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不至,则命也。 -- 黄河故人

共:💬23 🌺8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不至,则命也。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这是沈括说的;沈括是这样做的,马甲也是这样做的。

    想了很久,还是结束沈括这个话题,沈括知道得太多了,马甲就算竭尽全力,也不能写完沈括的十分之一,何况还有本职工作。

    看一下研究沈括的人就可以了,近代第一位研究沈括的人是竺可贞先生,正是先生把沈括从漫漫历史长卷中挖掘了出来,然后是胡道静先生,胡先生的研究要彻底一些。现在浙江大学的祖慧老师研究沈括也颇有成就。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有很多成就,有些是他记载的,有些是他论述的,有些是他发现的。马甲就偷个懒,把别人整理好的沈括比较杰出的的成就给大家看一下。

    自然科学方面:

    数学:隙积术、会圆术

    物理:发现共振现象并设计试验研究、磁偏角、凹面镜成象研究

    历法学:十二气历(帮他忙的人叫卫朴,一个瞽目人力计算机)

    地理学:雁荡山构成原理、华北平原成因

    测绘:画了一些地图

    印刷:记载了活字印刷术,使之能够传世(看到活字印刷术时他才十几岁)

    石油:此物必大兴于世

    化学:晶体学方面的描述

    气象:龙卷风的解释和记载

    化石:首先详细记述了化石并指出是古代动植物遗迹(第二个人是达芬奇)

    天文:详定浑天仪,讲述日月食,制做浮漏(计时工具),

    生物学:形态与分类研究、药用植物考证

    中医:沈存中良方传世

    水利:修了若干堤坝

    军事方面:军器监、西夏前线、后勤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

    经济学:北宋钱荒研究

    音乐:做(乐论),

    美术:当时的著名美术评论家

    国学:《三经新义》、《孟子解》

    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

    好了,是不是大家比较认可沈括是个全才了?这还没完哪,沈括同志首先是个官,然后才是**家。

    沈括从科举通过,到担任代理三司使(财相、政治局常委)一共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从他担任县级官员(扬州司理参军),到国家最高决策层,用了十一年时间。河里牛人巨多(比如中共中央组织部卧底神仙驴同志),不知可否考证出国内有没有人升官速度如此之快的。别拿现在公务员人多当借口,北宋时期的公务员占人口比例比现在高,国外的大家也可以举例,权当回个帖子了。奥!别忘了这个人要在中央和地方都干过,还干过外交工作和技术工作。还少加一句,这中间沈括的老母去世,有三年不能担任公职(1068-1071)。这可比从基层公务员花八年时间到最高层难得多。不要举万钢的例子,他现在还是部级官员,和沈括还差半级,同济的校长助理也不止是七品县级公务员。

    就到这里吧。

    关键词(Tags): #沈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顺手拍它几砖

      大概是是看多了西方的写法,然后冷不丁看见中国历史上出来这么一位牛人,心里面很是不适应。

      我不否认沈括在科学界的地位,如果真的按照马甲列举的这些来看,那么真是可以跟牛顿比肩的旷世奇才了。(在这里举牛顿,是纯粹的设立一个参照物,妖道可不是言必称布尔乔亚的那种人)。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沈括只是一个集大成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就是说,他的个人的这些成就,实际上是收集《梦溪笔谈》原始材料的一个副产品。说得更加直白一些,就是沈括的这些成就,能够有一半是个人的创新,就已经够名垂青史,永垂不朽的了,但实际上,沈括更多意义上只是一个记录者,而非一个开创者。

      我手头上没有证据,来证明我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也没有人可以证明我的猜测是错误的。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一些认识和对于中外研究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做出的推论。

      先说一说我们的士大夫阶级的传统,就是扯开了腮帮子狂吹,这个优良传统,来自于孔老夫子,他老人家的梦想就是,带着一帮子大人小孩,找个时间出去郊游的时候,畅谈美好人生和哲学思想。整部《论语》都是他老人家磨腮帮子的纪录。但是,吹什么呢?政治、历史、哲学、人生,想探讨科学技术问题,您老人家去一边凉快着去吧。纵观整个儒家经典,就没有一个是针对科学技术、数学物理化学石油天文地理讨论的纪录。您要是不服气,那么就去慢慢翻着看好了。

