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不灭北洋魂 -- 萨苏
这可以算是从军是角度对北洋舰队的辩护,更多的,则是献给那些在这场战争中为国家献出生命的中国第一代海军军人。
北洋舰队和日军最激烈的战斗就是邓世昌“撞沉吉野”那一幕的大东沟海战。此战后,中国舰队对黄渤海的制海权基本丧失,最为令人痛切。对于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的表现,存在若干批评,有的颇有道理,有的似乎还可以商榷,下面,对某理解中认为可以商榷的几种批评阐述一点儿愚见,与方家商榷。
批评观点一。北洋舰队阵型愚蠢,试图采用骑兵作战分割对方的打法,而不懂得海军T字炮战抢占一横的原则。
海战中切割对方然后歼灭的战例其实很多,比如崇武以东海战,大陆的护卫艇编队就是采用分割战术,插入永昌舰和永泰舰之间,分头缠住,集中炮火攻击永泰,先迫使它重伤退出战场,然后围住另一边的永昌将其击沉.假如和永字号打队列战,不管是不是T型阵,恐怕大陆的护卫艇队会被一一击沉,象梁天价海战那样.说到底海战和陆战一样,都是以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有效发挥,同时分散对手力量为重心的.任何战术都服务于此.
T 字型炮战始终是海战经典,不过,反例也有,比如大西洋海战,威尔士亲王号和胡德号与俾斯麦号的作战,就是在抢占T 字型阵位的时候被德舰第四次齐射击沉了"闪亮的胡德".其原因就是T 字型炮战有个最大的弱点,--自己的舰艇航线固定,对方容易瞄准,而且侧面暴露,中弹面积大.如果对方的炮火凶狠,射程远,摆这个阵势有挨打的味道.T 字型炮战不是万能的.当然,它的确是海战中的宝贵经验.不幸的是它的有效性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三次大海战奠定了它的地位:大东沟,对马,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突破作战,而甲午战争刚好是第一次检验它在装甲舰战斗中的效果.丁汝昌是不可能事先知道结论的.
所谓 T 字型炮战战术,实际上源远流长,并非装甲舰时代的产物,如果追溯它的鼻祖,应该是英国海军名将阿尔比马尔,英国自从建造了54门炮的太子号战列舰后就精心设计这一战术.当时战舰的火炮都是安装在两舷,所以只有侧面对敌才能产生最好的作战效果,如果以全舰队的侧面,面对对方的纵队,打击其先导舰,便可以产生可怕的效果.同时,当时军舰上有一个"崇高"的职位,就是木匠.因为当时球型炮弹不能爆炸,中弹后只要木匠赶到及时,很少有军舰会沉没,除非是迎凤面多处中弹,来不及修补,海水顺潮流迅速涌入,军舰会沉没.那么抢占 T 型的那一横,敌军先导舰三面受弹,当然必有一面迎风,比较容易沉船.太子号之前的英国海军没有大型舰,波涛之中很难保持队形,以后建造了多艘大型军舰,如皇家橡树,皇家巡游者,就能够在海上保持战列纵队了,这就是"战列舰"的由来.
所以,这是一个比里萨海战和亚历山大海战还要古老的帆船时代的战术,它在对马海战中的表现,称之为复兴更为合适.
装甲舰的出现,带来的其实是三项新的变化.第一,舷侧火力减弱,首尾火力加强.第二,开花弹的出现,使击沉敌舰的概率大大增加.第三,大型舰只装甲改进,而火炮的弹头风帽和延时引信还没有出现.针对这些变化,各国海军当时都在研究怎样应对.如果看看英国海军当时的主力舰阿迦门农号,日本的甲铁号,德国的萨克森号,各位就会感叹当时设计师的想象力了,真是连恐龙都设计的出来,原因就是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军舰应该是什么样的.具体到到大东沟海战,甲午战争前夕,原有的理论已经落后,并没有新的完整的海战理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说,双方采用什么阵型,都是合理的,谈不上纸上谈兵和食古不化.
