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母校同济100岁了 百年华诞... -- aller2001

共:💬20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亲眼看着工人一朵一朵 把花插好,

          这个巨大的花蓝耗资10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转播校庆晚会^^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07年5月20日21:45

      上海东方卫视 2007年5月21日21:45

      上海电视台文艺频道 2007年5月21日21:30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首播) 2007年5月21日21:05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重播) 2007年5月26日19:00

      各校区、各学院、各单位:

        为做好百年校庆庆典大会的组织收看工作,现公布流媒体点播IP地址如下:

      各级分会场 校区校级分会场 mms://192.168.198.1/tj100

      学院、系级分会场 mms://192.168.198.2/tj100

      自由点播 各校区(嘉定校区除外) mms://192.168.199.1/tj100

      嘉定校区 mms://10.60.45.10/tj100

      说明:

      1.为确保转播所需的网络带宽,网络管理中心采取分布式、绑定IP方式向各级“分会场”进行转播,各级“分会场”只能通过指定的流媒体服务器进行转播。请各校区、各学院、各单位“分会场”负责人、技术人员务必按照公布的地址和格式进行点播,否则将影响收看。

      2.除“分会场”外,其它个人自由点播也只能通过指定的流媒体服务器进行点播(码流较低,不适用于投影仪的播放)。

      3. 即日起,各“分会场”可以进行点播测试。5月17日下午2:00至3:00,各“分会场”集中点播测试。如有问题,请打电话65989006、65982840联系。

      百年校庆庆典日活动时间表

      日期

      时间

      活动名称

      地点

      5月18日

      09:00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

      国际会议中心101

      5月19日

      15:30

      同济大学董事会成立大会

      中法中心C401

      5月19日

      19:00

      百年庆典招待晚会

      综合楼一楼大厅

      5月19日

      21:00

      “精品舞蹈”校庆晚会

      一二九礼堂

      5月19日

      09:00

      城市发展国际论坛

      逸夫楼报告厅

      5月20日

      06:00

      百年校庆升旗仪式

      各校区升旗广场

      5月20日

      09:00

      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大会(序场、纪念邮票首发式)

      大礼堂

      5月20日

      14:00

      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创新校长论坛

      逸夫楼报告厅

      5月20日

      14:00

      “四海同聚,共襄盛典”2007年全国校友大会

      一二九礼堂

      5月20日

      18:30

      “青春万岁”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晚会

      人工草坪操场

    • 家园 祝贺祝贺

      以前去上海玩的时候,我在同济住了大概2个礼拜,呵呵。不想已经100周年了,花贺。

    • 家园 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同济百年历程(全文)^^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7-05/16/node_17.htm

      与祖国同行 以科教济世

      ——写在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

      本报记者 李泓冰 王有佳

      《人民日报》 ( 2007-05-16 第01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同济百年,是一部厚重的大书,字里行间闪烁着与世界先进科技、与祖国发展、与城市建设同舟共济的激情与理性。随手拈来它最新一页的几行新墨,就让世人惊叹:

        由新任科技部长、同济大学校长万钢作为第一课题负责人所设计的“超越”系列第四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最高车速已达150公里/小时,正加速驶向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开车不用油”,不再是痴人说梦。

        2007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同济大学建立“亚太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充分肯定该校在世界遗产保护、尤其是古建筑保护方面的成就。

        5月,上海高校节能降耗现场会在同济大学召开。这个神奇的校园,自主研发的中水系统、“地源新风”与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术,使楼宇冬暖夏凉、浴室热水无能耗、曾经的废水,浇活一大片湿地,每年节能1200万元。

        ……

        与华夏命运休戚与共

        1907年秋天,华洋杂处、西风东渐的上海,在黄浦江畔的白克路(今凤阳路)冒出一件新鲜事儿。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为他那间拥有20张床位的同济医院,附设了一所“德文医学堂”,专招中国学生。这间仅3名教师、33名学生,如芥豆之微的小小学堂,经过百年嬗变,成了拥有25万校友、百位院士、俊彦辈出的著名学府——同济大学。

        1912年,同济由医学而扩充工科;

        1917年,由国人接办,至1927年,晋升国立大学;

        1937年,在同济大学30周年的庆典中人们这样称赞:“社会服务极众,贡献尤广,可见同济学生在校时能学其所用,毕业后复能用其所学。”

        话音未落,日寇飞机轰炸上海,炸毁同济校舍。但济世兴邦的梦想,在同济长达近十年的颠沛流离中,依然如故。漂泊过浙、赣、湘、粤、桂、黔、滇、川等8省,同济在川南偏僻小镇李庄,找到“一张平静的书桌”。

        “当时既无电灯,亦无书店。同学们国难当头,读书更是专心。”87岁的土木工程系教授俞载道回忆道。

        俞教授主持设计过众多建筑,其中的同济大礼堂,以40米净跨和拱形网架结构,成为当时同种形式建筑的亚洲之最,荣获“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提名奖。他71年与同济相濡以沫,李庄往事清晰如昨:

        ——东岳庙安置了工学院,祖师殿暂栖医学院,理学院则入主南华宫。睡在上铺的俞载道,以箱为桌,跪着看书,“三根灯草”陪着他熬过战火中苦读的漫漫长夜。

        古庙荒村,斯文并未扫地。同济人用学识回报当地百姓。

        川南一带,流行人称“麻脚瘟”的痹病,无药可治,唯有等死。一天晚饭之后,宜宾中学忽报近40人染上此症,乱作一团,急邀同济医学院唐哲教授等相救。经与杜公振、邓瑞麟教授反复研究实验,终于找到罪魁祸首:当地食盐中含氯化钡,造成慢性中毒!

