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wang
注册:2013-01-12 07:41:34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游击将军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游击将军
💧59255
🌟1381
💓12297
🌟1381
💓12297
家园
龙眼生长在北京一个热爱文史的理工家庭,理工是我们的工作,是谋生的手段,而文史则是爱好,是人的高级追求。脱离了卖文为生、卖言为业的束缚,才可以更加自由,更客观地欣赏文史,记录文史和表述文史。当年司马迁写《史记》不但不是为了卖文苟活,讨好任何当权派或反当权派,而是相反,要藏之深山,留 ...
[IMG]https://img.lightreading.com/2021/02/767682/4084.jpg[/IMG]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要求美国人 “摒弃冷战思维”,这是很滑稽的,属于不敢正视历史。历史是什么? 美国和西方集团打赢了冷战,是实实在在的胜利者,苏东集团彻底失败,身死国灭。 中国本来是苏东一方的,后来蒙混了身份,也为美国和西方集团作出了贡献。这类似于一战的意大利,本来签订了三国同盟, ...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李约瑟难题 人类最早的几种文字都是象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还有玛雅文字。这里面,古印度(准确说是“哈拉巴文明”)文字、古玛雅文字和它们的文明一起消亡了。 ...
[IMG]/picture/0,2111/30613_24142928.jpg[/IMG] [IMG]/picture/0,2111/30613_24142936.jpg[/IMG] [IMG]/picture/0,2111/30613_24142943.jpg[/IMG] [I ...
脾气什么的,只是外相,对炉火纯青的政治家而言,甚至只是某些斗争时刻的谋略手段。比如辽沈战役前,对迟疑逡巡半年,率大军出而欲返的林彪,毛主席再耐心也没用了,只能发脾气:“电报不用说别的,就让林彪到军委来,我到他那里去!” 一句脾气话,立马解决了往复数千言不能解决的战略决策问题。 为 ...
作为诗人,性格就应该是随心所欲,力求挣脱一切束缚,肆意激扬情绪,有眼里容不得沙粒的激情。而作为政治家就得隐忍克己,豁达大度,包容并蓄。这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刚走出韶山冲直至建党初期的教员,性格上更接近前者,收敛了自己的脾气是在瑞金长期坐了冷板凳之后。 辛亥革命学堂里剪辫子,当时的毛 ...
但是大跃进主席作为领袖,虽然不断给浮夸风泼冷水,总路线的规划和制定也有领导责任。彭的追责,必然不可避免捎带上主席。面对党政一系的反扑,若然主席支持彭方,势必造成党内分裂甚至决裂,而主席在法理上也不能自己反对自己。 处理这个局面极其棘手,“私信”要不要回复?若不回复,以彭总性格必不 ...
楼上说彭给毛主席写信是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投机,明显不是事实。 彭在会议开始后的小组会议多次发言,对左倾的问题给与批评,后来信件中的很多要点都在发言中提到过。 楼上提到彭攻击周总理老奸巨猾,那正是在庐山会议刚开始的时候,周做报告说形势是好的。彭认为周的报告和他了解的情况不一致,向周提 ...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主席为彭德怀做的诗,这么多开国元帅,将军里面,主席专门作诗的是不多的。 彭大将军为了这个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是立了功的,这个在楼主的帖子和正式说的都不少。既然是谈到血和肉,我们是不是说些不一样的,正史不容易看到的,以期让 ...
大头兄这个回复说了不少事,都不错。 我想就最后一段话,和大头兄商榷,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共同点。 遵义会议前的损失,相信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了解,主要责任在周,但是你看正史是看不出的,那是为了维护周的形象。 那遵义会议后,周终于对教员认可吗?真的对独立自主了解吗?真的深刻体会人民的力 ...
这位朋友的有些内容很犀利,很高兴一块探讨。 [quote]主席曾对人说,总理是反对我搞文革的,他反的很精明。有一批,不是小批,还是老的,都听周的。拥护我,高呼我万岁,是无奈的。这点我和总理的鸿沟是没法弥补的。总理,和刘邓基本是同路人。[/quote] 周身上的面纱是最多最厚,我觉 ...
五九年所有人任满两届。 头等大事是什么?人人都心里有数。 彭就一点也不知道,从来就一点没考虑过?身为正国级、军队日常负责人,这事一点也没考虑过,合格么?在那个位置上合适么? 林为什么批伪君子?这个就是关键。 八七年、九二年九七年、0二年、一二年,如果换届之前,负责军队的政局委员军 ...
最近有篇文章,“ 为什么我国冷连轧技术的突破是在“国产化”政策之外?” [URL= https://user.observersnews.com/wap/content?id=632443&s=fwzwyzzwzbt]比如这个链接[/URL],这个文章回顾了钢铁工业的一个重大装备 ...
一、概况 对于西晋时期发生于首都洛阳的武库大火,史书上记载颇简略。 如《资治通鉴卷八十二》:“冬,十月,武库火,焚累代之宝及二百万人器械。十二月,丙戌,新作武库,大调兵器。” 所谓水火无情,这场大火直接后果便极为惊人,能够装备二百万人的军器一次性全部毁灭。这数量自然远比二百多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