北洋舰队采取切割对方的战法,没有去追求T字那一横,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批评观点二,北洋舰队吨位多于日军,主炮口径大于日军,却战败,情理不容
实际上战斗力还包含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技术水平。如果考虑到这个问题,相对于日本舰队,北洋舰队并不占优势,必须扬长避短才有取胜的可能.注意,北洋水师的将领们考虑的是怎样打胜,后来清廷的文人只要考虑责任问题.
回到以前讨论过的克里木战争,威风八面的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在锡诺普海战之后,和他的黑海舰队就销声匿迹了,直到他带领水兵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多角堡高地壮烈战死.海军为什么成了陆军?军舰呢?
全部自沉了.
原因就是英法舰队加入土耳其方面作战.单看吨位和火炮口径数量,黑海舰队的确不亚于英法舰队,但是英法方面采用的是螺旋桨装甲舰,而黑海舰队还是明轮加帆的木制舰.技术的落后使黑海舰队成了一堆活靶子.
北洋海军对于日本联合舰队,正是存在着这样的技术差距.
有这样严重吗?
所谓快炮和慢炮,到底是什么差距? 一句话,一个有炮弹壳,一个没有炮弹壳.北洋海军的重炮,是没有完整炮弹,只有弹头和药包的,射击完毕,需要先清理炮膛,然后放弹头,一包一包放火药,然后发射(因为火药量不同,射程也不一定).日本军舰呐?只要把炮弹往炮膛里一填就打! 不要讲风凉话,把自己想象成北洋水师的水兵,然后看看这个差距.在密雨般的弹雨下,一丝不苟的进行这样的操作,没有一门炮因为自己的原因炸膛,单凭这一点,就可以说当时的水兵,是非常英勇的.<甲午风云>里邓世昌一船的炮弹壳,天上掉下来的吧?有人要问了,当初为什么不买好的炮? -- 您可以问问当年大家为什么使286,北洋海军建成那时候还没有这种快炮呢(广东海军北调的广字号倒是有快炮,但是吨位太小了,没有决定作用),十几年海军不添一船一炮,这就是后果.这只是炮,航速,损管什么的先不提.那可是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有了这个差距,不管您是不是唯武器论者,您也要承认,仗,谁都是靠武器打的.战列舰对巡洋舰怎样? 二战时挪威的旧战列舰诺格就被小的多的德国驱逐舰击沉了.珍珠港呢,大战舰输给了小洋铁皮飞机.甲午海战,日本也有和超勇扬威同样型号的战舰 -- 筑紫.它当时在干什么?已经是二线的练习舰了.超勇扬威还是中国海军的一线主力.
如果一个笨重的汉子和一个灵巧的武术高手搏击,怎样能取胜呐? 第一,扭住他,不要让他围着自己眼花缭乱的机动,限制他的灵活,第二,一拳致命,最好是近身撕搏,不让对方的招数发挥.我想,综合了锡诺普海战的切割,里萨的冲撞,北洋舰队设计的阵型就是这个目的.
忽略技术含量,仅仅从吨位和火炮口径无法判断战斗力的强弱。
批评观点三,北洋舰队不应该摆成横队迎战,应该摆成纵队
如果北洋舰队也象日本舰队那样摆纵队怎样呐?
那么只能横着摆了,如果纵着,就真成了T型的一竖了.中国舰队在浅水区,靠近港口一方,航速慢,如此摆队,不是绑住自己的手脚么,日舰是不会让北洋海军占据那一横的,如果我是伊东,就从中国舰队前或后方分两队夹进去,先打先导舰或者殿后舰,因为那样日舰就会形成沿着中国海军两侧追击,中国海军远端的舰艇只有转过来迎战才能打上对手,而机动,正是中国海军当时的弱点.再说,那样会形成一个怎样的队形呐? 您可以自己摆摆,然后必然觉得很无理.