        对症下药并加预防之后,“麻脚瘟”绝迹川南。当地百姓从此将“同济”二字,当成神医扁鹊念兹在兹。

        1946年,战火稍歇。同济大学携医、工、法、理四大学院,回到故乡上海。

        凤凰浴火新生,同济则在坎坷中缔造着辉煌。

        与祖国发展心魂相守

        新中国诞生了。1952年,在高校布局调整中,同济大学变身为土木类工科大学。1979年,同济大学和共和国一样,迎来重大转机。李国豪教授劫后余生,复出担任同济校长。

        李院士在“文革”中被隔离两年之久,赤子之心支撑着他始终不辍科学求索。他从广播里听到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猛然记起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通车典礼,大桥曾出现晃动现象!他为两座大桥不安了……从此,几尺见方的隔离室,成了这位科学家神游八极的天堂。他以报纸边角和夹缝,演算推导,渐入化境,寒来暑往,物我两忘,终于取得重大成果。1973年,囚室结晶的专著《桁梁扭转理论———桁梁桥的扭转、稳定和振动》,破解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振动问题和南京长江大桥的稳定问题之疑案,也消除了中国大桥设计多年来的心病。

        李校长甫一赴任,办了两件大事:其一,将同济转变为以土建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其二,恢复与德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传统联系和德语教学传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同济大学又与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材学院、上海铁道大学等院校并校融合,羽翼日丰,一飞冲天。

        “造桥修路,是同济长项,在中国工程界口碑很好。”做了50多年钢结构研究的沈祖炎院士,看似淡然的一句评价,却有强有力的业绩支撑:虎门珠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钱塘江三桥、大小洋山深水港建设……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都凝结着同济人的汗水和智慧。

        单说造桥,就辉煌得炫目: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38座主跨400米以上的桥梁,其中同济参与设计24座,占63%;在建22座主跨400米以上桥梁,同济参与19座,占86%;至于有同济毕业生介入的,数量更加惊人。

        有一段与宝钢的往事,是同济人无私无畏、与共和国建设同舟共济的写照。

        1981年,国家实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由于宝钢选址、投资,以及一期建设中出现桩基位移等问题,“宝钢下马”呼声很高。李国豪校长力排众议,认为位移之症结不在选址失当!他和专家们提出三个强有力的科学论据,得到采纳,使宝钢幸存,并建成举世闻名的钢铁工业基地。

        而同济“刀下留城”的呼号,则为华夏挽留了几处先人瑰宝。先是名扬中外的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不畏权势,戮力保护中国古文化遗存;后有以阮仪三为代表的同济人对古镇古村的一力护持。

        平遥,唯一名列世界文化遗产、且保存完整的中国古城。上世纪80年代初,建筑系阮仪三教授惊见平遥古城将沦为大拆大建工地,顶住重重阻力,率同济学者与学子为平遥古城制定保护规划。江苏周庄、同里、甪直,浙江乌镇、南浔、西塘,以及山海关城在内的古村镇,这些拥有先人遗泽的零珠散玉,终被同济人从推土机下挽救……

        为了共和国的发展,同济人专啃硬骨头。

        青藏铁路举世瞩目。穿越昆仑山海拔4600—4800米的长年冻土层修筑隧道,是公认的“世界难题”。毕业于同济铁道专业、选择荒凉的西部效力国家的梁文灏院士,以全新的设计思路和线路选择方案,让“铁龙”成功洞穿昆仑山。

        还有在国内外同行中起步最晚的同济海洋专业,同心同德30年,如今已挑起“国家队”重担,迈入西太平洋的国际竞技场。

        走过百年沧桑,支撑同济辉煌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如此概括:“同济精神”包含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每一个诠释后面,都是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25万同济人,用生命为“国之栋梁”做注脚。

        与上海建设鼎力互动

        赤峰路、国康路,是上海杨浦区两条极不起眼的小马路。但与同济为邻,便占尽风光,拥有年产30亿元的科技园区,其中80%的企业,以同济为依托,从事建筑设计与规划。

        “将知识和技术外溢,对周边城区产生良好的辐射效应,这是大学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万钢如是说。

        这两条小马路,只是同济服务上海经济建设的缩影。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决定修建跨越黄浦江的南浦大桥。日本专家傲然提出:中国不具备此类大桥的设计能力,称愿提供免费设计及贷款,条件是工程必须由他们承担。

        李国豪院士急了,他让助手项海帆代表同济桥梁系师生给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写信,力陈中国桥梁界有信心有能力承此大任。1987年9月,江泽民批示:“我看主意应该定了,就以中国人为主设计……”

        李国豪提出的“叠合梁斜拉桥”方案,工程造价仅及日方概算的一半!

