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安顺场到泸定桥(一) -- 双石

共:💬84 🌺40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九)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

 

——谨以此文纪念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大渡河之役七十周年

路在脚下!

  “哈哈,刘伯承这个独眼龙,是条活龙咧!让红军骑着过了河!”

  5月30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率军委纵队来到泸定桥,都是一脸喜色。

  在沙坝村,毛泽东等听取了红四团夺取泸定桥的汇报,随即实地考察了战斗情况。

  在泸定桥头,杨成武掏出那两张“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的传单,双手捧给毛泽东:

  “主席,军委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我们有四个同志牺……牺牲了!”

  年轻的杨成武热泪夺眶而出。

  毛泽东缓缓摘下军帽。

  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刘伯承等军委和总部首长以及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等也脱帽伫立。

  默然良久,毛泽东浓厚的湖南乡音响起:

  “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人,工农红军,不是石达开,不是太平军!”

  同日,中央政治局在泸定召开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泸定会议”。

  会议决定两件大事:

  一、中央红军将走雪山一线,避开人口稠密地区;

  二、派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

  会后不久,陈云由当地地下党组织护送,经成都、重庆前往上海。

  陈云到上海后,使用“廉臣”的笔名,假托一个被俘国民党军医的身份,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书,在中国共产党驻巴黎党组织办的《全民月刊》上发表,同年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向海内外介绍和宣传了红军长征的伟大业绩。

  书中,作者记述了安顺场和泸定桥战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日,红二团乘海子山战斗胜利之势,轻取化林坪。

  化林坪背靠飞越岭、东有天然屏障障壁山,西面是高耸入云的娘娘山,北面是断切悬岩,唯有东北角—处有缺口灯杆坪,地势也很险要——大渡两岸的隘口,没有一处不险要。

  险要是险要,川军还是把这个很要紧的险要给丢了。

  家住化林坪、当时尚在童年的倪德元老人回忆说:

  “一夜的山雨,敌军万万想不到,他们已在红军主力部队包围之中。天刚拂晓,中路枪声大起。左右两路的红军战士,也相应同时攻击。骤然间,两山之巅军号齐鸣,雄壮的冲锋号音.震荡在群山之间,愤怒的枪炮声在激烈地怒吼,长途跋涉的战马在长鸣嘶叫。激战开始了,左右两翼的红军战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化林坪猛扑。左翼的红军战士在王家庄子和灯杆坪展开了一场短暂的白刃血战,川军伤亡惨重。右翼红军战士直插敌人侧背,敌人四面受到猛击,不到一小时,就把川军打得落花流水,多数被俘,少数向汉源方向翻飞越岭逃跑了。一场激烈战斗,在中午前,胜利结束了。”

  化林坪的老人们常常眯缝着眼回忆:“红军不拉伕,不抓丁,不打人骂人,常用‘老板!老板!’的亲切语气称呼我们,说话和气,买东西给钱,这是多么好的军队啦!”

  同样与红军打过交道,川军官兵的看法与他们有所不同:

  “这是多么厉害的军队啦!”

  杨开诚团残敌退守飞越岭半山腰之瓦窑坪一线,加紧布雷并构筑工事,企图固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二团继续发展进攻,杨开诚再次败阵,溃退奔逃。途经袁国瑞旅总预备队谢洪康团时,将谢团官兵也逗弄得溃退奔逃。谢洪康见红军势不可当,心惊胆战,张惶失据,竟于激战中自伤手臂,扮作伤员让人抬下阵地,朝雅安方向逃逸。

  袁国瑞收拢两团败兵,退守飞越关,以图凭天险以顽抗——自己却撒腿走了人。

  次日,罗炳辉、何长工率红九军团接替泸定桥防务,中央红军主力通过泸定桥,沿大渡河东岸回师南进,在龙八步(今兴隆)与刘、聂之右纵队主力会师。红四团一到,即疾进至化林坪,配合红一师部队,仰攻飞越关。

  飞越岭位天泸定县城东南,海拔近2830米,山垭隘口称为飞越关,乃泸定通往汉源和荥经之要道。

  “飞越”二字,就含有飞越难渡之意。

  红一师和红四团经彻夜激战,袭取了飞越关,控制了飞越岭。

  袁国瑞旅残兵败将奔逃至汉源。

  倪德元老人曾听母亲回忆:“红军打仗很得行,尽是些十七八岁的小娃娃子,他们打了仗回来身上挂满了机柄(保险)在首长那里报功,那些机柄都是从川军手里缴来的。他们人小,缴的枪身太重,背不动那么多枪,所以扔掉枪身,只要枪栓。红军煮饭时,是大家都把各自米袋内装的米,向锅内倒些,煮熟后各自打吃,我要做饭时请他们腾锅,他们总是叫我不要再做饭,同他们一起吃。煮饭烧用的柴,他们也要付钱。他们每一批在走之前都要来问我,有没有损坏和遗失的东西,我说没有的,他们才愉快地走了,红军真好,我还没有见到过这样好的军队。”

  至此,中央红军通往汉(源)荥(经)天(全)芦(山)宝(兴)之门户,全部洞开。

  这一下,刘自公可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喽!

