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对联趣谈(1)----对联的起源和孟昶 -- 信陵门下客

共:💬121 🌺35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对联趣谈(5)---洗辱牌和一代诗宗

      上回咱们说到,左宗棠和樊燮为行礼小事闹翻,一怒而别。

      转过头来,左宗棠就唆使骆秉章上奏弹劾樊燮(唆使?骆秉章的大印就在左师爷手里摶着,还用得着唆使吗?需要吗?不需要吗?且不去管他,反正奏折是以骆秉章的名义上的);而樊燮闻讯,旋即向湖广总督官文求救,官文一听,那还了得:区区一个师爷,一再不给我面子,不灭他一道,以后还怎么在湖南、湖北混?当下亲自具摺,参劾“著名劣幕”。

      按说晚清时候,武将的品级虽然不怎么值钱。以骆秉章从二品的湖南巡抚,一旦带兵,兼的武职就是从一品的提督。所以正二品的樊总兵,尚需前来参见。但左师爷以区区一介布衣,硬要二品大员折节请安,实在是大违朝廷体制。也难怪樊总兵愤愤不平。但左师爷愣是敢提着脑袋拔这个份儿,吾辈对他的敬仰真是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这一场御架,开场锣响,初时左宗棠颇为不利,被两位一二品大员具名参奏,险险乎被砍下大好头颅拿去充军。幸得胡林翼、曾国藩、郭嵩焘等人力保,请出肃顺主持;又请潘祖荫出面奏保,保折中有“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诸语;时战乱方兴,军事上依赖湘军之力实多,这一班湖南佬的面子总是要给的,况文宗(还是叫咸丰咱们听着耳熟一点)也的确常听人说起左宗棠之能。于是最终此案翻了过来。这边给左宗棠平反,那边就将樊燮革职,并勒令回籍。(看来朝中有人好办事,古今如一。建立健全法制社会,其任重而道远。诸君谨记,今后要是遇上左师爷这样敢玩儿命上的主,咱还是躲着点的好。樊总兵前车之鉴,岂可不察乎。)

      再说樊燮忍辱含垢带着全家回到恩施城梓潼巷故居,在正屋的侧面修一间两层的角楼,把左宗棠骂他的“王八蛋,滚出去”这6个字写在小木板上,放在家里供祖宗神位的牌子下面,名为洗辱牌。重金聘请名师为两个儿子执教,不准两个儿子下楼,并且给儿子们穿上女人衣裤,并立下家规:“考中秀才进学,脱女外服;中举人脱女内服,方与左宗棠功名相等。中进士点翰林,则焚吾所树六字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樊总爷这一手,要搁今天,那明显违反青少年保护条例;在美利坚的诸位兄弟更是不能效仿啊,要不邻居大婶一个德律风,警察大叔就该登门拜访啦。莫怪小弟言之不予。)

      樊家这两个儿子也果然争气。大儿子樊增祹先中举,可惜天不假年,不久即染病去世;小儿子樊增祥,16岁取秀才,21岁中举人,光绪三年31岁中进士,授庶吉士。一洗先人屈辱。后累官至江宁布政使署理两江总督。号樊山,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与易顺鼎并称“樊易”。 诗作清丽,有“樊美人”之称(不知道是不是和小时候一直穿女式内衣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哎哟,后脑挨了樊先生一招春秋笔)。又擅长骈文,工于联对。

      咱们这就取樊山先生的几幅对联来欣赏一下:

      题杭州九溪路边亭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此联轻松明快,连用“赵州茶”、“ 陌上花”两典,举重若轻,而又意境深远。读来令人神清气爽,果然当得清丽二字。

      题武昌戏院

      底事干卿,风吹皱一池春水;

      多情笑我,浪淘尽千古英雄。

      此联是改字集句联,上联取自南唐冯延已的《谒金门》,下联取自苏学士的《念奴娇》。浑然一体,又切合戏院主题,洵为佳作。

      樊山先生多著集句联,最有名的,当数下面这幅: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适有鹤鸣掠予舟而西。

