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个穷人和一个故事 -- jazz98

共:💬93 🌺30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方面,我们应该虚心向人家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学习

有好几个兄弟说我崇美。我不否认。我觉得老美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了。不是他们天生比我们高贵、道德素养高,而是人家的社会制度好。别误会,我说的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还指整个社会长期以来不断形成和改善的行为规范,甚至就是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同样是社会里的弱势群体,美国弱势群体,有很大一部分都可以定期地得到教会、商业机构和私人慈善机构的帮助,可我们中国呢?从前红色共产党时,五保户、军烈属,都有村里的积极分子甚至红小兵/少先队帮一把。现在呢?现在只能靠爵士这种宅心仁厚的个体。可一个整体上浮躁而追求个人私欲享乐的社会里,爵士这样的人我觉得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更多的人属于这种:偶然读到爵士的文字,也会心里动一下,但搁他头上,他绝对不会给那位大娘买屉包子 也不会骑出20多米后再圈回来只为掏10块钱给一个自己都不知是真穷人还是真骗子的人。没有责怪这大多数人的意思,因为我自己在国内时也有过路过乞丐没给钱的时候。我的意思是,同情心、侧忍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多与少的差别,政府应该拿出一个制度来,尽量调动每一个人的同情扶弱之心,同时要提高信息透明度,让善款能够有效帮到真穷人而不是让骗子给挥霍掉。

我只以我个人的经历和见闻来说说老美是怎么帮less fortunate people的。基本上,有点规模比较注意形像的公司,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扶弱制度,甚至会写进公司的Mission里面去(回馈社团 扶助弱势)。公司里每年会定期进行公司内动员,提醒并动员大家make a pledge for the next year。其实也就是一年几百美金的事,合到每个bi-weekly pay里,不过15刀上下,一般职员都是可以承受的。然后公司鼓励大家自己开车去那个残疾儿童收养所里去(我们的善款用户),公司各大部门专门安排20分钟的一个短会,让去过的同事给大家讲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讲话的同事们虽然都属于那种天性善良感情细腻的,但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不会让大家感到难堪(不禁想起了煽情皇后倪萍大姐,还有那个道貌岸然的“这本来是个很美好的事 可你非把它给弄成个丑闻”的大熊)。美国同事基本上都捐了。可我们公司IT三位老中... 我跟他们聊起这事儿时,两个家伙反倒劝我“捐他干嘛呀?”。我无语。

捐款承诺活动结束后,公司发给每个捐款雇员一个小奖状性质的东西,有自己的名字,可以贴在自己的办公区里。我不知那几位同胞是怎么恬着个老脸面对他人的...

--------------------------

还是上面说过的那个意思:很多人都没有善良无私到愿意对不相识的人解囊相助的地步。但如果有一定动力和压力,他们还是会的。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公司一个群体形成这样一种风气一种传统,同时还能让准备捐款的人明确知道善款用到该用的地方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会参与的。

国内一些富于责任感的网友,早几年前就已开始致力于监督善款去向、核实求助人真实情况的事情了。网络上比较有名的是一位深圳网友,个人承担路费食宿,千里迢迢赶赴成都(还是重庆?),在那里住了一个星期,目的就是要核实接受了善款的那家是否与他们在网上介绍的情况相符(那家是个女孩在网上发求援贴,但这个女孩有一些地方不够诚实)。民间很早以前就已开始自发扶助弱小、核准善款用途了,可我们的政府呢?动作是不是太慢了点儿?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家牛奶产业不惜斥资做电视广告(milk mustache),央视为什么不多报道和宣传一些负责而规范的民间慈善机构?报道鼓楼卖报大妈当然是好事,可那不过是杯水车薪,起到的效果不过是激发一些个体的善心,只帮到这一位大妈,可还有千百万跟这位大妈一样甚至更为窘迫的人呢?

想起那部电影“大浪淘沙”来了:靳恭寿看到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街头乞讨,就拿出自己不多的薪水给这小姑娘,背后赵教官对他说:我也需要钱,也给我一些吧,你看这里有多少穷人,他们都需要钱,你有多少钱可以给呢?

中共党员赵教官认为个人力量微不足道,只有拧成一股绳打倒这个罪恶的旧社会 重建一个新社会,才是正途。

我也认为个人力量微不足道(虽然十分可贵)。当然随意打烂现存社会更不可取。我认为只有形成一种制度、传统,才能有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