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周恩来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 【蓑笠翁】

共:💬100 🌺12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简单说下周为什么能够保持自己的伟大形象

      除了周恩来的外表风度外,真正的原因则是:

      周是从华时代塑造起来的,是借着反文革的风忽悠起来了, 最主要的是知情人对其真正的认识从来没有真正拿出来晒过!

      例如:

      根据高文谦的采访,纪登魁对周什么看法?很不屑。

      再想想,周恩来在九大上面对如此众多井冈山会师仍然健在的老同志,周说毛林会师,朱德是怎么想的?那些老同志怎么想?

      再后来,薛明一提到周就咬牙切齿!

      本人私下里了解到的,你一定知道徐老虎的儿子文章,里面说林彪怎么把徐搞到外地,怎么迫害的。

      但是,徐老虎的秘书说,徐老虎知道去外地的安排是周安排的,而且恨的牙疼,但是徐的儿子敢这样讲嘛?

      彭罗陆杨四大家族是周恩来在521讲话首次提出!

      揪杨成武的后台,矛头直指聂, 也是周恩来首次提出的,而且是当着这么多军队高级干部!

      如果, 能让这些人全部开口,并且允许言论自由,你说周的形象能好到哪里处? 例如你让聂自己讲讲自己的心里话!

      窃不论吴法宪所论述的周恩来形象,王力讲的周恩来的事等。

      吴法宪说: 去找周的时候,发现周恩来很享受啊,服务员帮周恩来剪指甲!

    • 家园 还是这句话,小蓑,别瞎编了。

      如果没有周的谈话,没有叶帅等人的煽风点火,没有毛在5月就任命杨来架空罗,还有什么林指控罗逼林!
      周的谈话?100%创造出来的,退一万步,内容呢?阿呕,没有内容的谈话,都可作“罪证”,这年头?

      即使发生过罗在军委会议上总结遭人垢病,远远远远……远远远远,不及,林的那一口,咬住不放,一剑封喉。任命谢任命杨,架空罗?无凭据,见仁见智。

      毛对罗是信任过很长时间的,无庸置疑。任何人对信任很久之友(下属、上级、同事……),突然改变信任,除了无可置疑的事实,例如叛变等,只是对方做错一点事,是决不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那样自己今后怎么办?……毛对已经挨批的罗说过一句:“你还没有反对我嘛”云云,就是例证。只有在重大利益的考量下,才不得不出重手。林与罗矛盾,且不论谁对谁错。只要林咬定不可调和,毛就必须作出舍取决断。毛林之间的这种事,无须周来参和这件事,懂吗?

      周根本不可能为通知什么“毛决定批杨”、“罗的事”(都是废话),驱车去苏州一趟,然后返沪再飞回北京,林与毛之间又不是没有联络工具。毛让罗去见林,林敷衍了罗,就表示了林他明白了,这才叫Player。如果周作过这样的事,文革初不会不传出来,“粉碎彭罗陆杨”功臣就不能少了周,红卫兵贴出“伍豪事件”大字报时、516运动兴起时……,林彪应该出来说句话,这样周林之间“债”就两清了。

      也许对你来说,看不懂是正常的。还问一句,到底是你为吴金秋服务,还是吴金秋为你工作?吴金秋一她老爹名义创作的“猪头三回忆录”忒低劣,你当了宝。

      • 家园 周的年谱上没有说的多了!

        周在文革中的那些恶狠狠的讲话,一篇都没有。

        你说的那些全是推理,无史实根据。

        而且在516的时候,林彪给周恩来很大的支持,可见高的书。

        杨架空罗的事多了,11月底的时候就目无领导了,自己签报告了。

        • 家园 你说的那些全是编出来的,无史实根据。

          你说的那些全是编出来的,无史实根据。

          你说65年11月26日、或27日周去苏州见林,《年谱》等没有记录,好,是不一定有。可是别人怎么知道他去了?

          你说的,周奉毛的命令去的,毛何时、如何给周这样命令的?《毛、周年谱》都没有周去杭州领命的记录。

          你说的周去告诉林,“毛准备批杨(尚昆)”,杨早已经被拿下了。林不会不知道吧,那还告诉什么“毛准备批杨”,毛周都吃饱了没事做了?(编造的痕迹露出来了)。

          周还告诉林:“你看罗的事……”,这话到底是怎么说的,内容和来源?嗷,又是《吴法宪回忆录》?吴又是如何知道周恩来与林彪当时的谈话,吴在场?

          你说周在倒罗上起了重要作用,那么这在当年可是“功劳”“荣耀”啊,倒罗的功臣榜为什么只见林彪、叶群等,连叶剑英、杨成武、谢富治、萧华等也都有听说、传说过的,偏偏漏掉周恩来(这绝对是史实啊)。而周恩来做过其他当年属于“光荣”现在倒过来评价的许多事情,当时均有流传的,为何偏偏漏了打倒罗瑞卿这一段?

