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德意日三国同盟缔结前后日方经纬简介 -- 电子赵括

共:💬43 🌺1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日本人的野心同实力不成比例,因此为了达到目的就不得不为10%的希望去付出120%的努力。日本人的成功在于此,比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失败也在于此,比如侵华战争,二战。简单地认为他们愚蠢,我是从来都不同意的。不过整体上态势如此,通常意义下的正确无法达到其野心,难以被接纳。

          • 家园 可是和美国交战,连10%的希望都不存在!

            和中国交战多少还有个谱,战略战术运用正确,还是有灭亡中国的可能的。但和美国交战,连10%的希望都不存在!

            不知道赵大是否了解,美军也是两线作战,最高峰总兵力曾经达到1200万人,可是用于对日作战始终都只有100多人。如果美国的全部人力、物力资源用于对日作战,那么日本是否会1、2年内就完全战败?

            山本56最清楚美国的实力和交战之后的必然命运,可是他最后无可耐何从战略家变成了一个纯脆的军人亲自起动了日美战争,这只能说明日本全民族的疯狂和毫无理性。我对日本多少也算是有一点了解了,想来想去,只能用一句话麦克阿瑟的一句话来形容:日本人只有12岁。OK,这就是我的结论。

            简单地认为他们愚蠢,我是从来都不同意的。不过整体上态势如此,通常意义下的正确无法达到其野心,难以被接纳。

            这句话你再仔细看看,恐怕你自己也不会同意。看看你自己给出的许多细节,完全是日本人毫无理喻可言,根本不是在为那10%的成功希望而努力奋斗。

            • 家园 我覺得...

              到了1941年,日本已是箭在弦上。中國的泥沼已令他走上最後自我滅亡的不歸路。

              軍方(就算陸海軍之間)與行政部門互相爭權及資源是世界各政府都面對的問題。但大部份的國家都是行政部門擁權較大,除非在戰時,行政部門通過控制軍方的撥款,令到軍方不致坐大,佔用過多的資源。但日本經過數十年來的演化,軍方已是凌駕行政部門之上。這畸形的發展,必然的結果是大戰。

              而在太平洋戰爭之前,由於與中國的數年戰爭,日本已是在戰時形態運行。但美國當時民意是反戰的。國家經過三十年代的經濟蕭條,尚未恢復。在此彼長下,單以戰略物資的生產,日本應不在美國之下。相信這是令他們作出這豪賭的決定的原因之一。

            • 家园 这个话题慢慢再谈好了,这方面也确实挺有意思的。
              • 家园 啥时候?

                好像赵大向来都是挖坑不爱填的。不过河里嬉笑怒骂大众娱乐大有人在,关心时事的人是实在不多(自从talkcc以后,人气更是巨差!),也就偶尔几个小人物牵挂一下,难免赵大不怎么填坑了。

                另外不好意思说一句,其实应该是你这个标题的日本系列更能吸引人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你的文章怎么也看不出一个头绪来,而且,,,好像文字也远不如老冰的精彩。见谅见谅!

                • 家园 德日系列估计就要结束了

                  并不是此后的德日关系没有什么可以谈论的,而是不久后日本对外重点就转向美苏(其实本来和中美苏就没的比),然后我不谈美国也不行了。

                  这个系列我自己也很感兴趣,一定会写下去的。老实说几十年前的日语还是挺有难度的,而且很多外交辞令之绕口,我也不得不去仔细琢磨。进度不快,也只好委屈大家多等等了。多谢厚爱。

                  • 家园 理解理解,辛苦辛苦!

                    我看法文一战资料也是,遇到N多平时从来没见过的词汇,搞的对看原版资料半点兴趣都没有。日文可能还好点,多少能猜一下,可是西方的词汇,你要是不会就是不会,没有半点联想的余地。

      • 家园 换谁也没用
    • 家园 【原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英法,尤其是英国的对德绥靖政策以1938年9月30日签订的慕尼黑协定为标志,到达顶点。张伯伦首相回到伦敦后发表了这是“和平保障”的讲话。英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关系,也在1938年1月16日的共同声明的基础上(英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从内战中的西班牙撤走“义勇军”)保持相对友好。但是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亲德政权,斯洛伐克(于10月7日)等地区成立自治政权,波兰和保加利亚等也趁机挑起边界纠纷,派兵进驻捷克斯洛伐克领土,捷克斯洛伐克被分解的命运已经注定。在北非,意大利和法国关系恶化,1938年意大利废除了1935年1月7日签订的法意协定。1939年2月2日在意大利外长奇阿诺对里宾特洛甫的说明中,除英法军事同盟(流言广泛)外,就列举了法国的战争倾向以及美国军备增强为理由。同英国的关系也因为西班牙内战等问题无法达成进一步共识,2月以后再度走向对立。

