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非典型体育】忆海拾贝 之 跳皮筋儿(一) -- 喜欢

共:💬107 🌺1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忆海拾贝 之 跳皮筋儿(五)

(五)跳皮筋儿的花样之另外几种

◎“踩筋儿”

这种玩法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双筋儿的变种。这就是煮酒兄所说的“三脚半”(我们没那样叫,直接叫“踩筋儿”),估计配合兄所说的“平蹦儿”也是这个。

皮筋儿像玩双筋儿那样连成封闭曲线,不过抻筋儿高度却基本上以脚踝为主,最多升到腿肚再到膝盖,更高就没了。就这么两三档不够玩的呀?于是有了“一脚”、“两脚”、“三脚”……就是在“单脚”、“双脚”抻筋儿后,两脚之间再加一个脚的宽度(注意,是“一脚的宽度”,而非“长度”)、“两脚的宽度”、“三脚的宽度”……至于宽到多少完成一个轮回?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大约是五脚?应该不会超过八脚。

据说,男孩子又盖过女孩子了?按照煮酒兄的说法:两脚之间的宽度是脚的三倍半那么宽。

而配合兄说的是:按老酒的算法,我们有时候可是连七八脚都用上,抻筋儿的最痛苦。

我们来算算!那时的男孩子,脚长怎么也有25厘米了吧?25x8=200厘米=2米……打住!配合兄你们也太狠了吧?给人家上老虎凳呢?要知道,抻筋儿人要保持双脚脚心朝向地面啊!谁也没那本事吧?——我猜其实是“按喜欢的算法(算脚宽)”吧?老酒的说法还比较能接受——25x3.5=87.5厘米——已经够受了,不管是抻的还是跳的,都够累的!

玩的时候仍要求双脚起跳。不过是把皮筋踩在脚下。一根、两根,挑来、钻去……巧妙地用鞋的弧度带起皮筋,编出花样。我现在还能记得全部整套花样!不过描述起来太啰嗦了,从略。

这种玩法相对来说体力消耗小,技巧性比较高,我们在初中时利用课间时间玩了很久。

◎“沙包皮筋儿”

这是“单筋儿”的变种。在抻开的皮筋儿的正中间,用破布系牢一个沙包。于是这根皮筋就被坠得几乎贴地。也不必关心两边的高度了,只要让皮筋儿/沙包不接触地面就好。

玩者在中间按照某个玩法跳,每到一个时刻,就把沙包踢起,连带皮筋被踢向空中,绕过头顶从另一侧落下。玩者或像跳绳那样,跳起让皮筋从脚下通过;或踩着节拍转身180度,从另一侧接住落下的皮筋继续玩下去。

◎“集体跳皮筋儿”

渐行渐远MM对这玩法有过简单的描述。就是这样,皮筋要足够长,场地要足够大,人要足够多。皮筋要撑成N边形,N大于或等于3。玩者在圈内各就各位,每人站在一道皮筋前,随着歌声,大家步调一致,开始编花;跳完一小节,大家就按逆时针方向大换防——左撇子这个时候恐怕就没机会上场了。对,大家唱的就是这个:

小皮球,香蕉梨,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换防),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换防),三八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

九八九五六(换防),九八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零)一!

玩这个时总是特别热闹,围观助威的人也多。大家越跳越累,越唱越快,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憋不住笑……换防的方式也变来变去,有时要隔一、两道皮筋换,时有几个人撞在一起的情形发生。最后可能有人就笑倒在地……

还有一种集体跳法是老师带着排练出来的节目,专门上台表演用的。跟如梦兄贴的这张照片有点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照片里的孩子太小了点吧?让他们“钻”皮筋还差不多:p。我们那时有十来岁吧。印象中有过两次。一次是用真的皮筋儿跳,皮筋儿上系几朵花,点缀得漂漂亮亮。跳法跟上述“马兰开花”差不多。

另一次,用的皮筋儿实际上是藤条类的东西,或者是劈开的竹篾。丈把长,有弹性。每人“抻着”两根,实际上是控制它的弧度朝上拱,还是朝下弯。跳的人在这些忽上忽下的“皮筋”之间做舞蹈动作,变换位置,并不直接接触这硬邦邦的“皮筋”(不小心碰一下疼着呢)。

表演的时候,整条竹篾都被剪出流苏的各色皱纹纸缠绕起来,装饰得像个大花环。

关键词(Tags): #非典体育#跳皮筋#皮筋儿#皮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