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周易江湖 (目录和卦象示意图) 作者:好熊熊逸 -- mynoodles
什么是忠孝?
忠是忠,孝也是忠,我们讲中华民族的孝道往往会拿和《周易》同列于“十三经”的《孝经》说事,其实《孝经》在本质上就是一本《忠经》。很多人觉得中国历来 讲究孝道伦理,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实你只要把《孝经》通读一遍就不会再这么看了。这个问题详见《孟子他说》第三册,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皇帝苦口婆心,教育人民要忠君。其实这也怪不得皇帝,人性都是这个样子——想想什么东西最“忠”呢,当然是狗,所以狗才是人类的朋友。
狗对同类会很凶,但对主人永远都很温顺,要不怎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养狗呢。以前流行过一首歌,名字好像叫《交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这个名字很说明问题啊。 你就算把狗扔了,一般来说,狗还会千里迢迢找回家,一点儿不会怨你,可你要是做了一丁点儿对不起女朋友的事,女朋友就得跟你急。如果你是皇帝,你是希望臣 民们都像你女朋友呢,还是都像狗?
在强大的宣传之下,老百姓们觉得自己天经地义就是狗,天经地义就该服从主人。而看家护院是狗的天职,所以老百姓们自然应该看护好皇帝的家业。所以说,在有 皇帝的时代里,忠君才是第一位的,甚至是惟一的,爱国的意思主要是爱护皇帝主人的私有财产,而既然有了忠君观念,爱国也就成了不言而喻的,没有特别提出的 必要。
在秦帝国之前,周代主要都是封建制度,前文讲过,是贵族民主政治和贵族寡头政治的局面,没有中央集权。而且,时间越往前,“家”的概念就越是重要于“国” 的概念,也就是说,一个贵族可以不爱国,这没什么,没人因为他不爱国就唾弃他,但他一定要爱家,不爱家的人才是被人唾弃的。
先解释一下,我为什么只说“贵族”如此,而不说平民?因为那时的社会是由贵族把持的,贵族人数很多,从高级贵族到低级贵族,都住在城里,他们都是所谓统治 阶级,都是享有政治权利的;而劳动人民一般是原住民或者被征服者,或者既是原住民,同时也是被征服者,这些人不享有任何政治权利。
周朝,尤其是西周和春秋时代,是个宗法社会,治国依靠的是礼制,简单说就是非常强调等级秩序,等级秩序的稳定就意味着社会的稳定,我们说中国是个礼仪之 邦,源头就在这儿。而礼制是针对贵族阶级的,对草根阶级用不上,所以说“礼不下庶人”,这可不是指对草民百姓可以不讲礼貌。即便到了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 孟子还都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对草根阶级是没什么高要求的。让他们“爱国”?根本谈不上。
国家是贵族的,而且是贵族集体的,在周代前期尤其如此。那时的社会“群龙无首”,周天子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自己的直辖地盘只有很小的一块,其他地方都分封 出去了,地方诸侯们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只要经常向天子进进贡,有事的时候帮天子打打仗就可以了。那么,贵族们有强烈的爱国观念吗?也没有。诸侯们爱自己的 封国胜于爱他们头顶上的周朝,到底自己的封国才真正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是自己的命根子。
那,每个诸侯国里的贵族们都爱各自的诸侯国吗?也不是。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像周天子分封诸侯一样,诸侯也要分封自己手下的那些小贵族,这些小贵族其实也不 算小,他们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对诸侯国国君要尽的义务就和诸侯国国君要向周天子尽的义务一样。而这些小贵族还要把自己的领土、人口和军队再分封给更小的 贵族,互相的权利和义务也还依次类推。所以,在那个时代里,“家”的观念胜过“国”的观念,一个叛国的贵族并不就会受到普遍的非议,可他如果叛了家,或者 把自家给搞垮了,那可是不容原谅的罪过。
