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事】关于政治局成员 -- 神仙驴

共:💬143 🌺3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 家园 【人事】五、地方相关

      地方减副;

      地方上统战部部长地位提升,大幅进入当地党委常委,预示相应的中央统战部部长可能会进入中央政治局及书记处。也不难理解,统战部在当今宣传的“和谐社会”建设上,是一支该发挥自己独特作用的力量。十三届时,书记处仅四名书记,其中就包括了统战部部长,统战部如在十七届恢复到十三届的模样,并不叫人惊奇。

      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管党务的常委侧重于组织人事,现在则是任务分摊,多了分管意识形态和政法的常委。应该说,这样层级明晰,有一定好处,就是常委人数偏多了些,但也无妨大碍。拿政法委书记来说,原先是管政法的国务委员出任,这对本不隶属于国务院的法院检察院来说,关系制衡就有问题,现在政法委书记超然于国务院外,关系上能理顺一些。

      地方党委方面,照例北京、天津、上海、广东书记会入局,分别代表首都、华北及环渤海、华东、华南地区,曾有山东代表华东、四川代表西部,十六届新添湖北、新疆,代表中部和西部。地方党委书记在中央的比例,由十三届的4/17,十四届的5/20,十五届的4/22,十六届的6/24,可知地方比例大约为1/4。不可想象政治局人数如急剧扩张到50人,到处都是中央大领导的局面。按上面推断,十七届政治局总人数如递增2-3人,地方上顶多再多一人,形成各大区各有一省市入局的局面,不宜再多,否则,仅是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矛盾就太多。能想像一半地方大员入局的场面吗?地方上1/4的代表性已经够多了,非要挤进10人以上的地方党委书记的话,只能多分省了,何苦。地方上顶多再多一人,可能就是首都、华北、华东、华南、中部、西部再加上东北了。这么说并非没有道理,当然天津、辽宁有一个代表华北东北及环渤海地区也是可以的,中西部合出一到两名代表也是可以的。这里,除非地方上一名书记都不入局以体现中央的领导性(个人以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北京、上海、广东书记入局是毫无疑问的。张高丽调天津是天津书记入局信号的加强,李克强入主辽宁不久是辽宁书记可能入局的信号,李建国入鲁表示山东书记在下届政治局中仍然不会有席位,倒是汪洋调重庆、杜青林调四川说明可能是渝或者川将取代新疆代表西部。

      省级行政区党委书记进入政治局的几个潜规则:

      地方党委书记入局,最高作到政治局委员。之前最近的例外是文革时,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春桥担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特殊情况。此后至今,再无例外。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吴官正、李长春为政治局常委后,两人随即离开山东、广东,赴中央就职。另一方面,入局的地方党委书记,也不会兼任中央其他职务。周永康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也是立即卸下四川省委书记的职务。张立昌离开天津后,才被任命为中央东北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希同免职后,中纪委书记、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尉健行兼任北京市委书记,应算作救急之举,权宜之计。

      十一大后地方党政要员入局情况概述:

      十一大后,政治局成员中有北京、上海、新疆三位地方党委第一书记。(这里插一句嘴,各地第一书记、书记改成书记、副书记的时间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发生在1979年底到1980年初的一段时间里。)上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吴德连任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第一书记;上届政治局候补委员苏振华升任政治局委员、连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届政治局候补委员赛福鼎连任政治局候补委员、新疆党委第一书记。三人分别在1978年10月、1979年1月、1978年1月卸去地方党委职务,自此9年间,地方不再有书记入局的案例。

      1987年十三大,北京李锡铭、天津李瑞环、上海江泽民、四川杨汝岱进入政治局。这成为近期地方党委书记入局肇始。十三届政治局18人中,有了总数1/4弱的地方代表。三大直辖市及人口最多省份党委书记进入政治局,比较好的兼顾了中央地方关系,也照顾了沿海内陆的不同区域平衡。

      自此直辖市市委书记入局几成惯例,而广东和山东在这阶段的鲜明特色,使二者取代了四川的政治局席位。十四届政治局委员有北京陈希同、天津谭绍文、上海吴邦国、山东姜春云、广东谢非。22位中占去5位,又是1/4弱。

