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血斗南苑 – 北平陷落前二十九军的最后一拼 上 -- 萨苏

共:💬125 🌺2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种有理想又富于一定思维能力的 文化汉奸 真可怕!

        比周作人那类文化汉奸更可怕。这位温文尔雅、善良敦厚的文化人,羽扇纶巾,谈笑间,数百位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的文化人灰飞烟灭!

        这是中华文化中,奴性文化 对 英雄主义 的杀戮和清洗!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士大夫阶层,士大夫阶层中的英雄主义来自上古,而奴性则始于洪武、两厂,至清人入主中原进一步加深。抗战中屡屡出现潘毓桂这样的民族败类,放弃民族尊严 谋求屈辱和平,我以为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家民族近百年积贫积弱的结果,也是传统文明积弊的表现。好在中国挺过了抗战,TG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为我们的传统文明注入了野蛮精血。

        谢谢老萨写下了学兵团的不屈和慷慨赴死。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 家园 奴性则始于洪武、两厂???

          兄台高论出于何处?俺倒是有兴趣仔细领教一下,还望不吝赐教!

        • 家园 怎么会是源自洪武,明朝至亡,敢和皇帝对着干的大臣和士人,

          就没断过,有时甚至有点成心,为骂而骂,为反对而反对,洪武时有杀功现象,但这种事打汉先秦就有,谈不上是洪武开的端,而广为流传的所谓洪武时期的文字狱,现在已证明全是子虚乌有.

          例朝虽没有象明这样公开的特务机构,但也并非没有.且厂卫出自永乐而非洪武,虽凶但也远没传的那么邪乎,相对的阄臣权力对比先秦和汉唐宋并没有特别的大(先秦和汉阄臣直接干涉皇帝的继承,并且成功,唐宋阄臣可以当将军,唐好象还只是挂名,而宋代则可实际带兵出征,策划方略.相对的明朝太监虽也有想干涉继承的,但实际只有魏企图主导,还没有成功,领兵方面也只郑和,但郑出使的成份更大.).

          总的来说,要说源,应是源于乾隆.

          • 家园 这个...

            肆意廷杖、羞辱朝臣,这个是朱元璋第一个干的吧?

            两厂的可怖并不在于它对皇权有什么威胁。事实上两厂从来都没有威胁到过皇权。两厂可怖之处在于其对士大夫阶层的巨大恐吓作用。

            所以您举那些前朝阄臣权力如何如何大,与我说的两厂对士大夫阶层精神领域的改变没什么关系,因为前朝阄臣权力再大,主要地并没有冲击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领域。

            • 家园 问题是君不见很多朝臣对被廷杖,和中奖一样.

              以最后三朝来说,万历朝大臣直接批骂皇帝都不新鲜,天启年这方面逊色多了,而崇祯朝又有所回复.

              除天启那几年外,这种你说的巨大恐吓作用,并不比历史上大部分王朝,王权对士人的威胁大,其码从效果上看不出来.

              历朝对大臣都有监控和处份制度,这方面只有宋朝比较宽松,当然,并不是说明搞的这些东西好,但再不好,没有相应的效果,那么使知识分子或说士人失去骨气这个观点也就不成立了.

              所以我觉的严格的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文字狱时代,乾隆应为始(洪武时的所谓文字狱,明时皆是野史,明未就有人考证并加以否定了.).

              事实上明二百多年,虽然因政治斗争而杀害过不少大臣,但没有进行过大的文化整肃,事实上中国历朝虽不乏文字狱,但真正规模大的只有两次,一次是秦时,不过效果也很成问题,因为当时摆明了毁书,政权时间又短,所以不少书实际都早早藏起来了.再一次就乾隆时期,这次比较厉害,而且还加了个修书的招牌,害的不少藏书者自投罗网(武周时告密成风,但主要还是针对政治问题,对文化倒是涉及不多.),加之乾隆本就是时间较长的一朝,期后时间也不短.

              所以说文化上对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乾隆时期了(如果算现代的话,文革也应算,但文革主要是打断了传统,对传统文化本身的损害主要在器物上,所以虽然毁了不少文物,但很少有前代传下来的书因为文革而失传.所以就思想文化传承来说,说乾隆时期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应不算过份,就器物来说则可能是文革.).

              • 家园 受教了。花。

                但我还是觉得明朝朝政是所有汉族王朝中最黑暗恐怖的一个,政治斗争残酷血腥,主上对朝臣刻薄寡恩 不知体恤,造成明末朝臣在危机时刻多取明哲保身,而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忠诚感,和牺牲精神。也许原因不是朱元璋和两厂,但结果却是士大夫阶层普遍软骨,闯来投闯,清来降清,而且每次归降都可以为自己的变节找出无数正当、荣耀的理由。

                • 家园 明末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软骨

                  而在于有骨气的读书人百无一用。无论是在明廷内部斗争还是对外领兵作战都是一败涂地。因为这个原因,那些软骨的人才有表现的机会。

                • 家园 其实是走两个极端,如果明未崇祯真的刻薄,就不用低三下四

                  向大臣们借钱了,李自城没那么多废话,上来就打,一下打出几千万.崇祯办人基本是就事论事,总要有原因,要是他动用厂卫去好好查一下那些大臣,找不到毛病的怕是少,拿着把柄想抄就抄,不抄他把柄抓住了,也不敢在崇祯借钱时装穷.

                  北京当时实际是两极分化,忠于崇祯的大臣一部分被已私通闯军的太监骗了,以为崇祯已经南逃,就也跑了,还有一部分在京就地自杀了.

                  崇祯对付起义军也仁慈的叫人吃惊,几次围住了只要说降就许降(不管是义军整体,还是他本人的部队,这都不是第一次了,此前每次一脱离困境马上再反,无一例外),,几次反复还是能招安就不杀,有大臣主张义军不可信,应坚决杀,被他生顶回去了.反复强调“寇亦我赤子,宜抚之”;然后又说“小民失业,甚至迫而从贼,自罹锋刃。谁非赤子,颠连若斯,谊切痌瘝,可胜悯恻”“若肯归正,即为良民,嘉与维新,一体收恤。”,例如崇祯七年李自成、张献忠的部队被包围,请降,结果明军再次认为这些叛乱者是真心投降,当时的情况也确实是李自成、张献忠走投无路了。于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部队“乃整旅出栈,与奇瑜兵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贼之无衣甲者皆整矣,无弓矢者皆砺矣,数日不食者皆饱腹矣。”。[翻成白话,意思就是“在官兵的保护下,李自成等部成建制的安然走出号称天险的栈道,一路上与护送的官兵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没有盔甲的都换上盔甲,丢失弓箭的换上新弓箭,多日没有饭吃也吃上饱餐”]结果这些叛乱者一摆脱困境,一跑出明军的包围圈就“尽缚诸安抚官,或杀、或割耳、或杖责、或缚而掷之道旁。攻掠宝鸡、麟游等处,始纵横不可制矣。”

                  崇祯十年,张献忠走投无路请降,杨嗣昌担心有诈,向崇祯建议“拒绝招抚,派兵剿杀,或者要张献忠以袭击李自成、老回回做考验,否则便剿杀不论”。但崇祯皇帝还是过于心慈手软,反驳说“岂有他来投降,便说一味剿杀之理”。结果降后不久便又反了.

                  后来崇祯自杀时说官可任杀,勿伤百姓,由他对叛军的态度来看,并非是死前作秀.

                  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两个贴,不一定都同意里面的观点,但可以参考一下: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59068.shtml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58994&strItem=no05

                  有点跑题了,有兴趣另贴吧,别把老萨的贴带太远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