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农民 知识分子 -- 辰洋

共:💬73 🌺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怎么个随意法

      1.农民是基石,但是光有基石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

      2.的确,工作因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口的社会阶级属性也应该是可以随意流动的,国内的确是,但问题是怎么个随意法。一千多年来,科举取士,是农民转变身份的主要途径,其实现在也是。家里出个大学生,也就是这家人的后代改变身份最便捷的办法。而大学生是什么?就是你所说的虚伪的知识分子的一员。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成为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意味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生活质量。决定这个随意流动的,不是工作的高低,而是社会的资源分配。而这个资源分配不是由农民或者知识分子单独决定的,这是社会各阶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 家园 讲个例子

      外婆文革前曾在农校当校长,当时制定政策是“社来社去”:从农村招来骨干,学得农业知识后再回到原籍工作。要说知识分子下乡,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8?

      可是因为这个,文革时被记恨的学员拉回学校几乎打死。

      您觉得这又该怎么解释?

      • 家园 研究:環境嚴重影響人類心理

          2004年10月21日,美軍預備役上士伊凡﹒弗雷德裡克被控在巴格達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待伊拉克戰俘,被判入獄8年。

          弗雷德裡克是駐伊拉克虐俘士兵中的一員,他被控將囚犯手指強按到一個連著小盒子的電極上,只要囚犯指尖一滑動,就會遭到電擊。他還承認曾毆打囚犯胸部,導致受害人昏迷。很多人認為37歲的弗雷德裡克上士是道德崩潰的標志,是個典型的“壞家伙”。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浦﹒紀姆巴竇作為弗雷德裡克辯護小組的專家証人,曾在審判前詳細地和弗雷德裡克會談過,並做了很多心理學的測試。他沒有在弗雷德裡克身上發現任何精神疾病和虐待狂傾向:“在很多方面,這個大兵可說是美國偶像:好丈夫,好父親和好工人,愛國,有宗教信仰並有好多朋友。”

          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弗雷德裡克一到阿布格萊布監獄就變成了虐俘妖魔呢?

          在阿布格萊布監獄虐俘事件發生後發表的一篇社會心理研究分析報告中,普林斯頓大學的蘇珊﹒費斯克對25000份心理學研究做了分析,她的結論是:當身處錯誤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都有可能做出虐待和邪惡的行為。

          紀姆巴竇說:“我們的社會趨向於把注意力集中在個體心理學上。我們在戰爭、立法、宗教和醫療這些所有的機構制度中都是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 他認為,如果不理解群體心理學的威力,我們就永遠不能希望戰勝虐待、自殺式炸彈和種族屠殺,也不能真正避免我們自己做出惡劣的決定和卑鄙的行為。

          責任分散和哥們義氣

          紀姆巴竇曾用實驗向世人昭示,把和平的人轉變成虐待和敵對的人是多麼容易。

          1971年,他在斯坦福大學裡招募了一些學生來模仿監獄的看守和囚犯。他把一個真看守的全部行頭給他的“獄卒”:制服、哨子、手銬、太陽鏡,這可以讓志願者在行為上更像獄卒。他還讓那些假扮的犯人不用名字,只用數字來分別。很多研究發現,這種匿名形式是改變人們待人方式的有效工具。

          結果,實驗只進行了6天就不得不停了下來,因為那些由於心理狀態健康良好而被挑選來作為看守的普通暑期學校的學生,竟然將很多囚徒推向了情感崩潰的邊緣。

          在另外一個發表於1974年的類似實驗中,耶魯大學的斯坦利﹒米爾格蘭姆說服普通人對坐在屏風後的“受害人”實施電擊,結果沒費多大力氣,他就讓所有的人都增加了電壓,直到受害者尖叫起來;這時,其中2/3的人還繼續電擊,直到受害者明顯地失去了知覺。

          俗話說,法不責眾。紀姆巴竇說:“如果感到能夠分散責任,人們並不覺得自己應該負責。這時候,人們就會做一些他們通常不會做的事情。”