      十五届政治局里,则有北京贾庆林、上海黄菊、山东吴官正和即将出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天津在上届谭绍文意外逝世后即没能再在政治局中取得席位。24人中占了1/6。

      十六届政治局委员比例空前的以直接出自地方的领导居多,包括政治局常委贾庆林、黄菊、吴官正、李长春,政治局委员贺国强、周永康、王乐泉、刘淇、俞正声、回良玉、陈良宇、张德江、张立昌。但其中留在地方的,只有刘淇、张立昌、陈良宇、俞正声、张德江、王乐泉6人,分别担任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广东、新疆的党委书记,约占总数1/4。从地方代表性来看,则包括首都、环渤海、华东、中部、华南、西部。

      下面说说十七届政治局委员的地方成员。

      关于代表人数比例问题,上面提到,政治局成员的1/4作为地方代表,这个比例可以接受,也不能再高了。若以24到26名政治局成员计,则地方党委书记最多最多,不能超过6人,同十六届。

      首都,北京市委书记入局是铁板钉钉的。历朝历代也有规可循。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和经济中心,书记入局也是必然的。

      广东,南中国经济中心,毗邻港澳,极佳的地理区位,如果只有三位地方书记入局,这第三个就应该是广东。

      天津,以滨海新区和北方金融中心抬高了地位,张高丽履新后会在政治局中拥有一席之地。这点上,当初的吴官正、现在的张德江有的一比,都是从外地调去任书记,并作为政治局中的代表。

      其他情况分析:

      同地区毗邻省份,不同时入局。北京天津够近了,但北京是首都是特殊情况。也就这个算特例。其他,十六大时,上海陈良宇、江苏回良玉、浙江张德江同时入局。有人说这是对华东地区的重视云云,不假,是重视,我当时就说,但是回良玉张德江一定是要调走的,不是别的,就为江浙与上海毗邻。地方代表人数有限,怎么可能会让你一个地区就占三口子?有上海在,江苏浙江书记就断想了吧。山东还不一样,还有华北和环渤海区的意思在内。而重庆四川互相不服气,就让更偏西的新疆和更偏内地代表中部的湖北得意了。

      以张立昌例看,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份的地方领导,年限即使超过65岁,依然可以坚持到任期结束或将近结束。张立昌是将近68岁时卸去地方职务的。以张的年龄加上5年,那么1944年下半年出生的,可以以政治局委员兼任地方党委书记。

      由此,十七大后,北京、天津、上海市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铁定入局。而其他省份书记们则要看情况。

      中西部:这里的中西部指河南、湖北往西的大片省份。十六届是最西北的新疆和中部的湖北入局。

      十六大新疆王乐泉入局,有代表西部和重视西北安全的意味,但王之后的书记,则未必有此运气,可分几种情况。如是大省书记赴疆,仍有可能在王乐泉之后入局。若是小省书记或是地方政府首长入疆,则有可能只是增添其大行政区一把手经历而已,入局可能性很小。假如王的继任者之前只是副省级干部的话,那其资历根本就不会入局了。

      现下,考虑到新疆地方涉及国家安全的特点,若是中央部委,则只有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王胜俊可能还有希望,否则,书记应从具备丰富地方管理经验的地方官员中选拔。如今适龄(依钱运录例,书记人选年龄可在46年之后,或可放宽到45年底)的地方党政大员里,刨去近年来才有新职不宜变动的,有以下几位符合条件:地方党委书记――江苏李源潮、福建卢展工、江西孟建柱、云南白恩培;地方政府首长――北京王岐山、上海韩正、江苏梁保华、浙江吕祖善、河南李成玉、湖北罗清泉、广东黄华华、重庆王鸿举等等。这里白恩培长年在陕西、内蒙古、青海、云南工作,对西部和民族问题比较熟悉,不失为一个好人选。几位中西部政府首长可能意愿也强些。发达省市的书记省长们就不好说了。如果能以新疆书记的身份获得政治局席位,象孟建柱还是有条件的。假如是副省级中选拔的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聂卫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其继任书记的可能性要远比其他副省级同事们高得多。

