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让我们荡起双桨:花朵盛开 (0-引子) -- 归去

共:💬76 🌺1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让我们荡起双桨:花朵盛开 (1 下-乔羽的史前史)

      跟刘炽比起来,乔羽乔老爷写下“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的时候,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还不到三十岁呀,还不到三十岁。

      我们也还是先看看乔老爷爷的标准照吧。

      点看全图

      乔老爷是山东人,也是苦孩子出身。

      1946年,十九岁的乔老爷中学还没念完呢,就投奔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刚刚建成的北方大学的艺术学院去了。

      北方大学的校长是如今被称为“国学大师”的范文澜,学校建制也象模象样,还分出财经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来了。

      北方大学在中国历史上浓抹重彩的一笔,倒主要不在于是不是有大师从这里诞生。甫成立,北方大学就成了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的生力军。

      已经为大学的翻身剧团写了一个弹词作品《王桃梅转变》的乔羽,在1947年前后被抽调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到农村斗争的第一线历练去了。

      一句题外话是,有一名美国拖拉机手,当年也许在北方大学教过乔老爷英文。

      这位叫“韩丁”的美国同志,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一个从北方大学出发的土改工作团。

      这位绝对是美国左派的韩丁同志后来把自己跟乔羽的同学们在村里朝夕相处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叫《翻身》。

      这本书不但是时至今日所有研究中国的美国人的必读书目,而且我还曾经在数个跟中国一点关系也没有的教授的书架上看到过这本书。

      继续说乔老爷。

      乔羽虽然没能写出韩丁那样的巨著,不过乔老爷当年的总结报告可是受到了他们土改工作团团长、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王任重的青眼。

      据说王任重看到报告后,下令立即把乔羽调到他手下的政策研究室。

      还好当时党中央英明,早就下了指示:谁也不能动北方大学的这批学生,要“留等解放全中国统一使用”。

      还好还好,我党的这项指示虽然导致我党的政策研究事业错过了一个人才,却造福十几亿双耳朵。

      点看全图

      在写《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前,已经走上文艺工作岗位的乔羽,刚刚写完了一部儿童歌剧《果园姐妹》。

      这个《果园姐妹》大致就是三个勇敢机智的小姑娘,跟不知是哪国传说中的小白兔们一样,与闯进门的狼外婆斗智斗勇。

      凭借这部作品,1954年乔羽从宋庆龄先生手中接过首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张天翼、严文井。

      与知名作家同台领奖的年轻的乔老爷已经算得上是崭露头角了。《祖国的花朵》也看上了这个“有才气”的小伙子。

      关键词(Tags): #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让我们荡起双桨:花朵盛开 (1 中-刘炽的史前史)

      乔羽和刘炽应该是被电影《祖国的花朵》的导演严恭“拉郎配”搭在一起的。(严恭也是有故事的人,后面再讲吧。)

      1954年《祖国的花朵》开拍的时候,刘炽已过而立。

      点看全图

      刘炽的标准照。

      这位1936年的老红军,家在西安,9岁就开始跟民间艺人学习鼓乐,据说擅长云锣、笙、笛。

      延安时期在鲁艺先是师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啊黄河大合唱),毕业后就进入鲁艺音乐研究室当研究生兼助教(研究生?延安时期?这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人啊)。

      《翻身道情》和采风《东方红》应该都是这时候的事儿吧。

      来,我们来看看刘炽年轻时的样子。最左边的那个啊。

      点看全图

      看到了吧,很帅吧

      这是1943年刘炽在扭秧歌。

      刘炽延安时期有趣的故事有两个。

      一个是改名字。炽嘛,火热地革命。

      一个是在毛的课堂上睡着了。毛那时脾气真好。

      解放战争了,刘炽和鲁艺就跟随四野的步伐,往东北开进,在沈阳办起了音乐学院、合唱团。

      据说《东方红》的第一次正式演出、以及《黄河大合唱》在关外的第一次演出,都是刘炽指挥。

      刘炽出山写这首儿童歌曲的时候,即便不能说是如日中天,也多少是有些炙手可热吧。

      关键词(Tags): #让我们荡起双桨#严恭(铁手)#鲁艺(铁手)#刘炽(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让我们荡起双桨:花朵盛开 (1 上-乔羽和刘炽)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乔羽和刘炽在1955年为电影《祖国的花朵》写的插曲。

      虽说“我生君已老”,乔羽刘炽却仍然是如雷贯耳的名字。

      提到乔羽,好像有好多歌一下子都涌出来了。

      《难忘今宵》,呵呵,唱了多少年的春晚?以致有人提出不《难忘今宵》就标志着春晚新时代的开始。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这首从1963年构思到1988年写就的《思念》曾使一个朋友赞叹不已:“那个时代就能写出这样的歌词啊。”

      还有还有,《刘三姐》,也是“词坛泰斗”乔老爷爷广西采风的作品耶。

      “乔歌好比春江水”啊……

      多一句嘴啊,以防误解。《山歌好比春江水》应该是乔老爷爷采风采来的,不过乔老爷好像也没法署名啊,歌词是刘三姐等劳动人民创作的。

      下面请欣赏《难忘今宵》和《思念》

      特别说明,《难忘今宵》是2007年春晚版,《思念》是原版,是我看到的第一版。

      [FLASH]http://www.youtube.com/v/TNVtWYJnj0Y[/FLASH]

      [FLASH]http://www.youtube.com/v/j9NFXOMshC0[/FLASH]

      刘炽,听起来熟悉,仔细想想有点陌生?

