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铁与火的南疆 -- 对越作战的炮兵和装甲兵秘闻 -- 萨苏

共:💬213 🌺5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嗯,支持

          讨厌这位老兄上纲上线和盛气凌人的态度。我虽然不懂军事,可也能觉得他所提的问题并不都是很高明的,何必摆出这样一幅居高临下的样子。

    • 家园 老萨好

      好久不见,不是这贴雄文在网上广为传播,急着看下文,俺还真不知你在这猫着呢!!

      可是这贴雄文却引来了砸场子的,俺不济事,抵敌不住。老萨拔刀阿.......

      • 家园 今天在故障调查,顾不上上网

        目焦公好。随笔而已,您过奖了?至于踢场子的,什么时候都有,怎么踢的都有。从军盟您也当知道我的做法:

        我行我素

        兄弟没有温相那样威勇。朋友之间的探讨开卷有益,若是并非善意者,我的看法就是随他去,有人闲得没事撑得慌,兄弟哪里有时间来打笔战呢?有时间不如写点儿新的东西。所以,他踢他的场子,并不影响我写东西。

        您可以看看萝卜酒兄那篇反审讯,一个道理。

        顺便说一句,此文未授权任何一家网站转载,您可以提醒他们当心我们铁手去踢场子,那可就不是用脚踢的了。

      • 家园 贴出联接来,兄弟们把场子找回来
    • 家园 关于 廖锡龙:

      廖锡龙:31师师长→11军军长

      没有当过14军军长。11军撤销后,31师并入14军,但那时老廖到军区去了。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3年12月14日23:41:41在〖鼎盛王朝〗发表.

    • 家园 萨苏的名字真是如雷贯耳呀!刚能发言,赶快向萨苏致敬!

      大陆的军坛无不纷纷转贴《火与铁的南疆》,点击率直线上升。请萨先生继续写下去!代表广大军迷再次致谢!

    • 家园 谢谢,好文章。看了,对我军的战斗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信心。

      延续我军光荣传统,即相信技术又不迷信技术。很多人比较中美军队,总是飞机,导弹射程,数量等等。其实从萨兄的文章看,武器好坏跟使用者的能力,战场情况也有很大关系的。看这种文章,比看老美的蓝拨之类受启发多了。

    • 家园 向保卫家园的军人们致敬!
    • 家园 曲有误, ‘周郎’顾; 萨有文, 众来神!

      萨文一出 ,网上飞传。大小网站 ,皆以转载为荣!

      我就是搞不清,这家伙怎么能写得这么快 ?顶一个写作班子, 我看的都跟不上。

      那个老板雇佣这样的快手那省下很多DOLLAR...哈哈。

    • 家园 八。“周瑜部队”和越南旗手 [全文完]

      越军特种部队的覆灭将来可以写一本书,据说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怎样捕捉到越军的行踪,具体情况不详。粗粗看来,作战颇为简单,南京军区调集侦察部队实施反击,做法是用另一台雷达为诱饵,越军上当中伏,全军覆没。

      如果真的这样简单,那越南特种部队也就不叫特种部队了。据萨所了解的情况,颇有一些独特的细节。

      首先“南京军区侦察大队”的称号就不对,其实这次“特种对特种”的作战,是当时正在雏形的中国特种部队实施的一次成功行动。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一来中国至今对特种作战保持缄默,二来当时中国陆军特种部队确实还没有成立,三来这支部队的前身和南京军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和渡海作战的目的有关,不过估计不会有抓人的任务,因为不论台湾方面如何说,说到底他们还是中国人,而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军队在作战中的表现无一不象狡狐,出手就把对方统帅抓了去,近代东方军队无此先例,倒是阿拉伯老哥出过不少洋相,--- 传成这样的番号不足为奇。中国陆军特种部队现在已经有所曝光,这支在南疆立功的部队,前几年兵器知识杂志曾经登出过一张他们的照片,没有什么内容,外行人也不会注意,但是他们印刷粗糙的臂章暴露了其真实身份,那是一种凶猛的猫科动物,也正是这支部队的代号。

