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位奉军老将经历的“九一八” -- northeast

共:💬39 🌺1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米粮库胡同的房子:从“于宅”到“邓小平故居”

“老爷子”于珍在北平的房子是米粮库胡同2号(我父亲多次说过这个地址,我感觉门牌号应该不会有误)。“老爷子”于珍在世的时候,这房子可住过很多人,除了“老爷子”夫妇,还有7个子女。再后来,“老爷子”的女儿陆续出嫁了,但是很多亲戚家的小孩都来住过,比如我的伯父、姑姑都曾经长期住在米粮库胡同2号(甚至在那里上过一段学),我父亲没在米粮库胡同长期住过,但是短期去玩是经常的。为什么这么多亲戚家的小孩都在米粮库胡同2号住过?主要是因为“老爷子”太喜欢小孩了,大概人到老年的一个普遍现象吧,当然,“老爷子”经济条件也完全供得起很多小孩同时居住。

米粮库胡同2号的小孩子多的时候男孩子可以组织足球队与外面的小孩子比赛(“老爷子”有时在“赞助”球衣球鞋什么的)。这群小孩子当中有一位后来在体校打过乒乓球,比庄则栋早几届,当然没有庄则栋后来那么出息,据说这位庄则栋的“前辈”回忆庄则栋那时年龄尚小,从技术上还看不出后来能有什么远大前程,但是其刻苦的精神给人的印象很深刻(说庄则栋小时候连续练习几个小时发球还斗志昂扬,别的小孩早就感到枯燥了。)米粮库胡同2号的这群小孩子当中还有一位后来成为北京游泳队的运动员(当然不是什么著名运动员),我父亲后来问他当游泳队运动员的经历,他竟然说当运动员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是经常看见贺龙(没错,就是那位元帅、军委副主席、国家体委主任)去他们那里游泳健身。

1959年,“老爷子”于珍去世了。后来,于珍的夫人(也就是我父亲的姥姥)在“文革”前也去世了。而“老爷子”于珍的小儿子(我父亲的小舅)在“老爷子”之前就去世了。加之“老爷子”的女儿们(包括我奶奶)陆续出嫁了,在米粮库胡同2号的小孩子们一个一个回自己的家了,米粮库胡同2号的人越来越少了。在“文革”前,米粮库胡同2号只剩下两大家子人了:“老爷子”于珍的长子(我父亲的大舅)夫妇,“老爷子”于珍的一个女儿(我奶奶的妹妹,我父亲的姨)夫妇,以及这两对夫妇的子女们,这比当初的人少多了,米粮库胡同2号显得安静多了。

“文革”开始了,“红卫兵”(注意,不是“造反派”)对“老爷子”这种家庭是不会放过的,家被抄了,据说家里的东西被拉到某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学院?)展览,展览就叫“反动军阀于珍腐朽生活展览”。

“老爷子”早就不在人世了,“红卫兵”再折腾也不会去影响死人了,倒霉的是活着的人,我父亲的大舅夫妇、我父亲的姨夫妇共四位老人被赶出了米粮库胡同2号,赶到哪里?没出胡同,就是米粮库胡同的一间小屋子。那间小屋子原来的主人呢?已经被“红卫兵”打死了,连尸体都是这四位老人抬出去的。据说那间小屋子原来的主人是个地主恶霸,当年在乡下有血债。这四位老人一想,可能我们还算幸运的,“老爷子”于珍是大军阀不假,可没有什么直接的仇人,更没杀害过共产党员或革命者,否则……。这四位老人的子女们在接下来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也都成了“知青”,离开了北京。我父亲在此期间,也去米粮库胡同看过几位老人,我父亲的大舅对我父亲说:“想想我这辈子也不亏,也没少享福,就连当年从日本人那里套情况的时候顺便都把北京好吃的吃遍了,现在就算吃亏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我父亲心想:“大舅的心可真宽……”

至于米粮库胡同2号,很快被军队的人给占了,军队的人从哪里来的?据说就是中央警备部队(8341部队),出动了部分人员对地方进行“三军两支”。米粮库胡同2号这时候进进出出的都是军人,那四位老人更不敢回去了。

可有一天,米粮库胡同2号的军人忽然都撤走了,临走时给门上了锁,然后很长一段时间米粮库胡同2号就处于无人居住的状态。据说是中央的命令,把这支“三军两支”的队伍给调回去了。那房子怎么办?似乎没人管。那四位老人胆小,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这四位老人的子女们可并不胆小……估计有人会问,这四位老人的子女们不都“上山下乡”了吗?“上山下乡”不假,但是“知青”也可以请探亲假呀。有一次,这四位老人的好几个子女正好都在北京休探亲假,感觉住在这四位老人居住的那间小屋子实在憋屈,操起家伙,把米粮库胡同2号的锁给撬了,强行把家搬回去了,结果呢?一切顺利,没有任何人管,米粮库胡同2号又回到老于家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起中俄边境的黑瞎子岛,很多资料上都说“中东路事件”后苏联事实上就控制了黑瞎子岛,但是萨苏说过萨爹的老同事在解放初还经常在黑瞎子岛上上下下,如果那时中方对黑瞎子岛形成“事实控制”,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争议了。我这里不是说当初中方有什么不对,当时谁也不能预知未来,而且当时边境上人烟稀少(萨爹的老同事也说抚远县城才有2000人),我这只不过是联想一下而已。顺便说一下,我爷爷就有亲戚在“文革”中也遇到了与米粮库胡同2号类似的情况,结果被别人形成“事实控制”,后来“文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房子要回来。相比只下,我奶奶娘家的这群晚辈干得真痛快,有股子北京知青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

