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也来说个中师毕业生60年代70年代的农村生活 -- 十八亩段
四川当年的情况还在找,这狗狗还真好用啊!))))当年是否没有统一的啥子标准啊?刚阅读完贵州那边的东东,当年也是县财政局管发教师工资,我以前一直以为是文教局,真是很混乱嘛。
1936年11月,李秉滔出生在广东省大埔县高陂镇留田村一个穷苦农民家庭。这是一个客家人聚居的边远山村。据老人们说,客家人的祖先多从中原发配流放迁徙而来,为躲避战祸,他们漂泊到这个远离城市中心的僻静之地安顿下来,开荒种地,繁衍子孙,既延续着血脉,也传承着古老的农业文明。他们在带来中原文化的同时,也与当地风俗人情融合,形成了客家人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淳朴民风,其中崇尚教育的风气熏陶和激励着客家子弟,使他们自幼就懂得只有刻苦读书方能出人头地的道理。在李家,李秉滔的父母一共生养了九个孩子,李秉滔排行第七。一家十几口的生计全靠父母用勤劳的双手经营着几亩薄田,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李秉滔的父母以及他的兄长们,秉承客家人吃苦耐劳、崇尚教育的优良品性,让天资聪颖、成绩优良的李秉滔在村上的小学和镇上的中学,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李秉滔小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村子离大埔县城到底有多远,他只听大人们说过,从他们家走路去大埔县城,最快的脚力走一天也走不到。在他上大学之前,他没去过县城,没见过火车甚至没见过汽车,他不知道山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大山的遮挡、地源的阻隔,确实挡住了、隔住了绝大多数乡民与外界的联系,但却挡不住、隔不断李秉滔心中那种发愤读书,让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高中毕业后,这个自幼生长在边远山村的农家子弟,在苦水中泡大的穷孩子,以一种对农业、农民、农村的特殊感情,更以一种对艰苦行业的无所畏惧,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华南农学院。
1956年9月,李秉滔,一个山区农民的儿子,终于第一次走出山村,走出乡野,来到省城广州,来到华南农学院,开始了他的大学求学生涯。走出了山区,考上了大学,却没有改变他家境贫寒的现实。父母亲无力按照录取通知书的要求,给儿子准备被褥蚊帐和其他必备的生活用品,因为如果他拿走了家里哪怕是很破旧的被褥,那么他的兄弟姐妹们只能以地作床,以天当被了。李秉滔来学校报到时,只背了一个军用书包,里面只装了一些学习用品和几件旧衣服。班主任见状,问清缘由后,对他的家境唏嘘不已,随即到学生会为他借来了被子、蚊帐、凉席。到学校报到后的第二天,他没有象其他同学一样,满怀对大都市的新鲜和好奇,到广州市去转一转,开一开眼界,而是开始靠勤工俭学自食其力。为了完成学业,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大学整整四年,他一边勤奋学习,一边勤工俭学,白天到教室听课、去图书馆看书、做作业,晚上到印刷厂去刻蜡版,刻一张挣四角钱,李秉滔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恐怕与此无不相关,假期他去挑塘泥,去帮工程队测量海岸线……正是靠着勤工俭学挣来的钱,他还清了学校给他买被褥的钱,自行解决了生活和学习所需费用,为此他整整四年没有回过一次家,没乱花过一分钱。
也许是他这种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格得到了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国家一级教授蒋英先生的欣赏,蒋英教授在他大学毕业后选中他为助手,使他荣幸地得以留校任教。原以为,参加工作了,成了大学助教、讲师了,生活、工作条件都会好起来,也该回家乡看看了。可谁能料到,大学毕业一开始,却也是工作最艰苦、最繁忙的开始,也是担负起家庭、社会沉重责任的开始,他几次想回家看看,都因工作走不开未能成行。一直到1988年,也就是他离开家乡整整32年,他的老母亲去世,他赶回去奔丧,才重又回到了那梦魂牵绕的故土。
在他离家的这几十年里,赤贫如洗的家乡父老需要接济,窘迫的城市知识分子生活压抑着人的许多正常欲望。李秉滔的妻子在从化县当小学教师,家也就安在从化县城,为此学校按规定没配给他宿舍,他只好睡在实验室里。实验室里有一口长方型水缸,他晚上在水缸上搭起一块木板当床睡觉,白天把铺盖卷起来放到实验台下,晚上再搭上木板,展开铺盖,白天再卷起来……这样一睡就是17年!那时教师工资低,大学毕业后一年转正,每月工资61元5角人民币,也刚好领了17年。他的妻子和孩子在从化,说远也不远,说近也不近。说远吧他比别的长期分居两地的教师要幸运一些,他可以两个月回去一次,说近吧两个月一次交通费吃不消,他就骑自行车回家。那时的路不象现在宽畅平坦,而是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泥泞不堪,骑一趟自行车回去,单程至少要花4个小时。当然,与李秉滔同时代的人大都吃过这样的苦,荒唐的政治年代就这样残酷地考验着这一代人的意志,无情的岁月就这样销蚀着这一代人的生命和精力,这种情况一直到了1979年,党的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甘霖终于降临。李秉滔的妻子调到了广州,被安排在华农附小工作。但夫妻的团聚,并没有使妻子得到丈夫、儿女得到父亲更多的关爱,作为一位搞植物分类学的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他经常外出作科研调查,一年中有半年时间不在家,即使回到学校又是忙于教学,又是忙于科研,无暇顾及妻子和照顾孩子,为此李秉滔承认自己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1982年,也就是李秉滔夫妇团聚才3年的时候,他的妻子为了照顾年迈的岳父岳母,率儿女离开他到香港定居。他的妻儿苦苦劝他到香港去工作,好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李秉滔很认真地设想了一下,假如要他离开他的学校,离开他的植物分类学事业,离开他已经打下良好基础的研究领域,即使让他住世界上最好的房子,过最富足的物质生活,他也不会感到幸福。因此他一直没有离开学校。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我父亲17年未加工资,敢问你们那是什么时候加工资的? 1 嘎嘎 字0 2006-11-12 12:00:30
🙂1963——1980年确实加过工资,引一段成都市新都县志 2 西北望 字3512 2006-11-13 07:47:24
😄莫得问题了,当年真的是一锅粥。 嘎嘎 字1240 2006-11-13 16:29:22
😄请看这个,只是不知此人那17年是从哪年起哪年止。
😄花谢分享,难道就连四川境内都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嘎嘎 字0 2006-11-13 09:25:41
🙂又是谎话,本来就无知。 十八亩段 字739 2006-11-13 11:34:30
🙂书呆子? fakeone 字389 2006-11-13 11:44:51
😄如果你是农村里出来的,请问你周围见过几个中专中师毕业的? 嘎嘎 字54 2006-11-13 1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