      当时这支部队没有番号,我倒愿意给他们一个绰号,就叫做“周瑜部队”好了。

      为什么叫做“周瑜部队”呢?因为据说他们的指挥官是一个带眼镜的陆军军官,而且酷爱音乐,能自己谱曲,在军中称为美谈。戴眼镜的军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才能,根本就不会存在于军队之中,“周瑜”也一样。从当时的简报看,他们出发前进行了仔细的训练,并责成前线提供相当的情报,到达后,一星期就捕捉到了越军,并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将其歼灭,他们到达的同时,中国炮兵对越南纵深进行了两次惩罚性的炮击。

      根据若干蛛丝马迹,萨认为这一仗更重要的功夫在盘外而不在战场,当越军出击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灭亡。其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军队对袭击作战的针对性训练和演习是在后方而不是前线进行的,现代的观通手段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现场地形情报,甚至很可能效仿以色列人预先制作了现场仿真环境来实施演练。同时,收集的情报,应该是证明那支神秘的越军特种部队还在当地活动而没有回后方。这就突出了两个要点,第一,“周瑜部队”的袭击真正实现了突然性,越军直到挨打对他们的存在一无所知;第二,越军特种部队留下,当然不是为了辅助前沿部队作战,他们的目标,必然是中国军队补充上来的第二套雷达,因此,诱饵也就好定了。

      尔后,中国炮兵有意发动两次炮击,给越军造成压力,迫使越上层催促这支部队出击。可以说,是越军的上层指挥官把他们的特种部队注入了死地。而“周瑜部队”从到达前线,就一直在固定的地点埋伏,依靠其出色的军事素养,真正象一片落叶一样隐藏在桂南的密林山岭中。至于他们如何推断出越军的袭击路线,则不得而知。

      战斗的过程激烈而短暂。越军发现上当,但依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敏捷突破了地方部队的阻击线,按照预定路线紧急撤离,而他们撤离的路线上,早已张开虎口的“周瑜部队”在极近的距离上发动了袭击,由于中国人的训练,武器,人数,时机,地形都占有优势,越军几乎来不及抵抗就大部被击毙,越军指挥官和四五个部下退到在一个山坡上抵抗,宁死不降。

      如果把越军弹药耗尽,也许可以抓到活口。但“周瑜”下令狙击手开火,结果越军全部被击毙。从东方军队对俘虏问题的看法出发,我认为“周瑜”的做法与其是残忍,更像是一种“惺惺相惜”,一种对于敌方优秀特种部队军人的尊重,我想他若自己落到如此地步,也是宁愿战死而不愿被俘的。在战斗结束后,中国方面为越军阵亡人员立了一座墓碑,中国通知越南方面,随时可以将这些越方人员的遗骸运回国内。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支狡诈而凶悍的越南特种部队,其指挥官却是一个三十二岁的女军官!她在知道逃生无望的情况下带头向中国军队的阵线猛冲,被当场击毙。

      眼镜和女人,谁能想到中越两国最精锐的部队主官,却带着两个和军人形象颇为矛盾的特征。

      我曾经奇怪,这位“周瑜”为何默默无名呢?军中的朋友告诉我,如果进行英模报告,这样的军人就变成了“国宝”,大概是不会参加下一次战争的,而“周瑜”这样的人物,是特种部队的老祖宗,怎么能随便亮相?如果计算中国特种部队的奠基人,绝对应该算上“周瑜”。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特种部队正式成立不久,这位“周瑜”就遇到了不幸,-- 不是阵亡,而是在回营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身亡 -- 连雷锋那样的因公殉职都不是,就是一起简简单单的交通事故,肇事的是一辆违章的大货车....这位能谱曲的特种部队指挥官,哎,可惜了。

      这是老山作战之后的事情了。

      松毛岭防御战的高峰是七月十三日上午,越军前线部队突破150高地防御,张友侠收缩兵力,在松毛岭主阵地和越军对峙。越军向前突进到张友侠团指挥所下方的山谷里,从那里架起迫击炮对中国军队的阵地猛烈炮击。

      这时,炮兵拒绝了步兵请求炮击这伙越军的要求。

      步兵几乎要磕头了,炮兵还是一句话:不打。

      不是炮兵傲气,是真的不能打。当时三十八军的一位老参还是十四军的炮兵排长,他说:“没法打阿,我们团都是加榴炮和榴弹炮,弹道比较平,榴弹炮好一点儿有松毛岭挡着也打不到岭下的山沟阿。我们的炮弹都擦着松毛岭的山脊,象剃头似的,还是打到越军身后去了。我们团长不敢再打近了,那时候我们装的是触发引信,灵敏度很高,打中根树枝也会爆炸,那不就成了用空爆弹打张友侠了?”