      这种情况下,捷克斯洛伐克解体。3月14日,斯洛伐克宣布自治,15日同德国签订协议,请求德国保护,德军开始进驻。本来以慕尼黑协定为“和平保障”的英法自然大受刺激,对德关系再度紧张。为了对抗德意,两国采取了和苏联接近的政策。早在39年1月初,意大利就表示了希望于1月底签订三国军事同盟的意向,由于日本方面迟迟没有明确态度而未能签订。欧洲局势的紧张使得意大利已经无法再拖延。3月6日,奇阿诺外长的日记中就写下了日本距离遥远,神经过敏,意见多变,真的能参与欧洲政治等疑问。此后的交涉中由于日方关于参战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答复,墨索里尼甚至做出了日本的参加与其有利不如说有害的思考。德意双方历经磋商后,1939年5月7日里宾特洛甫访问意大利时双方决定强化德意轴心(已经无法等待日本),并通过电话中得到了希特勒可以公布的批准。

      5月22日,德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签署,即所谓的“钢铁同盟”。在此期间的4月份,德国承认意大利的地中海特别地位,意大利吞并了阿尔巴尼亚。德意吞并欧洲系列国家,始终担心英法尤其是英国的反应,为此在欧洲,地中海,远东分散英国的注意力一直是德国外交努力的方向。然而日本始终不肯在苏联方面松口,希望将英法排除在对抗范围之外,三国同盟始终无法实现而变成了德意轴心,也只能说是合乎情理的结局。

      与此同时,德日交涉仍在继续。1939年5月初,根据里宾特洛甫的要求,日本驻德外交官员同德国外交部的条约局长高斯协商后,关于秘密了解事项(仅在苏联单独或者协同第三国攻击缔约国的情况下,承担兵力援助义务)达成了初步协议,被称为高斯方案。高斯方案一共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的细节已经难以查证,唯一清楚的是关于德国方面提出的发动战争的条件,陆军主张接受,海军(以及外务省)主张删除。第二个方案措辞有所缓和,仍然回避苏联不参战情况下一旦战争爆发,日本参战义务问题。但是从种种迹象看,第二个方案似乎没有给予考虑,日本内部讨论的仍然是较强硬的第一个方案。5月6日下午两点,坂垣陆相前往有田外相官邸为此商谈,中途连休息吃饭都没有一直商谈到晚上9点半,仍没有达成一致。同时坂垣又亲自拜访了海相藏相进行劝说,仍然不能说服(大家接受高斯第一方案)。5月7日的五相会议上尽管平沼首相全面支持陆军方面,陆相同外相海相的对立仍然不能消除。此后经过和陆海军统帅部交换意见后,5月15日的五相会议上总结了陆军海军方面的对立点,对于武力援助的适用范围进行了

      1 仅仅针对苏联;

      2 英法加入苏联方面(39年4月后,为了对抗德国独霸欧洲的企图,英法开始同苏联方面接触);

      3 苏联加入英法方面;

      4 仅仅是英法,

      海军对此的意见一向是,1,2的情况下无法回避战争义务问题,3的情况下尽量回避,4则应该回避。然而此时,海军承认了3也无法回避战争义务问题,4则应该绝对反对。陆军原来的意见是四种情况下均无条件参加,此时改变为4的情况下承担义务,但是保留行动。日本判断,德意和英法之间爆发战争可能性已经相当大,因此具体采取何种方式参战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陆海军的尖锐对立,就是在这个问题激化的情况下爆发。面对海军方面的质疑,陆军列举了以下原因作为积极参战的理由,

      1,可以改变英美的对华援助政策。海军方面的意见,加入三国同盟后为了牵制日本,英美将强化对蒋援助,并有可能通过苏联力图拖延“支那事变”的解决;

      2,可以促使中国改变抗日容共政策。海军方面的意见,判断英法苏美将强化对华援助,适得其反;

      3,签订协议后,面临英美的经济压力可以从德意取得物资援助。海军判断,无法期待大规模的援助;

