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下里巴人也贪吃——上不了台盘的“美食”系列 -- dreamflyer

共:💬33 🌺1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一) 粑胡豆的香味

早些年,我住在川西平原的一个古镇上,这个古镇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而且,仿佛这两千年来就从来没有变化过:一样的乌瓦白墙,一样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一样曲折幽深的小巷……甚至那些坐在小镇茶馆里,悠闲地喝茶抽叶子烟的人们,也显得仿佛是千年未变一般古老。

在我家旁边有一条巷子,叫“宋家巷”。从巷头到巷尾,大约有200多米长,但路灯就只有这么昏黄的两盏,而且还经常不亮。所以,这一条巷子就成了清晨上早自习的女同学们的梦魇。

有一个浓雾的早上,我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就提心吊胆地独自走在宋家巷中,时间大约是六点半的光景。突然,她发现身后的浓雾中,闪出了一个怪异的身影:躯干模模糊糊,不见头颅;身体两旁,还伸出两条又细又长的手臂!

要说我这个女同学的反应也是很快,她敏捷地把单肩的军用书包一挑,换成便于奔跑的斜挎,然后撒腿就跑!

刚跑出两步,猛然听到身后一声高叫:

粑~胡~豆~!

粑胡豆,粑红豆!

粑~胡~豆~!

女同学立刻停下了脚步,书包也由斜挎重新换回单肩。这叫卖声在小镇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发出这个叫卖声的是个背驼得很高的老人,五短身材,所以在雾中看起来仿佛没有头颅,至于两条细长的手臂,是横在他肩上,用来挑两个木桶的黄杨木扁担。第一个木桶里装的是粑红豆,第二个木桶里装的是粑胡豆,炖得糯如软泥,闻起来油香扑鼻。老头就担着木桶,用这种独创的“慢—快、快—慢”的声调长声吆喝,一边在大街小巷穿行。听到的人往往停下脚步,招呼他过去,掏出五角钱,老头便用一只木勺舀一勺给你,不多不少,正好一小瓷碗。

胡豆,其它地方都蚕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食物!但我老婆嗤之以鼻,她认为,这种东西,只有那些小时候住在农村的人才喜欢。她说这句话时,暂时忘记了她当年在大街上捧着条烤红薯,热气腾腾地吃得满脸都是时的狼狈相。

但在川西平原,胡豆的确是农村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小吃食。早年,闻到炒花生胡豆的香气,就是新年就要到了。家家户户都会把花生、胡豆、瓜子、糖豆等炒一大箩放在那里,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抓来放进新衣服的口袋里,然后,在放鞭炮的时候,不停地剥开往嘴里塞。有时候晚上忘了从口袋里倒出来,结果乐极生悲,第二天早上一看,衣袋上破了几个大洞。炒胡豆实在是很香,孩子们喜欢,老鼠也喜欢。

大人们用胡豆来佐酒、佐粥,用的是渍胡豆。先用酱油、蒜末、姜米、豆瓣酱、白糖调成酱料放在一个大碗里,然后把胡豆炒成八、九成熟,趁热,“滋”地一声倒进去,再用一个盘子倒扣在上面。等十多分钟,打开一看,好了!一个个泡得胖胖的,黑里透红;吃起来外嫩里脆,香气满颊!如果你家屋后恰好种着一丛紫苏,那更是妙不可言的组合!哪个成都人不知道紫苏渍胡豆?

川人有句谚语曰:曹操背时遇将干,胡豆背时遇稀饭。背时,是倒霉的意思。紫苏渍胡豆是佐稀饭的极佳小菜,所以当热腾腾的大米稀饭和刚渍好的紫苏胡豆相遇在饭桌上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平凡的快乐啊!不知不觉之间,胡豆碗已经见底,大米稀饭也下去了几大碗,一家人围坐而谈。这时,暮霭已不知不觉地在村口的竹林旁升起,无数的蜻蜓在庭院中盘旋,古老的川西平原,就在这种沉静的平和中慢慢睡去….

另一种吃法是像镇上的驼背老人一样,把胡豆用文火炖得沙沙的,但外面的壳不能碎,可以裂开一条线。然后,捞起来,用蒜茸往油锅里一炒,就变成了粑胡豆。粑胡豆和炒胡豆的口感截然相反,它入口即化,糯糯的吃到嘴里也是让人格外惬意。这种吃法又叫“回锅胡豆”,我吃过的回锅胡豆很多,但要数我老丈人炒得最好。因为他很会搭配,选了两种极佳的配料:树上刚摘下来的椿芽和从山里挖来到野葱。不用说大家也可以想到半软如泥的胡豆和椿芽、野葱的诱人香气吧?

这两年老丈人到国外来帮我带儿子,有次在一家印度店惊喜地发现居然有胡豆卖,也不管价钱,买了一大袋回来,他对胡豆有和我类似的狂热。这印度胡豆和国内的有些不一样,个大,整齐。表皮不是淡黄色的,而是一种暗青色。老丈人花了很多功夫去炖,想试着弄盘回锅胡豆出来。最后弄是弄出来了,但一盘里面,有的还是硬硬的,有的却散得只剩下一个空壳,风味全失。没有办法,胡豆的种不同了。而更重要的是,这里到哪里去找椿芽和细长的野葱?

关键词(Tags): #胡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