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米格的天空(一) -- 晨枫

共:💬880 🌺39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是指现在还是二战时期?

            现在日本没有自己的战斗机发动机,二战时期日本谈不上战斗机电子技术。

          • 家园 日本的发动机那叫一个……渣……

            难为他们的设计师了,如此恶劣的发动机还能上天支撑4年……

            另外,动力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高品质油料,拼的是化工。这个玩意老美独领风骚,最后逼得德国人往汽缸里喷笑气~~

            • 家园 曾看過文章

              提及日本在二戰前,從美國煉油廠購入提煉高辛烷值航空汽油技術,並成功試製。

              又有說戰後美國以高辛烷值汽油作為日機燃料,令其表現改進。這說法引起爭論,不知各位可有說法?

              • 家园 听过后一个说法,Ki84在美国测试,部分性能优于美机

                条件:日本人也用美国那样的高品质汽油

                实际上,Ki84的表现并不抢眼:

                1。汽油差,性能飞不出来

                2。战争后期日本工业水平下滑严重,熟练工人大量上前线,由于轰炸封锁物资匮乏。

                质量低劣,Ki84的事故率之高简直臭名昭著

                3。这个时候,战前培养的优秀飞行员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4。总共只生产出1300多架,杯水车薪

                • 家园 航空汽油

                  從這文看,日本應已掌握生產高辛烷值航空汽油的技術。不知是否因為美國的禁運,令他們不能大量生產。

                  Universal provided the Japanese with research and written test results from pilot plants. Likewise, all information concerning other Universal catalysts was given to the Japanese. Universal scientists conducted lectures on a variety of subjects and the lecturers even reviewed the notes of the Japanese to make sure they understood the material. Then they proceeded to design a plant for the Japanese. In other words, Universal was functioning in a treaty-like way with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his work continued until restrictions were impo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Even then, Universal representatives were convinced that due to the thoroughness of the technology-transfer activities, the Japanese were capable of proceeding on their own. In fact, Universal believed "that the information given to the Japanese representatives was as complete if not more complete than any information on these processes which we supplied to anyone."37

                  .......

                  Therefore, when on December 20, 1939, the State Department declared that "there should be no future delivery to certain countries of plans, plants, manufacturing rights, or technical information" involving production of aviation gasoline, Universal terminated the Japanese "school" immediately and duly informed Japan Gasoline Company that its 1938 agreements would have to be suspended. In June 1940, Japan Gasoline filed suit against Universal, seeking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contracts, or the payment of $10,000,000.00." The case was postponed due to the advent of the war. This apparently did not deter the Japanese, who through appropriate internal agreements were able to plan and construct five catalytic cracking plants with a total daily capacity of fifteen thousand barrels. Each plant included units to manufacture iso-octane for blending as well as five independent units with a 650 barrel daily capacity.

                  外链出处

                  • 家园 这篇文章没有提到具体的汽油标号

                    貌似,90号左右的汽油日本还是能产的,但美国的在100以上。高标号和高标号还是不一样

                    顺手查了一下德国的合成汽油,似乎也不超过100号

            • 家园 航空重油?
          • 家园 实际还是不如

            小日本做得好看而已。

      • 家园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沙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联和德国分别支持西班牙内战中的共和派和保皇派,这张著名的照片就是一个保皇派士兵在中弹的一瞬间。

        西班牙内战中共和国政府(即Republican)一方自称Loyalist,是得到苏联援助的一派。

        弗朗哥叛军一方自称Nationalist,是得到德、意法西斯政权援助的一派。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的The Falling Solider拍摄的是一名共和国政府军士兵刚跃出战壕、准备参加冲锋时,头部中弹倒下的瞬间,是战地摄影记者第一次走上新闻舞台的代表作。

      • 家园 花板凳
      • 家园 沙发
    • 家园 【原创】米格的天空(二)

      阿尔滕姆·米高扬本名阿努沙万·米高扬,阿尔滕姆其实是他的小名,但叫着叫着,大名阿努沙万反而没有人用了。阿尔滕姆是亚美尼亚人,于1905年8月5日出生在现亚美尼亚的Sanahin地方的一个木匠家庭,离斯大林的格鲁吉亚老家只有100多公里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米高扬一家惧怕土耳其人再来一次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迁离距离边境不远的老家,到山里去了。在那里,小阿尔滕姆第一次看见了飞机。这是一架因为故障而迫降的法制法曼飞机。小阿尔滕姆在飞机上爬上爬下,看得如此如醉,立志航空的种子就在这时播下了。十月革命后,阿尔滕姆在哥哥阿纳斯塔斯•米高扬的影响下,组建了当地的共青团组织,但没有走上职业的革命道路。哥哥作为斯大林的战友,在20年代初在顿河的罗斯托夫地区担任党的领导时,把弟弟接了过来。阿尔滕姆进了一家农机工厂的技校,在校时成绩优秀,毕业后直接留厂当车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尔腾姆·米高扬