      而一直争作西部龙头的重庆四川都难以对对方服气。两位书记汪洋、杜青林都是就任不长时间,在从国务院部长位子下来前,也都长期在地方工作。相比较下,汪洋更年轻而有较好前景,重庆的希望比四川可能要大些。假如重庆入围,湖北当然失去机会。而湖南离广东太近,张春贤难以入局。与王乐泉类比,西藏书记张庆黎倒也有入局可能,但在正部级岗位上还略显少些。河南书记曾在李长春时拥有过半年时光的政治局委员头衔,但还是有。

      环渤海与东北地区:注意到张立昌卸任天津市委书记后,新的头衔是振兴东北领导小组副组长,可见环渤海与东北地区关系紧密。张高丽入津是对天津的加强。之前,李克强调入辽宁,不少人认为李将在十七大上跳进政治局常委,我曾认为,这种想法可能过于简单。李在河南历练八年,调辽宁三年即入主中枢,对其本人或是辽宁,都嫌快了。李即便留在辽宁,其资历仍然足够进入政治局的了。李是否在十七大上高升政治局常委,取决于将来的最高层交接班的时机。这个以后会讨论个大概。

      (稍待。。。)

      • 家园 六、继续

        再看其他地方要员进入中央高层的可能分析。

        前面说过,十三届后,北京、天津、上海、四川等省市党委书记进入政治局委员。这里,指的是以政治局委员身份仍然兼任地方党委书记职务,还有一种情况则是进入中央高层工作。其中,十三届里上海的例子比较特殊。十三届一中全会,时任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调中央工作,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而时任市长江泽民则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并随即兼任市委书记,党内地位反而高出芮杏文半头。十四届时,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直接晋升政治局常委。十六届时,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以及一个月前才卸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贺国强,担任政治局委员并留在中央工作。从发展看,拥有管理大省经验的地方党委书记,进京担任要职的可能性是在加大。

        下面看看十七大左右地方可能的调动情况。

        这里是老资格的党政一把手们在本职工作年限(最近任命的暂只列出,截至到2007年9月)

        北京 刘淇(书记5年、市长4年),孟学农(市长2个月),王岐山(市长4年半)

        天津 张立昌(书记9年半,市长5年),张高丽(书记半年),戴相龙(市长4年半)

        河北 白克明(书记5年),张云川(书记),季允石(省长4年),郭庚茂(省长1年)

        山西 田成平(书记6年),张宝顺(书记2年,省长1年半),刘振华(省长4年半),于幼军(省长2年),孟学农(省长)

        内蒙 储波(书记6年),杨晶(主席4年半)

        辽宁 闻世震(书记7年),李克强(书记3年),薄熙来(省长3年),张文岳(省长3年半)

        吉林 王云坤(书记8年,省长2年),王珉(书记1年,省长2年),韩长赋(省长1年)

        黑龙江 宋法棠(书记2年半,省长3年),钱运录(书记2年),张左己(省长4年半)

        上海 陈良宇(书记4年,市长1年),习近平(书记半年),韩正(市长4年半)

        江苏 李源潮(书记5年),梁保华(省长5年)

        浙江 习近平(书记4年半,代省长2个月),赵洪祝(书记半年),吕祖善(省长5年)

        福建 宋德福(书记3年),卢展工(书记3年半,省长2年),黄小晶(省长3年)

        安徽 王太华(书记5年),郭金龙(书记3年),王金山(省长5年)

        江西 孟建柱(书记6年半),黄智权(省长5年半),吴新雄(省长1年)

        山东 张高丽(书记4年半,省长1年),李建国(书记半年),韩寓群(省长4年),姜大明(省长半年)

        河南 李克强(书记2年,省长4年半),徐光春(书记3年),李成玉(省长5年)

        湖北 俞正声(书记6年),罗清泉(省长5年)

        湖南 杨正午(书记7年,省长3年半),张春贤(书记2年),周伯华(省长3年半),周强(省长1年)

