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坠崖记 -- 夏翁

共:💬67 🌺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资料】华山抢险纪实

华山抢险纪实

《文汇报》

吴申

巍巍西岳,“奇拔峻秀冠于天下”。古老的石阶,新凿的“天梯”,迎接过多少古往今

来的游人!

在千尺幢,夺回了十多位遇险游客的生命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这一天,华山春意正

浓。在一级级石阶上攀登的游人,比往昔陡然增添了五六倍。光是第四军医大学就有一百多

位青年来这里旅游。还在早晨七点左右的时候,闻名于世的“太华咽喉”千尺幢,已是人头

攒动,游客侧身才能上下的崖梯,被堵得水泄不通。这里,坡度约为八十度,垂直高约三十

多米,二百六十多个台阶开凿在陡壁裂缝的一条石槽上。突然,一声惊叫从靠近千尺幢顶端

传出,一位中年工程师被游人挤离了台阶,一个跟斗摔将下来。险恶的连锁反应!他碰撞了

别的游人,一个、两个,一连十多个游人,急速地直往下掉……遇险的游客生命不保。他们

像石块一样从山顶翻滚下来,在这个危险地段的游客,也都面临着不测。谁敢拦阻他们?!

谁要是拦阻不成,就会立即加入遇险者的行列。

“快把人截住!快把人截住!”在一片令人恐怖的喊声、哭声、呼救声中,一声坚定有

力的呼喊,从千尺幢中段传了出来。四医大部分节日游山的同志正置身于这令人咋舌的险境

之中。面对着急速翻滚而下的遇险游客,他们脑子里只跳跃着两个字:“救人!”。容不得

丝毫迟,疑也没有丝毫迟疑。他们仰起头,举起手,随时准备抓拦滚落的游人,个人安危已

经置之度外。

首先掉落下来的就是那位工程师。任建军直扑过去,挡了一下没有挡住。王强和李博硬

是用身体扑挡上去,顺着来势,一个抓住了他的衣服,一个拉住了他的一只脚。一个女青年

头朝下摔落下来,李博大喊一声:“快抓住!”猛一伸手抓住了她的一只脚,下面的一位游

人抓住了她的头发。又一位青年掉下来了……滚落而下的遇险者,撞击着他们的头部、颈

部,猛砸着他们的双肩。他们身上沾着遇险者的鲜血,带着钻心的疼痛,顶着巨大的冲力,

在周围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把十多位遇险游人的生命,从死神的手里抢了回来!

在百尺峡,子弟兵用身体筑成了新的长城在上午险情出现之前已通过千尺幢的另外一些

四医大同学,游览北峰后,兴冲冲地归返至华岳又一险——百尺峡上方的二仙桥路段,映入

眼帘的一幕险情,不禁使同学们倒抽一口冷气。这里,数千名急于下山的游人,蜂拥在这条

长五十多米,宽不足二米的傍崖险道上,巨大的人流已将道旁的索链拱成弓形,弯出路面,

有的系索链的铁桩已被挤拉而起。此刻,前方百尺峡的崖梯口已堵死,而人流的巨大压力,

还是沉重地往前传送,情势岌岌可危,成群的游人随时可能堕入深渊。

面对这乱作一团的人群,在场的四位民警纵然声嘶力竭的呼喊,想方设法维持秩序,却

根本无济于事。险情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刻不容缓!学员赵建华和王连刚焦急地向为难的民

警说:“我们组织同学帮助维持秩序。”“太好了!”民警一阵激动……要解除险情,只能

说服游人后退,缓解山道上的压力,让人们在崖梯口有秩序地下山。可是,二仙桥路段从上

午十时就开始堵塞。人们在这里挤了许久才能挪动几步,有谁愿意往后退,哪怕是半步?尽

管学员已喊哑了嗓门。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大祸正在一点一点地酿成。危急关头,只见

赵建华和几位学员大声疾呼:“解放军同志带头向后撤!”在同学们的带动下,巨大的人流

终于向后松动了。哪知刚出现转机,一些趴在崖壁上的小青年却趁机冲了下来,又有一些人

也乘虚向前钻。道路重又堵塞。

“只有组成人墙,全线控制局面,才能保住群众的安全!”学员黄敦武急中生智,向大

家建议。“筑人墙哟!”四医大七九、八0级的学员和在场的其他解放军同志一边向群众讲

清意图,一边毅然沿着临靠深渊的一侧,艰难地、缓缓地向前挺进……许多群众被这种大无

畏的举动感染了,不少人主动侧身让道,协助他们前进。但也有一些人却怀疑学员们想“借

机溜走”,甚至挡住他们的去路。“把大家送下山后,我们才下山!”学员们坚定地表示。

傍崖险道内,喧闹声平息了。人们向四医大学员们投来了钦敬和赞许的目光,从他们身

边秩序井然地走过。刚才那些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这时也紧紧地握住了学员

们的手……许多人激动地望着那白底校徽上火红的字样:“第四军医大学”——呵,他们来

自张华的母校!