      4,中国新政府(汪伪政府)树立后,可以从德意获得援助。海军认为,这个问题无关紧要。

      显然,和陆军方面“签订协议后日本得利巨大”的看法相反,海军方面认为和付出的代价相比,得到的利益微不足道。

      这里简单谈一点赵括对于陆军提出的四个问题的看法。很显然,后面两个是凑数,前面两个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核心问题。而这两个核心问题,全都是涉及到侵华战争的问题。如果把谈论的范围扩大一点,对于日本和各国而言,双方的关系是否良好,仅仅是第二位的问题,第一位的问题是关系是否重要。而恰恰在这个第一位的问题上,公平地讲,日本同德意远隔万里,互不接壤,既没有因为侵华战争引起的巨额财政负担问题(1939年日本财政收入1/4被用为为军费支出,12月31德国驻日本大使给柏林的报告中声称由于侵华战争,日本已经出现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应困难,物价飞涨,预计阿倍内阁将在1月中旬前倒台等等),贸易额也无法同英美相比,也没有战略物资的输入问题(几乎全部由英美及其势力范围输入)。日本同德意之间外交关系的重要性和中英美苏相比,毫无疑问无法同日而语。反过来,德意的根本利益在欧洲,也不可能因为一个万里之外的,对于欧洲局势影响不大的“盟国”就忽视英法苏联等欧洲大国的存在。因此在日本同德意交涉途中,双方都受到种种牵制,同床异梦甚至各自拆台,毫不奇怪。日本和德国是以防共协定开始的外交合作,到目前为止这个合作在日本方面基本上还是“实心”的,在德(意)方面早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对抗目标指向了英法。不久后的8月23日,在诺门坎战役期间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两年后的41年,当德国真的把矛头对准苏联的时候,日本却又对准了英美。其间曲折仍然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说到底不过是双方利益不同,表面上的同床拧不过实际上的异梦而已。

      言归正传,日本方面陆海军几番争辩后,终于在5月19日一致同意“德意同英法等苏联以外的国家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当然要站在德意一边,但是不能无条件地负担武力援助的义务。因此对英法战争的情况下具体采取什么措施要看情况而定”。然而具体措施,仍然没有定论。

      5月20日五相会议上,关于德意和英法之间可能爆发的战争问题,外相有田,陆相坂垣,海相米内再起纷争。有田表示应当取消大岛浩对里宾特洛甫做出的无条件参战表态,坂垣认为这将显得日本没有诚意表示反对,米内则认为正面取消有困难,不妨采取策略从侧面取消。面对三方的各执己见,平沼首相也无法决断,仅仅决定在不包括苏联的欧洲战争中不应该无条件负担武力义务,对外的训令则委托给首相/外相起草。这个训令含糊地表示“不包括苏联的情况下日本是否参战将视情况而定”,不但引起军方(陆海军)不满,也遭到大岛浩本人的反对。5月22日大岛浩电报东京,表明自己的看法,认为这将徒然导致德国对日本的不满。同时5月20日,日本驻意大利大使白鸟敏夫也电告东京,表示对政府不满,认为这种方案在德意方面失去意义,难以被对方接受。同时白鸟敏夫表示日本的拖延将导致德意外交政策的转变,可能促使德意达成和英法甚至(卑职屡次提及过的)苏联方面的妥协,无论哪种情况都对日本不利。

      这里顺便评论一下白鸟敏夫其人。此人作为日本少壮派外交官的代表,确实有一定的真才实学。33年当时他在外务省任职,已经小有名气,被少壮派推举希望能够被任命为外务次官。但是因为观点“另类”,被外放瑞典担任公使。为此当时担任外务次官的有田八郎辞职表示抗议,也跑到荷兰担任公使,不惜自降身份,二人那时堪称莫逆之交。此后白鸟敏夫历任欧洲外交官,对欧洲局势尤其是苏德之间的关系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例如此后的7月间曾电告东京“已经有把握确定德国将同苏联结盟”,堪称老谋深算。然而东京外陆海三方面争论不休,他的准确判断也终无用武之地。