      上下联分别取自苏学士的前后赤壁赋,上联十七字连而续之,一气呵成;下联原句为:“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作了缩略。全联对仗工整,大气超然,殊为难能。

      挽谭鑫培联

      声音具稀世之长,于今南内无人,偏又是落花时节;

      沧海下扬尘之泪,从此广陵绝响,再休提天宝当年。

      用典贴切,将谭老板金腔喻为广陵绝响,天宝盛音,当非过誉。

      赐子五十寿联

      我亦痴翁,愿再抚汝五十年,寿汝乎,抑自寿也;

      身临大邑,它独有民数万户,保民者,则天保之。

      寿子乎,自寿乎?诫子乎,亦自诫乎?唯樊山先生课子,倒是没有祭出他老子的那一手,小小樊其幸也何如。

      樊山先生还有一付妙联,读来可发一笑,只是提起这一联,未免又牵出另一位风流名士的韵事来。

      [待续]

    • 家园 有关对联掌故的书籍

      首推前清显宦梁章钜父子的楹联丛话系列。梁氏著述甚丰,雅好对联,他写的楹联丛话,续话及巧对录等书谈对联掌故丰富多彩。凡梁章钜未曾完篇的作品,梁家三公子恭辰克绍其裘,为老父补缀完璧。

      还有一本对联小品名对联话,是清季文人吴恭亨的作品,集晚清民国联品若干。

      香港武侠大作家梁羽生退隐江湖后,也写对联小品自娱,后结集出版。

      另外,市上还有诸多春联大全一类的书籍,也能披沙拣金,得些佳作。

      • 家园 提到梁羽生,要赞一个。

        想起梁的一幅:

        亦狂亦侠真名士,

        能哭能歌迈俗流。

        我最早看的武侠小说是偷偷翻看的家母订阅存放的《今古传奇》上连载的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梁羽生的每一章回都是以诗词作对。窃以为,梁羽生的古典诗词功底,要比金庸强出不少。在初次接触到武侠小说时,很庆幸能够接触的是梁羽生,那种诗词联语古典意境配搭老派的江湖正义,给年幼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到这里,兴起去网上顺手摘录一些过来瞧瞧。

        梁羽生小说回目:

            剑气珠光,不觉望行皆梦梦;

        琴声笛韵,无端啼笑尽非非。

        剑胆琴心,似喜似嗔同命鸟;

        雪泥鸿爪,亦真亦幻异乡人。

        生死茫茫,侠骨柔情埋翰海;

        恩仇了了,英雄儿女隐天山。

        牧野流星,碧血金戈千古恨;

        冰河洗剑,青蓑铁马一生愁。

        ---《七剑下天山》

            望极遥天愁黯黯,

        眼中蓬岛路漫漫。

        频生祸事情何忍,

        未测芳心意自迷。

        为谁幽怨为谁苦,

        各自相思各自伤。

        佳偶竟然成怨偶,

        多情却似反无情。

        ---《云海玉弓缘》

            旧梦成尘,青梅竹马。

            此心如水,飞絮飘萍。

                ---《剑网尘丝》

            情深岂易轻挥剑

            梦醒何堪一抚琴

                

            啼笑非非谁识我

            坐行梦梦尽缘君

                 ---《广陵剑》

                

            一曲箫声,竟成广陵散

            多年梦醒,惭作未亡人

                 ---《白发魔女传》

    • 家园 高阳小说写清朝民国,提到不少对联,写几个记住的。

      慈僖时候有个军机大臣,是个满族人,叫 额勒和布,他的同僚们给他取了个外号,无情对--腰系战裙。

      诗钟里:

      要用女花’二字,

      状元的一联是:

      ‘青女素娥俱耐冷;

      名花倾国两相欢!’”