      不要说儒家,就是史学上,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史学界的第一个另类,司马迁,就是那个胆敢作《货殖列传》那位,对于这些雕虫小技,也从来没有重视过。就是千年后本家,另外一位历史巨笔,也没有对于这些问题做过任何地记录。翻翻汗牛充栋的历史书,无论是我们的正史、还是野史,甚至艳史里面,从来对此都是不屑一顾的。

      你说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结晶也好,说是博大宏深也好,甚至说是中国特色也好。这就是现实。没有正儿八经的记载。

      但是,这不是说我们的科学技术数学物理化学石油天文地理医学就没有发展了。我们古代的这些学科在几千年里面,都是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的。维系这种领先地位的,是我们悠久的学徒传统,是言传身教,口头传授的古老方式。可叹阿,我们枉成为印刷术的发明国度,却是连印刷术的真实发明人都搞不清楚,只能找它一位两位有记载的来充数。就这一点上,说德国的海登堡是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人,并没有错误。因为是海登堡的发明,大大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

      因为纪录的缺失,所以在历史上沧海一粟般,昙花一现的寥寥几本刊物,便成就了泱泱大国5000年科技史的指针。所以我们才会惊艳于某位人士的多才多艺,既能当官员,又能当科学家,呜呼,厉害阿。

      历史的真相呢,我不知道,也不会有人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湮灭在残缺的记录中。

      如果历史的发展都是相似的,那么让我们回顾一下西方的科学史,就可以大体了解一下早期的数学物理化学石油天文地理科学技术发展的脉络。能够跟张衡相抗衡的西方名人,我认为是阿基米德。但是和张衡如同凭空出现的种种发现不同,阿基米德的任何一个发现,我们都可以从更加早期的研究者那里,有名的或者无名的记录中,找出从问题的提出,到一步步的思考解决,到阿基米德最终解决的轨迹。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所以很遗憾,没有所谓的自古英雄出少年,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石油天文地理科学技术上。有的,只是一代代人,无私的奉献,然后在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代人手里,得到了一下闪光和荣耀。只不过,我们的历史上,只记住了那些闪光,而某些地方却记住了前面的一代代人的努力。所以,我们才会沉浸在对于英雄的崇拜和幻想中,而让历史的真相,人为的沉寂。

      不是针对任何一个人,只是突然看到了这篇东西,联系到了自己受到西方的洗脑教育。有感而发。

      • 家园 对于科学技术的记载,正儿八经的还是有的,只不过科举考得少罢了

        特别是数学

        比如《九章算术》,唐朝就明令为教科书使用。

        还有秦九韶的《数学九章》,发明了“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还给出了正负开方术,即任意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这些在当时世界上都是高深的成就,欧洲要到几百年后才作出。

        只不过我国古代数学更偏重于数值计算而非逻辑求证,所以解法什么的一般不给逻辑证明过程,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条道路也开始显示出它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个遗憾是数学九章等书基本都是用文字阐述,没有使用间接的符号体系,阅读起来非常难看懂

        但从“测圆海镜”一书开始,也开始使用符号代数解复杂的代数问题,可惜最终没有发展下去。

        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原因,我国古代这些数理化的东西不能作为进入主流社会的进身手段,而且学它需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天元术什么的,其实就建立了相当有形的线性代数方法比如矩阵,现在看的时候都头疼),知识分子自然没有必要去学它,最多只能作为一种课外爱好。

        其次它因此常常作为一种高深的“秘术”流传,跟我国武术等东西一样,往往师傅有门派之见,收徒有限,且未必对门徒倾力而授,以致很少有著作流传,人亡则学亡。

        再次即使有著作传世,这种神秘性和非主流性往往导致世人对这些知识的畏惧感,以致产生种种可怕的传闻,比如《奇门遁甲》以及前面有兄台提到的《鲁班书》就是这样的例子,最终导致这些高深的知识如同很多高深武术一样失传,按说欧洲也有类似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我以为还是第一个。

