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刘备看用人 (原创) -- zzw78

共:💬8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从刘备看用人 (原创)

记得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对于一些偏门人物总是十分关注,像孔融,"孔融让梨"的影响啊 he he! 还有一个就是徐庶。徐庶的出场虽然不及诸葛,但在演义里也算是光芒四射了,一出手就是大破曹仁,计夺樊城,虽然后来"身在曹营"被埋没了,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不下于程昱,贾诩的人物。长大后看《三国志》,愣是找不到有关他的记载,也就在《先主传》和《诸葛亮传》中一带而过,好像他在三国作过的唯一露脸的事就是推荐诸葛亮。后来看裴松之加注版,发现为徐庶鸣不平的不单有我,还有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诸葛知道徐庶在魏干了二十多年只是混到地委书记的时候,忍不住惊叹"魏国的人才真的如此之多吗?连徐元直这样的人也只能当太守。"

地委书记当然没有资格被立传咯! 但想一想,如果当年徐庶坚持留在刘备这边,那陈寿肯定得为他立传了。不是因为陈寿偏心,而是因为,如果徐庶在刘备手下干,那么徐庶的成就要大得多。刘备这边的人才在三国里肯定是最少的,但这批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能够人尽其才,像诸葛,黄忠,魏延,是他们成全了刘备,还是刘备成全了他们? 刘备这个人在军事上,诚然不具有第一流的韬略,他之所以能有三分基业,还是因他善于用人和俱有较佳的作风。

用人有两个方面,一是发掘,二是把握。刘备在发掘人才方面可能弱了点,但在把握人才方面,他是三国中第一流的。他用人的特色有三,第一个是宽厚,也就是容纳手下犯错。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错的可能,但犯错后领导的态度就是艺术了。黄权被迫降魏后,其家小还在蜀中,有人劝刘备杀了他们,刘备不仅没有这么干,还把其家小都给他送去。这一招狠! 想想看,如果杀了黄权的家小,黄权肯定会铁了心跟曹魏走,像他这种蜀中高级干部,知道的机密既多,门生故吏又不少,对蜀的威害极大。但这一送后黄权即使不是关羽也是一个徐庶了(《三国志》里好像也没有黄权传hehe)。对比一下诸葛亮,"斩马谡"到底是高是底,见仁见智,但我觉得如果刘备还在的话一定不会杀他,马谡并非草包,失败后更没有投敌,只不过是缺乏经验战术运用失败而已,这种人用失败加以鞭策焉知不会成材? 还有,杀了他也会对其他将领造成影响,以后人人都只会但求无过,谁还敢行险用兵?

刘备用人的第二个特色就是敢于放权,用人不疑。举国托孤于诸葛就是最好的例子,但这也不是唯一的一个例子。像法正,刘备对他的言听计从,使他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运用。魏延也一样,从小小的牙门将到辅汉将军领汉中太守,总督蜀汉北疆,够说明问题了吧。

第三个特色有点怪,而且这一观点并非本人原创(灵感来自一篇叫《三国现代论》的妙文),那就是分配控股权。关羽为什么舍弃曹操的高薪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而跟着刘备四处流浪,风雨飘摇呢? 诸葛亮又为了什么为刘家政权而呕心沥血,终身无悔呢? 刘备到底给了他们什么? 宽厚和放权似乎不足以解释这些问题。答案就是: 股份。有了股份,公司就有我的一份了,就是我自己的事业了,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呕心沥血,理所当然也!!! 高! 实在是高!

用人是个很大很大的课题,我本人当然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对这一大课题进行总结。但是,从历史的切片中截取一两心得与大家分享,倒是力所能及的。ha ha!!! 在说一句老话吧!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