      评为第二的一联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落花犹似坠楼人!’”

      第三名:‘神女生涯原是梦;落花时节又逢

      君!’”

    • 家园 还花致谢!
    • 家园 【原创】对联趣谈(4)---从曾左恩怨谈起

      谈了半天李鸿章,这厢曾大人着了急了。“老夫的追悼会才开了一半,你咋就跑去和少荃聊天了呢?”

      赶紧回到文正公的灵堂里来。

      这时,戈什哈来报,陕甘总督左大人送来挽联。一时堂上各色人等,纷纷聚拢来,渴盼先睹(还在灵堂上呢,为快两个字可不便出口)。为嘛大伙这么热情啊?这倒不是因为左大人文名素著。而是因为曾左两位素来不和,朝野共知。

      传闻曾国藩当年娶一小妾(不知是否即春燕),宠爱非常,每天晚上都帮小妾洗脚,这事传到了左宗棠耳里。一天,两人相见时,左宗棠微笑着对他说:“我想到一个上联,请大学士对个下联,不知肯赐教否!”曾国藩回答说:“季高(左宗棠字季高)请勿客气,只怕对得不妙。”左宗棠说:“过谦过谦,以大学士之才,无有不妙的。”于是说了上联:

      代如夫人洗足;

      如夫人:即妾之雅称。曾国藩听了,不动声色,略一思忖,随即对道:

      赐同进士出身。

      左宗棠青年时屡试不中,以举人身份入湖南巡抚骆秉章之幕,独辟蹊径,一直升到封疆大吏。但不是进士出身,一直是左宗棠的一块心病。某年进士考试时,左宗棠正在新疆平乱,他请求回朝应试,朝廷不同意,要他继续平乱。为了安抚他,皇上搞了个“赐同进士”。“赐”,就是皇帝给的、封的,“同”,即“准”、“相当于”,当然不能与正式考取的相提并论,上不得台盘。而那时的官员,看重的偏偏是这“进士”出身。故左宗棠一听之下,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按说曾国藩娶春燕,是咸丰年间,一年后春燕亡故,曾国藩伤痛不已,此后不再娶妾。而左宗棠出掌陕甘,是在同治五年以后,时间上好象凑不到一块去。这段趣事不乏好事者穿凿附会的可能,咱们且姑妄听之。

      左宗棠从师爷升到封疆大吏,其间赖曾国藩举荐之力实多。不过左为人刚直矫激,语言上向例不肯容人,常常与曾龇晤。到克复金陵,为幼天王存亡一事,和曾各自上奏相攻,终致决裂。

      却说这一日,是曾国藩出了个对子给左宗棠对: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大相左;

      翻成白话,就是说你小子拽什么拽,无论在朝在野,你算那门子葱,还老跑来跟俺唱对台戏。难在嵌了左宗棠的姓和字,要对的贴切,到是不太容易。谁知左宗棠寻思少时,下联就出来了:

      藩臣独误国,进不敢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

      对曾国藩更是直呼其名,算是报了上次的一箭之仇。

      你说这两位,一直拳来脚往的。今天左宗棠送来的这付挽联,要是语带讥刺,曾家到是挂上好,到是不挂好?故而大伙都凑过来想看看。

      联挂上了: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上联坦陈谋国知人不如曾国藩,是由衷的自省,抑或人死为大的自谦,无从猜度。下联则以“攻错若石”对昔日恩怨略作分剖,“相期无负平生”则颇有英雄惺惺相惜的莫逆之意。宾客里,忐忑不安的终于放下心来,想看热闹的未免大失所望。

      说到左宗棠,还有几幅传世之作不可不读。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此为少时题书房联。以联言志,多为传诵。

