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翻译】大前研一访谈--中国与台湾 -- holmers
我所谓的美国或者中国模式本质是一种不断根据技术的前进不断调整生产结构甚至是社会结构的一种社会化生产方式.
而这样的社会化生产方式,恰恰无论从文化上与生产上要求的都是一种多元化,而不是日本式的划一性.大前先生的部分观点我是认同的,但是这并不是我认同大前先生的论证.我认为我们在日本制造业一些领域无法超过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原因是他们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很扎实,而且始终可以保持在理论指导的前沿,这样对后来的追赶者始终有个事倍功半的问题.事实上,德国超越英国,美国超越德国还有日本追赶欧美的成功都不是在追赶过程中对追赶目标固有优势领域的赶超,而是随着新技术与新领域的出现在这些领域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确立自己的优势实现技术与经济超越的.而且至今为止,无论英国德国还有美国,在他们崛起之时的优势领域今天依旧保持这无以伦比的竞争力.所以我才会认为,在日本今天获得强势的领域我们很难真正完全超越.
但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变革恰好处在一个可以象蒸汽机时代一样可以被称为技术革命的时代相提并论.中国的崛起,与可以适应多元文化与适应多元化生产组织形式需要的社会组织形式才是中国制造的真正竞争力.我曾经和晨枫兄在日系车与德系车的制造理念上有不同观点.在我看来,日系车与日本制造的精确性与精益求精的制造很难适应中国那种快速变化的多元需求.
大前先生所做的分析,可以凭借的是日本崛起的经验与日本制造的独特之处,但是日本的崛起有复杂的特定背景也就是说日本制造的崛起并不是大前先生在文章中的观点可以概括的.而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对中国日本还有整个世界都提出了极现实的挑战.尽管任何预言都有实现的可能,或者都有落空的可能,但是我想说决定的未来的始终在于不断的对自身与世界的不断调整与不懈努力的改进.
没有任何模式足以一劳永逸.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谢谢翻译,不过这个大前研一感觉名不副实啊 子奉不语 字115 2006-09-13 03:56:26
🙂这个是以日本模式为参照,中国的更接近西方所以才有这样 1 葡萄 字0 2006-09-13 04:15:58
🙂你的文章老早就看过啦 子奉不语 字654 2006-09-13 04:35:26
🙂你说的对,不过我想我们说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那么您觉得 明月照九州 字81 2006-09-13 09:27:01
🙂走他们的老路肯定没机会 葡萄 字0 2006-09-13 10:13:56
🙂那你认为谁更能洞悉未来呢? 13 一柱擎天 字94 2006-11-13 14: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