      • 家园 是古藤堡(Gutenberg),呵呵,发明的是金属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肯定是很早的,我以前看书说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候这点记载的很明白,之前叫做雕版印刷术,不过具体发明人没有提到,但对于活字印刷术,毕升这个名字一般是官方教材经常提的,我没有看到过其他的“来充数的”,可能我读得不够。还有他发明的是用陶瓷烧制活字,记得还有篇文章讲了他怎么解决热膨胀造成的字体不清晰问题的,很有意思。

      • 家园 说实话您的话看了不太舒服

        沈括的原创部分用红字放在下面了。这两天在些别的东西,慢慢讨论

        惊讶于沈括既能当官,也能搞科学这是要结合中国的历史去看得。如果沈括不能当官,那他就没有这个物质基础去搞研究。

        前面提到数学了,就数学方面而言,中国人的数学一直不差,也是有传统的。具体到沈括生活的宋代,数学家和数学方面的专著也不仅仅沈括一人和梦溪笔谈提到的那一点点。

        和前面一位朋友谈过,首先沈括的原创之多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其次就算他记录的那些,也足够了,难以想象某人对某科学方向什么都不懂,却能记下那个时代在这个科学方向最前沿的东西。

        就这一点上,说德国的海登堡是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人,并没有错误 同意!!

        我们枉成为印刷术的发明国度,却是连印刷术的真实发明人都搞不清楚

        我们搞不清楚的不仅仅是活字印刷术,造纸、指南针、火药我们都搞不清楚,这些并不是某一个人完成的,是多少代人一步步逐步完善的,某一个人可能有突出的贡献,但单独把这些功劳归于某一个人才是不科学的。正如我们没必要也没可能去考察第一个用火的人是那一个和第一个用石器的人是那一个。

        我手头上没有证据,来证明我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也没有人可以证明我的猜测是错误的。

        想起了泰山顶上的孔子登临处,说**错了,拿出证据来!

        • 家园 我不是那个意思

          如果沈括不能当官,那他就没有这个物质基础去搞研究。

          这句话是最关键的。当官只是一个方面,宋朝就有匠户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科技手段,是掌握在匠户手里的。沈括之所以能够了解这些,不单是因为他个人的爱好,而是因为他当官的职责所在。之所以我们还记得沈括,是因为他是主流的知识分子,掌握了话语权。如果一个匠户写了本什么东西,估计不会流传下来吧。更何况很多匠户本人都不认识字。

          所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知道,沈括的这些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那些无名的匠户的基础上的。诚如夜月空山所说的,所谓的知识分子自然没有必要去学习它。而沈括当年的这本《梦溪笔谈》,恐怕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眼里,也算是不学无术,雕虫小技之流的吧。

          所以,我并不反对全面的重新认识沈括的学术贡献。但是,不要走极端,不要不是批杀就是捧杀。洋洋洒洒的列举出了如此多的重要的贡献,究竟有几条是属于沈括的原创,这很重要。

          和前面一位朋友谈过,首先沈括的原创之多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其次就算他记录的那些,也足够了,难以想象某人对某科学方向什么都不懂,却能记下那个时代在这个科学方向最前沿的东西。

          一无所知的固然不能理解。但是略知一二的就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重要的发明发现创造,难道真的很难么?事实上并不是如此。难的是首创性,一旦第一次出现了,很快就可以被其他的学者所认知领会。因此抄袭并不是很难的,尤其是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在略知一二的情况下照猫画虎。以沈括的聪明才智,我想,并不难。我不是影射沈括剽窃了什么重要的学术发现。但是,你不能因为是沈括写在了书中,就想当然的认为就一定是沈括发现的。特别是那些沈括自己没有特别注出的地方。