      尽管收到了白鸟大岛大使的反对意见,东京仍在为措辞问题争论不休。比如陆海军有关部门于5月27,28日举行会议,一共探讨了14个小时,仍然无法达成一致。28日,只能首先就达成一致的部分提出了备忘录。在此基础上,6月3日的五相会议加入了首相外相的修正意见后5日被正式决定,向白鸟大岛两大使发出训令电报,内容冗长。然而在没有苏联参加,欧洲爆发战争情况下日本是否参战的核心问题上,却没有明确意见。实际上这个训令不过是国内各方意见的妥协,缺乏明确意见,外交上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尽管日本内部对此屡次争辩煞费苦心,当然被德意方面拒绝。6月16日里宾特洛甫在和大岛浩的会谈中表示如果接受日本的种种“保留”,德国也不得不做出自己的保留,那么德日交涉完全失去意义,成为肥皂剧,以及其他不满。大岛在这个会谈后认为要么日本放弃种种“保留”,要么中断对德交涉,提出其他方案已经没有意义。在此期间,5月12日同苏联爆发诺门坎之战,6月14日同英国爆发天津租界危机(8月21日,交涉决裂),7月26日美国突然宣布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白鸟敏夫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天津租界危机必将导致英方报复,类似事件将频发,“应该明白对英国改善关系基本上无望”,同时如果欧洲局势照此发展“已经有把握确定苏德将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希望东京迅速决断。坂垣也提出为了迅速解决诺门坎之战,希望立刻同德国签订协议。8月8日,五相会议再度召开时坂垣强硬主张迅速同德意签订协议,然而鉴于同英美关系迅速恶化,一旦同英法苏美开展80%的任务将由海军承担,“没有胜算”的回答下自然无法决断。

      在这种情况下,8月21日德国突然通告日本,苏德将在8月23日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虽然是对日本的强烈刺激,对于这种喋喋不休又没有尽头的争论,何尝又不是一种解脱。8月28日,平沼内阁总辞职。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为标志,德日之间的所谓同盟已经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 家园 【原创】德日关系的裂痕

      日本驻德国意大利的外交机构对于德意两国立场自然有所了解,因此当伊藤使节团一行途经罗马于1939年2月下旬到达柏林,向驻意大利德国使馆出示了政府训令,并向驻意大使白鸟敏夫,驻德大使大岛浩说明仅在苏联或者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日本负担武力援助的义务;苏联不参加以及当事国没有“赤化”的情况下不进行武力援助后,遭到驻意大使白鸟敏夫和驻德大使大岛浩的反对。大岛浩认为这不可能被德国接受。白鸟敏夫和大岛浩于3月4日联名请求日本政府能够删除秘密了解事项(原文:仅在苏联单独或者协同第三国攻击缔约国的情况下,承担兵力援助义务,这个方针应当明确,为我方最为重视的条项)。外务省对此的答复,没有商量余地,不但没有改变的可能,而且在假定了上述方针会被德意接受后于3月13日的五相会议中提出了具体的执行方案。对此,陆海两相提出异议,认为1月19日决定的方针既然无法更改,首先进行对德意的交涉(等待交涉结果)当然绝对必要;如果德意不接受我方提案(两大使有此考虑,更应该慎重),能否提出妥协方案。有田外相表明1月19日的方案是在特殊情况下作出的决定,没有什么妥协方案的余地,任何修改都将事实上改变1月19日的决定。对于陆相坂垣能否进行些技术上的修正之疑问,有田外相回答说并不存在不更改1月19日决定的技术修改方案。外相陆相意见尖锐对立的情况下,平沼首相作了“大家都回去思考有没有妥协余地”的发言,没有得出具体结论。时间已经是3月中旬,日本内部尚没有统一意见,期望于1月下旬签订协议的德意两国之失望,不言而喻。

      3月13日的五相会议后,外务省和陆海军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案。外务省的修正案提出,秘密了解事项的第一项(仅在苏联单独或者协同第三国攻击缔约国的情况下,承担兵力援助义务)中,如果仅有苏联采取军事行动,删除意大利的参战义务。从这个修正案判断,外务省认定一度是反共先锋的意大利对于和苏联的对抗已经失去兴趣。陆海军的方案有细微差别,但是都要求删除秘密了解事项的第一项,即即使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缔约国受到攻击也应当承担参战义务。很显然,外务省和陆海军方案虽然有差别,都已经承认了苏联并非唯一的问题,陆海军方案甚至承认了不是最大的问题。3月22日晚上8点再度召开的五相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零点半,外务省陆海军为了自己的方案唇枪舌剑,最终决定以前下达的训令执行后如果不能得到德意认可,采取妥协方案,并于3月25日以训令方式下达。和1月19日有田外相的自信相反,训令中承认了现阶段日本和德意的立场有差别,盲目提出己方方案有可能遭致双方关系恶化。妥协方案中提出了以下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仅在苏联单独或者和第三国联合攻击缔约国的情况下,进行兵力援助;不过苏联单独进攻的情况下,意大利可以保留兵力援助的义务;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缔约国受到攻击,应当根据缔约国的情况进行兵力援助的协商;

