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36岁生日,母亲送我的礼物 -- 梁东

共:💬36 🌺7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36岁生日,母亲送我的礼物

    严格来说,本贴不能算是我的原创,原创者应该是我的母亲。

    因为在我36岁生日的时候,母亲送我的这份礼物就是这篇——《回忆:梁东出生前后》,现全文抄录:

    我们从端端出生以来就很少离开她,如今她和父母一起去了日本,真是想念。想起端端就拿起她的影集,好在她从出生到两岁多都有照片。

    看到端端刚出生还没有睁眼、握着两只小手(初生四小时)的照片,不禁感叹今日科技发展之快。同时想起卅六年前端端爸爸——梁东出生的前前后后...

    [梁东注:端端的初生照片参见【原创】晒晒宝宝的初生照和现在的最新照,有兴趣的一起啊]

    梁东出生在1971年。当时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抓革命、促生产”一切刚刚开始复苏,逐步走向正轨,但经济还很不发达。在这之前,东子爸爸大学毕业后听从组织分配到部队工作(全校仅有三人到部队,优秀者),在哈尔滨。我分配到沈阳市第二印染厂设计室工作。我们长期夫妻分居两地达10年之久(每年可享受不到一个月的探亲假),我多住在东子姥姥家,特别是1969年生了梁东的哥哥之后,多由姥姥、姥爷、姨、舅帮助照顾。

    1971年7月正赶上东子的父亲由哈尔滨借调到沈阳,参加设沈阳军区的全军“毛主席五·七指示”展览,在沈阳工业展览馆工作。但由于工作紧张,不在姥家住,住在部队招待所。当时正是夏季三伏,我仍然坚持上班,姥爷还特地为我缝制了宽大的夏服(哥哥和东子的好多衣服也都由姥爷缝制)。

    [梁东注:姥爷是裁缝,介绍参见【原创】(回忆姥爷)人逝艺失——难以传承的那份敬意与执着]

    1971年7月27日,因感身体不适没有上班,我由姥姥陪伴坐了三站摩电车,又走了一段路才到市妇产医院(沈阳市沈河区一经街),当时已经快中午11点。快吃午饭了,护士们拒绝收住院,但当时我已“破水”不能走了,护士们只好急急忙忙送我到二楼分娩室。尽管东子是站生,但也因是第二胎还算顺利,出生时6斤7两。原想是女孩,但还是个男孩。

    住院的人很多,一个病房八张床,再加护理的家属,这样一个房间就有十多人。因为伏天,又加上人们有传统观念,怕产妇受风,因此不开窗门,结果我在去卫生间(在走廊里)的路上就中暑晕倒了。医护见此,忙叫人开窗开门,才有所缓解。

    当我到婴儿室给宝宝喂奶时,见婴儿室里放着一个大铁锅(给集体食堂做饭用的那种),里边放着一大块冰,是给室内降温的。那时,这虽然是沈阳市最好的妇婴医院,条件也不过如此罢。

    东子出生一直由姥姥陪伴我,直到晚上东爸才抽出时间来医院见我们母子。三日后东爸代(带)着部队的吉普车将我、东子、东哥和姥姥一起到皇姑区怒江街十八号——东子的爷爷奶奶家“做月子”(那时传统观念,儿媳要到婆婆家做月子)。

    当时物资十分紧缺,各种物品均要凭票供应。每人每月三两豆油、半斤肉,细粮大米白面只有三、五斤,粮食定量廿八斤——卅斤。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等工业上的物品要工业券,一台缝纫机、自行车都要十几张工业券,而且还得排号、抽签...生孩子也要凭出生证才能供应十斤鸡蛋、二斤猪肉、二斤红糖、十斤细粮、两只鸡,连买个豆腐都得凭豆腐票。牛奶、烟、酒,只有高干才能享受特殊的待遇,可见物资奇缺。

    白天东子爸爸照常工作,晚上请假回家帮助照顾我和孩子。我们三口人,住在东子爷爷家仅有的五平方米的下屋,一个小炕住三口人就算不错,很多家几代人都住在一间小屋里,能有自己的独立单间就十分幸福了,起码有自己的自由活动空间。

    记得部队为照顾爸爸卖给了一只鸡,因为白天忙,晚上有些累,煮鸡忘记调火,结果一只鸡被煮得魂飞肉散,全家人都来喝鸡汤了。

    做月子的十斤鸡蛋也多是西红柿炒鸡蛋,全家共享,因为上有老(公婆)下有小(小叔刚十二岁),不能让他们看着自己吃独食吧。(全家人和睦相处也是种快乐。)

    因为是三伏,天热,但传统观念产妇不能洗澡、洗头,为此每天汗流满面,浑身发酸。头上长了许多痱子,有的还出了脓。好在家里还有个小院子,可以在院里乘凉。

    要说当时最好的营养品,不过是比平时多喝些红糖水,夜里饿了,可以吃两块蛋糕。幸好那时奶水还可以,不然到哪里去找牛奶和奶粉呢。

    梁东的名字想了很多,我想了梁粟,东爸说太小,想来想去当时崇拜毛泽东,二是天热希望凉爽些,借此谐音就叫梁东罢,当时还是时尚。

    梁东出生可能是医生把脐带留长了,因此一哭时肚脐就凸出来,是气肚脐。我想个办法,用纱布做了个腰带,中间夹一个大衣扣,用扣子压住脐部,但没多久因尿湿纱布就不舒服了,此法不通,只好顺其自然。想不到卅六年后,端端这点随了爸爸。

    [梁东注:端端满月后就一切正常了]

    满月后,我带着东子、还有东哥回到姥姥家。那里一是我上班近,二是家里人多,姥爷热情大方,东姥带孩子比东奶更有耐心;三是儿女住娘家更自由随便。

    东子爸在展览馆工作一段,不久又去北京参加全国展览,之后又回哈尔滨,相隔一方了。只有休探亲假才能相见。

    当时产假只有五十六天,工资四十六元。那时是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接受工人阶级教育)。虽然大学毕业分配到厂设计室工作,可一直在车间和工人一起劳动,全厂各工序几乎干了一多半。工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我们也自然三班倒。

    休完产假的第一天上班,正赶上夜班。晚十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正是晚上睡眠时间)。当时从农村到姥家探亲的八姨姥说:“你这个大学生还不如我们农民,农民晚上不上班;你们夜里上班,大人孩子都受罪。”当时姥姥照顾东哥哥,八姨姥照顾东子。

    就这样在漆黑的夜里,骑了四十分钟的自行车,在十点之前到达厂区。做纺织棉布的检查员,熬过早晨三、四点就好过了,直到天明,可以提前半小时回家给孩子喂奶了。...

    时过境迁,卅六年过去了,生日,一切今非昔比。好在东子爸喜欢照相,那年代用五十元钱(一个月工资)买来的黑白照像机能给许多人,特别是东子留下许多儿时的照片,比起同龄人还是幸福的多。小时东子不喜照相,一照相就要吃奶...。至今童年的照片还能勾起美好的记忆。

    如今可以看到端端刚出生4小时的照片,真是感慨万千。

    卅六年弹指一挥间,让我们珍惜生活,享受美好的人生罢。这算是我赠给梁东生日的一份小小礼物吧。

    老妈、老爸

    2007年7月13日

    [后记] 这份礼物在我生日前就收到了,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拿出来,最终还是决定和大家分享这份难得的回忆,我想天下父母们的期望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能有个平安幸福的生活,我们如此,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

    可怜天下父母心!

    祝愿全天下的父母——幸福、安康!

    关键词(Tags): #母亲#生日礼物#回忆#人物记元宝推荐:holmers,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