          我不否认,沈括的自己的原创,包括雁荡山和冲积平原。但是,那些没有注明出处的就不要一个劲的给沈括身上放。

          以上,我不是针对任何人。只不过,觉得这样写沈括有悖于历史,有悖于这里促进科学发展的初衷,有悖于给年轻人一个正确的科学观。

          忠言逆耳。不动听是一定的。我不是研究沈括的专门学者。我没有在指责任何人,我只是表明我的观点。想给大家一个比较全面的,一个比较真实的视点。如有得罪之处,尚请海涵。

          • 家园 此外,最重要的不是沈括原创了多少,而是在于作为一个官僚

            他对于科技的了解与关注。有沈括这样的人在,科技人才就能有好的待遇和动力,如果多几个沈括,我们的科学也不至于像后来那样子。

            • 家园 最后还是回到了官员身上

              还是关于官本位的问题所在。

              沈括这样的人在,科技人才就能有好的待遇和动力,

              这句话说的让人心酸啊。直到今天,科技人才的待遇和动力还是要依靠着象沈括这样的好领导、好官员才能实现。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了,到头来还是一个口号。大家谁在乎呢,大家只在乎房子、资金待遇、只在乎资本的运作。没错,资本的确是攫取现代社会财富最迅捷方便的一个手段。但造就了一个世界领导的帝国的,绝对不是资本的运作,而是国家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真正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创造者们。

              匠户整日负担的是国家派给的工作,或者自己的生计,没有资金和时间,同样不可能有太多动力和条件去搞研究的

              如果,假设一下,在没有沈括这样几百年出不一个的科学技术从事者和好领导的时候,我们的科学技术停滞不前了么?未见得吧,在沈括之前,宋朝时候中国的科技力量可以说已经是在领导世界的。有没有沈括,区别大么? 而沈括个人的力量又给我们的国家科技发展带来了些什么呢?

              我之所以胡搅蛮缠的给大家扫兴,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反思一下我们所谓的辉煌的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不要老是把眼光放在那些灿烂夺目的几个点上,就算是放在那几个点上,也要搞清楚,那些光辉究竟来自于何处。我知道,呛着说话,绝对不会讨人欢心。现在不是和谐社会么?

              但是,我既然看到了,再昧着良心说话,我还是做不到。所以,就说出来。大家同意附和也好,不同意反驳也好。至少有个话语权,能够让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别人听到。说实话,西西河是唯一一个网站,我敢这么说话,而不必担心被人扣上什么汉奸内贼的帽子,也不必担心大家怀疑我的立场观点问题。

              对此,多谢。

              • 家园 呵呵,兄台没看我前面的话

                我只不过说多几个沈括,情况会更好,但并没说官员是决定性力量,我始终认为决定性的问题在于生产方式,地缘等诸多因素决定的社会体制。

                很幸运的是,科技的进步使得很多东西不再制约我们,情况会变好,我相信这一点/

          • 家园 科研跟制造是不一样的

            匠户整日负担的是国家派给的工作,或者自己的生计,没有资金和时间,同样不可能有太多动力和条件去搞研究的

      • 家园 【原创】先送花在接砖

        数学:隙积术、会圆术

        物理:发现共振现象并设计试验研究、磁偏角、凹面镜成象研究

        历法学:十二气历(帮他忙的人叫卫朴,一个瞽目人力计算机)

        地理学:雁荡山构成原理、华北平原成因

        测绘:画了一些地图

        印刷:记载了活字印刷术,使之能够传世(看到活字印刷术时他才十几岁)

        石油:此物必大兴于世

        化学:晶体学方面的描述

        气象:龙卷风的解释和记载

        化石:首先详细记述了化石并指出是古代动植物遗迹(第二个人是达芬奇)

        天文:详定浑天仪,讲述日月食,制做浮漏(计时工具),

        生物学:形态与分类研究、药用植物考证

        中医:沈存中良方传世

        水利:修了若干堤坝

        军事方面:军器监、西夏前线、后勤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

        经济学:北宋钱荒研究

        音乐:做(乐论),

        美术:当时的著名美术评论家

        国学:《三经新义》、《孟子解》

        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

        红字部分绝对原创,毫无疑义

      • 家园 替马甲接砖,另外,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师弟应该把找几本李约瑟同学的书研究研究,沈同学在那里面被看得很重哦。

        周末好!

    • 家园 del
    • 家园 王洪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