      步兵也明白炮兵没办法,把大炮搬上山那根本不可能,但自己阵地的近程炮火不够狠,还要打越军步兵,无法打掉越军炮火,只好报到师里求援。

      这样,就给了装甲兵一个参战的机会。

      因为老山背后,有五个坦克连,一直在待命出击。

      装甲部队在老山一线名声不佳,被步兵称为“死猪不怕开水烫”,因为坦克兵都倍儿精神,倍儿上相,不象步兵在前线洞里简直连裤衩都不穿。问题是老山地形崎岖,用不上他们啊,当兵的老在后头趴着,那谁会瞧得起你呢?

      从七一二打响,装甲兵就等着让他们上去,但是没有任何消息。也是,坦克又没有翅膀,能飞上李海欣高地么?好容易等到上午,通报越军装甲部队出动了,坦克兵们一片欢腾 -- 中国的装甲部队打仗少,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没想到几分钟以后通报,我军的排炮打中越军坦克,越军坦克两辆被就地击毁,一辆被掀翻落入清水河中,其余从水口方向逃跑。。。 搞得装甲兵象泄了气的皮球。

      现在命令终于下来了,命令他们驶上松毛岭东侧山脊,打击越军一线冲锋部队和携行火炮。

      这是个相当不错的战术,因为坦克的机动性比普通大炮好多了,可以上山 -- 当然松毛岭的坡度也够驾驶员喝一壶的,-- 而且适于直瞄射击,还不怕越军普通步兵火器。前面提到姓常的老参就是老山装甲兵出身,他的坦克一爬上山,就把他吓了一跳。

      他吃惊的是越军依然保留了“旗手”这个古老的建制, -- 我军也有旗手,那是夺取老山时的临时职务,一般作战是没有这个危险的职位的 -- 而越军步兵居然簇拥着旗手,举着军旗向中国军队阵地猛扑,那气势还真有点儿吓人。

      坦克的炮弹把越军的直瞄炮火和旗手一起打掉了,越军失去了跟随的目标,后退下去,他们用各种火器向坦克开火,但是在两千米的距离上对坦克的装甲毫无用处。常老参的部队只有一个北京的城市兵负了伤,他是冒险跳下车给坦克指路的时候被打中的,一颗越军重机枪子弹打碎了他半边的牙齿。对这样的英勇行为装甲兵嘲笑的却很多,因为这个北京兵曾经嘲弄大家:“老山,北京也有个老山,离八宝山一站地。”大家都说中这一枪是因为乱说话,否则,子弹干吗不打他的屁股?目标可大多了。

      其实,科技人员给老山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麻烦。当时老山好储备了3.5个基数的弹药,什么叫一个基数呢?就是一个战斗日的预计消耗量。结果打到中午,只打了半天,3.5个基数的炮弹全部用光,大炮居然断顿了!中国炮兵的火炮射速超过了预料的三倍,让炮兵专家们大跌眼镜。不过,后来炮兵的看法,用炮弹垒一千多米长的火墙,那再加三个基数也不够用啊!

      幸好广西地方全力支援,连运猪的车都换了运炮弹,老百姓也真帮忙,不记代价的往上送,结果一个小时后,中国大炮再次开始怒吼。

      时机太好了,越军看到中国军队炮火出现间隙,认为成功在望,一方面二线部队全部打到一线,一方面出动摩托化部队一个团,紧急赶来支援。谁知中国方面炮弹到的这样快,这一个团的越军车队刚过水口村,就遭到毁灭性的炮火打击,越军未及下车就被打得死伤惨重,一些越军纷纷跳入一口水塘逃避,结果一颗大口径炮弹正中那口水塘,当即把水塘变成了浑红色的泥潭。越军在一线发动了营连级的集团冲锋 -- 曾经有我军官兵惊异于越军为何采取如此愚蠢的战术。事实是越军已经没有退路,背后就是中国军队炮火构成的火障,前面是居高临下的中国步兵阵地,反正不降即死,所以干脆发动了这种自杀性的大规模冲锋。

