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平型关之战的战略意义(1) -- 老拙

共:💬51 🌺20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王外马甲的骑兵系列道出来的可不仅仅是一个骑兵团的故事。

            八路军一个骑兵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史恰好反映了共产党是如何在战场上实实在在地、一刀一枪地抗击着日寇及汉奸。

            共产党和日伪作战锻练了队伍,更得了民心,顺便也就得了天下。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骑兵故事,其实是那个大时代的一个片断和缩影,说得其实是那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 家园 看问题有点片面吧,

            看看国军打的仗,从宣传意义上来看有几场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呢?一场战役拼了那么多人最多是个惨胜,让观众看了是什么感觉?战术呆板,指挥不灵,光有一腔热血有什么用?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就是典型的国军。

            骑兵团确实只是一个团,但他是整个敌后抗战中八路军的一个缩影,他们不仅勇敢有一腔热血,还有智慧和团结。这才是中华的脊梁,应该大书特书。

    • 家园 素质问题还是体制问题?

      国军与共军,同是中国人,甚至上同一所军校,俩军相比,从班排连营到总司令,军事素质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说到底,那时的中国不管哪个层次的精英们多跑到老共一方去了。

      国军的一条线布防战术,一点被突破就全线崩溃,抗战前中期基本如此;说明各级军官的军事素养实在太低了。林等中共军官们看清了这一点,就都转而支持老毛的“独立自主”方针了。

      所以,“独立自主”是针对国军的低军事素养不可合作性(捆在一起打非被国军拖累死不可);“山地游击战”则是针对我军的低技术装备与敌人相对强大的客观因素的正确方针。

      (国方多年来一直攻击共党抗战中不与中央合作,从来不自省自己军队的素质问题;焉得不败?)

      老毛在党内的威望,就是这样实打实地积累起来的。

    • 家园 从运动战到游击战,这是一个“退步”,

      弯子难转啊——花顶好文

    • 家园 有道理,伏击后日军的战斗表现在让林彪放弃了想法

      战斗力还是有差距啊,一口吃不下一个旅团,大概和韩战明白一口吃不了美军一个团的过程类似

    • 家园 老拙的文章,多多益善。
    • 家园 等下文中,送花
    • 家园 老总原创,照例推荐!
    • 家园 老总辛苦

      这里面林彪的布阵的确令人惊讶 -- 六千人布阵五公里,如果不是为了抓两支敌军不可能布这个长口袋阵,可要说伏击敌军两支部队,这情报又准得没谱。而埋伏袭击新庄的部队差点儿被日军反攻抢占制高点,一方面可能日军的摩托化部队精锐的确战斗力强于辎重兵,另一方面也许有八路军布阵略有仓促的缘故。的确存在可能是布置纵深阵地防止日军突围。

      这里面的奥妙不好说。日本方面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史料,倒是一部架空小说(日中在南京城下僵持随后石原出面促成中日合作共同打苏联,最后日本也参加盟国取得二战胜利云云)里面讲共产党战前在日本军政系统中部署间谍,偷取情报,获得了日军调动的情报,在平型关伏击(小说中是日军在最危险的时候接到通知逃走了)。

      关于此战前后,日军材料中或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和您所说的若和若离。

      第一,日方记载,平型关大捷前,第二十一联队主力第一,二大队与三浦旅团当时是分头行动的,并不都在平型关下。二十一联队的目的是向大营国民党军背后进行迂回。平型关大捷切断了三浦旅团的增援,三浦所部十分危险(其实是三个步兵大队,21,11,45联队各一个,一个炮兵大队,还有两个其他中队)。不得不调动第二十一联队主力与他会合,取消了迂回大营的计划。当时二十一联队主力已经攻克浑源,只好掉头。但是,依然要到28日才到达平型关,这之间的三天,三浦旅团被攻的很惨,也是这个战役中日军最危险的时刻。

      第二,日方纪录国民党军的出击似乎是有的,关沟刚打响,上午11点,国民党军就反攻1930高地。不过因为中文中没有1930高地的说法,不知道出击的是谁的部队。从日军判断,是国共合击。但是1930高地没有拿下来,国民党军主要的攻击是800米外用迫击炮轰击。不知道是部队人数不足,还是攻坚能力比较弱的原因。此后几天国民党军倒是打得很积极的。甚至28日21联队主力到达后,日军转守为攻也没有什么效果,一筹莫展。要说平型关大捷的效应,对中国军队肯定是一大鼓舞。只是到关东军支队攻破了茹越口,平型关守军士气才一落千丈,“象雪崩一样”迅速逃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是记得太清楚了。。

        记得有个回忆录上写道,杨成武(?)到了当地才发现沟对面坡上有个庙(这个资料不一定准确)。。。产生几个问题:

        1.最强调看地形的林彪不知道这个情况?有没有庙都应该俩面都派兵吧?另外有个印象是有人说林彪的安排是打起来再占据老爷庙。。

        2。看过一个配图,好像老爷庙的地形是个缓缓的土馒头形,不太适宜藏兵;如敌有前卫搜索很容易暴露。

        3。看回忆录时不知为何有个猜测:当年的参战者好像对此(老爷庙没有预先占领)也有看法,但又语焉不详,搞不清是不是故意隐晦前敌指挥官的错误而把原因推到林彪的身上。

        (这是俺的记忆,很可能不准确)

    • 家园 花等下文
    • 家园 送花一朵
    • 家园 简直就是个悬念小说呀,花上
    • 家园 看不到内容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