      “烽烟滚滚唱英雄……”当志愿军战士王成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写出他生命的华彩乐章之后,王成的妹妹文工团员王芳写的这首歌就是刘炽捉刀。

      《翻身道情》,河里听过的人也许更少。这首刘炽1943年的作品,当年被郭兰英唱响了整个陕甘宁边区。我手头有一张1997年“纪念世界唱片120周年中国唱片90周年”的原唱纪念CD,郭兰英演唱的《翻身道情》是十一首歌中的一首。其他十首包括周璇唱的《天涯歌女》、李谷一的《乡恋》、崔健的《一无所有》……都是里程碑吧。

      乔羽广西采风写了《刘三姐》啊,那个《东方红》可是刘炽在陕北高原上采来的。《白毛女》(歌剧版)和《阿诗玛》(歌剧版)刘炽也参与创作了哦。

      (youtube上找了找,都无有。大家没得听了

      除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外,还有一首众人耳熟能详的歌也是乔羽词刘炽曲。

      啊,那个就是“一条大河向东流……”

      错了错了,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虽然我的祖国已经不再是“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模样,不过当我敲入这两句歌词的时候,心里还是莫名其妙地有点暖洋洋。

      《我的祖国》写于1956年夏天,这是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年以后的事。

      《我的祖国》请欣赏。

      没有找到郭兰英的电影原版,这一点我也很遗憾。

      [FLASH]http://www.youtube.com/v/Nd5ELyCknrI[/FLASH]

      关键词(Tags): #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铁手)#刘炽(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乔羽刘炽词曲的还有首“祖国颂”,是个大型的合唱作品

        电影阿诗玛是建国后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葛炎刘琼编剧,刘琼是位老演员,和秦怡一起主演过女篮五号,向梅也在里面有个角色。作曲是罗宗贤和葛炎,罗宗贤在文革中不幸去世了。刘炽应该说来和阿诗玛没什么关系。

        • 家园 花渔父

          某热爱合唱曲目,汗颜的是不知道为啥竟然没听过《祖国颂》

          刚刚下了一个听

          这个刘炽参与的应该是歌剧《阿诗玛》,时间好像倒是在电影之前。不过电影太成功了,歌剧好像后来就没怎么再演过。

          多谢渔父指正。我这就改改去。

          • 家园 这仅仅是偶的疑问,作不得数的

            建国以来优秀合唱作品多数都在文革前,可能那个火红的年代比较有激情。

            词曲作者有光未然,冼星海,马可,郑律成,芦芒,孟波,吕其明等。黄河大合唱就不用多说了,马可的“我们工人有力量”在73年费城交响乐团来华访问时在首都工人体育馆演出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原抗联战士郑律成所作,他后来回朝鲜了。“我们年轻人”估计所有河友的父母都会唱。吕其明的红旗颂如果是合唱作品应该是很优秀的,拉成了管弦乐就不太平衡,江青评说是“白开水”大概是指后半段,有点道理。

            “歌唱祖国”大概是过去和现在演唱最多的合唱曲了,作者王莘却不太给人记得。

            还有一位很有多优秀作品的是辽宁音乐学院的李劫夫,作品有“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很多很多,可惜给林总的“志壮坚信马列”谱曲划上了贼船。

            近代音乐的先驱和宗师黄自所作的“旗正飘飘”是第一首抗战歌曲,曾经激励鼓舞了无数抗日将士,他的学生贺渌汀等都继承和发扬了民族音乐传统,黄自和铮铮铁骨的水利专家黄万里是堂兄弟。马可波罗出版过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完备版”的CD,里面的“旗正飘飘”很优秀。

            偶也喜欢听合唱,还有铜管乐,这些在现场听会有很强的感染力。可惜余生也太晚,很多都没有一饱耳福过。

            • 家园 合唱某稀饭啊

              渔父蒸锅大包子吧

              某倒曾经有过一些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的mp3,《旗正飘飘》在其中。现在好像不在手边,要不还可以找出来听听。

      • 家园 乔羽了不起啊

        我妈妈和我,两代人都喜欢他的歌,到现在都还喜欢,那个时候的歌曲,纯真的很,或者是我老了

      • 家园 让我们荡起双桨

        俺还在读书时,记得电视里老插播介首歌, 从那时起俺就记住了美少女还有一个叫

        蒋中一那个气质非凡的小女孩的名字。 可以说介首歌成就了那群小女孩在大家心目

        中的形像, 还有对自个儿少年时光的回忆了。

        是不可多得的经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