          人們在實驗室外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效應。1971年,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家約翰﹒沃森發現,在一些部族文化中流傳著這樣的習俗:在對敵人用酷刑和打仗的時候,要帶上面具或者用顏料塗在臉上,這樣看上去不那麼殘忍。另外,很多人觀察到,那些虐待、行兇或實施種族屠殺的罪犯經常是把受害人想像成動物。斯坦福大學的阿爾伯特﹒班杜拉繼續了米爾格蘭姆的實驗,他發現,如果他告訴實施電擊的參與人,那些受電擊的人(實施電擊的人看不到後者)像是動物,“施刑者”就會給“受害人”更厲害的電擊。

          組群創造了一個減少個人責任的環境,但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發揮了人們的責任感。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心理學家亞列﹒米拉利是研究中東恐怖主義的專家,他說,存在一些直接影響組群的要素,其中就有組群中個體對頭領和同伙的效忠。招募自殺式炸彈的組群用的就是這種招數,即建立起一種社團的感覺並鼓勵對其他組員產生責任感──所謂的哥們義氣。在這種特定文化中,自殺式爆炸這種個體對其行為所承擔的責任似乎是一種榮耀。通過他們給家庭和朋友的遺書和臨別留言或錄像,他們對自己的犧牲有了一個交代。

    • 家园 什么呀,知识分子并不是按教育程度分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可以有交集

      比如白鹿原里那个号称耕读什么的老先生,就可以称作知识分子,鲁迅,什么文凭没有,也是知识分子,爱因斯坦,蒙头搞相对论的时候不算知识分子,只是个物理学家,后来逃到美国他一项成果也没出,但整天忙着人权民主做报告就可以称作知识分子了。

      知识分子(此知识非科学知识或什么专业领域的知识,当然会议点会更好,这样唬人会更容易)指的是从思想上对社会进行指导(别人听不听无所谓)的人,所以有些学者,学富五车,在专业做出了很大成绩,但整天钻在办公室里,也不发什么帖子,除了同行没人知道他,自然不会对群众的思维有什么影响,这样的人一般不被称作知识分子。象先帝,文凭不怎么样,除了语文没什么其他专业技能,但能号召群众斗地主,打砸抢,吃公社,为人类社会实践作除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是一地道的知识分子

      • 家园 谈谈不同意见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是我引起的,所以说说我的不同意见。

        爱因斯坦作为纯粹的科学理论家,是知识分子。因为爱因斯坦都是他他人总结出的实践知识上进行工作的,他自己几乎不作实践或者实证性的工作。我们都知道那位著名的英国贵族在日蚀时帮助他验证了理论。还一位我不记得名字的法国人测量了光速不变。只不过科学家是知识分子中同实践接触距离最近的一部分。

        实际上,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有无理论这一点,作为科学家的门槛是很看重的。比如国家功臣袁隆平不能进入中国科学院,前后有什么名堂不知道,表面上堂而皇之的书面理由,就是科学院认为他没有什么理论建树。看样子,这个泥腿子丢了科学家的脸了,中国政府只好再建立一个工学院。

        知识分子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凡是从事意识领域工作的人,我认为都可以叫知识分子,象艺术家、律师、教师、记者等。毛喜欢进行理论方面的工作,时常发表社会理论,所以美国人罗伯特。特里将他和法国的戴高乐都称为半知识分子,我认为只是一小半。他们的正式职业还是管理者和革命者。

        管理者和革命者,与知识分子相同的是都属于上层建筑的工作,不同的是他们是利用物质利益力量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利益分配来调节人们的关系。过去中国称之霸道,将在意识方面进行教化引导人们,叫作王道。所以汉家老刘骄傲的说:我们外儒内法,毛是外王内霸。

        还有一种就是国家的所有者,不过现代大部分国家都声称国家属于人民,这部分已经虚化了。只剩下英国女皇、日本天皇等少数。

        还有老农对农田的操作经验,工人熟练的工作技巧,不应该叫知识,他是劳动技能。当有文化科技人员将这些转变为书面知识以便于广泛传播时,他们才成为知识。不过这可能让熟练掌握技能,但是文盲的工人看不懂了。

        显然,知识转化成真正的劳动技能,需要实践的千般磨练,所以现在传闻企业只招收高级技工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收刚毕业的大学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