      1924年,米高扬到了莫斯科,由于出色的车工技艺,很快在有名的“迪纳莫”工厂找到了工作。不久,米高扬得了肺结核,但大难不死,在工厂铁哥们的照顾和帮助下,恢复了健康。1928年,米高扬应征入伍当步兵,复员后,又响应共青团的号召,由苏联空军赞助,于1932年进入著名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学习。

      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是茹科夫斯基一手缔造的,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苏联和俄罗斯空军和航空工业高级人才,至今依然是进入俄罗斯空军和航空工业高层的必经之路。但30年代初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有点像50年代的中国大学,一半学生来自高考生,另一半是“调干生”,来自部队,有飞行员、军官、机械士等。另一方面,教授中不乏早期航空科研先驱,具有自己的第一手研究心得,而不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学院派学究。这个混合的学习环境对思想活跃和贴近实际很有好处。米高扬的数理基础不好,但他发挥了特别专心致志和不屈不挠的优点,很快赶了上来。

      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不是光说不练的地方,学生都要学飞行。米高扬经常和同一个游泳班上的安德烈·科切托夫搭档学习飞行,后者日后成为米格设计局的主要试飞员,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米高扬还在业余时间,自己到莫斯科飞行俱乐部学飞行。在波-2上放单飞后,他特别注意比较波-2的实际飞行特性和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计算出来的结果。这使他以后在工作中特别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米高扬还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捣鼓自己设计一架飞机。他们大胆地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和推进式螺旋桨,也就是螺旋桨在机尾往前推,而不是通常的螺旋桨在机头拉动飞机。飞机起飞重量只有250公斤,样机成本15000卢布,大批生产成本可以降到5000卢布。在设计方案得到教授们的肯定之后,又有3个同学参加了他们的小组,米高扬就成为小组的领头人。在意外淘到一台破旧的25马力发动机和获得一家家具厂捐赠的木质螺旋桨后,飞机装配起来了,也飞起来了。但在第四次飞行中,破旧的老爷发动机自我爆炸,飞机栽了下来。幸好高度和速度都不高,飞行员没事,飞机也没有太大的损坏。但这时大家都到了毕业分配的时候,没有心思再捣鼓了。37年时,米高扬毕业了。

      米高扬特别心仪高性能飞机,要求分到和战斗机有关的部门,果然如愿以偿地分到了波利卡波夫的设计局。波利卡波夫是30年代苏联战斗机之王,当时苏联的主要战斗机基本上都是他的设计,包括主力战斗机伊-15和伊-16。米高扬没有直接到波利卡波夫的设计部门,而是被安排到生产部门担任交货前的质量检验。在这个岗位上,米高扬和生产与设计部门都有广泛的联系,经常和设计部门的人员讨论技术问题。米高扬以对机械和航空的独特的敏锐,经常提一些非常到位的建议,很快得到设计人员的器重。不久连波利卡波夫也听说了这个新来的小伙子,把他调去解决新型的伊-153战斗机的航炮震动和发动机过热的老大难问题。米高扬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很快,米高扬在波利卡波夫的设计局里青云直上,升任伊-153项目的副总之一。 也是在这里,他遇上了波利卡波夫的副手之一米哈伊尔·格列维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哈伊尔·格列维奇

      米哈伊尔·格列维奇年长于米高扬12岁,于1893年1月12日出生于库尔斯克地区的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910年时,格列维奇进哈尔科夫大学学习数学,但因为卷入学生运动,只读了一年就被开除出大学,并被流放出国。格列维奇在法国的蒙彼利埃大学继续学业,这是一所13世纪就建立的大学,曾出过文艺复兴诗人彼得拉克,教皇乌尔班5世和本笃13世(臭名昭著的阿维农教皇,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最终失败)在没有成为教皇前都在这里的神学院当过教授。此后格列维奇到图卢兹的国家高等航空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l'Aéronautique et de l'Espace)继续深造。这是法国所谓的grandes ecoles之一,是比普通大学更高级的精英学校。1914年格列维奇回俄罗斯探亲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之后的十月革命和内战打断了他的学业,直到1923年,他才在哈尔科夫技术大学的航空系毕业。1928年,格列维奇到引进的法国专家Paul Richard手下工作,参加设计鱼雷攻击机TOM-1。TOM-1计划取消后,格列维奇曾设计了苏联第一家旋翼机,但更多的时候则是曾饥不择食,农业机械、矿山机械、船舶,什么都设计。1936年时,格列维奇被派到美国商洽引进制造DC-3事宜,回国后加入波利卡波夫的设计局工作。

      米高扬在就读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期间,曾在哈尔科夫的飞机工厂实习一年。这段在哈尔科夫的共同经历成为米高扬和格列维奇的交集,把他们两人拉到了一起。年轻的米高扬冲劲十足,富有领导才能,善于出主意;年长的格列维奇办事沉稳,经验丰富,长于审视主意。两个人一拍即合,成为好朋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在观看飞行表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