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传奇信史两彷徨----石达开伪诗集锦 -- numzero

共:💬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传奇信史两彷徨----石达开伪诗集锦

    引子:石达开伪诗的由来 (摘自史式《石达开伪诗文考》)

    后人伪造石达开诗文的现象的确比较突出。这种情况不仅在太平天国人物中是唯一的;有史以来历代千千万万的名人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与石达开相比。

    ......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大都是农民起义的英雄,能文的不多。除早死的冯云山之外能文的大概只有两人,一是以政治家闻名于世的洪仁矸,另一个就是文武全才的青年英雄石达开。石达开不仅是太平大国第一流的大军事家与大政治家,而且一百多年来,一直以能诗闻名于世。名将与诗人集于一身,这在太平天国人物中间是仅有的一位。可惜这位真正能诗的英雄诗人死得太早,在十多年戎马倥偬的生活中,无暇吟诗作赋。所以没有较多的作品遗留下来......我国古代诗人大都多产。有的诗人是爱诗成癖,每日赋诗,多到“七十年间万首诗”。仅保留下一首真诗却能以诗人闻名于世的,古往今来只有石达开一人。以真诗极少而伪诗甚多闻名于世的,古往今来也只有石达开一人。

    石达开虽然能诗,但诗名如此之大,自有不少原因。对他身份的讹传应是原因之一。这种讹传甚至引起了清朝皇帝的注意。且看咸丰六年十月二十日《谕曾国藩等速克江西失郡并预筹招抚石达开事》中说:“又闻石达开系湖南拔贡,现因与韦逆不睦.颇有投诚之意”。《福济致翼王劝降书》中也说:“独惜阁下学校中人,读书明理,而亦执迷者此耶?”讹传既多,弄假成真,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确有功名。于是出现了他自述身世的伪诗.说是曾经进学中举。这种讹传,不仅使一般读者发生误会,而且引起了史学界的争论。

    讹传之来,是不难理解的。在安庆易制与经略江西之后,他的政绩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都认为他有才。有才的人大概都进过学.于是纷纷传说他有功名。有功名者必能诗,于是纷纷传说他是诗人。文人能诗不足为奇,武人能诗从来少见。只要有了一首像样的真诗,可以夸大为十首百首。首先是讹传,其次是附会,造成了他的诗名。

    石达开诗名甚大的另一个原因,是辛亥革命前后许多革命志士把他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为了激发民气,鼓吹革命,就托他的名写了许多伪诗,八方流传,到处宣扬。只是反清英雄而不能诗,伪诗伪文无法加到他的头上;只是诗人而不是反清英雄又起不到多大的宣传作用。只有石达开兼而有之,正是一个理想的对象。开始是诗以人传,因为是石达开的诗苛(莫辨真伪),所以大家非常注意;以后则是人以诗传,因为大家欣赏石达开的诗,石达开也就成为众所周知的诗人。

    整理说明:

    这些流传在人间的翼王遗诗,有的是革命党人借以激发民气,使民众勇于投身革命而作,曾与翼王和天国将士的事迹一同激励过许多人毅然投身到为推翻腐朽的满清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而战的洪流中去。有的则是失意文人借翼王之名浇自己心中块垒。它们虽立场不同,亦非真品,却是历史的折射,从水中的倒影反映出太平天国起义后的近一个世纪时间里,石达开和太平天国在民众,特别是清末民初知识份子中的影响力。本文题目出自网友喵喵的诗《题石达开宜山书壁诗后》,原文为:“纵横八桂与三江,二十将军廿五王。扬子飞幡开采石,鄱阳烈火痛湘乡。军心主命空劳苦,地利天时忍败亡。羽檄纷纷多赝伪,传奇信史两彷徨。” 盖世传伪石达开文字,除伪诗外,还有伪告示,文信函,伪檄文,伪对联等等。

    柳亚子《题残山剩水楼刊本石达开遗诗后》

    残山剩水楼刊本《石达开通诗》共二十五首,自《答曾国藩五首》见于梁任公《饮冰室诗话外》,余二十首悉出亡友高天梅手笔。时在民国纪元前六年.同讲授沪上健行公学。天梅为余言,将撰翼王诗赝鼎,供激发民气之用,遂以一夕之力成之,并及叙跋诸文,信奇事也。封面题字亦天梅所书。当时醵金印千干册,流布四方,读者咸为感动。于是《无生诗话》、《说元室述闻》、《太平天国野史》竞相转载,卢前辑《石达开诗钞》,罗、沈祖基辑《太平天国诗文钞》亦依据之,异哉!二十八年春蚕题于上海。

    南社创始人(残山剩水楼主人)高旭(天梅)代撰《石达开遗诗》二十首(附有太平天国史学专家史式先生针对伪诗不合史实之处的简单点评。)

