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共:💬1694 🌺19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篇外4(已修改错别字与病句)

正在看日本的崛起(日本版叫<昭和经济史>) ,对比中国今天还有中国现在的发展思路,发现,当年日本经济发展有很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新农村.

具体点说,新农村这个词汇还是日本人先开练的.当年日本在重工业化完成后,新一轮经济增长遇到瓶颈,于是当时的政府从农村入手.为了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开始所谓农村人口减半计划.同时利用农产品尤其是大米丰收的时机,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同时也使物价从农产品开始倍增.用简单的话来说 ,就是从农产品价格开始调整社会再分配.同时利用资本市场调整投资结构 ,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消化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而正是这个时期,日本开始全面吸收与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与科学技术, 并同时加大本身在技术领域的投资,同时利用各种对外援助与战争赔偿实现产业对外升级与分工与对外经济开疆拓土.

同样看我们今天的经济转型十字路口经济策略,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我就以身边的与最近的几条新闻来开始闲说一下.

1.我所居住的城市今年最低保障工资已经从2003年的400元增加到今年的750元 .

2.上海粮油及副食品开司全面涨价,根据网友生活象一把锁提供消息:其中10月海狮大豆精致油批发价格从4桶106元上杨到11月的196元

3.温总理说中国不分人种全面高薪引进高技术人才

4.中国今年在科研方面投入的资金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

5.中国今年大陆+ 香港融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二

下面我就根据上面几条随机收到的新闻来说点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好大家批评就是.

今年,中国经济新政一个新口号就是:新农村.相关措施首先从免除农业税着手,这个政策带来一个副产品:今年中移动在农村因为减免农业税新增了2600万新用户,连带利用这个利好使得中移动在今年市值超过沃达丰成为世界通信业最大上市公司.这个还只是中国农村变化的第一年.在我的2007一文里,我着眼的起点是在由于明年灾害性气候所带来的区域性经济震荡.从2003年到2006年,世界粮食产量从26亿吨下滑到了20亿吨,预计明年世界粮食产量依旧不容乐观.在此同时,一面是中国自2003年以来粮食连年增收确保即使在最坏的情况出现时我们的基本物资储备不虞或缺,一面是通过利用粮油与各种副食品价格的调整提前消弭明年可能的直接冲击.而且,以上海为例,已经提升近倍数的最低工资基数实际已经足以抵消粮油与各种副食品价格的倍数调整.相关可以获利的农民与农业企业,的利润也可以因此大幅度上升.这样,也就相对补贴了农业收入,实际是完成了一次再分配的调整.

网友生活象一把锁兄曾经这样担心食用精致油的大幅度价格调整,今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扬到颠峰,国际运输价格节节攀升.这样,就使进口大豆中国口岸到岸价格实际在上半年就超过了中国大豆,这是中国大豆产业获得转机的机遇,为此国家还成立了专门指导小组.与此同时的是,世界各大产量区不仅纷纷减产甚至停止出口粮食.(中国在2006年粮食出口已经从顺差变为逆差)而且,由于石油价格长期的居高不下,美国巴西甚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产粮大国纷纷把有限的耕地从生产粮食转向生产乙醇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燃料的需求.这里尤其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转产乙醇的主要原料来源就是玉米.现在说,美国和中国这样的举措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不得而知,但是联系2007年可以预期的变化,这样的调整无疑将是问题的可能走向变的更加复杂.不过可以预期的是明年农民与农业是赢家.(目前中国乙醇汽油产量为100万吨,而目前上报待批生产能力到2010年前为2000万吨,到2020年为3000万吨,对比原来的限制扩产措施,原来的禁令在现在已经是半解除状态,很值得玩味)

同样,在今年中国股票获得了120%的增长幅度,同时中国今年大陆+ 香港融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二 ,这样大规模的融资其出路只有一个:大规模的企业扩张.我判断中国不但不会减缓出口总量而且会通过企业海外投资转移消化贸易顺差 .而今年亚洲前10大企业中国一下进进去了3家,中石油,中电力,中移动(香港). 是几十年来第一次有非日本企业进入亚洲最大企业10强之列.联系今年中国骤然达到120%增幅的股市,中国企业做大的冲动已经不可遏止.

