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漫谈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化之路 -- 碎片与记录

共:💬36 🌺1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漫谈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化之路

2006年下半年,接连出现两个重要的事件,首先是吉利收购英国锰铜52%股份,准备生产英国老土的那种出租车;转而就是奇瑞今天终于与克莱斯勒达成合作协议,协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奇瑞为克莱斯勒贴牌生产销往主流汽车市场的产品(美欧等);第二部分是一个在中小型车上合作开发的协议,但具体内容不明。

当然,华晨的中华系列进军欧洲主流市场(德国)也是一个不小的突破,然而在新闻配的图片中,我发现所有的车身都被漆成上白下黑两色,所以当时对此批车辆的使用有一些疑问,而目前也没有好的机会去求证。

国内新兴的这批汽车企业在第一个快速成长期(姑且算是2002年前后)时,都有比较宏大的海外进军计划。以奇瑞为例,当时有与美国VisionVehicle的协议(内容是按VisionVehicle这个经销商的需求生产贴牌车),此外内部还一度有通过意大利进军欧洲的计划,并且与合作伙伴就某一系列车的开发过程中初步进行了商议,对方的兴趣很大。

但这些计划无疑都被搁置了下来。2005年下半年之后,整个国内这几家汽车企业的海外战略都回归谨慎。就个人与奇瑞及其他两家企业的接触,普遍的反映是害怕在主流市场一旦砸牌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如现代在美国市场曾经一砸候10年的经历,被他们多次提起。与之相对应的是当时德国某机构单方进行的对中国车的安全试验,试验结果使得行业对中国车的评价非常负面。而奇瑞与吉利在各自马来西亚的项目上,遭遇对方国内各方力量的阻挠而未能成功,也使这两家企业认识到打海外市场所必需应对的各类问题。

因此这两年的海外战略,基本以整车出口与kd件合作为主(出售kd件,设备以及外派专家)。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这几家企业的市场开拓都做得相当好。

下面谈谈危机

目前中国汽车业所面临的这一次海外市场机遇,有可能是这几十年内最后一次大的机遇。从第三世界国家的汽车市场来说,中国低廉的制造成本,不仅仅冲击了它们原有的新车购买市场,甚至还激发了大量的潜在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原本是以消费美日欧主流厂商的二手旧车为主的,也有一些消费者是因为出现了价格低廉的中国车才有了购买的能力。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车目前在东南亚、中亚以及西亚、北非获得良好市场前景的主要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想要抓住这次机会的不仅仅是中国厂商,目前印度厂商、伊朗厂商甚至马来西亚厂商也伺机出击,而印度厂商甚至比中国这几家走得还早。即这一轮竞争,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具有“潜在的消费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竞争。这个市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新兴的汽车企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市场,缺乏这个庞大市场的支撑,新企业可能很难达到大规模,高技术。甚至在国内这几家企业早些年的长期计划里面,都不约而同地有海外市场占总产量一半以上的远景目标,这并不是说野心有多大,而是他们普遍意识到,做不到这一点,那可能就得完蛋,就长不起来而被别人整合掉。

威胁同样也来自于主流厂商,突出的竞争对手依然是日系车——价格低廉且性能普遍不错,他们在全系列上相对于欧美车而言普遍都具有价格优势;而通用则是斜杀进来的另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通用的中国市场,目前毫无疑问将是近些年来他最重要的战场之一,因为他在这个地方具有在世界上任何其他角落所不具备的高盈利水平;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杀手锏,居然是大宇的车型。目前通用在中国市场上杀得天昏地暗的,居然是从大宇收购过来的一系列车型,这是让很多人在此之前都不能预料到的。通用旗下的大宇车,除了spark给QQ打得满地找牙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片走红。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很奇怪,韩国车的设计上虽然有一些一贯的弊病,但是它满足的基本的驾乘需求,通用的牌子,质量基本有保障,然后就畅销起来了。通用在中国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做法和产品都更像一家日本厂商,而不是它更像一家美国传统的厂商。

当然,通用的中高端产品,包括宝马、奔驰,他们在自己的市场分层必然都还会存在相当大的空间,但是由于细分市场的区别,他们不会对中国新兴的厂商的成长(起码当前吧)造成太大的障碍。

大众比较特殊,扯得远了,就不说了。

因此,即便是在国内市场,日本车与韩国车的势头,也会在几年之内迅速关闭这个市场机会。

当然,提到韩国车,不得不提现代。现代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很好,但势头有所减缓。之所以提起它,是因为我个人认为,现代将是中国厂商第一个紧身肉搏的对象,而且我对中国新兴厂商具有比较乐观的态度。在国内,消费者都还会普遍地把现代车的档次放得比国内品牌的要高一级或者几级。但是在海外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这种先入为主的消费心理要小很多。现代车的设计和质量,距离中国车并不是那么大,而它的价格又不是那么具有竞争力;因此现代车往往是第一个直接受到中国车销量影响的厂商。这一点,在中东以及北非市场已经表现了出来。

现代车的性价比所处的市场位置,使得它的前景变得有些紧张;它要面对的是好几家中国厂商的群殴,如果这些中国厂商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进入了欧美主流市场,那么现代汽车将是首当其冲第一个受到打击的。

回到这两个合作

相对几年前的战略思想而言,今年吉利与奇瑞所迈出的这两步,我都认为是很好的选择。按时间顺序,先说吉利。吉利与锰铜的合作,采取的是一种最谨慎的做法,即生产的车型是已有的成熟车型,同时有英方的人员帮助把关,还可以很好的解决销路以及后续服务问题,这些全都是中国新兴企业走向海外主流市场时最挠头的。从而逐步在主流市场建立自己的名声。

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同样也具有以上的优点,质量保证、销售网络、特定的用户群以及后续服务,同时奇瑞还可以在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中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一致性以及如何提高产品安全性方面学习到很多的内容,这都是奇瑞日后闯关海外市场所必需要具备的。但,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相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带有一定的矛盾心理的。克莱斯勒自然会有顾虑会不会为自己将来培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实质上,问题对于奇瑞来说也是同样。克莱斯勒是美国三大中目前最小的,也是抵御风险能力最差的。连年来的裁员,已经遣返了不少优秀工程师给奇瑞了。所以如果国际汽车格局有些什么变化,克莱斯勒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事实上也与对方分享了自己成长的红利。

这样说吧,如果都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抛售这两家企业,奇瑞目前肯定要比克莱斯勒抢手多了。

当然,与克莱斯勒的合作,是奇瑞走向主流海外市场所必需经历的一个合作伙伴与导师,它将会从对方身上学习到大量的东西从而超越它,这正如奇瑞一直以来不停地学习它的各种专业设计与工程合作伙伴,随后又不同程度地“抛弃”对方(如莲花、avl、宾法...)一样。

此外,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走势,将会对国内的市场格局也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这估计也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

关键词(Tags): #中国汽车#国际化元宝推荐: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