    《再答曾国藩》

    支撑天柱费辛艰,

    核下雌雄决一韩,

    试看?枪天上扫,

    夜深惨澹斗牛寒。

    史式评注:太平天国敬天,不应说“支撑天枉费辛艰”。又自比韩信,尤觉不伦。

    《失 题》

    吴山立马十年豪,

    撑拄青天一杵高。

    今日雄心销欲尽,

    夕阳红上赫连刀。

    《感 怀 两 首》

    狐鼠纵横惯噬人,

    无端冲破一家春

    夜阑试向城头望,

    何处妖星巨若轮。

    行行才过古昭关,

    千古同叹奸与顽,

    泪洒九泉收不得,

    白天谁望太行山

    史式评注:太平天国称敌为妖,“妖星巨着轮”说法不当

    《乱离复乱离》

    乱离复乱离,到处心魄惊

    飘风不祟朝,长夜终有明。

    峨眉怨谣诼,切切诉平生;

    百草忽不芳,为闻鹈鹄鸣;

    君王信谗言,为闻苍蝇声。

    静思三太息,衫袖涕纵横,

    人生宜室家,谁无妻子情。

    史式评注:此诗写来凄凄惶惶,悲悲切切,不似出于青年英雄石达开之手

    《我朝伤内祸》

    我朝伤内祸,嗟哉心中悲,

    亿昔诸豪流,并逐秦鹿弛。

    三户必亡泰,秦运朝露危,

    相与建大业,用以张四维。

    四月丽中天.重光会有时,

    天意讵易测,人事真难知。

    一朝杯酒间,白刃集殿帏,

    老夫自何辜,谁料丁乱离。

    城中少人行,鸡犬无安(木妻),

    汩汩血中路,宫禁失光辉。

    云停里惨澹,酸风向面吹,

    已矣复何言,去去将安归。

    史式评注:“一朝怀酒间”的提法,与太平天国法制抵触,与天京内江史实不符。又天京内讧之时,石达开才是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岂能自称老夫?

    《哭天王被难》

    磐磐管乐才,当世岂易睹!(磐,“石”换“木”)

    天生洪夫子,救民出水火。

    仗剑从军行.顾盼自雄武

    海内皆昆弟,相将一臂助。

    正盼王师来,宿耻尽洗吐,

    何图天不禄,投身喂豺虎。

    隹兮忽不逝,中原白日暮,

    血肉何狼籍,白骨披道路。

    所恐长城坏,何人挽天步.

    子怀寒不解,青山惨无语,

    华夏正多艰,临风涕如注。

    史式评注:石达开对洪秀金绝不会称为洪夫子。又石达开死在洪秀全之前,岂能哭洪秀全被难!

    《马上口占》

    苍天意茫茫,

    群生何太苦!

    大江横我前,

    临流曷能渡?

    惜哉无舟揖,

    浮云西北顾

    到耳多哭声,

    中原白日暮

    《寄 友 人》

    分手千里别,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相思人渐老。

    远望登高邱,天涯拾芳草,

    秋风起衡湘,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万物皆枯燥。

    安得鲁阳戈,转瞬回温(火奥)。

    鸿雁何飘飘,东南西北间,

    恨我无双翼,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千里含烦冤,

    关河怅远隔,安得相往还

    贵复忽忘贱,劝君日加餐,

    君子道义全,勿忧气数单。

    梦寐仓倪端,岁月感回旋,

    长恐岁朝白,(卖面)面终无缘

    写此悃款情,涕落为奔端。

    史式评注:漫漶处皆整句,为免人疑,更启人疑。

    《别南王冯云山》

    相处日既久,

    分离别绪长.

    蛟鼋横地起,

    鸾鹗刺天翔。

    意气凌千里,

    威声撼八方.

    口口口口口,

    含笑口口口。

    史式评注:冯云山在蓑衣渡殉国,为石达开所目睹,自无离别之言

    《望家山感作》

    家山望不见,茅草促离优.

    风雨连朝夕,杨花扑酒楼;

    关山憎客梦,驿路暗离愁,

    张张安所逝,暮云西北浮。

    史式评注:石达开家乡的方向不对。

    《道 路》

    对影意凄凄,尘埃眼欲迷,(凄,换树心旁)

    荒江魑魅啸.古木杜鹃啼。

    口口山无语,孤行日渐稀,

    飞鸿无伴侣.道路自栖栖。

    史式评注:诗中情调与石达开真诗迥异。又太平天国文书避用“鬼”字旁

    《极 目》

    极目楚氛恶,狂风着意吹.

    荒凉唐日月,黔澹汉旌旗。

    北地春花笑,南朝秋叶垂.

    楼头景萧瑟,客子怕吟诗。

    (末二句一作“飘零鸿雁侣,顾影有余思”。)

    史式评注:石达开不会写“北地春花笑,南朝秋叶垂”这样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

    《题旅店壁间》

    半壁江山叹式微,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前日欢歌今日哭.南人消瘦北人肥,

    口口口口口口急,回首沧桑事已非。

    史式评注:石达开不可能居于旅店。

    《怀 蓝 子 廉》

    羡子山居好,

    秋生桂树幽,

    终年事戎马,

    吾瘁几时休?