      第二个方案,撤销原秘密了解事项的第一项(仅在苏联单独或者协同第三国攻击缔约国的情况下,承担兵力援助义务),但是有必要作以下规定:

      1 以苏联为对象的情况下,当然进行武力援助;

      2 其他第三国为对象的情况下,承认武力援助原则,但是鉴于帝国现阶段以及不久将来的情况,有可能无法有效实行。

      3月22日五相会议决定新的方案后,平沼首相拜谒了天皇进行汇报。天皇询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白鸟,大岛大使如果不遵从训令怎么办;平沼回答说将召回两人进行处理;

      2,以上的内容能否变更;平沼回答说如果再有变故,不惜中断和德意的交涉;

      3,关于无法进行有效的武力援助;平沼回答说将在细节中规定;

      4,所谓的有效武力援助是什么;平沼回答说德意和第三国爆发战争,将无法保持局外中立,必须寻求武力以外的援助方式;出动军舰牵制第三国,为德意提供方便,但是攻击新加坡欧洲等是绝对不可能的举动。

      以上的问答,很显然日本的目标也不再局限于苏联,开始考虑对英国作战问题。此次上奏后天皇非常少见地要求首相关于1,2两个问题提出备忘录。3月28日,五相连名提出文书上奏天皇。日本对外战争目标有明显扩大趋势,引起天皇高度重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日本内部纷争,自然影响到了驻德意外交机构的工作。大岛浩作为驻德武官,长期接受军方训令,成为大使后接受外务省训令,双方的矛盾已经对他产生过“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政策,两三个月就改变”的印象。由于日本内部对此意见迟迟不能统一,始终未能向驻外使馆发出过明确的训令,等到伊藤使节团带来明确训令已经是39年2月下旬。德国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此时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也迫在眉睫,迫切需要签订协议牵制英法尤其是英国。仅仅针对苏联的方案,对于德国毫无意义。里宾特洛甫屡次劝说大岛浩将英法纳入军事对抗的对象,到了39年3月,由于迟迟没有日方明确答复,德国开始对日本的诚意产生怀疑。

      3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不久后被德国吞并。3月25日,东京才向日本驻德意大使馆发出新的训令(如前所述)。

      大岛浩收到训令后立刻奔赴罗马,同日本驻意大利大使白鸟敏夫商谈。训令中明确提出首先向德意提交伊藤使节团的携行方案,如果谈判不成再看情况提交3月22五相会议的妥协方案。但是二人商谈后,认为和德意达成协议有绝对必要,便自作主张于4月2日直接向德意提交了日本的妥协方案。日本最为重视的问题,自然是战争对象的扩大问题,在伊藤使节团携带的方案中明确规定“仅在苏联单独或者协同第三国攻击缔约国的情况下,承担兵力援助义务,这个方针应当明确,为我方最为重视的条项”。两大使直接提出妥协案,当然是认为这个方案无法为德意接受,徒然招致关系恶化。尽管如此,这毫无疑问是对日本政府训令的违背。

      日本的妥协方案倒是迅速得到了德意的认可。4月2,3日,意大利外长奇阿诺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分别询问白鸟敏夫和大岛浩,万一(德意同英法)战争爆发,日本是否确定参战,得到两人肯定答复。4月4日,希特勒召见大岛浩和意大利驻德大使,“尽管有种种不满”原则上承认了日本的诚意,并要求日本删除秘密了解事项(即将军事对抗对象局限于苏联的规定)。

      两大使有关参战的表态,遭到外务省的强烈批判。有田外相措辞激烈:“两大使任意曲解了本省训令,独断专行。”对此大岛浩表示:“负有参战义务同事实上参战是两回事。”无论双方如何争论,大岛白鸟对于德意的表态在日本国内引起巨大波澜。按照平沼首相上奏天皇时的表态,两人固执己见不肯按照政府训令执行时应该召还本国进行处置,并看情况中止同德意的交涉。但是在4月8日的五相会议上讨论这个问题时,再度遭到了陆相坂垣的反对。和有田外相更正两大使的表态相反,坂垣以“将招致两大使的愤慨”,不如认为是两人行为过分,想办法“擦屁股”进行反对。 结局,陆相的意见被采纳,发出了要求间接取消两大使声明的暧昧训令,将协定中的“参战”解释为“支持”或者“援助”,武力援助也被规定为“现在和短期内无法实行的范围内”。虽然是煞费苦心调整措辞,发出的训令却是连有田外相自己都“稀里糊涂”。4月14日的五相会议,有田提议中断和德意的交涉,遭到坂垣强硬反对。平沼首相上奏天皇时提到的必要情况下召回大使,中断交涉,没有一条能够实现。

