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卡-31与前苏联的舰队防空 -- 博扬

共:💬5 🌺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卡-31与前苏联的舰队防空

(平面媒体预定,请勿转贴)

前苏联海军的舰队防空

无论最初始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单就战术而言,海洋作战的直接目的在于取得一定范围内空间的控制权,而这同时也是己方海上力量得以生存的根本途径。一贯浪漫的法国人曾以这样一个词来描述这种对空间的控制——“水泡”,在这里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一支舰队,会由构成它的各个战斗单位——水面舰艇、潜艇、海军飞机以及其他海战平台——的火力与信息力,形成对其有效范围内的控制,这就形成了一个战术级别的“水泡”;而舰队的机动性,会使得这个控制区域得以被放大,当它被放大至可以对战役问题产生影响,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就可以被称之为战役级别的“水泡”,再往后则是战略级别的。而在这里,最前者是我们最主要的讨论对象。

“水泡”这个词的形象之处在于:水泡上的任何细微的破损都会导致里面的空气泄漏出去,最终使水泡崩溃。同样的,近、现代战争中,从水底到天空之间,任何的一个缺环都将导致无法在既定范围的空间中形成有效的控制。

关于卡-31预警直升机,一般的说法是:它是作为前苏联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过渡或“备份”项目而产生的,由于雅克-44无法实现滑跃起飞而最终使得卡-31以替代品的身份加入到了红海军的战斗序列。实际情况远比此要丰富的多(按照国内学术刊物的分析,雅克-44可以通过滑跃甲板来完成起飞,那么,终结雅克-44的恐怕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苏联的解体)。

上世纪80年代,红海军迎来了他的巅峰时期,前苏联的“战略水泡”一度延伸到了远海大洋之上。以反航母为核心任务的苏联海军舰艇编队的水面部分的核心,一般由1164(“光荣”级)或1144(“基洛夫”级)型巡洋舰与1143/1143.4(“基辅”级)型载机重巡洋舰混编组成,后者在舰队空防组织体系中主要担负着为舰队提供外围防空的任务。负责编队对空警戒的是作用距离分别为500及300千米的MR-800和MR-710雷达,主要安装在巡洋舰上。为保持对空警戒的连续性,编队中的巡洋舰采取轮流开机的模式实施警戒,以此来避免由于雷达连续工作时间过长而损坏元器件。而更靠外侧处于编队警戒幕内线的攻击核潜艇会将MRKP-60天线伸出水面,以被动方式探测无线电波,以此来拓展警戒范围——这种方式在当时可以发现300千米外E-2预警机的活动。

苏联海军舰艇编队的防空队形,通常将主力的巡洋舰和载机重巡洋舰置于编队中央,大型反潜舰与驱逐舰分散在四周,各舰间距3-10海里甚至更远一些。中、高空火力由搭载“暗礁”远程舰空导弹的1164和1144型巡洋舰承担,其杀伤远界可达90千米。

而受地球曲率限制,舰载雷达对低空来袭目标的截获距离很难大于45千米,因此,搭载射程为24千米的“牛虻”舰空导弹的956(“现代”级)型驱逐舰通常会被布置于水天线附近,用来杀伤被“暗礁”导弹逼到中、低空的目标,而在956型驱逐舰更靠前一些的位置,通常会布置一艘1155(“无畏”级)型大型反潜舰,通过上面的使用垂直发射的“刀刃”近程舰空导弹来弥补低空最后的火力空白区。需要多题一句,956型与1155型的这种小配合在前段时间进行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也曾被俄方使用过,而中方搭载有中程舰空导弹的新型驱逐舰与护卫舰之间,也采用了类此的作战模式。

整套体系为舰艇编队组成了一张层层叠叠、毫无缝隙的“天网”——来袭的攻击机由“暗礁”导弹的远距离压制,不得不在距离编队很远的时候就进入300米一下低空甚至超低空而无法对目标进行提前瞄准,这样在发射空舰弹药阶段就不得不延长在300米以上空域的逗留时间以完成射击诸元的装定,而这又增加编队在这一阶段的攻击机会;而在进入攻击阵位之前,处于低空的敌方攻击机随时有可能和在外围游移不定的驱逐舰或雅克-38战斗机相遇,对于挂载反舰导弹的相对笨重的袭击者,这种遭遇战至少可以逼迫其抛弃弹药,放弃攻击。