    史式评注:石达开虽有功成归林之想,但不会说”吾瘁几时休?”

    《途 中 感 怀》

    道路自凄凄,

    尘埃障眼迷。

    飘零鸿雁侣,

    顾影有余凄。

    史式评注:与《道路》首二句《极目》末二句重复。

    《杂 诗 两 首》

    拾得一科第,

    当年亦等闲.

    文章身后事,

    一卷奠名山.

    并起逐秦鹿,

    捷足先得之,

    口口口口口,

    望断汉旌旗。

    史式评注:与石达开身世不合。

    《入 剑 门》

    抛撇妻孥戴覆盆,

    含冤难复叩?天?

    宝刀骏马休输却,

    好领雄师入剑门。

    史式评注:石达开当时不可能从剑门关入川。

    《宝 剑》

    床头忽起老龙吟,

    郁郁书生杀贼心,

    已到穷途犹结客,

    风尘相赠值干金。

    史式评注:石达开不会自称“书生”,也不会说“已到穷途”

    以下是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收录的五首石达开遗诗伪作。

    梁启超序:太平翼王石达开,其用兵之才尽人知之,而不知其娴于文学也。近友人传诵其诗五章,盖曾文正曾召降彼,而彼赋此以答也。诗云:

    留摘芹香入泮宫,更探桂蕊乘秋风,

    少年落拓云中鹤,陈迹飘零雪里鸿;

    声价敢云空冀北,文章今已遍江东,

    儒林异代应知我,祗合名山一卷终。

    不策天人在庙堂,生惭名位掩文章。

    清时将相无传例,末造乾坤有主张;

    况复仕途多幻境,几多苦海少欢场。

    何如著作千秋业,宇宙长留一辩香。

    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雠仇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愦愦,莫凭赤手拯元元。

    三年揽辔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已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若个将才同卫霍,几人佐命等萧曹,

    男儿欲画麒麟阁,早夜当娴虎豹韬;

    满眼山河增历数,到头功业属英豪,

    每看一代风云会,济济从龙毕竟高。

    大帝勋华多美颂,皇王家世尽鸿朦

    贾人居货移神鼎,亭氏还乡唱大风

    起自匹夫方见异,遇非天于不为隆

    醴泉芝草无根脉,刘裕当年田舍翁。

    梁启超评: 此诗自述履历,兼述志气,所谓名山一卷,著作千秋,盖亦有所自负已。前后四章,皆不免下里巴人之诮,独第三章,即以诗论,亦不愧作者之林。

    注:第三首诗真伪尚有争议,传梁启超所录版本曾经篡改,真本的版本为:

    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雠仇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愦愦,欲凭赤手拯元元。

    十年揽辔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啼痕。(犹,又作“亦”)

    《梵天庐丛录》载翼王伪诗:

    《入川题壁》

    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作酒怀,饮尽雠仇血。

    备注:这首诗非常有名,但却是伪作无疑。从《白龙洞题壁》诗来看,石达开对诗词格律非常精娴(五律只要求颔联颈联对仗,而《白龙洞题壁》作为一首即兴就原韵写成的唱和诗却做到了四联皆对仗,且完全合律),因此不可能写出这种既出“格”(颔联一看就不对是对仗)又不合律(半数以上的句子平仄不合要求)的诗来。

    《太平天国全史》载翼王伪诗:

    一掷孤筹计本非,年来偏与寸心违,

    可怜一十六州地,陷入燕云永不归。

    垂翅无依鸟倦飞,乌江渡口夕阳微,

    穷途纵有英雄泪,空向西风几度挥。

    备注:史式先生的文章中对这两首诗未做详细考证,我把考证文章附在后面。很多史学家引这两首诗证明石达开远征后期意志悲观消沉,因此辨明其伪对评价远征历史甚有意义。

    《石达开诗钞》载《致湘乡石龙轩先生》伪诗四首

    立马衡南敞醉痴,降云如墨雨如丝,

    河山百折川黔脉,横入湖湘有异思。

    北望中原血战场,连天烛火壮熊湘。

    亡秦漫笑惟三户,我哭当年何王郎。

    龙山四十八雄蜂,铁壁铜墙面面同,

    此间会有龙蛇住.百万鲸鲵拜下风。

    原注:龙山为宝庆巨镇,龙轩先生居其麓。

    墨光摇盾照微词,铁马金戈正急时,

    亿万生灵齐一哭,此心惟有故人知。

    末署:龙轩宗先生有道,侍石达开专呈顿首致叩

    已未秋月望后三日。

    《壮族文学史》载 出六合

    举笔题诗出六乌,

    该诛该灭两妖魔。

    满山人类归禽类,

    到处男歌和女歌。

    一朝霹雳遭雷打,

    天不容时可奈何!