      与此同时,就在4月14日前后,德国方面已经向日本方面对于协定作出了新的解释,内容为

      1 条约是防御性质,出于和平目的,并不以任何国家为对象;

      2 本条约是出于对共产国际渗透作用的防御目的,源于苏联的共产主义对和平是一种威胁;

      3 本条约并非是出于美英法任何一国攻击缔约国的考虑;

      4 缔约国中的一国受到非挑衅行为引起的攻击时,遵守条约规定。

      对此,4月24日日本做出以下答复(有田外相:“明知没用,还是发出了训令。”),

      1 法国,英国,如果可能将美国排除出本条约对抗对象;

      2 对苏战争除外,日本将无法进行有效援助;同时日本保留参战宣战自由。

      同时,有田外相要求召回驻意大利大使白鸟敏夫和驻德大使大岛浩。对此陆军方面似乎受到刺激,要求删除秘密了解事项(即将军事对抗对象局限于苏联的规定)。4月25,27,28日连日召开五相会议讨论这个问题,没有达成任何决议。其间里宾特洛甫访问罗马,首先召见大岛浩,大岛浩急电东京询问政府态度。这种情况下,平沼首相决定亲自向希特勒墨索里尼发出信函,并在4月28日的五相会议上探讨内容。其中“日本不应采取中立态度”一句,遭到外相有田八郎,海相米内光政的强烈反对。几经磋商,5月4日通过德意驻日本大使向希特勒墨索里尼发出了首相信函,承诺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也将进行政治经济援助,并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军事援助。同时声称现阶段虽然无法立刻进行有效的军事援助,随着时间的发展如果形势允许,将乐意提供此等援助。这个信函内容虽然是平衡了各方意见,相对而言更倾向于陆军的意见,被认为是陆军的胜利。第二天正在前往意大利途中的里宾特洛甫电话大岛浩,询问在得意受到攻击的情况下,日本即使不能有效进行军事援助是否也会加入交战关系,大岛浩进行了肯定答复。

      然而日本方面整体上态度犹豫,并没能瞒过德国方面。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波兰,已经是路人皆知。就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3月,德国即向波兰施加压力。3月底,波兰拒绝德国要求,进行军事动员;4月28日,德国废除1934年1月26日签订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有关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4月3日,凯特尔元帅提出备忘录,4月11日希特勒下达作战指令,基本上确定了9月1日入侵波兰的计划。德国吞并奥地利前后还要顾虑意大利方面的态度,入侵波兰前自然不能无视波兰的最大邻国苏联。日本的暧昧态度,自然同德国的急迫计划格格不入。4月20日的希特勒生日祝贺仪式上里宾特洛甫就曾经暗示过如果和日本不能迅速达成协议,德国将不得不同苏联缔结协议。紧迫的欧洲局势最终使得德日之间产生了裂痕,但是日本方面无论是外务省还是陆海军,对此都没有十分的敏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欧洲局势简介

      外交毕竟是双方或者多方协商,一厢情愿是达不成任何协议的。这里将欧洲局势作一个简介,看看德意两国是出于什么目的和日本接近,又打算在其中得到什么利益。这样或许能更好理解日本对德意的外交工作。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政权的成立给欧洲局势带来了巨大冲击。纳粹政权挑战凡尔赛体制,通过国会纵火案强化纳粹体制等等。3月18日,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访问罗马,墨索里尼建议缔结英法德意四国条约对应新的欧洲局势。遭到法国反对后各方协商对具体内容进行了修正,7月15日正式签署。此后的裁军会谈等等,意大利也持有对德国友好的立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意大利和德国关系有多么良好。在中欧局势上,意大利对于德国侵吞邻国奥地利的意图有十分的警惕。墨索里尼在1933年6月22日提出奥地利和保加利亚合并,34年2月17日又和英法发表共同声明,尊重奥地利的主权,表面上看起来矛盾,实际上都是为了避免奥地利被德国吞并的外交努力。1934年3月17日,意大利和奥地利,保加利亚签订《罗马议定书》,尊重各国独立,保持友好关系,促进经济合作等等。34年5月1日,奥地利颁布新宪法,强调本国为基督教国家,排斥国内纳粹势力,遭到奥地利的纳粹分子敌视,7月25日总理道尔普斯因此被暗杀。这个时候意大利一方面增兵奥意边境防止德国乘虚而入,一方面在国际联盟和英法共同确认,签订过的保证奥地利主权协议仍然有效。这个时候的意大利和德国,仍然有相当距离。而为了能够和意大利共同抗击德国吞并奥地利,法国甚至将非洲一部分的政治经济权益转让给了意大利。