整个防空体系看上去非常完整,但是,问题在于它比不是很坚固,至少与它的对手——美军的航母战斗群相比。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俄国人的“水泡”,是以“暗礁”导弹的杀伤远界为边界的,于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比,红海军舰艇编队所控制的范围实施上并不是特别大——雅克-38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空中优势战机,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也需要躲在“暗礁”的射程内以求自保,只有面对挂载反舰导弹的攻击机或是反潜巡逻机这样缺乏空战能力的目标,雅克-38才有可能前出攻击,并需要在护航战斗机赶来之前迅速返回到“暗礁”的保护范围。这所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对手不是像在二战时的太平洋战场上那样,让攻击机越过外围护航舰只,直接攻击主力舰;而是采取“层层剥皮”的战术,先打击外围舰艇,进而在扫清外围之后再对主力舰进行猎杀——正如“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所作的那样,而后者的回报,则是“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这种情形下,前面所说的密不透风的舰队空防体系就可能被瓦解掉,当然,这种战术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如果对手对战场有着非常出色的控制能力,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就不会留给苏联人太多的机会,伴随着F-14战斗机、“宙斯盾”防空系统等装备的大规模使用,美军在面对前苏联重型反舰导弹攻击时,的确可以较之以往更为高效的实施拦截,或者说,在海战中,那种“一次齐射”式饱和攻击模式在当时,已经行将走到尽头。

对此的应对策略,一是进一步去拓展自己的“水泡”,二则是对“水泡”的内层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前者最终导致了1142.5(“库兹涅佐夫”号)以及后来更大的采用核动力的1143.7(“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类可以搭载如苏-33这样高性能舰载机的大型航母的出现;而卡-31预警直升机最初应该则是作为对原有编队内层防空体系的众多加固手段之一而上马的。

预警直升机对舰队防空的价值

显然,在技术指标上,卡-31以及更早些时候出现的“海王”MK-ⅡA-AEW预警直升机即使与E-2这种“轻量级”的固定翼预警机相比也还相差几个档次。它所安装的E-801 OKO雷达可以同时追逐20个目标,对海上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50千米,对空最大探测距离为150千米——这看起来和现代的重型战斗机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当然,预警直升机雷达的持续开机时间要长得多。

预警机的本质,在于通过机动力来放大信息力:通过飞机的活动高度和速度,在电子技术本身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去让雷达获得更为广大且没有盲区的探测范围。固定翼飞机在速度、高度上对比直升机有着先天而来的优势,这是单靠数量所不能弥补的——所以,对于任何有一定实力的海上力量,单独依靠卡-31 1500万美元的交易价格,很难对人构成多大的吸引力。

在前苏联海军的使用想定中,卡-31的价值应该不会在雅克-44舰载预警机投入使用后而立刻消失,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并不存在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相互取代的问题,前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也不适合担当固定翼预警机的任务,它最合适的位置是在舰队远程舰空导弹杀伤远界之内,对编队内线空防组织体系进行加固,不仅仅是对于前苏联海军,对其他任何预警直升机的用户都是如此——不同的战略诉求之下,某些基本的战术问题仍然是相同的。

卡-31通常应会布置于水天线之外-远程舰空导弹杀伤远界之内这样一个中间区域,用以弥补编队对空警戒雷达在远距离低空区域的探测盲区,在这个范围内,E-801雷达150千米的探测距离是完全够用的。这显然比在这个区域布置雷达哨舰或潜艇更加有效,后者的战术机动力远远不及直升机,而机动力则可以对信息力加以放大,提高警戒的效率。此外,处于水面的驱逐舰以及潜艇的天线同样也要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这些猎食者本身也极有可能成为猎物。

卡-31使得遂行防空作战的大多数舰只可以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保持无线电静默,而通过预警直升机回传的参数来确定目标,只有在目标出现在自己杀伤范围之内是才会突然接通雷达,攻击结束后随即关闭雷达等待下一个猎物,这种战术,类似于当年中国防空部队在猎杀U-2飞机时所使用的方式。其效果是,攻击方无法通过编队舰只的雷达信号来确定目标的准确坐标,因此不得不让攻击机进入到机载雷达的有效范围之内来获取攻击参数,而这一过程中,防御方担负外围防空任务的驱逐舰会由于无线电静默而变得更加行踪不定,与雅克-38战斗机配合,会对进入到编队内层区域的入侵者重新产生严重的威胁。而对于类此俄制“暗礁”这类的远程防空系统,可以通过预警直升机传回的信息,提前为舰空导弹进行预瞄甚至预射,在目标出现在可探测区域之后,再进一步对导弹进行精确导引——挂载反舰导弹的攻击机,因此可能会刚刚露头,就发现舰空导弹呼啸而至。

预警直升机的价值同样还在于指挥机制上。它可以部署在任何具备直升机起降平台的军舰上,因此,就存在了这样一种可能,一艘防空舰的舰长可以像反潜舰出动舰载反潜直升机那样调动自己舰上的预警直升机——在经济上这是可以承受的,而无需通过上一级的指挥机构来调配岸基预警机来配合自己的行动,这样可以使得防空作战的组织大大的被简化,变得更加的富有效率,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战场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

元宝推荐:MacArthur,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