        广东 张德江(书记5年),黄华华(省长4年半)

        广西 曹伯纯(书记9年),刘奇葆(书记1年),陆兵(主席4年半)

        海南 王岐山(书记半年),汪啸风(书记3年半,省长5年半),卫留成(书记1年,省长3年),罗保铭(省长1年)

        重庆 黄镇东(书记3年),汪洋(书记2年),王鸿举(市长5年)

        四川 张学忠(书记4年),杜青林(书记1年),张中伟(省长7年半),蒋巨峰(省长1年)

        贵州 钱运录(书记5年),石宗源(书记2年),石秀诗(省长5年半),林树森(省长1年)

        云南 白恩培(书记6年),徐荣凯(省长5年半),秦光荣(省长1年)

        西藏 郭金龙(书记4年),杨传堂(书记1年),张庆黎(书记2年),向巴平措(主席4年半)

        陕西 李建国(书记9年半),赵乐际(书记半年),贾治邦(省长2年半),陈德铭(省长1年半),袁纯清(1年)

        甘肃 苏荣(书记3年),陆浩(书记1年,省长6年),徐守盛(省长1年)

        青海 赵乐际(书记3年半,省长4年),强卫(书记半年),杨传堂(省长1年),宋秀岩(省长3年)

        宁夏 陈建国(书记5年半),马启智(主席9年半),王正伟(主席半年)

        新疆 王乐泉(书记12年),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主席4年半)

        几个特点:

        书记外调者居多。由本地党委副书记(多数是政府首长)升任书记的,有刘淇、张立昌、张宝顺、闻世震、王云坤、宋法棠、陈良宇、李源潮、习近平、卢展工、王太华、张高丽、李克强、杨正午、刘奇葆、汪啸风、卫留成、郭金龙、陆浩、赵乐际等。但是,其中真从本地基层做起的当地人,只有张立昌、闻世震、王云坤、陈良宇、王太华、杨正午、陆浩、赵乐际,他们中除了王太华和陆浩,都已不在“本地书记”这个岗位上。

        绝大多数省委书记就职前就已经是正省级干部,比如省长或中央部长。也有极个别的情况,是副省级干部直接提升的,这样的有:江苏李源潮、江西孟建柱、广西刘奇葆、西藏张庆黎、青海强卫、宁夏陈建国等。其中孟建柱、陈建国任职时间较早,强卫情况专门介绍过,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晋升有其特殊性,之外,就是李源潮的例子比较不一般。

        不同地区省委书记进行交流的情况不少,其中省情相似情况居多,如少数民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疆省份到边疆省份、发达沿海地区到发达沿海地区等,通常是因为该书记有类似管理经验。如:张高丽由山东到天津、习近平由浙江到上海、张德江由浙江到广东、杨传堂由西藏到青海再回西藏、张庆黎由新疆到西藏、赵乐际由青海到陕西等。此外还有钱运录由贵州到黑龙江、李克强由河南到辽宁等。

        中央部委首长下放地方,通常是作书记的,这类情况在十六大前后至今有:张云川由国防科工委到河北、赵洪祝由中组部到浙江、徐光春由广电总局到河南、俞正声由建设部到湖北、张春贤由交通部到湖南、王岐山由国务院体改办到海南、黄镇东由交通部到重庆、汪洋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到重庆、张学忠由人事部到四川、杜青林由农业部到四川、石宗源由新闻出版总署到贵州等。

        其他情况与政治局委员相关性不高,这里不谈。

        除了京津沪粤的书记外,其他晋升政治局委员可能性较大的有,汪洋、李源潮(调任广东?)、孟建柱(调离江西)、白恩培(调新疆?)、卢展工等。

        • 家园 跳水后第一沙发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人事】四、职务变化、中央

      政治局委员届内所担任主要职务变化的情况:

      我们知道,第某届全国党代会后次年开春,便会召开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为党中央人事安排的后续步骤,因此,这段时间后,我们才能算党和国家领导人任职各就各位。而到下届党代会召开之前,提前较短时间作的准备步骤,包括新的人事任命,则不包括在我所讲的届内任职变化情况内。那么我们来看一看。

