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共:💬628 🌺3438 🌵6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东北确实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奉献

      不过楼主确实过激了。东北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都处于痛苦的转型。不过东北的基础靠的是重工业,而且他的一些工业格局确实因为时代的原因落后了。

      如果楼主只将这个作为东北衰落的原因,那他是没办法找到出路的

      由此,我想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工业化。对的,非工业化!!!套用当年德国人的话说"我们(东北人)将永远为他?们(南方人)生产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粮食,并世世代代作他们的奴隶!德国人民是幸福的,有的宰相,有自由发展的契机,颈上也没有沉重的枷锁,而的东北人民呢?上面的那么多为什么,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好好想想建国至今,有几个东北人进过政治局常委?更有几个人在中央决定性的政策中能为东北说几句好话?

    • 家园 谢宝。一座楼看到各色人。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读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大连。这个帖子里对东北人的看法很多是以点代面了。爸爸是做机床设计的,84年开始下班后就替人做设计,经常夜里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白天早晨6点就要出门上班,上班时又是单位里的设计主力,很多年都这样。两头忙,攒下家底。靠这个家底熬过了发不出工资的日子,也在两个孩子需要的时候全力帮助过了难关,现在还是能做就做。东北人并不懒,只是很多人多年来生活在大工厂的环境下,那是一个小社会,技能见识都在这个环境里,局限了。周围一大片的邻居都是工厂里,这个厂那个厂,经常一家人都在一个厂里,下岗全家下岗。发不出工资了,还是每天都去上班,相信有一天工厂会好起来,工资会补发回来的。听了很多惨事。90年代初,读书回家都是从上海坐船回去,船上经常是从上海倒服装的东北人,坐着最便宜的底舱,一个月几次的折腾。好面子,在我看,这是全中国人的通病,开要好车,住要好房,你可以说是追求,也可以说是好面子。在指手划脚之前,也要看看自己。怀念家乡人的爽快。希望都好起来。

      • 家园 我现在的工作状况有点像您的父亲当年,白天在单位刚,

        还加班,晚上还得在家里做点私活,很累;老婆没工作,两个宝宝要成长,都得养着不是?

      • 家园 题外话

        题外话。个人感觉即使在中国人里头,东北人也是最好面子的人群之一吧。比如我大学时一个铁岭来的同学,大家出去吃饭AA制她刚好没带够钱,问人借了凑上,回宿舍再还人家。就为了这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她把负责组织的那位同学骂了个狗血淋头——因为她觉得这让她很没面子。人家跟她再三道歉后,还是不依不饶地为同一件事纠缠了几近半年之久。

        后来有同学进了四大当审计,说每次去审东北的企业,看到的内部帐都显示普通职工月工资只有600-800元左右。可几乎每个女职工身上穿的,都是价值一两万元的大衣。同学觉得很诧异,这几乎是把身家的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一件衣服上了吧。

        还有一个朋友某年冬天去东北玩。一天打出租车,上了车司机师傅就问他“您不是本地人吧”。朋友奇怪,因为他虽然确实在南方出生长大,可是祖籍东北,身高1米93,看外表就是一条东北大汉的样子,口音也和家里长辈一样。遂问,师傅答曰“我们这里都没人穿这种没牌子的衣服,本地人都穿名牌”。(其实朋友当时穿的是某个专业户外运动品牌,当时国内认识的人还不多。)

        没其他意思,各地风俗不同,没什么好还是不好的。只是感觉东北人确实比很多其他地方的人更好面子一些。

        • 家园 回答

          第一件事情难以评论,伤自尊了吧。第二第三件都是喜好穿的意思,别的地方不知道,大连是喜欢穿,但如果照文中所说的人人名牌,那大连那么多卖中低档衣服的地方都得趁早关门,想想也不可能,大连的大菜市生意也很红火,文中的例子只能说别有隐情。90年代的头几年都在大连的美资办事处工作,那时在工薪阶层里还算是比较好的工作,整个楼里都是差不多的年轻人,好衣服有几件,天津街的小店里扫的仿版的衣服也不少,离开了大连才知道还有挣5000,买LV的。说好面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那才是永恒的攀比的话题。五十步与百步而已啦。在评论一个地方的人都怎么样之前,不妨去住段时间,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嘛。

          • 回答
            家园 其实说东北人是否好面子没什么意思

            “好面子”是说“你赚这么点钱,还要消费这么昂贵的东西,实在可笑”。其实还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嘛,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别人是人之常情,大家概不能外。幸好这问题不是什么重要问题,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免得争论——“我觉得这样过日子挺好”,大家各得其所,保持一团和气岂不是更好。

          • 回答
            家园 插个小故事,不是俺听来的,是当地报纸上登的,而且是

            本地的故事,应该假不了---------------------约四五年前的报道了,说有一大连妇女,全家全部积蓄4万(自己有住房,不算好但有地方住),儿子上中学(大学教育需要花钱)。当年特别流行裘皮大衣,该妇女几次到店里试穿,后来终于花3万买一大衣,局势老公还特别支持云云。

            俺当时看了报道第一反应是,女人,对自己下手真狠

            • 家园 狠心的爹娘到处都是,仅以一件衣衫说事怕是有以点带面之嫌。

              眼下比较让人信不过的就是小报记者的真假莫辨的故事。以我对女人——尤其是周围的东北女人的了解而言,你的例子并不具备代表性。不知你是否东北人,或者你家乡的报纸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哗众取宠的新闻呢?总是比较哪里哪里的人最爱面子的是很滑稽的,就像你说的千金裘的故事一样滑稽。哪里的人不爱面子?谁不爱面子?和其他的国家比,国人算不算爱面子?何必在这里争先恐后一窝哄的旁征博引呢?

              • 家园 NO,这个故事不是说爹娘狠心,而是说那个女人为了穿

                可以置家庭经济安全于不顾。我是东北人,以我对生活的这个城市的了解,本地的女人对穿特别重视,历史上有过“苞米面肚子、料子裤子”的评价,可以说,我已经习惯于她们相当高的消费水准了,但那个倾家荡产买裘皮的女人仍然给我极大的震撼。

                你大概认为我是在踩东北人,所以为之不快。我觉得哪里都有虚荣的人,不能以偏概全;作为东北人,我当然有自豪感,但对东北的吏治、人际关系、普遍修养等等,不完全认同。东北是有自己的悲情,但人不能躺在悲情上要饭,还是应该擦干眼泪,反思自我的不足,保持自己的优点,同时学习其他地区人民的优点,走出一条新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