    下为新《筠连县志》载流传于四川筠连腾达镇的翼王伪诗:

    踏破河山胆气豪,鞭诗入蜀斩蓬蒿。

    临当痛饮黄龙酒,不灭兀术恨不消。

    下为传说翼王在泸溪魁星阁的题诗:

    西来凭栏此停骖,烽火冲霄破晓岗;

    旅居苗蛮崎仡佬,地邻黔蜀势岈嵯。

    涤怜万姓家何托,转战频年乱未戡;

    只为浮云遍蔽日,那堪回首望江南。

    1923年李法章《太平天国志》中伪托石达开之名的诗

    孤鼠纵横惯噬人,无端冲破一家春,

    夜阑试向城头望,何处妖星巨若轮。

    行行才过古昭关,千古同嗟艰与顽,

    泪洒九泉收不得,白云谁望太行山。

    附:石达开在黔遗诗考(节选) 作者:顾朴光

    关于《留题所居民舍》(二首)的考证

    这两首诗过去流传得不广,很少为人所知,关于它的来历.简又文先生在《太平天国全史》中有详细记述,现摘引子于下:

    抗日战争期间,贵州文献馆馆长任志访(可澄)先生寄给简又文先生一则贵州通志馆的“采访录”,文中写道: “太平军翼王石达开,不得志于蜀,入黔走滇,盖鱼游釜底,壮志灰矣。其屯归化矣,闻系军中疫作,藉资调理,已而率队过安顺,直抵岱山,即城下屯扎,所部亦不时攻城,月余拔队去。留题所居民舍云:

    一掷孤筹计本非,年来偏与寸心违。

    可怜一十六州地,陷入燕云永不归。

    垂翅无依乌倦飞,乌江渡口夕阳微。

    穷途纵有英雄泪,空向西风几度挥。

    对两首诗的真伪,学术界尚无撰文加以论述,细读其诗及贵州通志馆的“采访录”,有三点值得怀疑。

    1.石达开在太平天国诸王中,素以“文武备足”(《李秀成自述》)著称,1860年春他在广西庆远府时,曾偕部下郊游,攀上北山白洞,瞅偶见刘青云题壁五律诗一首,遂乘兴和之,其部下十余人亦各部原韵奉和,并刻诸石上。石达开的《白龙洞题壁》诗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证明他对诗歌有着精深的造诣。相比之下, 《留题所居民舍》(二首)词意浅浮,语多疵病,第一首“陷入燕云永不归”句与上句衔接,文气尤为不顺,使人很难相信出自石达开之手。针对这一情况,任志清先生解释说: “翼王文学本非高优,容有此误。”显然,这个解释是不能使人信服的,因为凡是读过《白龙洞题壁》诗的读者,对石达开的文学水平都会作出相反的判断。

    2.“采访录”说此诗作于岱山,考石达开在贵州转战半年,从未到过岱山,经岱山入滇者,乃石达开手下之余明富、曾广依部。石达开既未到过岱山,又焉能在岱山的民舍题诗呢?简又文先生曾将此疑点“质诸黔友”,回答说此诗确为翼王遗作,只不过是作于乌江渡口。这一解释只是主观的臆测,而缺乏事实根据。1862年9月,石达开率部由遵义府进攻黔西州,虽然一度逼近过乌江,但现在没有任何史料能够证明,他曾经饮马乌江渡口。从地图上看,遵义到黔西最捷近的路线距乌江至少也有数十里,兵贵神速,作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战略家,石达开决不会绕道数十里路去攻占黔西,因为那样会丧失宝贵的战斗时机。

    3.这两首诗格调悲观低沉与石达开的性格很不相符。石达开一代雄杰,性格刚毅倔强,坚忍不拔,在他长期的战斗生涯中,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无论环境多么险恶,从不悲观气馁。1863年5月,太平军被清兵围困在大渡河畔之紫打地,弹尽粮绝,死亡枕籍,石达开身处绝境,镇静自若,毅然题诗于壁: “大军乏食乞籴,纵死峨江定不降。”其词何等慷慨,何等悲壮!而石达开在贵州,虽然军事上小有损失,但并未伤元气,他手下尚有十余万雄兵,仍梦想着占领四川,一展宏图。试想,在此情况下,他怎么会发出“一掷孤筹计本非,年来偏与寸心违”、 “穷途纵有英雄泪,空向西风几度挥”的悲吟哀唱?