可以,说在明年颁布一系列新政策后,是政策层面的走向趋于明朗之后.中国企业的扩张尤其是以对内对外投资的扩张将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 而且配合人民币升值与明年不可避免的区域性经济震荡,的确是手里保持有大把现金的中国企业抢购的好机会.而那些明年会发生区域性经济震荡的地区,许多是资源尤其中国需求极大各种资源的源生地今天仅仅以石油为例,即使以日本那种能耗为标准中国人均石油消费也只有日本的1/6,这里更不要说其他大量的矿物资源与植物资源.到现在这个阶段,仅仅靠在市场上按照即时价格购买我们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同时配合企业扩张的是,中国开始全面加速人才引进与技术引进并加大加快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输出中国的技术与标准.对比有过同样发展阶段的中国还有当时日本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大国的地位. 我们利用在联合国的地位,可以使自己的政治经济科技乃至军事资源更灵活的运用.这样就可以为中国在海外的一定区域内建立一种可以称为体系的利益共同体,简单的说就是中国的势力范围,届时跑马圈地.

呵呵,到时候就怕现在美圆储备不够用,远远不够用.

另附:日本战后初期困难与恢复比较

   正在看日本的崛起(日本版叫<昭和经济史>) ,对比中国今天有点感触:日本到1979年结束战争赔款时,前后一共支付战争赔款10.1208亿美圆,无偿经济合作为4.9576亿美圆人均战争赔款总负担是5000多日圆 .其中1979年为日本对外赔偿前后21年中最多的年份,当年日本总支付赔偿金额约1亿美圆.(以上资料来源<日本的崛起>第631页),书中把对外赔偿作为为开拓日本市场的手段来评价,另提到每年日本对外战争赔偿金额约为当年出口2%不到水平不影响日本经济发展.此外日本在战后恢复的早期阶段既从1945到朝鲜战争爆发阶段,日本当时经济非常困难国家运转严重依赖美国援助.此期间日本由于1946年因当年粮食歉收1/3,爆发粮食危机,当时日本甚至传出了将饿死1000万的传闻.由食品开始的剧烈通货膨胀导致了日圆迅速贬值,这样从1945年日本投降到1949年3月底之间,日本总出口6.57亿美圆,总进口17.41亿美圆,中间10.84亿美圆全部由美国补贴.此期间美国还有一项隐性补贴帮助日本来渡过难关,即日本进口物资以240日圆:1美圆计算,出口物资以160日圆:1美圆计算.(以上资料来源<日本的崛起>第571-572页).这段时期就是日本经常说的从战后废墟开始崛起的原因,日本的困境直到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结束,也是在1952年美国结束对日本战后振兴的无偿援助.之后的对日援助主要来自世界银行的贷款.

  

  其实要怎么看日本战败时的残留经济实力,我们不如看日本战后经济振兴第一阶段所全面扶持的厚重长大产业来比较.我这里选的参照系就是钢铁.日本在战败时盟军曾经制定严厉的日本战争赔偿计划,曾经制定过对日本当时所保留的重工业生产能力削减一半的计划,其中按照此一标准日本可保留的钢生产能力为250万吨.相当与1931年水平.(以上资料来源<日本的崛起>第528-529页)按照,南开大学<日本史>资料载,日本战后曾经有1100家企业被指令拆迁,但是最终丝毫没有被动的企业为850家,其余实际拆迁企业损失占指定拆迁企业总资产损失的10%.

  

  到朝鲜战争期间之后不久,日本就依靠自有投资与技术以及生产积累已经开始完全恢复到战前生产最高峰阶段.依旧以钢铁为例子,日本到1954年超过战败前日本钢生产最高记录既1944年的粗钢765万吨生产量.(以上资料来源<日本的崛起>第608-609页)

  

  以钢铁做比较,中国到1954年钢生产总量为254万吨(资料来源周总理1954年政府工作报告),到1957年中国钢生产总量为535万吨.(其生产能力除了259万吨为鞍山钢铁恢复外其余多为苏联援助设计).同样,在西德地区,虽然德国获得马歇尔计划中的援助份额仅仅占全计划的7%约13亿美圆,但是尽管德国(西德)恢复到战败前最高峰的钢产量规模与日本几乎同步也是1954年,不过德国这一时期仅美国对德国钢铁业贷款就达到了90亿美圆的规模.

  

  由上可看,日本尽管在战争中遭受大量损失,但是对比德国的战争破坏程度,可以抓住朝鲜战争机遇依赖自身力量恢复的日本工业尤其对日本战后腾飞第一阶段起支柱作用的重工业的破坏程度不仅要比德国轻微的多.而且也要比当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依靠苏联的大力援助同样飞速发展的新中国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基础要扎实的多,起点要高的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