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蒸第一笼婚姻包子还剩下点儿料,捏个饺子—— -- 懒猫猫

共:💬84 🌺1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贴一段生物学上对相关问题的论述

可能有点沉闷 ,不过道理是差不多的。那位琳芬mm身体里就有下面提到的模型里的“骗子”基因,在此基因驱使下,对于琳芬mm周围出现的一切机会,包括你对向你吐露秘密的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的“对她的义务”这种虚拟的机会, 都会被琳芬mm用来作为获取利益的工具。

显然,老戴身上的基因是不折不扣的“傻瓜”基因,按照下面的模型,他们的灭亡是必然的。幸运的是,人类社会已经进化出来了大量的"斤斤计较"基因,似乎您是位幸运的此基因携带者,虽然现在不免郁闷,但您的前途的光明的。

下面引用的文章的最后一句比较有意思:

说起来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在最初阶

段,傻瓜的存在实际上威胁到斤斤计较者的生存,因为傻瓜的存在带来了骗子的

短暂的繁荣。

这句话或多或少地解释了为什么论坛上竟然有同学对戴维同志表示出了让您惊讶的愤怒和谴责,因为正是“骗子”基因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了“斤斤计较”基因的生存,所以大家才会在自身的“斤斤计较”基因的驱使下愤怒声讨可怜的“傻瓜”基因携带者老戴同志。

