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书法,文章,以及西西河 - 兼致适安兄 -- 润树

共:💬46 🌺6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书法,文章,以及西西河 - 兼致适安兄

    看了范兄贴的《千年咏金陵》书法作品集,于艺术享受之余,产生了一点感想,写出来就教于适安兄以及河里的各位小鱼大虾。

    从集子所收集的书家名头看,猜想编者应当是一位极有人缘和号召力的人物。打入名字,放狗一搜,得12500条,前几条都是关于他:叶皓,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以他的职位,作这项工作,是名正言顺,再适合不过的了:既扩大了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又弘扬了书法作为中国之古老艺术的魅力,善莫大焉。

    润树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1967-1970年)都有写字课。老师也不作什么示范,发一个专供写毛笔字的本子,每页纸上有20个格子,在上面写就是了。老师认为写得好的,就会用红墨水画上圈圈,以示鼓励。下次上课写字本发下来,大家就会数得了几个圈圈,有时也相互较劲,看谁圈圈多,就象河里小鱼大虾比谁得的花多通宝多一样。有时候某位同学也会觉得老师不公平:为什么他的那个字写得不怎么样,倒画了圈,我的这个字不错,却没有见红涅?不过也没人向老师抗议,大家的共识是,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格要求自己。几年下来,虽然无人成为书法家,基本功还是练了一些。

    我的记忆,到了初中,就没有写字课了。不过我的父亲要求我课余,特别是暑假中,要写一点毛笔字。城市里面这种现象可能更普遍。我初中三年级时随母亲工作调动,从青河镇来到青河市的一个工厂子弟校上学,发现好多同学的钢笔字,毛笔字都写得非常好。到了高中,课余练字的更多,也有学画画的。毕业的那个学期,学校还举行了书画竞赛。我以一副仿毛主席的字体的作品参赛得了奖。1975年下乡插队时,还敝帚自珍,把它贴在自己居室的墙上,老乡们看了颇有几个以为我了不起。他们判断一个读书人的首要标准,就是看字写得怎么样。我的知青朋友中,也很有几个书画爱好者,互相来往颇频。务农之余,我也写写毛笔字,大字开始临颜真卿,小楷习钟绍京。不过,没多久上大学后就停止习字了。

    在上海上大学和在南京工作时,我也参加过几次书法展览,比赛,渐渐感觉其中水很深,不行了。后来习字的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干部和退休人员中。我一方面是兴趣转移,打桥牌下围棋,一方面是开始愤青化,觉得很多人都是在那里附庸风雅,就不想赶那个潮流了。心态有点象履虎尾兄淘书,一旦看到以前珍贵的书现在排满了书店的书架,淘书的兴趣就没有了。1988年到美国后,就几乎再没有拿起过毛笔,尽管几年后生活就安定下来,有很多的空闲。但现在润树的心态正常一点:就算有些人是附庸风雅,那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比无所事事,或与社会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同流合污要好。现代的人,要赶上古代书法艺术的巅峰,可能很难,但中国的这门艺术,要世世代代的传下去,没有众多的群众参与是不行的。在这个认识上,我觉得《千年咏金陵》有一点不足,那就是几乎没选一般群众的作品,而有些官员的作品,也未必就比一般群众的好。当然,这个集子也没有题名为《当代中国书法集萃》之类,编者是有他的自由的。

    说到书法,怎么又会扯出文章呢?这是因为,我在看待文章方面,有过与看待书法相似的心态。润树孤陋寡闻,但好书好文章还是看过一些。再多看一点,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敢写文章。有个文学家,好象是鲁迅先生,说过,好诗到唐宋时就写完了。我就想,那么好文章呢,恐怕也被那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人们写到极致了。自从有了互联网以后,这十几年我在上面看过去看过来,看过来再看过去,看过的拜特可能要以亿计。其中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都没有发表过意见。同志哥唉,不敢写文章拿那,弄不好,人家一砖拍死你。不过呢,最近心态有些转变。就说鲁老爷子,他自己不是还写过那么多的旧体诗吗。这两年在西西河潜水,也没看到有人淹死,更为自己壮了一点胆。况且,这文章和书法还是不一样。书法主要看形式美,而文章要形式和内容并重。形式不去说,这内容可是随时代变化需要不断更新的。就象西西河,这河面可能就这么宽,河床就这么深,但河水却需要不断地流,才能保持其清新。所以,我从2007年4月25日起,开始在河里冒几个泡,为这波涛汹涌的西西河,吹起几朵浪花。

    元宝推荐:铁手,水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