这一点现代人不容易理解。要知道,当时较大贵族的“家”几乎就是一个小国,我在前文不是讲过叔孙穆子和竖牛的案例吗,叔孙穆子是鲁国的大贵族,他的“家” 几乎相当于全国的三分之一,比一些小诸侯国的全国都大,竖牛作为他家的管家,也几乎就相当于一个小国总理。而叔孙穆子作为叔孙氏的当家人,在处理重要事务 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一般标准,是要把自家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的。
周朝这种政治结构发展下来,就使得每个诸侯国里几乎都产生了国君和大贵族的权力之争,争斗的趋势是掌权者越来越少。有的国家最后是君权压倒了大贵族,而有 的国家则相反,比如鲁国,三家大贵族实际上已经把鲁国瓜分了,鲁国甚至有一位国君被三家联合赶到国外去了,一直都回不了国。这三家大贵族就是孔子经常念叨 的“三桓”: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叔孙穆子就是叔孙氏某一代的大当家。
晋国比鲁国更过分,六大家族斗来斗去倒了三家,剩下的三家居然公然瓜分了晋国,从此中原大地再没有了晋国的名号,原来的晋国版图分裂成了韩国、赵国和魏国,这就是标志着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分野的重大事件“三家分晋”。
任何事情好像都很难说没有特例,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出了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屈原这时候已经到了战国时代,社会体制和社会风气都和西周、乃至春秋时代不大一样了。再者,楚国对于周朝来讲其实是个“外 国”,受中原华夏文明影响不大。这点我在《孟子他说》第三册详细讲过,现在简单讲讲:楚国原本是在商代晚期加盟到周人阵营的,后来又退了出来,这就大体相 当于一个加盟国退出了邦联(简单说,邦联是比联邦更加松散的联邦制),倒也无可厚非。而且事实上,楚国一直以外国自居,楚王很早就称了王,和周天子平起平 坐,中原诸侯们也都不把楚国当自己人,只当他们是南蛮子,是未开化的蛮族。还有第三点是:屈原是楚国贵族,和楚国王室是同姓的一家人。所以,虽然他只是个 小贵族,但楚国也有他的一份,甚至可以说,楚国就是他们芈家的。
芈,读“米”。奇怪吧,屈原怎么又成芈家人了呢?
楚国的国王姓芈,前边讲过,一个“姓”会渐渐分成许多“氏”,芈姓就分出来熊氏、屈氏、景氏等等,所以屈原的“屈”并不是他的姓,而是他的氏,“原”也不是他的名,而是他的字,如果按照现代人的称呼习惯,我们应该叫他“芈平”——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芈平。
所以严格说起来,爱国主义是个后起的观念,甚至可以说是个现代观念,最好不要轻易往古人身上去套。话说回来,对于可能是《易传》作者的那些楚国学者来说, 他们对秦帝国的态度恐怕不是出于什么爱国主义,而是出于历史上的仇恨渊源和既得利益的被剥夺,还有自由思想的被钳制。
——呵呵,一家之言,推想而已,可别问我要什么充足证据。不过我倒愿意顺手把托马斯·潘恩的一句名言摘录过来,让大家看看他老人家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种心态——“我的国家是世界,我的宗教是行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17 绞尽脑汁的段意和中心思想(续2) mynoodles 字7415 2006-07-24 01:01:56
🙂【文摘】17 绞尽脑汁的段意和中心思想(续1) mynoodles 字8863 2006-07-24 01:00:36
🙂【文摘】16 显赫的出身,隐蔽的思想 mynoodles 字8961 2006-07-24 00:53:45
🙂【文摘】16 显赫的出身,隐蔽的思想(续完)
🙂【文摘】16 显赫的出身,隐蔽的思想(续1) mynoodles 字8478 2006-07-24 00:54:35
🙂【原创】15 群龙无首谁为首? mynoodles 字8222 2006-07-24 00:49:13
🙂【文摘】15 群龙无首谁为首?(续完) mynoodles 字3465 2006-07-24 00:51:31
🙂【文摘】14 降龙十八掌详解 mynoodles 字8693 2006-07-24 00: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