  5月31日,因失去大渡河防线,蒋介石通令刘文辉“记大过一次,戴罪图功”,责其使 “朱毛残匪,得以自由窜渡,至堪痛恨”,所部“各负责长官查明严处”。同时电令薛岳,以第一、第二纵队之一部在西昌、沪沽之线筑碉守备,巩固后方交通,主力速向汉源前进,第五纵队李韫珩、刘元璋部向泸定、打箭炉之线推进合围;同时又电令雅安、汉源方面刘文辉部,与洪雅、荥经方面杨森部合围红军。

  “合围”?这个时候,还合屁的个“围”!

  蒋公麾下的哪一路神仙还能够得上人家?再者说了,且不说油头滑脑志大才疏小算盘多多却拔打得并不精明的刘自公,其他各路川军将领,哪一个对刘自公那个“只守不攻,尚稳不追,为保实力,避开野战”的“十六字真诀”不是心照不鲜?就连那个最爱在蒋公面前表忠心的杨森,背地里还不是让侄子第五混成旅旅长杨汉忠主动给自己的滇军旧交朱德套近乎,与路过荥经县城的红一军团主力“互不侵犯,朝天鸣枪”,睁着两眼让红军大摇大摆地过了境!

  别以为杨子惠是真跟朱玉阶讲交情,那是知道“汉忠贤侄”跟“玉阶兄”较劲肯定没好果子吃!

  后来中央红军经宝兴出夹金山,杨森瞅见踩着人家脚后跟可能会有便宜讨,就不讲“泡泽交情”了,在蒋公面前自告奋勇尾追红军甚急不说,还指使部下屠杀红军伤病和掉队人员,然后去向蒋公谎报那个“俘获二千余人,压迫入溪流溺毙者众”的“灵关大捷”。

  能糊弄就糊弄,糊弄不了朱毛,就糊弄蒋公。

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前后行军路线略图

(1935年5月29日~6月8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35年6月2日,中央红军经安顺场和泸定桥,全部渡过大渡河。

  6月3日,驻瓦斯沟的刘文辉部川康第二旅余松琳的两个团才跚跚来到泸定桥西。

  不知道这个时候是来干什么——也许是要对蒋公有个“积极追剿”的姿态以作交代。

  红九军团政治委员何长工率洪玉良、周彪的红七团断后。

  他们也学习双枪兵,拆去了桥板。

  双枪兵可没人有胆儿来攀铁索抢桥——哪怕是过足了烟瘾也不行。

  双方隔河交火打了一天一夜。

  6月4日晚上,何长工看看玩得也差不多了,悄没声儿地带着队伍抬腿走人,随主力扬长而去。

  红七团奉命对泸定桥进行了部分破坏——锯断了几根铁索,既留下了修复余地以保证两岸百姓的生计和交往贸易,又能迟滞尾追之敌的进展速度——后来赶来的中央“追剿”部队李韫珩第五十三师赶到泸定桥,就是将就这残留的铁索,征集了不少竹子编成篾索,扎了个“篾”索桥,才算是勉强沟通两岸交通。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多少年后还有人问个不停:

  “蒋介石和刘文辉为什么没想到炸桥?”

  的确,笔者查阅过蒋公和刘自公的诸多电文,始终没有见过或听说过有这样的命令和安排。

  蒋公没这个命令可以理解,委员长没来过这里,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笔者甚至没发现有“泸定铁索桥”字样的蒋公电文或命令。再说,他老人家是当时的“全党全国全军之统帅”,也管不了那么具体,那么细致,那么罗嗦。

  刘自公倒是有“固守泸定铁索桥,阻止红军利用铁索桥过河”之电令,可“阻止红军利用铁索桥过河”的最好办法,不就是几包炸药么?自公脑袋再笨,不至于连这个弯都转不了吧?再说,就是自公本人转不过这个弯,手下谋士和贴心干将呢?

  其实这个问题想想也很简单,这恰恰反映了刘自公当时那种七上八下的心态。

  朱毛此来,扎根乎?借路乎?扎根?拼命挡之,此乃自乾最后家底本钱,不可让人。借路?亦必挡之——挡不住朱毛,也就挡不住蒋公。然不可死挡,把本钱挡光。良策只能是“不可不挡,不可死挡”,蒋公粗腿不能不抱,朱毛红军不可不拒,此两难之抉择也!两难之间,不可拘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核心一条不可忘:家底不能丢!

  刘自公自打被“甫澄贤侄”从富饶的川西平原撵到西康这片贫瘠之地,粮草供给,日常开支,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川康边境地区那些种植和经营的鸦片买卖。而在分割川康地区的天然屏障千里大渡河上,只有这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达两岸。几包炸药不值几个钱,可桥一没了,生意往来就只能翻山越岭几百里到下游渡口打理,而到时要修复这座桥,开销小不了,时间更难讲,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况且,真要把桥炸了,把红军主力逼入康巴,再把“中央大军”引进来,自公的日子就不难过?