紧锁了六个小时的百尺峡崖梯口处已“转危为安”,群众从容地下山了!许多群众事后

感慨万分:“多亏了他们,四医大的同学!”

在沉沉黑夜,抢救行动超出了生理极限也就在这个难忘的五月一日,在这两个惊心动魄

的场面以外,还有一束束令人感奋的精神之光,在华山的险道、峡谷之间闪烁!

下午四点多,四医大的学员们在二仙桥畔发现了一名虚脱昏迷的女青年,名叫陈聪玲。

她已经昏迷六个多小时了。学员们想了各种办法抢救,但都无济于事。唯一的出路是把昏迷

着的病人送下山去。天快黑了,黑天爬下百尺峡、千尺幢这样七八十度坡度的崖梯,而且还

身背病人,那太危险了。然而,这个险非冒不可!

学员石俊俯身背起病人,向百尺峡走去。学员杨海涛、应可满抢先踩到崖梯上,一边一

个,站在石俊前面,他们一手拉着索链,一手托着石俊的腋下。学员赵建华、徐军一左一右

站到石俊身后,把背包带拴在石俊腰部,一人拉着一头,减弱向下的冲力。石俊累得两腿发

抖了,徐军接了上去;徐军支持不住了,赵建华接了上去。一个战斗集体就这样迅速形成

了,“一切为了病人”,使这个集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位青年工人丢下了需要照料的未婚妻,自动加入了背人的行列。百尺峡下来了,千尺

幢下来了,一共五百多个台阶,都一个一个地下来了。走过了最困难的地段后,当青年工人

返回去照料未婚妻时,学员们问他的姓名和单位。他回答说:“别问了,你们是解放军,我

是共产党员,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人们已经知道,这位青年工人是宝鸡机电设备

公司的李端根。

夜幕早已降落了。救护陈聪玲的学员队伍面前,还延伸着二十多里崎岖的山路。他们向

农民借了两根扁担,绑了一副担架,早已累得精疲力竭的学员们,不停地换班,不停地休

息,二十几里路整整走了十多个小时。跑在前面探路的那位同学,竟然把自己的身体伏在一

个很高的台阶下,让同学们踩着过去。一位女学员打着手电筒为大家照路,实在看不清了,

她就跪在地上,用手摸路,去抵住那些松动的石头了。为了抢救这位素不相识的虚脱昏迷的

女青年,这个战斗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凭着自己执着的信仰,付出了超过生理极限几倍的

力量。在距离山口还有五里路的时候,石俊第一个虚脱了。快到山口的时候,徐军虚脱了。

没有多远,杨海涛又虚脱了。当医院的灯光在沉沉黑夜里闪亮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瘫倒在

地了。后面赶上来的几位同样疲劳不堪的学员,从战友手中接过沉重的担子,走向那希望之

光。

这一天,另外还有两副担架在重重艰难险阻中行进。躺在担架上的,一位是千尺幢受到

冲撞挤压的女青年,另一位是从千尺幢滚落下来、头部负伤的女青年。担架队由四医大另外

两批学员自动组成,山崖、乱石、溪流、斜坡,都不能阻挡英雄们奋进的脚步。

这是潮流,一代张华遍及社会华山救险的英雄群体,以自己燃烧着的生命照亮了别人。

一位被救女青年和她的两个同伴,在给四医大党委的感谢信中,写下了这样一曲英雄的赞

歌:“我们都是同龄人。谁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希望?请看:雷锋精神不是还在他们身上延

续吗?谁说我们这一代人精神空虚、思想颓废?请看:一代张华遍及社会。”

跟战友们毫不犹豫地一起站到保护群众前列的共产党员王延军,更清楚地揭示了救险行

为的真谛:“这是一个潮流。在人民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许多人都会像张华一样挺身

而出的。”

关键词(Tags): #华山#抢险#纪实#文汇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