此外,中国海军的舷炮并不出色,主力舰定远,镇远在反对侧都存在很大的射击死角.而日本军舰出色的就是舷炮,看看吉野的图纸就会有印象(当然三景舰上那三门废物大炮另说,但是实战中这三门炮无一命中,摆什么队形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中国军舰呢,比如扬威,首尾的炮塔是固定的炮廊,对侧面要转过火炮从固定的窗口伸出去打,操作很成问题. 摆这个队形,正好发挥日舰快炮多,打的准,机动性强的特点,可以说是日本方面想怎样打就怎样打.
当年和青岛潜艇学院的朋友摆了几次,最后的结论是 -- 如果这样摆阵,就算是再给丁军门两条船,也一样的输,而且没有反本的机会.照实战打,还有希望些.如果实战中真的摆了这个队形,那才真叫食古不化,纸上谈兵也.
批评观点四,北洋水师的战败是当时的军人作战不利
实际上,某以为这次海战的失利,和阵型,军人个人的胆量都关系不大.甲午,是一个国家输给了一个国家.责怪参战的军人,是不公平的,从战斗过程看,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大东沟之战,所有沉船舰长都遵循英国海军的传统,以身殉舰.威海卫,海军除了年轻的萨镇冰,叶祖圭等留下来成为中国海军复兴的种子,高级将领全部自杀殉国.从军人精神角度,北洋的海军军人所为无愧任何一支古今劲旅.从专业技能角度,他们也无愧于当时的翘楚.听萨镇冰的原话:"别人给太太打金镯子,我的金镯子,是戴在我的船上的." 而且,现在的海军中,也没有达到每个舰长都精通英语呢.
简单的说,如果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带足弹药(实际载弹只有半个基数,丁汝昌曾经百般催迫,无奈清朝官吏的效率大家都可以想象 -- 比明朝稍好,明朝是如果不行贿,就不发给你武器. -- 虽然如此,护航的任务不可能延期,所以只好带半数弹药应敌,其余用减三装药的教练弹代替.)如果击中的炮弹全部爆炸(不但是海军,陆军炮弹中了不炸,在清军几乎成了正常,参见龟井兹明的<日清战争亲历记>),结果就完全不同.
军人可以打赢战争,但是有的战争,无论如何军人都是无法打赢的.
在抗战的时候,因为日军炮火猛烈,记者们纷纷义愤填膺,指责政府无能,在<大公报>上联合给中国军事当局提出建议,他们的观点似乎很好.日本人虽然炮火猛烈,我们的武术厉害,和他们打近战就是了.
问题是怎么能够穿过炮火去和对方打近战呢? 日本人有大炮为什么要打近战呢? 记者先生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大刀队,只是一个美丽的泡影,无论怎样的武术高手,大多数时候,他们的90%,都要倒在冲锋的路上.
一相情愿.
为什么海军不更新装备? 颐和园? 看看陆军在旅顺丢掉的克虏伯203毫米后膛大炮.不,限制李鸿章才是真正的潜台词.
为什么要签订马关条约? 卖国成性? 清朝的官员也是中国人,他们何尝不希望中国强大? 当时的清朝是一个胡桃,壳已经敲开,里面只有好吃的胡桃肉了.看看北京的防务,当时全北京的守军是多少? 1.5万. 1.5万人,能守住北京? 一个虚弱的王朝.
为什么日军在中国势如破竹? 看看当时东北居民打着"大明遗民"的旗帜欢迎日军的照片,这是一个人民对国家没有概念的民族.
.....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利,是一个整体的失利,而不是一个阵型的问题.
[完]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不灭北洋魂
🙂甲午战争的败不在于海军的败 凌未风 字324 2012-05-12 02:05:56
🙂几个问题 1 njyd 字1262 2012-05-11 11:18:03
🙂快炮和慢炮的区分应该不是这样的 1 foureyes 字360 2012-05-10 12:26:18
🙂从wiki来的定义 1 笼中猪 字89 2012-05-10 19:36:48
🙂萨老大早期的雄文,又一篇被挖掘出来了。 daharry 字14 2010-08-13 14: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