      十三届到十四届,最重要的当然是大事件的发生,完全改变了高层政治生态,高层人事大幅度更迭。主要是,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赵紫阳被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胡启立、芮杏文、阎明复仅保留中央委员;增选江泽民为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宋平、李瑞环为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丁关根为书记处书记。

      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为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为军委副主席、杨白冰为军委秘书长、免去杨尚昆的军委秘书长、洪学智、刘华清的军委副秘书长职务,增补杨白冰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逝世人士:胡耀邦,1989年4月。

      十四届到十五届,主要变化是,上海、山东书记吴邦国、姜春云进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增选黄菊为政治局委员、吴邦国、姜春云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黄菊出任上海市委书记。

      1995年3月,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任命吴邦国、姜春云为国务院副总理。

      1995年9月,十四届五中全会,撤销陈希同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尉健行接替陈希同任北京市委书记。

      逝世人士:谭绍文,1993年2月。

      十五届到十六届,主要变化是,为接班人创造条件。

      1999年3月,曾庆红兼任中组部部长,不再兼任中办主任。

      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胡锦涛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逝世人士:谢非,1999年10月。

      十六届至今,主要变化是陈良宇撤职。

      2006年9月,中央决定对陈良宇立案检查,免去其担任的上海市领导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其他象吴仪兼职卫生部部长、张立昌刚刚卸任天津市委书记就不算了。

      逝世人士:黄菊,2007年6月。(关于黄菊逝世)

      总体来说,稳定,稳定,届内任职稳定则是一个共识。变化主要可能在于这几方面:

      自然法则,届内逝世或不能视事。历届政治局都有成员在任期内逝世,从胡耀邦、谭绍文、谢非、黄菊年龄看,还是得说他们是夭寿了。这应该是事先安排者意想不到的。这种巧合,当然不会作为今后发生同样变化的参考依据。

      重大事件,领导人免职解职。十二届总书记胡耀邦、十三届总书记赵紫阳、常委胡启立为此免职。

      以上政治局人员职务削减纯属意外,其他一些更换就带有明显的工作接班性质的考虑了。

      由上,比较几届政治局组成人员和代表性的变化,预计十七届时,下列部门负责人仍应由政治局委员兼任。

      中央:

      党务系统方面:

      中纪委书记(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常委)、中宣部部长、中组部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央政法委副书记、中办主任(候补委员);统战部部长则视其人资格而定。

      政务系统方面:

      总理(常委)、一名副总理(常委)、其他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主管政法工作的国务委员(即政法委副书记)。

      人大政协方面:

      人大委员长(常委)、一到几名副委员长入局;兼任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政协副主席可能入局。

      军队系统方面:

      中央军委副主席入局。

      社团系统方面:

      全国总工会主席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兼任入局(通常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沙发
    • 家园 【人事】三、职务列表

      下面我会把最近几届政治局委员所担任职务和代表性的问题说一下。

      一如前例,目前核心层定型大致是从1992年十四大稳定下来,之前可作参考。这几届政治局成员及其所兼主要职务(党代会后人大政协两会职务)列表如下:

      年份,届数(政治局委员人数+候补委员人数)(●表示由政治局常委兼任职务)

      党务系统:

      政务系统(这里包含国家主席、副主席):

      人大、政协系统:

      军队系统:

      团体系统:

      地方党委:

      1982,十二(25+3)

      党:●中顾委主任、●中纪委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候补委员)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

      军:●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候补委员)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党委书记

      其他:

      习仲勋: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秦基伟: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陈慕华:候补委员、国务委员)(韦国清)

      1985,十二届五中全会后(20+2)

      党:●中顾委主任、●中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中组部部长

      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兼中央政法委书记、副总理(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候补委员)、中国社科院名誉院长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

      军:●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候补委员)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党委书记

      其他:(秦基伟: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陈慕华:候补委员、国务委员)()

      1987,十三(17+1)

      党:●中纪委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2、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

      军:●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常务副主席

      团:

      地: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党委书记

      其他:(丁关根:候补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台办主任)(胡耀邦)

      1989,十三届四中全会后(14+1)

      党:●中纪委书记、统战部部长(候补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2、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

      军:●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地:北京、四川党委书记

      1992,十四(20+2)

      党:中纪委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

      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副委员长(候补委员)、●全国政协主席

      军:●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党委书记

      其他:(温家宝: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杨白冰)

      1997,十五(22+2)

      党:●中纪委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办主任(候补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3、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务委员(候补委员)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3、●全国政协主席

      军:●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2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党委书记

      其他:(李铁映:中国社科院院长)

      2002,十六(24+1)

      党:●中纪委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宣部部长、中办主任(候补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副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精神文明委主任

      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常务副总理、副总理3、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

      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

      军:●中央军委主席、军委副主席2

      团:全国总工会主席

      地: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新疆党委书记

      上表中职务主要是指当年党代会以及其后人大政协两会上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这些职务,应该是事先规划好的。因而,就拿十四届来说,李长春是预定调广东的,列表中就没有出现河南省委书记。

      当然,上述列表中,不包括“专职”的政治局成员,如十三届的胡启立等。而军委主席更迭有滞后性,自己暂时也给提前了,如十六届军委主席依然是江,要两年后才传递给胡。

      十三大时,中顾委尚存,一些党和国家职务也要考虑文革后复出的老干部们。一直到十四大后,党和国家领导层才基本定型。

      十三大,政治局上还有中顾委这个婆婆,政治局代表性不强。政治局常委5人,赵李乔胡姚中,赵胡专司党务,李姚分任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乔石掌管中纪委政法委,国家主席和人大委员长是杨尚昆和万里,两位一线老人。而军委主席邓小平、政协主席李先念、中顾委主任陈云都是半退,加上国家副主席王震,他们当然身不在政治局之中,全退的是卸任人大委员长和政协主席的彭真和邓颖超。

      十三届政治局人数极其精简,当然与其处于老人渐退的历史时期有关。但十三届政治局也很好的继承和体现了这几点:

      中央层面,政治局常委担任中纪委书记;较重要的中直机关(中组部部长)入局;国家主席和人大委员长入局;侧重于政务方面,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及部分国务委员入局;职业军人入局人数稳定于2人;精简候补委员人数不超过2人;

      地方上,所有直辖市京津沪市委书记,加上人口最多省份四川省委书记进入政治局,地域上讲兼顾东西,考虑了区位平衡。

      89年大事件后,政治局剔除赵胡二人,上海江、中组部宋平、天津李晋级常委,而其余人员基本不动仅有微调。确定了中央总书记兼军委主席的模式,中央党校校长由政治局常委兼任。丁关根转入党务系统。

      十四届政治局的人员组成,基本为后来定了型。中央总书记兼军委主席,更具有国家主席身份,三位一体,核心增威。全国人大委员长及全国政协主席进入政治局常委名单并名列前四,此后即成定例。国务院副总理稳定为四人。

      十四届美中不足的是,中纪委书记和政法委书记地位略有下降。十三届时是乔石一肩挑,十四届乔石任人大委员长,党校校长转给胡锦涛外,两个书记也给了自己的副手尉健行和任建新。“渐行渐新”中,健行是只是政治局委员,建新是最高法院院长,两人通过担任的书记处书记发挥职能。要再过一届,中纪委书记才能进入常委,政法委书记才能重返政治局中。十四届军委副主席进入常委,两位军界宿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要到核心稳固后,两位军委副主席才会由一常委一在政治局外变成两人双双进入政治局的局面。

      十四届的中直机关中,丁关根由统战部部长转往中宣部部长,可以理解为常委中胡锦涛更侧重于组织人事方面,同时中组部部长没有进入政治局,这当然有其特殊原因。

      十四届起,又加大了人大重视度,这有利于改变忽视法制建设的情况。除委员长进常委外,副委员长中也有人进入政治局。十四届的田纪云、王汉斌分别担任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十五届则是田谢姜三位政治局委员担任副委员长,十六届仍然有王兆国任副委员长。政协方面,经过十三届的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进入中央书记处的短暂尝试后,十四届后,统战部部长退出政治局及书记处,不过,这不表明将来十七大上,统战部部长不会晋升一级。具体变化今后分析。