    根据以上三点原因,笔者认为《留题所居民舍》(二首)绝非石达开亲笔所作,而是好事者假借石达开之名杜撰的赝品。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它与高天梅伪造的石达开诗《极目》加以比较,

    极目楚氛恶, 狂风着意吹。

    荒凉唐日月, 黯淡汉旌旗。

    北地春花笑, 南朝秋叶垂。

    楼头景萧瑟, 客子怕吟诗。

    二者的格调多么相似!它们都在凄凉、迷惘的浅吟低唱中,表现了国破家亡的哀痛,诗中笼罩着一种无可亲何的忧伤情绪。所不同的是,《极目》艺术上明显地高出一筹,毕竟,高天梅是南社的著名诗人,而《留题所居民舍》的杜撰者,则很可能是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感情而才情有限的普通仕子。

    • 家园 焦亮的绝命词写得也不错

      多谢numzero兄分享这么多好东西。以前读书,对焦亮的绝命词《临江仙》颇为赞赏:

      寄身虎口运筹工,

      恨贼徒不识英雄,

      漫将金锁绾飞鸿.

      几时生羽翼,

      万里御长风?

      一事无成人渐老,

      壮怀要问天公,

      六韬三略总成空,

      哥哥行不得,

      泪洒杜鹃红。

      尤其最后一句“哥哥行不得,泪洒杜鹃红”可与“我志未酬人已苦,东南到处有啼痕”一比。

      不过对于焦亮是不是洪大全,或者洪大全是何许人史学界似乎颇有争议,老兄能否介绍一二。谢谢/

      • 家园 可是这首词好像也是清吏捏造的

        当时曾在桂林亲见亲闻的半窝居士在所著《粤寇起事记实》里揭穿说:

        “军中讳败饰胜,事所常有,惟奏获洪大泉之事,则过於虚谬矣。此贼起解之时,槛车停於桂林城外,观者甚众,问其姓名踪迹,嘿无一语。又问能作诗词乃风雅之士,何以从贼。始云:“识字无多,不能吟咏,被贼掳去,逼协入党,非渠魁也。”所有擒获?@解情形,皆比部某君粉饰。此贼途中所作诗词,亦系比部代撰,斯事凭空拮勾,粤中人人嗤笑。(比部某君为军机章京,随大帅至粤)。”

        这个“比部某君”,指的就是帮赛尚阿捏造“天德王洪大全”的身份,后来又在修官史《平定粤匪纪略》时借篡改史料原谎的丁守存。

    • 家园 来一个基本可以认定是翼王的诗作?盼望ING
      • 家园 石达开的三首真诗 (附图片:白龙洞题壁诗刻)

        一 “沥剖血诚”告示

        为沥剖血诚,谆谕众军民:自恨无才智,天国愧荷恩。

        惟矢忠贞志,区区一片心,上可对皇天,下可质古人。

        去岁遭祸乱,狼狈赶回京,自谓此愚忠,定蒙圣君明。

        乃事有不然,诏旨降频仍,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

        用是自奋励,出师再表真,力酬上帝德,勉报主恩仁。

        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惟期妖灭尽,予志复归林。

        为此行谆谕,遍告众军民: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

        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

        备注:此时为1857年石达开因洪秀全猜忌图害被迫避祸出京后张贴各地,向太平天国军民说明缘由的布告,有两种版本,据考证此版为修改版。两种主要差别在于修改版删去了初版中“疑多将图害,百喙难分清”,另加了“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及将初版之“依然守本分,各自立功名”改为“依然守本份,照旧建功名”等。绝大多数地区张贴的都是修改稿。

        简评: (史式)

        如果诗人吟诗不限于律,绝,则石达开离京城出征时所公开贴出的《五言告示》,也可以说是一首好诗。。。。。。如果石达开不是能文之士,这份告示自然由军中的老夫子代表;他既能诗能文,而这份告示却又用了很特殊的韵文形式,且能一韵到底,这就不同凡响,绝非一般只会写“等因奉此”的老夫子所能胜任。因此,很可能是出自石达开的亲笔。公文应该明白晓畅,本不应该使用字数受限制的韵文。为什么这篇告示要用韵文,而且要用句子很短的五言韵文?其原因不难推想而知。石达开既有无限愁思要向大家倾诉,但是又不能说得过于明显。这是为了顾全大局。如果把话说得太明显了,就会增长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予敌人以可乘之机。他把“疑多将图害,百喙难分清”修改为“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就是为了把事情说得更加隐诲一点。既然希望说得隐诲,五言韵文正是最好的形式,可以言有尽而意无穷。

        石达开虽然能文,但在离京之时,由于历经国难家难友被逼出走,自然心乱入麻。所以用语不够讲究,文义也不够含蓄。到达安徽之后,再来仔细斟酌,就觉得有修改之必要。《五言告示》前后出现字句略有出入的两个不同的抄件,原因在此。