米粮库胡同2号似乎又回到了“文革”前:房子还在;四位老人还在;家产被抄了一些,那也没什么,都是身外之物;四位老人的儿女在外地当知青,也没什么,可以经常请假回家看看,而且其中有的人在“文革”结束前就以招工等名义回到了北京。

接下来,我本人就要出场了……

1974年,我的父母带我来到北京玩,就住在米粮库胡同2号。这次去北京,我由于当时年纪太小,一点印象也没有了,留下可以作为“物证”的是一张我母亲抱着我在天安门前的照片(我发现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一张照片)。关于我这次住在米粮库胡同2号,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戚说过(不只一次)这么两件事:一是一次我母亲外出买东西,很长时间不回来,我一定要去大门口等妈妈,结果在大门口一直等到妈妈回来;二是一位亲戚(我奶奶的一个外甥)会拉二胡,经常坐在院子了拉二胡,我常常就坐在他旁边,非常认真地听……

时光到了1975年,一天,几个军人突然来到米粮库胡同2号,胡同里住的这四位老人一开始挺紧张,不知道什么事,后来等人家一开口,原来国家想收购米粮库胡同2号,他们是来征询住户的要求的。

这四位老人考虑了很久,搬是不搬?如果搬走提什么要求?最后大家商量决定可以搬走,主要考虑的是儿女们逐步都要返回北京了,这么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大院不太方便,还是分开住比较好。国家有关方面同意解决这四位老人及其子女离开米粮库胡同2号的住房问题后,大家就开始搬家了。

开始大家并不知道国家想收购米粮库胡同2号的用途,后来才知道是邓小平要返京了,有关部门在给邓小平安排新住处,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就看上了米粮库胡同2号。当然,由于1976年“天安门事变”的影响,邓小平实际是1978年才入住的。在搬家期间,我父亲、我姑姑等很多老于家的亲属都来北京帮忙(我个人感觉,他们也许是想最后看一看老宅子吧)。我父亲讲,后来的“邓小平故居”不仅仅包括原来的“于宅”,还有扩充:旁边的一个幼儿园的地方包括进去了(幼儿园也搬走了);旁边原来还有一幢小楼房,是个小工厂,开始小楼房面向“邓小平故居”的窗户都被封死了,后来干脆把小工厂也搬迁了,小楼房好象成了警卫人员的驻地。

在搬家期间,我父亲亲眼看见一群解放军先行进驻了,他们来干什么?大家想一想,你要是搬家要先对新房子干什么?对了,是装修。这些解放军就是专业的工程兵,但是他们的工作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装修”,否则也太大材小用了。

那么这些工程兵主要来干什么?时间长了,我父亲他们才发现他们是来挖防空洞的,想想也正常,那个年代,为邓小平这么重要的人物挖防空洞应该是很正常的事。若干年前,我在与一位同学唠起此事,他居然说:“恐怕不仅仅是挖防空洞吧……”我吃了一惊……先介绍一下我这位同学的爷爷,他爷爷是1937年“七七事变”前几天参加的红军(所以在军队中一会儿算老红军、一会儿算老八路),1955年(军衔开始实施时)的中校,1965年(军衔第一次被废止时)的大校,后来继续高升(要不是军衔制被废止,肯定是将军了),九十年代去世时《解放军报》登的讣告,所以我这位同学算是比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多了解一些“内幕”。我这位同学对我说:“据我了解,当时北京有完善的地下通道,可以保证国家主要领导人可以在危机时刻利用这些地下通道转移到北京西部的山区,然后再继续转移,邓小平这个级别的领导应该在其住所有这样的地下通道,你家里人看见的那些工兵恐怕就是干这个去了。”

又到了1997年,我和父亲有事到了北京,正赶上邓小平去世。(很凑巧,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我父亲也在北京。1997年又赶上邓小平去世。)一天,我父亲说:“我带去米粮库胡同看看吧,这么多年没去了,邓小平在世的时候去的话别让门口的警卫误会了,现在应该没什么了吧。” 我和父亲到了米粮库胡同,父亲给我指点着:“围墙加高了……你看,那幢楼就是我说过的那个小工厂……”我看了看,果然那幢楼面向庭院的窗户都被封死了。最后,我的目光落在门口:一个警卫笔挺地站着,门上方的国旗降着“半旗”,我想:“这就是我当年等妈妈的地方?”……一晃又过去这么多年了,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才想到那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呀……

通宝推:人云亦云,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