      十四届起,全国总工会更为人所重视。中纪委书记兼任了全总主席。此后至今,一直有一位政治局委员兼任全总主席职,体现工人阶级本色嘛。

      十三届胡耀邦后,十四届杨白冰、十五届李铁映,多可看作虚职赋闲。可见政治局委员就是0,要在具体实职的1后面才能发挥作用。

      十四届延续了京津沪书记入局的格局,邓公南巡,保守四川出局,开放的另两个前沿广东、山东书记入局。粤鲁情况类似,本地书记第一次入局,但也不过一届后,即调来外来户主政。一方面是对这个外来户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说明对此地区的重视,本土干部苦也说不出来。

      中组部自1989年宋平晋常委卸任部长后,整整10年,其部长都由老人担任与政治局绝缘,一直到1999年中办主任曾庆红转任,才再被重视起来。

      十五届政治局,中直方面,中办主任担任政治局候补委员,从而不再仅仅是一位书记处书记,这个局面延续至今。而中宣部、中组部并列进入政治局委员名单,是在曾庆红后。中直另两大机关统战部与外联部日后详述。

      十五届政治局前四排位微调,国务院总理与人大委员长互换。一方面是李朱资历确实如此,另一方面立法机关列在行政机关之前,名正言顺。也由此,地方上人大常委会主任不再只是安抚高龄老干部,开始由地方党委书记兼任。

      十五届为培养接班人,新安排了国家副主席和后来的军委副主席职务。自此,国家副主席由93年前的老干部犒劳席位,到93年的有强烈指向性的荣毅仁,到98年的接班人过渡位置,有了新的含义。但到十六届时,被人死板理解为曾接胡班,就很有些不伦不类了。

      十六届是稳定的班子,尚不存在急着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问题,国家副主席自然就不是接班人的指定位置,可以理解为还是种酬庸。要到十七届,这个位置才可能会再度变得敏感起来。

      相比较之前,十六届的变化主要在于政治局常委的人数,由十三届的5人、四中全会的6人、十四、十五届的7人,跃升为9人。当然,这个,也是跟整个政治局委员人数的递增是有密切关系的。常委/委员总数,是十三届5/18,十四届7/22,十五届7/24,十六届9/25,都在1/3上下。应该说,1/3的比例还是正常的,十六届偏多一些。十七届时,政治局委员人数可能保持不变或顶多增加两人,这个情况下,常委维持在9人或是变回到7人,也都是正常的。从十六届情况看,峰层分散,十七届如有明确培养接班人的计划,则也似乎以9人不变为宜。

      十六届反映了一条任同类型职15年必换的规则。李铁映是否因此退出十六届政治局,这个我还不敢说,因为《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也只是规定了部级下党政正职任职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层次是否有类似的潜规则就不好说了。话说回到十六大,当时人们往往更关注李瑞环68岁告老,却忽视了李铁映当年比李瑞环还年轻2岁,66岁即退出政治局改任人大副委员长的现实。李铁映87年十三大进入政治局,政治局委员这一层次确实是够了15年了,进不去常委,只好退出了事。

      不过曾看到网上有人以此说事,言胡锦涛1992年担任政治局常委至今15年,十七届也该退出政治局。切以为,即便有类似潜规则,但总书记比之其他常委,还是要算另一个层次,这样套用15年规则就有不妥。

    • 家园 【人事】二、规模

      下面,谈谈政治局的规模。

      我在早先同样帖子里提到,某海外媒体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共正考虑在十七大上,将中央委员会成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数字,由目前的三百五十六人和二十五人,分别增加一倍。以回应党员增加党内民主的诉求,提高领导核心的代表性,让更多年轻的党内精英进入决策层,亦藉此完成权力的顺利过渡。”