      “肉弹”到底是挡不住子弹的,中国军队在大量消灭越军有生力量后,于下午发动反击,越军历尽千辛万苦拿下的142,169,150,33,33副等高地,转眼被中国军队夺回,越军败局已定,被迫下令残军总撤退。

      似乎中国军队对撤退中的越军并未进行特别凶狠的打击,还是比较客气的。从此越军再也没有拿回过老山战线的主动权,直到中越双方最后走向和平。

      这次战斗留下的一个尾声还是和雷达有关。据说中国对这两套雷达的仿制,花费了十年时间,这十年,也反映了中国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最终的产品,除了可以用于陆军,也派生出可以用于海军的类型。海军167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号称中华第一舰,它试航的时候,驾驶台前方就有一块相控阵雷达,它的血缘,有一半来自老山 -- 这之前我国也有无源相控阵雷达,但是体积太大,无法上舰。海军对它的性能极为满意,看到相关的报道提到,这具雷达可以同时跟踪十六个目标,并引导武器打击其中的八个。大家也许还记得英国海军和阿根廷的马岛海战,那里面英国人的军舰就没有这个本事,只能跟踪一个目标,打掉它,再跟踪第二个,结果阿军飞机采用鹰群战术饱和攻击,考文垂号就是打掉第一架阿军飞机的同时,自己也被其他阿军飞机炸成漏勺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海军,在这一点上,至少比英国人强了一点。

      出国以后,有一次妻子在学校遇到一个越南留学生,她听多了我讲述越战的故事,就询问那越南人怎么看中越战争。

      那越南人说他们赢了。

      怎么赢了呢?

      越南人说:自从1984年一战,越南就不再在前线放置重兵了,因为那是怎么打都打不赢的。越南人以后忍受了委屈,在阵地上尽量和中国方面建立友好的关系,感化中国军队。最后,中国人终于答应和平了。和一个强大的邻国相处,而使它最终接受和平,所以,我们赢了。

      妻回来和我说起,问我他是不是在吹牛?

      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去年到越南去旅游,看到一个越南警察野蛮的殴打一个小贩,他就上去“抱不平”。结果那个越南警察理直气壮的说:“这个人一定要打,这个人太可恶了,他竟然敢欺骗中国同志!”

      。。。。

      萨觉得,如果越南人讲的“赢”是获得了和平,那么,就不必和他认真好了。我所见到的军人,没有一个畏惧战争,但也没有一个热爱掠夺和征服。徐良说得好:“我们去战斗,就是为了保卫和平。”和平,是每一个人的渴望,特别是那些在最前线战场上的军人,恐怕世界上没有比他们更热爱和平的群体了。如果战争的结尾是和平,那么,这就是人类全体的胜利。

      那么,南疆长眠的烈士们呢?

      就象诺曼底和卢沟桥的英灵一样。

      没有他们,就没有和平。

      愿我们的战士永生,愿我们的战士能够听到这和平的钟声,也愿这种声同样被越南的士兵们听到 -- 无论是活下来的,还是死去的。

      *******************************************************************

      [后记]

      写这篇文章,我曾经犹豫再三。

      因为我知道这篇文章写完,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

      这篇文章的素材,来自我所接触的军人的讲述。我本人喜欢军事,但是更喜爱军事历史,对于当代的战争和军事不甚了了。所以对于这些素材,有许多我觉得颇可推敲,甚至有些内容,我认为和权威的记载,大有冲突之处,这让我颇为踌躇是否把它们写出来。

      我也知道军人中少不了喜欢吹牛的家伙,特别是要维护部队的荣誉和军种的荣誉的时候--- 他们吹牛的时候也一样可爱。

      也可能他们是和我这个毛头小伙子开玩笑,我去三十八军采访的时候只有十七岁,人家犯不着和我认真。

      可是我决定还是无论如何写下来。

      为什么呢?

      我想到了在南疆战斗的那些兵,那些我们中国人的兵。这些材料里,哪怕只有部分是真实的,我也不愿意我们中国士兵的英勇因为自己的犹豫而被历史遗忘。为了牺牲者,也为了曾经在那里奋战的士兵们,我要把它们全部写下来,也算是尽了自己作为爱他们的人的一点责任。

      [完]

      通宝推:蚂蚁不爱搬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