        我们认真体会一下这篇《五言告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相信它确出自石达开之手。他对太平天国事业已片忠心,洪家私党却一直对他猜忌排挤;他一心要为国出力,洪家私党却处处掣肘,阴谋陷害,逼得他非走不可。他当时的满腔悲愤,不下于被放逐的屈原。他的处境,也和昔日的屈原相似。因此,他的这篇《五言告示》,也就成为太平天国时代的《离骚》。全篇所言,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充满了真实的感情。从形式上说,《五言告示》自然赶不上《白龙洞题壁诗》;但从真情的流露,“言为心声”,“诗言志”这一方面来说,《五言告示》正是感人至深的诗篇,应在《白龙洞题壁诗》之上。

        二 白龙洞题壁诗

        太平天国庚申拾年,师驻庆远。时于季春,予以政暇,偕诸大员巡视荒郊。山川竞秀,草木争妍,登兹古洞,诗列琳琅,韵著风雅。旋见粉墙刘青云句,寓意高超,出词英俊,颇有斥佛息邪之概,予甚嘉之,爰命将其诗句勘石。以为世迷仙佛者警。予与诸员亦就原韵立赋数章,俱刊诸石,以志游览云。

        挺身登峻岭 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 移民复古风

        临军称将勇 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 文光射日虹。

        备注:这组诗刻是1860年春石达开率部将登览广西庆远白龙洞看到山壁上所刻唐代刘青云之诗后即兴步原韵所赋,当时随行的太平军文武大员亦奉命就原韵作唱和诗,是现存难得的表现出太平军将领们戎马生涯中的风雅事迹的文物。它能得以保留,全靠当时一位老庙祝故意在此处搭棚砌灶,用灶火把诗全部熏黑,使其避过清军的毁坏,直到1903年同盟会会员张鱼书(江西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03年奉命回国组织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后被推为桂军司令,后遭陈炯明杀害)游白龙洞时留意到已被熏黑的“太平”字样,方才将其发现。张鱼书本人对太平天国及石达开事迹一向仰慕,当即亦效古人步原韵唱和一首:“怒气满天冲,头颅掷半空,同胞溅血雨,民贼长蛮风;革命灵应显,吞胡志愈雄。壁留千古恨,余怨隐长虹。”张鱼同对这一发现兴奋不已,又传告于另一位太平天国和石达开史事的爱好者卢焘(同盟会会员,与朱德同期就学于“云南讲武堂”,曾任孙中山高等顾问和高级参谋,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省长,后一度退出军政界。贵阳解放前夕,组织“贵阳市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对抗国民党撤退前的破坏活动,遭特务杀害),于是卢也继之和诗一首云:”从龙心在汉,策马快腾空。誓灭匈奴种,同恢祖国风。辟疆王志壮,报国一心雄。愿借当年剑,踏天割断虹。”

        简评:

        此诗格律严谨,用语认真,与那些信笔写成的伪诗完全不同。本来律诗只要求第二联、第三联能够对仗,一四两联无此要求。石达开这首诗却做到了四联完全对仗,平仄也都合律,即就形式而言.已是上乘之作。再从内容来看,风格雄壮,气势磅礴,真是诗如其人。(--史式) 我们只要读到他这一句“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的诗句,使会立刻使人想像到麦高文所说他那种“英雄侠义、勇敢无畏、正直耿介”的气概。这种风格与世传文士伪托的假诗风格是完全不同的。(--罗尔纲)

        三 驻军大定与苗胞欢宴即席赋诗

        千颗明珠一瓮收, ( 瓮,读音为“迸”)

        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

        吸尽黄河水倒流!

        备注:

        这一首诗,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搜集者运华的《石达开与苗家》记道:“太平天国的时候,翼王石达开带领十万雄兵,路过贵州大定。所到之处。真是秋毫无扰,百姓安乐,犬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至今传为美谈,少数民族对他也很爱戴。当地苗族人民为了表达他们对这位革命英雄人物的衷心热爱,曾以上宾之礼接待了他,他们把贮藏在地下许多年积陈得发香的杂酒取了出来,这种洒是苗族祖先的智慧的创造,用黄谷、毛稗、高梁、小米、包谷、谷子等混合酿成,只有盛大的节日和尊贵的客人,才能享受。杂酒盛在一个坛子里,放在花场的正中央,用通心杆子插入坛内。石达开和主人们用手扶杆,低头吸饮。酒间,且歌且舞,直到酒尽兴浓,始尽欢而散。石达开为了感谢苗族人民的心意,即席赋诗一首,以示纪念。”又说:“这个故事,至今仍流传在苗族人民中间,读过古书约少族民族老人,连这首诗也能背诵。( 罗尔纲)

        “千颗明珠一瓮收”指美酒系用黄豆、高梁、小米、包谷、谷子等粮食混酿而成,如同收颗颗明珠于坛内。“君王到此也低头”指无论何人必先俯首方能吸饮坛中美酒。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指用五根手指握住吸管,将美酒倒吸入口。这首诗每句描写的都是欢宴的场面,但同时又每一句都语带双关,意有所指。

        简评:

