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要命的光荣 – 东京奥运会圣火台背后的故事。 -- 萨苏

共:💬59 🌺85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要命的光荣 – 东京奥运会圣火台背后的故事。

“如果失败,不但我的家族永远无法翻身,而且整个川口都将为此而蒙羞。那一天,我是抱着一旦失败就切腹自杀的准备去的。”

看到这段日本冶金专家铃木文吾的文字,可能会让我们认为他是去参加一起政变或者法庭宣判。实际上,他要做的事情与此风马牛不相及。铃木文吾不过是要去完成一件铸造的工作而已 – 虽然知道日本人的性格比较较真,但较真到一次铸造失败就要剖腹自杀,还是未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这是因为铃木文吾这一次铸造的东西实在太重要,它就是后来用于东京奥运会的奥运火炬圣火台。他的老家川口市是把这作为一项光荣的任务接受下来的,又同样把它作为一种无上的荣誉交给了铃木的作坊来完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东京奥运会火炬的圣火台

东京奥运会,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极为重要。

眼看明年北京奥运就将开幕,不知不觉中奥运会的话题在日本也走俏起来。不时可以听到把北京奥运会和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相提并论的话题 – 日本人把东京奥运会看作日本战后重建恢复的里程碑,讲日本的发展在那之前是攀登,在那之后是跑步。东京奥运会以后,日本重新以一个经济强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上。颇有一些日本人认为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也有同样的意义。

而其中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北京的奥运火炬圣火台,将是什么样子。巴塞罗那奥运会人家是射箭的靶标,悉尼奥运会是飞碟流星,北京,会玩出什么花样来?日本人的看法,这个圣火台,能够反映出主办国的文化来,轻慢不得。

所以,铃木铸造圣火台的任务,自然是十分重要。

甚至,铃木文吾的父亲,就是死在这个光荣的铸造圣火台的任务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每年到东京擦洗圣火台是铃木文吾不变的习惯

原来,日本在提出1964年奥运会的申办权之后,即开始筹备,其中,铸造奥运会圣火台的任务,就交给了日本以铸造业闻名的城市川口市。经过慎重选择,川口市市长将这一光荣交给了有大匠之称的铃木万之助。

当时已经六十八岁的铃木万之助出身于铸造世家,有“神手”之称。得到这一任务后受宠若惊,但也的确被要求吓了一跳。东京奥运会所用的圣火台,为美术名家角田荣设计,外型仿照日本新泻县出土的文物“火焰土器”造型,形状象一个倒立的圆锥,高,直径均为2.1米,重达2.6吨,是日本铸造工场从未造过的庞然大物。选择铃木万之助完成这个任务,第一个原因是他的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第二个原因是他有铸造大型产品的经验 – 而他铸造的“大型产品”,最大的也不过是笠间稻荷神社的大火钵,直径仅仅三尺而已。

但铃木得到这份光荣,感到无上荣耀,因此不顾经验的限制,赕精竭智,决心完成任务。

不幸的是,到最后一道工序时,注入模具的铁水却破毁了模具而出,铸造失败。此时距要求交货日期只剩了三个星期,心力交瘁的铃木万之助猝然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五天后,自知不起的铃木万之助把儿子铃木文吾叫到身边,要他继承自己的遗志,继续努力去完成这次铸造。铃木万之助有三个儿子,文吾是最小的,他的两个哥哥虽然也学了父亲的手艺,但对从事铸造事业兴趣不大,只有小儿子文吾专心学艺,愿意继承家业。文吾含泪答应父亲的要求。

其实,铃木万之助心里对儿子并没有多少信心,无非是尽人事而知天命罢了。周围的铸造师多有因为没有得到这个光荣的任务而冷嘲热讽,意图取而代之的,所以铃木自觉一生英名毁于一旦,郁闷忧惧,三天后就命赴黄泉。

那一天,铃木文吾并不知道情况,还到租借的内燃机厂车间(因为铃木原来的小作坊没有空间铸造如此巨大的产品)继续琢磨铸造的问题。内燃机厂的厂长大惊,问他为何不去给父亲烧香而赶来上班呢?铃木文吾如五雷轰顶,急忙赶回去参加葬礼,正看到父亲的灵车从家里出来。他自己回忆这一瞬间方才意识到父亲真的去了,心中感到铸造难以成功,因为他一直把父亲的经验当作成功的依托呢。

此后的两天,铃木文吾没有给父亲守灵,而是在工场苦苦思索,彷徨无计,几乎崩溃。就在这时,他的两个哥哥终于放弃了原来的理想,决定重返作坊,和文吾一起完成重任,加上附近工场的朋友前来帮忙。大家一起努力,终于在两个星期内准备好了新的一次浇铸(1957年11月)。但是,如果这次再失败,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要求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了,文吾只得下定决心不成功则成仁。

幸运的是,这次圣火台的铸造终于成功。这座圣火台造型优美,质量上乘,成为日本铸造业的“国宝”,铃木文吾也因此被授予“黄绶勋章”。他在完成的圣火台上,只铃了铃木万之助的标记 – “万铸”来纪念其父,因为大家都认为是铃木万之助以性命作为祭品,才换取了铸造的成功。