      且不说“据消息人士透露”是常用的万金油,就说这篇消息及常见的其他消息中,对于中央政治局人数组成有太多想当然成分。另一篇批所谓的“十七大人事安排意见”中,我提的头两个违背常理的问题,就是“成员人数问题”、“代表性问题”。其实就扯到规模问题,这里通过比较,把我个人的认识说一下。看看如果是50人的政治局,会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首先,50名政治局委员,会安排到哪里?我们知道,政治局委员也只是个头衔,实际工作还是通过他们的“兼职”来做的。就象讲过的中央委员,他们是通过具体的党职或公职进行工作的,中央委员头衔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比如现在的教育部部长周济、吉林省委书记王珉,没有进入中央委员会不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召开中央全会时照样会请他们列席。政治局委员呢,作用和地位当然不是上面说的中央委员可以比的。但是,他们也需要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对所分管的工作中负责。这样,政治局委员们往往兼任一项或更多的部级以上职务。这些职务,也就是这里涉及到的代表性问题,再明确一下,这里实际是指职务代表性问题。这样的职务多少,实际决定了政治局的规模大小。

      按照工作性质,我将干部们粗分为中央机关领导、地方领导和部队领导三类。

      在中央委员帖子中,名单大约集中了所有一线正部级和大军区级单位。

      先说地方,省级行政区一共只有31个。参考十六届政治局成员中,地方一级行政区党委书记有6个,占总数不过1/5。假如目前的25个政治局委员数目增加一倍变成50个,兼职地方党委书记的人数是否也要增加一倍?12个如何?31个地方党委书记(未包含港澳台)有2/5进中央,这还不得打起来?各地省情不同,经济、文化、人口、地理差距极大,但各有各的特色,如果说当初各大地区有一名代表还算有些合理的话,总数2/5进政治局所产生的地方间矛盾根本无法调和?那么,31位书记全部进政治局?这不成了地方裹挟中央了?苏联解体前就是这种格局,最后怎么样了?这些媒体讲话不经过大脑,就会出笑话。所有人都成了领导,还不如不要这个领导。在中国地方一级行政区数目固定的情况下,1:5的进局比例是比较恰当的。

      下面退一千步,就算分配给地方上10个政治局委员吧,这已经是极限的极限了。其他的40个,当然就是进中央了。中央哪里?当然是指实职机构。

      除中纪委外,中直机关里,尚有中办、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外联部、中央党校、中央政法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直机关工委、人民日报社、党史研究室、政策研究室、文献研究室、中央外办等中央部级机构。国务院系统部级单位再多,总不至于每个部都安排上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全部副总理、国务委员外,够格进局的也就是外交部、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央行还有可能。人大、政协的专门委员会?那你除非使得每一位党员人大副委员长和政协副主席都能进局,否则怎么领导一个党内地位比自己高的多的部下?这才消化掉20个政治局委员名额。去了当然入选的政治局常委(他们也得有具体的职务),其余人等,我看只能塞进几个国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还多,剩下就统统扔给军队。每位中央军委委员自动成为政治局委员,才不过又消化掉7个。

      照我原帖中说,就是――于是乎,满街的政治局委员,就跟满澡堂子教授博导差不多意思。政治局委员多了,是不是该扩大一下政治局常委,常委太多,那就再选个更紧密的常常委?作为决策中枢的政治局人数过多,并不合适其发挥中枢的能效出来。在上面再叠床架屋的多层机构,那就更是事与愿违了。

      小结:在中央部委单位及地方一级行政区数目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作为最高领导层的中央政治局,它的规模是可以大致定下来的。估算一下的话,这个数字不会多于30,这还是包含了职业军人的因素。

      另一方面说,对应于中国人口增长――党员数目增多――中央委员会规模扩大这条线一路下去,政治局成员数量略有补充也是理所应当的,只是有一个度的问题。政治局委员由十三届的17人到目前十六届的24人,基本是逐年增加两人,这是比较反映党员数目逐年增多的现实的。十七届时,政治局委员至多再增加2人而已。

      政治局候补委员稳定在1到2人,可能会视政治局成员总数增加情况而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