        关于这首诗的本事的记裁,苗族人民欢宴石达开,石达开破禁(太平天国禁酒)与苗胞欢饮,民族团结的情谊是十分感人的。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而石达开的即席赋诗,则于再现当时豪饮的动人的艺术画面之中,饱含着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显示出旋转乾坤的人民力量。这就使诗篇成了熔铸着石达开英雄性格特征的照象,具有一种特别的壮美,也使诗的故事更富诗意,灼然生辉。(《壮族文学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文摘]洪秀全继承人留在人间的最后诗句

      作者:陶短房

      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一个死时年仅16、却已经发过上百诏书、有4个妻子的少年“幼天王”,于1864年10月25日被俘于江西石城,11月18日凌迟处死于南昌。

      这个势在不得不死的少年,被俘之后却做着读书考秀才的白日梦,为讨好押送他的官吏唐家桐,他曾先后作诗4首。这4首诗随清档案被带往台湾,久不为人知,王庆成先生赴台考察时发现。

      4首诗如下:

      老爷见识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

      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

      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

      如今跟到唐哥哥,唯有尽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

      最后3首写于1864年11月18日,即其被凌迟处死的当天,这应该是这个少年在人间最后的遗言了。

      这个死到临头不自知的少年,曾被吹捧为"真圣幼主”、其2岁时“屋上发红圆光一道,远见者疑为焚烧,近者见渐高而散,一连两日如是”(1),睡梦中都常高诵“日头王,照万方”,连鹦鹉都会高声赞美“亚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阔阔扶崽坐”(2)的超级天才,临死前却是如此一个可怜虫。王庆成先生论曰,从行止来看,洪秀全是否可算“虎父”,或有不同意见,此子为“犬子”,大概可以“众论咸同”。

      这也不足怪,这个孩子“从没出过京门”(3),又被父亲禁止读古书甚至和母亲姐姐见面,所接触的只是几个“幼娘娘”和一只鹦鹉,所阅读的只是几本简单生硬的上帝教读物,无知并不足怪,真是“聪明之主”倒奇怪了。他不知自己是哪县人(“干王是哪县人,我就是哪县人”),临死时还说“我有4个老婆,现在我不要妻,20岁再要”,可怜亦复可笑。

      而让人笑不出的是,他在位时所用的大臣中甚至还有比他更年幼更无知的,如第一重用的幼

      西王萧有和15岁,几个驸马都在10岁左右,几个堂兄弟更有尚在襁褓中的,而被现代人称为

      “人才”的洪仁??,?

      ,空有理论,却是个迷信家天下、排斥异性的能手。更要命的是此人热中革新官制、文字

      、典章制度和炮制诗文,而不顾“天国”摇摇欲坠的“国情”,其“立法制喧谕”提出禁止

      官员私相任命,为人称许,事实上不过是把封官的大权收归洪家而已,力证便是此喧谕后

      ,各王自行封官虽停,天京自己却疯狂地给人加官进爵,甚至有的人20多天就升官两次,直

      至封王2700,一个100人队伍中竟然能有32个丞相的编制。如此立国,不亡何待?

      (1)《英杰归真》

      (2)《天王诏旨》太平天国辛酉11年5月初9日

      (3)《李秀成自述》

      未注明出处者,见《历史研究》刊登的王庆成先生《太平天国幼天王、干王等未刊供词中的新史料及辨证》一文。

      (1)《英杰归真》

      (2)《天王诏旨》太平天国辛酉11年5月初9日

      (3)《李秀成自述》

      未注明出处者,见《历史研究》刊登的王庆成先生《太平天国幼天王、干王等未刊供词中的新史料及辨证》一文。

    • 家园 [文摘]洪秀全早期诗作真伪辨

      作者:陶短房

      洪秀全喜作诗,《天父诗》洋洋600多篇,姑不待言,其后期一日数诏,几乎全用七言诗句,写得好坏且不说,写作之勤,可算得前无古人。

      这些中后期作品除个别外,大多晦涩生硬,不能卒读,“俱是天话,并无一句人话责人”,历来为识者所诟病。但一些目前流传下来的所谓洪秀全早期诗作,则往往受到学者重视并称许,影响也更大。

      问题是,这些诗作都是洪秀全本人所作吗?

      目前影响最大的几首,如被认为最有革命气概的两首:

      手握乾坤沙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和: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魔归地网,收残奸?舐涮炻蕖?

      东南西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以及“潜龙”、“真日”等诗,和所谓起义前夕写的《起义诗》:

      近世妖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雍菊,汉皇置酒尚歌风;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上述这些被认为洪作中最有价值的作品,出处都是《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日》、和《洪仁

      (王干)在香港时作的宣传手册;《太平天国起义记》系传教士韩山文利用洪仁(王干)所给资料写的书;《太平天日》经简又文、王庆成等先生考据,原名《天启履历》,系1862年洪仁(王干)在天京所写,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来源,竟都是洪仁(王干)一处。 ??

