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 死扛着曾用旧名
xxpaladin
死扛着
曾用旧名
xxpaladin
注册:2004-02-29 17:33:23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
💧116907
🌟1712
💓26041
🌟1712
💓26041
家园
五风”指 “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 另外,按华国锋当权后,也就是四人帮倒后,开大会的讲法,四人帮虽倒,但余党尚在,行为之一就是鼓动分产单干,那也就是说,如果所谓小岗村,当年真在当标志树起来前,被镇压了,那罪名应是四人帮余党。 htt ...
本来不太想发长帖了,但是最近几天火箭军的事情和在“八一建军节”的今天看到《党史博采》公众号的今天推送一篇文章以及看到CCTV1的一张截图后让我“不争气”的泪水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发长帖的想法。就当给您的视频做一个军队视角的注解和给“八一建军节”的献礼。😂 [LN] [/ ...
毛远新:毛主席谈控制人口 余涅附言:因为某种机缘,余涅获得了毛远新老师撰写的《毛主席谈控制人口》一文。在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后,发表在这里,以飨读者。题图与文中照片为余涅所加。 毛主席谈控制人口 毛远新 1970年12月底,我和陈锡联、李伯秋等人到北京向中央汇报辽宁准 ...
虽然只是部分成功而不是完全的成功。 那些一口一个“WG导致中国文化断层”、“汉文化最伟大”的家伙根本没有意识到汉文化自身存在的问题,五四之后中国对汉文化最大的改造在何处。 五四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彻底清算了封建儒家文化,对汉文化的缺陷进行了完善和补充(请来德先生和赛 ...
总是把后四十年的进步功绩归入稻公,忽略这些进步花费的时间和后人的努力。 您举的第一个例子,以中国的人均耕地,特别是潮汕温州等地,没有农业革命,人均吃不饱的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和采取什么社会制度无关。 举的第二个例子,搞多种经营,这种情况仅仅在粮食够吃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以我在农村的经 ...
当年除了毛主席,没有任何力量有能力凝聚全党。如果主席像斯大林那样突然去世,党内高层最低限度的团结就不能保证。 按照刘少奇的倾向性,中国会再次倒向苏联,搞正牌的官僚体系和计划经济,他对于不符合组织原则的右派也是一样要从精神到肉体消灭。而且作为缺乏事功的领导人,他有更强的动机靠杀人立 ...
张三当班长,考上了清华,李四也当班长,所以也能考上清华?这历史规律来得也太容易了吧。 主席普遍被认为是穿越者。 什么是穿越者?就是能看清更远的历史走向,能指出走得更远的可行道路,而穿越者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他的主张远远地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人,包括同时代的经营,所以他往往不被同时代的人 ...
说他们是进入了信息茧房看来是一点也不自知啊。 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毛主席丢额在几次会议说了反对浮夸的那些话和相关政策等等,但是没有做什么具体动作,导致了浮夸风继续。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说,浮夸风是下降了的,而且是随着徐水模式的失败而大大的下降了的,只是确实还没有达到合理的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2801.shtml 『煮酒论史』 [近代风云]《反毛言论现形记》第一章 私人问题专题点击:2801 回复:57 作者:袁人渣 发表日期:2011-1-24 20:46:00 ...
斯大林说胜利者不受指责的表面意思是,当时我没有看好你们土共能胜利,没有大力支援你们,但是你们用实实在在的胜利果实,证明了我眼光不到位——今天我承认你们的能力,祝贺你们的胜利! 然而这句话不尽不实。实际上斯大林既担心土共不能很快取得全国胜利,苏联大力支持导致二战后失血过多的自己卷入 ...
昨天写"事实求是,太祖富田事变股份确实不大", https://www.cchere.com/article/4280714 这个问题我十年就写过,不知道发在哪儿了。找不到了,又重新找资料。找着找着,发现了一朵奇葩。一点点观赏下 1,关于周恩来纠正肃反扩大化的8月来信 我党是把周 ...
蒋百里先生所著《国防论》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一篇军事名著,惜乎原版为繁体竖排版,建国后也没有印行过简体横排版。除了专业学者,一般人对之知之甚少,真正读过的更是不多——甚至可能还不会有多少人有那个耐心去把它读完。近几年来有人拿着这本书着急炒作,而且炒作的焦点还是“蒋百里的‘持久 ...
主席对于苏联式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 一) 地方分权型计划(块块型)经济体制的兴起 在传统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中,中央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经济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国民经济事实上由行业部门的中央机构来管理。主席将苏联计划经济的这种特征通俗地概括为“条 ...
[QUOTE] 那时存在市场经济因素也太正常不过了,因为中国的计划经济运行非常失败 [/QUOTE] 如果中国的苏联式计划经济非常成功,那就意味着中国有着非常强大和路径依赖的中央集权控制的经济体制,如果那样的话,邓小平就只能当地图头和叶利钦了。 就是在中国成功照搬苏联模式一五计划 ...
你说的这是刘路线,或者苏路线,而不是毛路线。 新中国的一五计划,在苏联的悉心指导下建立了苏联式的经济体制,也就是你说的路线,但主席很快就开始了对这套经济体制的改革(那时候还不叫改革),第一次是大跃进时期,这次失败了,在7000人大会后刘少奇主导了经济体制向苏联式经济体制的回归,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