  于是刘自公自始至终没开过“炸桥”的金口。

  难为他了,堂堂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活得真不容易。

中央红军袭取天全、芦山、宝兴,翻越夹金山行军路线略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央红军一跨过大渡河,锋芒即直逼天(全)、芦(山)、汉(源,今清溪镇)、雅(安)。

  遵照“泸定会议”精神和中革军委命令,中央红军主力兵分三路,向天(全)芦(山)宝(兴)前进,去实现遵义会议制订的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计划。其中:罗炳辉、何长工率红九军团为左纵队,由二郎山北侧的马鞍山小道直接向天全前进;毛泽东等亲率彭德怀、杨尚昆之红三军团、军委纵队及红一军团之红五团为中央纵队,取道化林坪、翻越三王岗,经大桥头、水子地,以战备姿态向天全进发;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主力及红五军团为右纵队,翻越飞越岭,取道胡庄街、凉风顶、牛屎坡、石坪(今泗坪)、小河及其以西平行路,向天(全)芦(山)前进。

  此时,薜岳的中央“追剿”部队尚在由西昌北进途中,前锋第五十三师甫进至冕宁。而杨森部第二十军主力也散布在雅安至汉源一线,原驻天全的1个旅也被调往荥经——到荥经又不认真为蒋公办事。刘文辉躲在泥巴山下的清溪镇(当时的汉源县城),眼巴巴地瞅着红军大队从跟前过路,一点脾气也没有。

  天(全)芦(山)空虚。

  1935年6月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迅速突破芦山、宝兴敌军防线,夺取懋功(今小金),控制小金川流域,争取早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同日,中央红军占领天全;次日凌晨,再克芦山、宝兴,经野猪坪、硗碛,直出夹金山。

  1935年6月12日——即七十二年前石达开“自入清营献死”之周年前夜,黄开湘、杨成武率红四团作为中央红军前锋,翻越夹金山,在山下的达维与杨树华、易汉文所率红四方面军接应部队之前锋——红九军之七十四团会合。

  两日后,毛泽东等率中央红军主力到达达维,与李先念所率之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会合。

  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遵义会议确定的“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计划,得以实现。

  1935年6月18日——即七十二年前石达开欲以牺牲自我而保全的“二千余众”被清军和“夷兵”“同时围杀”之忌日前夜,中央红军主力胜利翻越夹金山。

  1935年6月25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在懋功(今小金)之两河口与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会面,同时举行了两军会师联欢大会。

  次日——即七十二年前石达开成都就义之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王稼祥、张闻天、博古、刘少奇、凯丰、邓小平、林彪、彭德怀、聂荣臻、张国焘、林伯渠、李富春等与会。

  会议确立了两军合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翼王悲剧的阴影,彻底从毛泽东和他那支队伍头顶上消失。

  毛主席、朱总司令和所有红军战士脑袋里的那个问号,也变成了感叹号:

  “路在脚下!”

参考文献

  1.《中国军事通史•清后期军事史》,施渡桥等著。

  2.《太平天国军事史》(下编),郦纯著。

  3.《石达开评传》,苏双碧著。

  4.《太平天国兴亡史》,茅家琦等著。

  5.《太平军在四川》,史式著。

  6.《太平天国史》,罗尔纲著。

  7.《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

  8.《杨得志回忆录》,杨得志著。

  9.《杨成武将军自述》,杨成武著。

  10.《从大渡河到夹金山——红军长征的一段艰苦历程》,中共雅安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11.《铁流滚滚——红一方面军长征记》(红军长征全史第一册),刘喜发著。

  12.《红军长征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13.《中国红军长征记》,郑广谨等著。

  14.《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事月表》,璞玉霍等著。

  15.《中国工农红军史略》,张廷贵等著。

  16.《随军西行见闻录》,廉臣著。

  17.《十年百战亲历记》,肖锋著。

  18.《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档案馆。

  19.《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晏道刚、张伯言、杨学瑞等文。

  20.《国民党军追堵红军档案史料㈠》,中央档案馆。

  21.《国民党军追堵红军档案史料选编(四川部分)》,四川省档案馆。

  22.《石棉县文史资料》第二、第三、第五辑,张弗尘等文。

  2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郑世文等文。

  24.《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二辑,张伯言等文。

  25.《红军长征研究》,王庭科著。

  26.《红军长征过四川》(内部资料)。

  27.《红军长征回忆与研究》,成都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

  28.《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战斗历程》,沈果正等著。

  29.《红军长征在甘孜藏区》,中共甘孜州党史研究室。

  30.《强渡大渡河》,孙继先文,《星火燎原》第三册。

  31.《冕宁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马文忠文。

  32.《四川军阀刘文辉部第二十四军堵击长征经过的回忆》,《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十年内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以上参考文献大部分来自超星数字图书馆,谨以致谢。

文中各种态势图/略图/示意图均为作者绘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