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说“七八个日军赶得几万军民到处跑反” -- 不再灌水了
这个问题比较老,但是并不难回答。
第一:军事因素。1940年以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催生了一个历史名词:主力地方化;为了在敌后严酷的环境下生存,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共军武装普遍地分散部队、主力部队地方化,原有2-3000人、下辖营级编制的大团改变为团直辖4~5个大连、编制员额不足千人的小团分散坚持,这使得部队开展大规模作战行动的能力受到很大损害。 想打第二个百团?从军队的组织结构来说,就不可能。到了1945年,各根据地伴随着斗争环境的变化也开始逐渐改变部队的组织结构,像山东根据地这些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又重新把小团整编为大团、重新开始协调进行大规模的战术行动的努力,这才有了1945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日军据点展开的声势浩大的局部反攻的军事基础;这个进程并不统一,条件好的根据地进度比较靠前,但是在1940~1942年日军残酷的扫荡中损失较大的根据地、比如冀中、冀南,搞得就比较慢。从当时的客观条件来说,每个战略区独立发动对日军的大规模反攻是可行的;但是要像“百团大战”那样发动横跨整个华北地区的反攻作战,条件并不成熟。顺便说一句:华北共军开展正规化建设、在加强大兵团作战能力上取得巨大进展、为打赢解放战争作好准备,其实是在日本投降到1946年底全面内战爆发这段时间、经过大规模的整军运动完成的;如果按照日本投降时共军的状态,根本没有和国民党军逐鹿天下的本钱。
您提到“如果按照日本投降时共军的状态,根本没有和国民党军逐鹿天下的本钱。” 来证明:要求抗战反攻时期的共军恢复到40年那样的“主力”结构来组织实施“百团大仗”那样的战役,是不可能的。
那么抗战结束后共军抽调各根据地人马急赴东北,到45年底前后在原班11万人马的基础上迅速扩充了一倍有余,新扩充的还有不少是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流散于东北的原土匪、伪军等,这个时候的“部队开展大规模作战行动的能力”按理说比“日本投降时共军的状态”更差才是,那为何却反而要求积极地组织战役级规模的大战呢?(可以参考这段时间前后中央对林彪的指示电报。) 即便是为了谈判的客观需求。
这段话若国军拿去自辩我认为也说得通。
当然,我这两段回复有诛心之论之嫌,但我以为,评价政治游戏的参与者还是多些“论迹不论心”的为好。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光比较战果证明不了人品问题,否则的话kmt抗战成绩 不再灌水了 字955 2006-10-13 05:06:22
🙂为什么1940年以后没有再发动“百团大战”那样的战役? 2 q42474112 字1389 2006-10-13 01:34:53
🙂为什么1940年以后没有再发动“百团大战”那样的战役? 5 Alarm 字1756 2006-10-12 09:55:59
🙂为老兄的心平气和的讨论,先送花一朵
🙂简单回复一下 Alarm 字1441 2006-10-13 09:59:45
🙂抱歉回复晚了,之前没注意到 不再灌水了 字580 2006-10-13 22:00:04
🙂说说“七八个日军赶得几万军民到处跑反” (续二. 下) 2 不再灌水了 字8678 2006-09-11 03:25:50
🙂说说“七八个日军赶得几万军民到处跑反” (续二. 中) 2 不再灌水了 字8152 2006-09-11 03: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