以下内容摘自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

假设有一种非常令人厌恶的蜱寄生在某一物种的小鸟身上,而这种蜱又带有某种

危险的病菌。必须尽早消灭这些蜱。一般说来,小鸟用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时能够

把蜱剔除掉。可是有一个鸟嘴达不到的地方——它的头顶。对我们人类来说这个

问题很容易解决。一个个体可能接触不到自己的头顶,但请朋友代劳一下是毫不

费事的。如果这个朋友以后也受到寄生虫的折磨,这时他就可以以德报德。事实

上,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相互梳理整饰羽毛的行为是十分普遍的。

这种情况立刻产生一种直观的意义。个体之间作出相互方便的安排是一种明智的

办法。任何具有自觉预见能力的人都能看到这一点。但我们已经学会,要对那些

凭直觉看起来是明智的现象保持警觉。基因没有预见能力。对于相互帮助行为,

或“相互利他行为”中,做好事与报答之间相隔一段时间这种现象,自私基因的

理论能够解释吗?威廉斯在他1966年出版的书中扼要地讨论过这个问题,我在前

面已经提到。他得出的结论和达尔文的一样,即延迟的相互利他行为在其个体能

够相互识别并记忆的物种中是可以进化的。特里弗斯在1971年对这个问题作了进

一步的探讨。但当他进行有关这方面的写作时,他还没有看到史密斯提出的有关

进化上稳定策略的概念。如果他那时已经看到的话,我估计他是会加以利用的,

因为这个概念很自然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提到“俘虏的窘境”——博弈论中一

个人们特别喜爱的难题,这说明他当时的思路和史密斯的已不谋而合。

假设B头上有一只寄生虫。A为它剔除掉。不久以后,A头上也有了寄生虫。A当

然去找B,希望B也为它剔除掉,作为报答。结果B嗤之以鼻,掉头就走。B是个

骗子。这种骗子接受了别人的恩惠,但不感恩图报,或者即使有所报答,但做得

也很不够。和不分青红皂白的利他行为者相比,骗子的收获要大,因为它不花任

何代价。当然,别人为我剔除掉危险的寄生虫是件大好事,而我为别人梳理整饰

一下头部只不过是小事一桩,但毕竟也要付出一些代价,还是要花费一些宝贵的

精力和时间。

假设种群中的个体采取两种策略中的任何一种。和史密斯所做的分析一样,我们

所说的策略不是指有意识的策略,而是指由基因安排的无意识的行为程序。我们

姑且把这两种策略分别称为傻瓜和骗子。傻瓜为任何人梳理整饰头部,不问对象

只要对方需要。骗子接受傻瓜的利他行为,但却不为别人梳理整饰头部,即使别

人以前为它整饰过也不报答。象鹰和鸽的例子那样,我们随意决定一些计算得失

的分数。至于准确的价值是多少,那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被整饰者得到的好处大

于整饰者花费的代价就行。在寄生虫猖獗的情况下,一个傻瓜种群中的任何一个

傻瓜都可以指望别人为它整饰的次数和它为别人整饰的次数大约相等。因此,在

傻瓜种群中,任何一个傻瓜的平均得分是正数。事实上,这些傻瓜都干得很出

色,傻瓜这个称号看来似乎对它们不太适合。现在假设种群中出现了一个骗子。

由于它是唯一的骗子手,它可以指望别人都为它效劳,而它从不报答别人给它的

好处。它的平均得分因而比任何一个傻瓜都高。骗子基因在种群中开始扩散开

来。傻瓜基因很快就要被挤掉。这是因为骗子总归胜过傻瓜,不管它们在种群中

的比例如何。譬如说,种群里傻瓜和骗子各占一半,在这样的种群里,傻瓜和骗

子的平均得分都低于全部由傻瓜组成的种群里任何一个个体。不过,骗子的境遇

还是比傻瓜好些,因为骗子只管捞好处而从不付出任何代价,所不同的只是这些

好处有时多些,有时少些而已。当种群中骗子所占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时,所

有个体的平均得分变得很低:不管骗子也好,傻瓜也好,它们很多因患蜱所带来

的传染病而死亡。即使是这样,骗子还是比傻瓜合算。那怕整个种群濒于灭绝,

傻瓜的情况永远不会比骗子好。因此,如果我们考虑的只限于这两种策略,没有

什么东西能够阻止傻瓜的灭绝,而且整个种群大概也难逃覆灭的厄运。

现在让我们假设还有第三种称为斤斤计较者的策略。斤斤计较者愿意为没有打过

交道的个体整饰。而且为它整饰过的个体,它更不忘记报答。可是哪个骗了它,

它就要牢记在心,以后不肯再为这个骗子服务。在由斤斤计较者和傻瓜组成的种

群中,前者和后者混在一起,难以分辨。两者都为别人做好事,两者的平均得分

都同样高。在一个骗子占多数的种群中,一个孤单的斤斤计较者不能取得多大的

成功。它会化掉很大的精力去为它遇到的大多数个体整饰一番——由于它愿意为

从未打过交道的个体服务,它要等到它为每一个个体都服务过一次才能罢休。因

为除它以外都是骗子,因此没有谁愿意为它服务,它也不会上第二次当。如果斤

斤计较者少于骗子,斤斤计较者的基因就要灭绝。可是,斤斤计较者一旦能够使

自己的队伍扩大到一定的比例,它们遇到自己人的机会就越来越大,甚至足以抵

消它们为骗子效劳而浪费掉的精力。在达到这个临界比例之后,它们的平均得分

就比骗子高,从而加速骗子的灭亡。当骗子尚未全部灭绝之前,它们灭亡的速度

会缓慢下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少数派。因为对已经为数很少的骗子来

说,它们再度碰上同一个斤斤计较者的机会很小。因此,这个种群中对某一个骗

子怀恨在心的个体是不多的。

我在描述这几种策略时好象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凭直觉就可以预见到情况会如何

发展。其实,这一切并不是如此显而易见。为了避免出差错,我在计算机上摸拟

了整个事物发展的过程,证实这种直觉是正确的。斤斤计较的策略证明是一种进

化上稳定的策略,斤斤计较者优越于骗子或傻瓜,因为在斤斤计较者占多数的种

群中,骗子或傻瓜都难以逞强。不过骗子也是ESS,因为在骗子占多数的种群

中,斤斤计较者或傻瓜也难以逞强。一个种群可以处于这两个ESS中的任何一个

状态。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种群中的这两个ESS可能交替取得优势。按照得分

的确切价值——用于模拟的假定价值当然是随意决定的——这两种稳定状态中的

一种具有一个较大的“引力区”,因此这种稳定状态因而易于实现。值得注意的

是,尽管一个骗子的种群可能比一个斤斤计较者的种群更易于灭绝,但这并不影

响前者作为ESS所处的地位。如果一个种群所处的ESS地位最终还是驱使它走上

灭绝的道路,那么抱歉得很,它舍此别无他途。

观看计算机进行模拟是很有意思的。模拟开始时傻瓜占大多数,斤斤计较者占少

数,但正好在临界频率之上;骗子也属少数,与斤斤计较者的比例相仿。骗子对

傻瓜进行的无情剥削首先在傻瓜种群中触发了剧烈的崩溃。骗子激增,随着最后

一个傻瓜的死去而达到高峰。但骗子还要应付斤斤计较者。在傻瓜急剧减少时,

斤斤计较者在日益取得优势的骗子的打击下也缓慢地减少,但仍能勉强地维持下

去。在最后一个傻瓜死去之后。骗子不再能够跟以前一样那么随心所欲地进行自

私的剥削。斤斤计较者在抗拒骗子剥削的情况下开始缓慢地增加,并逐渐取得稳

步上升的势头。接着斤斤计较者突然激增,骗子从此处于劣势井逐渐接近灭绝的

边缘。由于处于少数派的有利地位同时因而受到斤斤计较者怀恨的机会相对地减

少,骗子这时得以苟延残喘。不过,骗子的覆灭是不可挽回的。它们最终慢慢地

相继死去,留下斤斤计较者独占整个种群。说起来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在最初阶

段,傻瓜的存在实际上威胁到斤斤计较者的生存,因为傻瓜的存在带来了骗子的

短暂的繁荣。

[QUOTE][/QUOT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