      1934年12月5日,意属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边境发生冲突,事件愈演愈烈,发展到35年11月3日意大利武装入侵埃塞俄比亚,11月18日遭到国际联盟制裁。尽管如此,意大利仍然继续其进行侵略行为,并在36年5月9日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6月30日,国际联盟结束对意大利制裁,事实上默认了对意大利侵略行为的无可奈何。期间英国法国虽然提出过一些妥协方案,本身即软弱无力,也没有被意大利接受。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这时候的英法还需要意大利这个盟友共同提防德国。

      35年1月,德国通过公民投票收回了萨尔地区,3月9日宣布重建空军,16日公布国防军编成法,公然开始军备建设。对此,35年4月11-14日英法意三国在意大利北部举行会谈,商讨对策,约定统一行动。对此受到冲击最大的,当然是法国。在这个背景下,5月2日,法国和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

      然而和法国的对德国强硬立场有所不同,英国对德国有一定的妥协,并单独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规定除了潜艇(45%)以外,目前仅仅吨位为英国海军35%德国海军可以达到英国海军的70%。实际上,这标志着英国默认了一战以后的凡尔赛体制的解体。但是此后里宾特洛甫赴英国担任大使,再度和英国谈判空军时,却没有得到英方的让步,反而导致了英德两国关系的紧张。1936年2月27日法国下议院批准了法苏互助条约,3月7日,德军进驻莱因地区,欧洲局势再度紧张。

      36年1月15日,由共产党,社会党等组成的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不久后取得西班牙议会多数席位。人民阵线本身共产党是否是主要力量没有定论,但是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当人民阵线取得议会多数席位,并组成阿萨涅左翼政府后,遭到了右派阵营的反击。36年7月17日弗朗哥指挥的摩洛哥军开始反叛,西班牙内战爆发。意大利空军立刻开始帮助叛军登陆西班牙,苏联了派遣了大量的义勇军前往西班牙。此后,意大利方面也在12月派遣了部队前往西班牙。西班牙内战已经不再停留在内战水平上,开始国际化。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法国立刻宣布不干涉,并同英国共同起草了草案,将不干涉的原则通知各国,希望各国响应。此后不久,包括德意苏联等不少欧洲国家都相继表示支持不干涉原则,不过不少带有各种条件。当然,意大利和苏联公开支持内战双方,本身就算不上不干涉了。36年7月25日,弗朗哥组织了政府性质的国防委员会,11月1日正式成立新政府,德意于11月8日迅速予以承认。在此期间苏联于10月7日指责葡萄牙,德国,意大利违反不干涉原则,11月28日的全苏维埃大会上苏联外长利托维诺夫发言指责德国意大利通过葡萄牙对弗朗哥叛军进行武器支援(前面提及,同一发言中也批判了德日之间的秘密协定)。西班牙内战一直持续到39年3月,其间弗朗哥叛军陆续得到各国承认。这期间伴随着德意日关系的波折。比如这期间共产国际以种种方式对西班牙内战中人民阵线一方进行支援,一段时间内卓有成效,对德国即有所触动。36年7月共产国际大会上对波德意等的指责等等,也是促成德国和日本商讨如何共同携手采取措施对抗的原因之一。

      在德日签署防共协定前不久的1936年10月20日,意大利外长奇阿诺访问了柏林,和德国共同商讨欧洲局势,达成谅解,成立了所谓柏林-罗马轴心。德意加强合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当然是在德国意图吞并奥地利问题上意大利的立场。在此前的7月份德国意大利多有磋商,最后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德国事实上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吞并,意大利则承认奥地利的“德意志性格”,秘密附属协定中则开放了到目前为止对纳粹党徒活动的禁令。此后奥地利纳粹分子的活动立刻活跃起来,并进入内阁担任了内务部长。意大利已经默认了德国对于奥地利的吞并。10月份奇阿诺外长访问柏林之行中,德意共同的话题已经转移到英国。