不过,有些西方人对这种说法不大适应,毕竟再神圣的艺术作品与人命联系在一起让人总觉得残酷。而且,即便这次铸造失败,其实也不会对奥运会的进行产生影响。这个圣火台,是在1957年完成,虽然目的是为了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名义上却是为1958年东京亚运会铸造的,只有这次亚运会成功以后,才由当时负责这一问题的文部大臣河野一郎确认为奥运会使用的圣火台。假如铃木的铸造失败,也不过是换一家作坊来生产罢了,似乎没有为此忧惧而死或者剖腹自杀的必要。而日本的铸造业固执地认为,正是因为有万之助这样的大匠以身相殉,圣火台才能如此精美,中国古代的大匠干将铸剑,就是以妻子莫邪为祭,莫邪跳入熔炉,宝剑才铸成。这两父子一个以生命为牺牲,一个决心不成功就剖腹来铸造圣火台,成为日本的一段佳话。

看来,这背后反映的其实还有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因为对这个话题有兴趣,萨特意电话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讲授金属学和热处理的杨叔孙教授,和她探讨了有关铸造东京奥运圣火台的若干细节。

杨教授十分热情,首先解释了为何采取铸造而不是其他方法来制造奥运圣火台的问题。她说,象奥运圣火台这样的作品,上面带有精美复杂的花纹和图案,只有采用铸造才能做到造型流畅,使它的艺术性得到最好的表现。所以,虽然铸造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在今天要制作这类作品,还是非铸造莫数。

而关于干将莫邪的传说,杨教授说,那真是日本人被误导了。实际上,所谓莫邪跳入熔炉的传说,与祭祀无关,本身就是后来人们为了神秘化若干冶金技术而进行的艺术加工。最早关于干将铸剑的记载是他铸剑不成,莫邪将断发和指爪(即指甲)投入熔炉,于是剑成。这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可能是古人的一种冶金经验总结。干将当时铸剑不成,我们从专业的分析是他把剑料炼成了熟铁,熟铁比生铁远为坚韧,但硬度不够,铸剑自然不是理想的材料。莫邪投入的是指甲头发,这些东西其实就是碳。熟铁加碳呢?就成了钢,自然可以打造出好剑来了。两口剑所需碳的量有限,指甲头发足矣,若是莫邪自己跳进去,虽然人的主要成分也是碳,但只怕一来两口剑应该加入多少碳有定数,碳太多适得其反,并不能出好钢,二来那么大一个人跳进去,只怕炉温骤降,根本就没法铸剑了,纯粹传说而已。

至于铃木万之助铸造圣火台失败的原因,杨教授说从专业角度来说,大概也是两个原因,第一是砂模强度不够,这可能是他缺乏铸造大型作品的经验所致;第二是浇铸的时候只由他一个人控制,有些过于托大。日本是个奇特的国家,它在亚洲最早实现了工业化,但日本传统的铸造业,因为作为一种艺术而始终停留在小作坊阶段。所以尽管日本古代冶金技术颇有独到之处,。所以日本的铸造艺术品精美有余,却很少“扛鼎之作”。

至于它第二次成功,理由也可以猜测 – 因为第一次沙模损坏,第二次肯定作得强度更高一些。此外,第一次浇铸,从文献看始终是铃木万之助一个人来操作,倒是很显“大匠”风范。然而就算不是六十八岁的老人,控制两三吨铁水的浇灌也是很辛苦的事情,难免过快或者过慢,这位大匠可能也难免力不从心。第二次,铃木文吾的两个哥哥前来帮忙,增加了人手,互相分工就可以大大减少一个人的工作量,控制铁水的浇灌,也就更有把握些。

说到这里,杨教授把话题转到了中国古代的铸造上面。她讲,2.6吨,一炉铁水差不多到极限了,这个活儿在日本算是创举。然而,要是在中国古代,这根本不算什么。我国古代的铸造业之发达,在世界上堪称一奇。比如铸个钟,传统的做法是拿木头刻一个,用砂子粘土贴在上面做成模具,模具要分成两瓣 – 你得把中间那个木头钟取出来么。而浇铸时两瓣模具合缝的地方难免不太规整。而我国早在商代,就掌握了叫做“失腊铸造法”的先进技术。同样是铸个钟,中国古代的工匠是用蜡作个钟,然后贴上砂子粘土作模具,蜡液可以融化。于是,整个铸造只要模具上保留一个小孔就可以进行。同时,中国的工匠还在模具的原料中加入锯末,浇铸时锯末燃烧,可以有效地驱除金属液中的气泡。所以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等美仑美冕,著名的四羊方尊,就是“失腊铸造法”的杰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的铜亭“宝云阁”,高7.5米,重207吨,是东京圣火台的八十倍。

说到铸造的规模,2.6吨的器皿,在中国根本排不上号。北京颐和园的宝云阁 – 就是著名的铜亭,全重207吨,除去可移动部件,整体的主结构也达近百吨,一次浇铸成功,这样多的材料不可能是一炉可以提供的。可以想象当时中国工匠同时准备几十炉材料,严格地按照工序在同一时间备齐开始浇铸,所需要的是怎样精确的计算和协调水平。不过,中国古人,确实做到了。

如果早知道日本人那样为难,还不如让他们把这个活儿包给我们来做呢。杨教授最后说,肯定准时做好,也不会死人,我们还能挣些外汇。

[完]

关键词(Tags): #铃木文吾#铃木万之助#东京#圣火台元宝推荐:晨枫,海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