      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

      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

      传为入京赴试时,过君山洞庭君祠所题。对仗工整且意境绝佳。唯以一赶考举子而作此语,似不合身份。或疑为统兵一方后补作。

      左宗棠此人,论才是极高的。然其恃才傲物,以“今亮”自栩(所谓“今亮”,今日之诸葛亮是也),性格上未免太过张扬了一点。

      当年左以举人身份入骆秉章幕,骆待之比刘备待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诸事无论巨细,悉以委之。一日骆秉章在衙内听见外面放炮,问左右何事。或对曰:“左师爷拜折”。(盖上奏皇帝,需行拜折大礼。衙门警卫森严,卫兵执刀枪站立两厢,僚属们则按品级列排于庭院中。大堂上设香案,将一个尺余见方的木箱供放在香案上,木箱由黄缎包着。一切准备就绪后,辕门外放炮三声,随之鼓乐齐奏,由主衔官员领衔对着香火燎绕中的木箱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走进大堂捧起木箱,然后庄严地交给一旁的送折武并。折弁接住,将木箱双手捧过头顶,疾步下堂,通过庭院甬道走出辕门。此刻辕门再放炮三声,以示恭送。)师爷领衔拜折上奏,东翁竟然不知。骆竟也听之任之。时间一长,有人戏称左宗棠为“左都御史”,上下人等但知这位左师爷,不知骆秉章这位甩手大掌柜矣。

      忽一日,有湖广总督官文保荐总兵樊燮来谒见骆秉章,行过大礼,骆让他也见见坐在旁边的左师爷。樊总兵初到长沙,尚不知左师爷的厉害,仅向左宗棠拱手行礼,不料左宗棠居然发火,说:“武官见我,无论大小,都要请安。你为什么不请安?”樊燮也是个倔性子,顶撞道:“朝廷体制没有规定过武官见师爷要请安的。武官再受轻视,可说起来我总是朝廷正二品官员,凭什么拜你这个举人?”左宗棠最恨的就是别人揭他没有中进士这个创疤,勃然大怒之下,起身上前就用脚去踢樊燮,嘴里还骂道:“忘八蛋,滚出去!”樊燮悻悻退出。

      不想这一脚,却又踢出一位大名士来。

      [待续]

      • 家园 巡抚例加右副都御史衔以便弹劾官员

        叫左宗棠“左都御史”亦是讽刺他师爷比巡抚厉害

      • 家园 前一阵自题了一副对联,上班族同仁读之无不泪下

        上联是:积食难返

        下联是:怀春不遇

        凡上班族男士尤其是销售读之,无不挥涕。

      • 家园 “赐同进士出身”有误?

        同进士

        清代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诸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同”字,其实就是“不同”的意思。“同进士”着实令人尴尬:好似饥肠辘辘之时,旁人端上好饭好菜,却赫然发现盘中粘着一只青头苍蝇,为肚肠计,不能不伸筷子;一伸筷子,又恶心得难受。因此,稍稍自尊自爱之徒,都会将“同进士出身”当作一种不能一洗了之的难言之隐。

        “赐同进士出身”的背景和故事:

        清朝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这里的“同”实际上表示的却是“不同”,目的当然是为了给落第秀才一点心理安慰,省得他们一时想不开了上街游行,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此相对应的是“如夫人”:所谓“如夫人”乃小老婆——小老婆当然不是夫人,可为了安慰她,或者为了给她指明一条“光明”前程,大老爷就称她为“如夫人”:字面上好像是说,你在我这里“如”同“夫人”一样,不会受到任何歧视;而实际上不过是点明你只是像夫人罢了,根本就不是夫人,要做夫人,你才“万里长征”只迈出第一步!当年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殿试,只是入围三甲,成了“同进士”。这事成了他一个心病——要放在今天,算什么呀?以曾国藩的权势,弄个什么硕士博士文凭,那还不撅腚放屁一般容易?可在满清,这事儿可开不得玩笑。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说的是他做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两个幕僚无聊时对对联玩。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一个“同进士”!

        同进士

        曾国藩参加殿试,就只入围三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