觉有点傻,这也是我对李小龙没什么兴趣的原因,要看就要在当年的眼光、氛围与心理状态下。

  梁小龙形象不佳,不过他的《陈真》倒觉算得上霍元甲三部曲最好看的一部。从他为师报仇假意投敌门下,到被对方以德收服真心拜师,让我认识到人格的力量,也知道啥叫性情中人(当然,那时不知这个词)。以往看革命影片里的日本鬼子有时并不觉着很可恨,可能因为咱们中国人总是结尾的胜利方、而鬼子总得屁股尿流乖乖投降的缘故,以致冲淡了这种仇恨,有时都错觉是不是咱们在欺负人家?哈(再笑)。可看见这武侠片里的主人公死在鬼子手里,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也许这就是悲剧的魅力所在?不知道这种仇恨对普及爱国主义有没有好处,或者能促成极端民族主义,苦笑,只是《陈真》里的日本人柳生静云给我上了一课,那真是一种震撼,也许就是这种震撼中的酸楚茫然没让我走上极端:无论哪一方都是有好人坏人,没有绝对。回想起来,柳生静云的爱情比陈真、霍元甲要更进一步,当时还只是觉得感动,尤其他改穿唐装、他的中国妻子却同时穿和服时,真不知给他们怎样最好的选择,一刹之间,他们超越了一切庸俗世俗。不过他剖腹自杀那段,让我对日本人感觉比较怪:那是英勇?还是愚昧?小时候觉得自杀是傻、是蠢、也是勇气,年龄渐长才知世间有比死更大的恐惧与无奈,自杀其实是一种不敢面对比死亡更大苦痛的痛苦。这句话我是没有讽刺的,只是表达无奈。最后清楚记得陈真是死在一个假扮小孩的侏儒手上,当时这比霍元甲的毒死、一般好汉被人拳脚打死更让我欲哭无泪,因为武功这玩意是比不过阴谋诡计的,我却总是一厢情愿的希望英雄要死也死在另一个英雄、枭雄、奸雄起码旗鼓相当的人手里,事实上却往往相反,真实的历史总是让真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是我心头从小留下的阴影:真英雄通常没有好下场,风光得意、功成名就的所谓英雄只不过是踩在真英雄尸体上的人渣。每每想起那首“孩子,这是你的家,红砖碧瓦……”,便倍觉酸楚激越。

  可惜《霍元甲》到了第三部《霍东阁》已变得平淡乏味,连主题歌都留不下印象。老子英雄不代表儿子是好汉,在这里得到充分证明,当然这个儿子也并非太差,只是钱小豪演的这个霍东阁实在没什么起眼之处,既没有可与前人堪比的武功德操,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就像霍元甲擂打俄国大力士,陈真提着“东亚病夫”的牌匾去踢日本人的馆,这部里面更多的是用枪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曾让我心头隐隐作痛的:武功再高,碰见枪就傻了眼,一个拳头一个枪,这是两种规矩,两种文明,不合时宜地让他们碰撞在一起,就像虚幻与现实的取舍,又像用美丽去碰撞炸弹,自然是脆弱的美丽支离破碎惨不忍睹。武功很美枪丑陋,一如君子与小人,前者真才、后者无耻,那是幼时我的潜意识,只是现在这种观念已经改变,不变的是情怀。

  要说武侠情怀,无论如何不能不提小学一年级开始看的83版《射雕英雄传》。其实我们这代人的武侠情怀固然跟小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武侠影视剧才真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毕竟我是有了影视剧的直观印象,才去找小说来看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少林寺与霍元甲也是广义的武侠片,但实际前者跟历史结合太多、后者发生在用枪说话的近代,江湖的气息、自由的意味都并不浓烈,而我最向往崇慕的虚构世界却在射雕中完美出现了。神奇的武功、传奇的遭遇、动人心扉的感情、激人意魄的气势、稀奇各异又真实得让人情牵难舍的人物,也许这些仍都无法准确形容我到底喜欢这部片子的什么,或许是黄蓉的娇俏?也许是引我共鸣的靖哥哥的憨厚?还是天生就怎么看怎么顺眼的古装?谁知道。当然还有那美妙似仙乐的主题曲(在没有流行歌曲、只有革命歌曲的年代那的确可称仙乐)!

  说到武侠电视剧的主题曲,印象中无疑最好的就是83射雕、91雪山飞狐、95倚天屠龙。从技术上,我不懂、也不想去说那歌如何跟剧情相配,但无疑那时的旋律、歌词意境能够特别贴近人心与欣赏口味。若干年后重温之下,竟有忆至深处、悸动想哭的感觉。对武侠羁恋十数年的我们,可还记得武侠在心头最初的感觉?我甚至已不敢记得,不敢想起,那最初的感觉就是美、真是美、只是美、除了美还是美,美得对楚霸王十个虞姬也不换、美得对小孩十个冰淇淋也不换。只是到现在,已都变味,看看听听现在的武侠片跟他们的主题曲,也许各种风格都有,但是再没有勾起人纯而又纯的美感了。也许时代变了,武侠的氛围与美感也就消失殆尽,感觉被消耗光了、情怀被人糟蹋尽了。有时多想回到童年,多想再瞧一眼翁美玲尚未身死的灿烂,多想金古温梁从所未见好让我通通重来一遍。让我们听着那“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一块寻找失落的感觉、江湖的感觉、浪漫的感觉、刀的味道、剑的咸淡、雨的浓烈、血的清洌、不知那是花香发香的沁人心脾、悄立船头吟咏逝者如斯的情怀、还有那不能少的黄蓉一声俏生生、甜脆脆的“靖哥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