        1990年,上海酝酿浦东开发,杨浦大桥又摆上议事日程,同济方案一次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1993年,主跨602米的杨浦大桥通车,成为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中国桥梁界自此走上一条独立自主、国际领先的桥梁设计与建造之路。

        上海的苏州河,蜿蜒穿越全城,却曾是该市一道刺目的伤疤,其恶臭浑黑,市民无不掩鼻。

        作为市政府“一号工程”,上海决定全力治理苏州河。积重难返的千钧重担,由同济人轻轻挑起。同济环境学专家徐祖信教授“标本兼治”的治污思路脱颖而出,其创意在于“让苏州河水变‘活’!”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新设一道闸门,江河互换,流水不腐,提高了河水的自净能力。如今,河里重见鱼虾嬉戏,更添龙舟竞渡……

        土木、桥梁、交通、环保……同济人使出传统的拿手绝活,助上海发展一臂之力,同时,在汽车、软件等创新领域,也为这座城市插上翅膀。

        2002年4月,承载着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梦想,同济汽车学院呱呱坠地,院长是留德归来的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万钢。一年后,我国首辆混合动力轿车“超越一号”起跑。2006年6月,法国巴黎必比登赛场,同济研制的两辆氢燃料汽车“超越三号”,在这项全球清洁能源汽车的顶级大赛中,创下4个A、一个B的骄人战绩,让外国同行惊羡。一位中国外交官兴奋地说:“以前一直都为西方的科技成果轻轻鼓掌,今天,我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为中国人喝彩了!感谢同济!”

        由于与上汽集团等企业的合作,燃料电池轿车的产业化步伐日愈加快,有望成为上海汽车工业新的增长点。

        日前,投资4.9亿元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即将在同济嘉定校区投入使用,将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汽车产品研发基地,同济与企业的协作,将更加密切。

        近年来,同济的深海地学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生物基因研究等项目,均成国内领头羊之一,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项目中脱颖而出。在上海市重大产业攻关项目中,同济大学入选8项,其中5项为牵头项目,力拔各高校头筹。

        正如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日前在同济调研之后所说:“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大学是城市振兴发展的强大支撑,是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实力与城市动力的重要体现。”

        一所大学和一座城市,在新世纪的东海之滨,正演绎着一曲曼妙的“双人舞”。

        与学科创新激情相伴

        初夏的同济嘉定校区,满目青翠簇拥着由同济人自己设计的风格独具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及“新天地”休闲街。乍一望去,恍如进入一个精致的园林。

        在软件学院创新基地,大三学生黄君扬正和团队研究策划新的选题。提及去年在“花旗杯科技大赛”中获得全国第一名的事儿,他说:“活动中,不仅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很好结合,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也加强了。”

        大学,当以育人为本,为此,同济坚持“名师执教”。

        在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实践教学被看作重中之重。2003年始,学校大胆挑战传统教育模式,投资3000万元,建成土木、环境、电子信息、汽车等16个“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让学生自己寻找课题,寻找资源,寻找答案。

        为鼓励学生创新,只要学生申请,校内所有实验室随时向学生开放,院长或主管教学副院长亲自担任基地负责人,同时组建教授指导团队,跨学科、跨学院参与指导,将学生创新活动与学分、深造等挂钩,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从小喜欢汽车的张震,进校后惊喜地发现,创新基地可以提前让他实现造车梦想。得知国际上有个“极限重力赛车”比赛,他们在短短两个多月,拉到20多万元赞助,设计出了样车,成为参加该赛事的首支中国团队。

        “现在的学生,比我们上学时不知幸福多少倍了!”软件学院副院长万金友有些“妒忌”地说。

        幸福在于,他们拥有丰富的、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资源——有IBM、APPLE、Intel等7个企业联合实验室,价值超过1亿元的教学实验环境;与国内外10多家知名软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上海贝尔等著名跨国企业纷纷成为同学们的实习场所。

        在APPLE学生俱乐部,由5名本科生编写的《苹果平台软件开发技术》出版,2名本科生在APPLE的WWWDC2006上演示作品,这是中国学生首次登上APPLE全球讲坛;由学生自主研发的手持会展导游系统,将亮相2010年世博会;1名本科生在嵌入式教研领域颇具知名度,当起了100多名教师的培训老师……

        目前,同济大学各种各样的创新组织已达100多个,网罗了数千名核心成员,吸引了数万名外围同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大磁场。近年来,“挑战杯”、“世界青年设计发明及论文”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机器人足球大赛等重要赛事,捷报频传。不到5年,同济学生共获得包括“挑战杯”在内的各种科技创新奖励100余项。

        百年同济,无愧此联: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