      也许有人认为上述诗作中称引古人并用了“皇”、“主”等太平天国避讳字,所以不录。但太平天国本有删书之传统,洪秀全早期的三篇〈原道〉,也大量引用儒家经典,后被多次修改,照旧出版并列入必读;况且杨秀清的〈天情道理书〉中诗句更是几乎偏偏称引古人,洪秀全本人也写过“岳飞五百破十万”并列入官书一直未改,足见一些避讳字的存在不足以成为某个作品无法出版的理由,况且太平天国晚期避讳远较早期烦琐,这些如果真是天王大作,断无1862年可印刷,1853年却不许出版的道理。

      我们还可以从诗和作者风格本身来分析。

      洪秀全诗作保留很多,其特点是用词夹雅夹俚且带方言字,说理较多而写实较少,喜用排比问句,多拗句和失沾失对,构句有时很特别,如“自古师巫邪术辈,素世贫穷天不扶;鬼人逐鬼众惹鬼,地狱门开纷道徒”(〈原道救世歌〉)、“黄金财宝是名头,为人修善不用愁;正人自有开天日,天堂享福万千秋”(〈天父上帝言题皇诏〉)、“真神能造山河海,任那妖魔一面来;天罗地网重围住,尔们兵将把心开。日夜巡逻严预备,运筹设策夜衔枚;岳飞五百破十万,何况妖魔灭绝该”(〈天命诏旨书〉)等等,和上述几首所谓洪秀全作品的风格宛如泾渭,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再看看洪仁(王干)的作品。

      洪是好诗的,坐轮船要写,奉命出兵要专门出版诗集〈军次实录〉,被俘将死,犹不忘讴歌吟咏,把诗句写进供词。其作品的特点是讲究格律沾对等,喜用豪语和典故,尤其好渲染天象气候,如“船帆如箭斗狂淘,风力相随志更豪;海作疆场波列阵,浪翻星月影麾旄。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狴貅走六鳌;日月凯旋欣奏绩,军声十万尚嘈嘈”,和其绝命诗:“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足跟踏破山云路,眼底空悬海月秋。意马不辞天地阔,心猿常与古今愁;世间谁是英雄悲,徒使企予叹白头”。两相比较,洪仁

      (王干)诗作和前述作品风格十分吻合,且前作中“饮和”、“置酒”都是洪秀全所厌恶的(洪秀全讨厌饮酒,曾说“纵如好酒也非正,成家宜戒摆家汤;不信桀纣家天下,铁桶江山为酒亡”),而洪仁(王干)“是好喝酒的”、“无酒不能食饭”(台湾故宫博物院发现的幼主供词),这种正面描述酒的词句不应是洪秀全而应是洪仁(王干)才可能写出。 ?诗?

      洪仁(王干)造作这些伪作时身在香港,其动机当然是为了神化洪秀全,宣传太平天国。在很大程度上,他成功了,至今尚有许多学者把那些诗句当作研究洪秀全早期思想演变的重要参照。

      或以为洪仁(王干)未必敢这样明目张胆地造假,更不可能在造假后得到天王追认,其实不然,以“真日”为证,《太平天国起义记》中,洪仁

      (王干)说是洪秀全1846年所写,可到天京后他在《英杰归真》中却改口说写于洪尚不知天父天兄为何物的1843年,且首句成了“天下太平真日出”,显然,为达到神化洪秀全的目的,诗的词句、协作时间都是可以改的,那么为同样目的,诗的本身当然也可以炮制;再说,目不识丁的杨秀清也能堂而皇之地出版显然是枪手代劳的个人诗集,何况天王呢?

      我们还需注意〈王长次兄亲耳亲目共证福音书〉。在这本由天王两个无能的文盲兄长编造、同样为了神化洪秀全的书中,洪秀全所吟“十全大吉诗”语句不通,颇多隐语而类字谜戏文,显然更似这二人而非通晓文墨的洪秀全手笔,足见不同人所编造的“天王诗作”,便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当然,作为参加过多次科举,又是客家人的洪秀全,其对诗词格律是熟悉的,他在〈原道醒世训〉收尾处题了一律:上帝原来是老亲,水源木本急寻真;量宽异国皆同国,心好天人亦世人。兽畜相残还不义,乡邻互杀断非仁;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风格宛然可辨,格律却大体不错,大抵其早期作品如〈百正歌〉等,由于接近人间烟火,颇通顺可读;后期独处深宫,以教主自居,作品便越来越颉屈聱牙了。

      洪仁(王干)所记,也非尽是伪作,〈戒烟诗〉不消说,〈六窠〉一首,风格似也更近天王而非干王。我们所要注意的,只是不要继续对洪仁

      (王干)转述的全部所谓天王诗坚信不疑,并不加分析地引作分析历史的依据罢了。

    • 家园 西北望兄:《石达开真伪诗文考》虽有却未全录入,勉奉此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