      在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后不久,英法,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五国便结成了互助协定,目标显然是针对意大利。随着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国联废撤经济制裁事实承认后,五国相继也废除了互助协定。英国对意大利做出了大幅度让步姿态,但是因为地中海涉及到通往远东殖民地的航线,英国和意大利(墨索里尼视地中海为意大利生命线)仍有矛盾。为了迫使英国承认其在地中海的特殊地位,意大利也有同德国携手施压的必要。10月奇阿诺外长访问柏林,会见德国外长牛赖特后24日拜见了希特勒举行会谈。德国方面对英国多有指责,声称三年之内将完成对“民主主义国家”的战争准备,如果有四五年进行准备时机将更好等等。奇阿诺外长则向德国方面递交了“英国正在试图包围德意”的文件。德国方面向意大利透露了正在和日本进行防共协定的商谈,通报了包括秘密协定在内的具体内容。尽管和德国有所协商,意大利还是在11月26日和英国达成了地中海协定,并于37年1月6日正式签署。意大利和英国的接触,也没有停止。

      1937年1月,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访问罗马;5月,外长牛赖特访问罗马;6月23日,德意两国同时通知英国,退出西班牙内战的国际不干涉监察委员会;9月23-24日,墨索里尼访问德国并会见希特勒,双方的关系愈发紧密。11月6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意大利以发起国的地位加入了德日防共协定(前文提及,目标实际上已经不再局限于苏联)。就在前一天的11月5日,希特勒对德国高级官员发表讲话,声称有必要将“生存范围”扩大到中欧。同样,意大利也借助这个协定的签署强化了对英国的立场。38年1月2日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提出的备忘录中提及有必要分散英国注意力,就提出了欧洲,地中海和亚太三个方面,因此主张强化同意大利日本关系。同时,37年10月23日里宾特洛甫访问罗马时就同奇阿诺,墨索里尼等提及同西欧各国家的战争将不可避免,有必要签署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

      欧洲局势日趋紧张,这种状态下德国于38年3月11日吞并了奥地利。3月11日,奥地利内阁屈服于德国和国内纳粹党徒压力,总辞职,纳粹内阁成立。新内阁当天夜里就“请求”德国进兵保护其安全(“请求”发出前,德军已经开始行动),13日总统辞职,职权转交纳粹总理;同一天德国和奥地利各自制定法律,通过的德国奥地利合并。这期间希特勒于3月11日给墨索里尼发出亲笔信,声称德国吞并奥地利的理由,询问屡次声明要保全奥地利独立主权的意大利方面的态度。12日意大利承认德国提出的各种理由,事实上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13日,希特勒再度表明谢意:“亲爱的墨索里尼,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意大利方面回答说这是基于柏林-罗马轴心而做出的友好举动。德国吞并奥地利,标志着现在的意大利已经完全倒向了德国。

      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捷克斯洛伐克。38年9月30日,慕尼黑协定签署,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一片坦途。以慕尼黑协定签署为契机,里宾特洛甫当面向奇阿诺递交了德国方面的有关德意日三国协定草案。10月27日,里宾特洛甫访问罗马,和意大利方面逐字敲定协定文本,得到墨索里尼的认可,不过墨索里尼表示希望介于国内局势,明年3月份再正式签署。访问意大利途中里宾特洛甫再度表示三四年之内同“民主主义国家”的战争将不可避免,希望能够缔结军事同盟,墨索里尼再度以国内局势微妙为理由希望推迟。但是到了39年1月,由于欧洲局势变化(英法缔结军事同盟的流言不少)意大利方面态度转变,根据墨索里尼“希望1月下旬”签署的指示,奇阿诺外长同德国方面进行了协商。里宾特洛甫表示1月下旬日本方面的各种准备应该已经完成,预计问题不大,表示同意。1月6日,德国方面将条约草案同时提交意大利和日本,在意大利方面的要求下对协定原文中有关共产主义的字句进行了修改,原文为“决意强化欧洲及亚洲面临共产主义威胁的缔约国共同利益之保护”,改为“决意强化对于欧洲及亚洲三缔约国的共同利益之保护”后1月9日再度通知了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在这种背景下,迎来了伊藤使节团。

      很显然,到目前为止德意方面的协商已经完全超出了反共的范畴,对于英国的顾虑已经超过了苏联。这种情况下东京还在企图将军事对抗的对象局限于苏联,避免和英法的冲突,注定无法为德意接受。伊藤使节团出访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