          你怎么解释呢?你编的这个故事,又没有说圆。一个个例子多着呢。

          BTW,周的形像,你可以恶狠狠地这么说(楼上),出气嘛。可是周是公众人物,接触过的人,十万计、百万计……,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目光下,几十年了,他的形象不是华国锋时代能塑造得出来的(他死时华还不是总理,北京人10里花圈送殡),正所谓“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也正如你说过,欺骗只能一时,不能永远。

          • 家园 摆事实,讲道理

            你说的那些全是编出来的,无史实根据。

            你说65年11月26日、或27日周去苏州见林,《年谱》等没有记录,好,是不一定有。可是别人怎么知道他去了?

            下这个定论,也是要根据的,人家不管对错也列出了很多文献出处,你下这个结论有什么依据呢.

            不知道你这个版本的年谱中有没有收录总理有关南昌起义失败后是林彪而不是朱德带领剩余的红军和毛会师的事,没有收录的话,是不是就等于没有发生过,或者又是归于"违心的话"

            再说说《吴法宪回忆录》,吴毕竟是当事人之一,回忆录完成的年代也比较新,所受到的限制相对于以往的文献也比较少,在您的眼里为什么就没有参考价值呢?吴也参加革命一辈子,因为WG受到多年牢狱之苦,晚年也算大彻大悟,莫非人长的不帅,就没有话语权吗?

            如同毛一样,周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也是为什么在他们去世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普通的人发自内心的为他们的逝世悲伤痛哭,但同样他们也是人不是神,也有自己的错误和局限.

            至于说到"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什么的,恐怕还是"群众是不明真相"的时候多一些,84年的时候人家不是还拉标语"XP你好",没几年不就又加字了吗.

          • 家园 眼睛睁大点,看清楚再来说,周同林谈关于杨的事情

            文献不是吴法宪的回忆录!

            你告诉我哪个现在所谓正面人物的倒台中周恩来是功臣? 刘少奇,彭德怀,还是杨成武?。。。

            建议: 一个是看好原文,第二个,逻辑。

          • 家园 说的好!有些人自以为得计,嘿嘿,大家都不傻。。。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网民的眼睛是贼亮的。。。

            就那他也想凭这些捕风捉影的手法来摸黑总理,太嫩了点。不过是个美分党而已!

        • 家园 花一个,支持一下

          很多现有文献中都缺乏这些讲话的内容,一说到迫害之类的就把林,江等人的拿出来做为证据,其他人的就一概掩盖,用这样的资料来写史,结果可想而知.

          • 家园 第一次献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真是雪中送炭啊

    • 家园 史实问题可以讨论, 其他的有利的建议可以

      考虑采纳,剩下的就免了。

    • 家园 看来叶先生是语言大家呀,居然指得出“刀剑相见”

      是出自某网络小说。再加上前面的几个贴子,也无不有理有据。只是对于蓑翁的这篇文章,本也是网文一篇,就算真的多有“病句”,似乎也是什么大问题吧。

    • 家园 什么叫“毛奴”?你网上写点文章也就罢了,“严肃的学术书籍”里

      用这种词汇,通篇用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口气极其高高在上的评判语句,恐怕不大妥当吧。你们这类人有个通病,别人的东西嘛,跟我不合的,就“全错了”,“我天下第一”,大家也指出过你这么多毛病了,可你不是避实就虚就是干脆装作看不见,这算什么呢?

    • 家园 是”刀剑相见“还是”刀兵相见“?-蓑笠翁文章病句一览表之三

      蓑笠翁写道“当毛泽东在8月4号下午和刘少奇刀剑相见之后”。

      中国成语中历来只有“刀兵相见”一说,从来就没有见过“刀剑相见”的成语,而且,“刀剑相见”这个用词只出现在网络惊悚小说《冲天神剑笑江湖》的章节名称中,我想,蓑笠翁先生的这部“周恩来的另一面”该不是“网络惊悚小说”吧?你蓑笠翁把网络小说的用词放在你自称的如此严肃的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当中,是不是有点不妥?

      同时,“刀剑相见”还出现在台湾人主办的“大纪元”的报道中,而且,这篇报道和中国新华社的报道中的转译朝鲜方面的报道用词明显不同。是不是蓑笠翁受到这篇报道的启发?不得而知啊。

    • 家园 什么是“毛奴”?-蓑笠翁文章病句一览表之二

      蓑笠翁写道:“试问周恩来的党性跑到何处,这与做毛奴又有何二样? ”

      请问蓑笠翁什么是“毛奴”?迄今为止,有什么正规或者权威的文章乃至语言、语法词典中出现过“毛奴”的字样?

      “毛奴”这一说法应该说只见于因特网(互联网),是一种典型的网络造词。就像互联网上我们经常说“严重同意”或者“赶紧闪”或者“汗”,这种用词可以出现在网络小说等网络作品中,但是,如果出现在正规的专业论文或者传记等书籍的时候,那就是作者用词不够严谨,至少是不严肃的。

      你蓑笠翁说这是你写的“周恩来的另一面”的书的一节的摘选,请问,你写书就这么遣词用句吗?

    • 家园 是“嘛”还是“吗”-蓑笠翁文章病句一览表之一

      蓑笠翁在文中写道“(1) 事情果真如此嘛?”

      建议蓑笠翁在写文章之前认真阅读中国通行的汉语词典,“嘛”和“吗”不是通用的,应该写作“事情果真如此吗?”而不是“事情果真如此嘛?”

      别告诉我说,你这是笔误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