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行为经济学四当家的和他不骇人的研究 -- 老马丁

共:💬19 🌺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行为经济学四当家的和他不骇人的研究

    美国经济看上去不那么美,银行忙催款收屋销坏帐真是累,借债买房的拆东补西活收罪,普通人信心下挫不敢消费,老马年末推波助澜发贴混花攒分走一回。

    行为经济学三老身后,高手如云。如果有人提名说某人排第四,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不过呢,总体上同意的人会多于不同意的。这个某人叫乔治.莱温斯基,哦不,卢文斯坦,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社会和决策科学系的讲席教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胡子是卢文的标志】

    卢文和斯诶勒一样都是经济系背景(耶鲁经济系85年PHD),然后毕业后转身挖起了师门墙角。他最初挖的地方,据他自己交待,是经济学大拿萨缪尔森建立的贴现效用模型(discounted utility model)。人们对未来的效用贴现是个很基本的假设:人们对未来的好处打折扣,这样同样数目的好处,现在拿着比未来拿着合算。过去20年卢文很挖了些东西出来,他还把挖出来的大洞整理整理取了个名字:叫做“Intertemporal choice-decisions”,招徕了一大批游客(比如说我)来参观。这东西呢,简单的说,是关于猴子挑栗子朝三暮四问题的人类升级版,即你我他如何在时间段跨越中做决策。这个是不骇人的研究。

    经济学的理论是如果时间有价值的话,人们会尽可能的在现在享受好东西,比如成果,胜利,效用,收益,利润,好处,多的消费等等,而尽可能的推迟到未来去接受难过,痛苦,支出,成本,失败和少的消费。卢文通过自己研究发现,人民大众刚好和理论的预测相反:人民大众情愿从差的起点开始,克服一下,然后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不是先来好的,然后慢慢衰败。(是这样吗?下次见到他,问他那个大多数人吃葡萄先吃最好的如何解释)。

    卢文的新贴现理论的发现有好些,这里拣老马记得的谈。

    (1)收益和损失的折现不一样。远期的好处折得狠一些(更不值钱),远期的损失更坚挺,因而折得少。 卢文的实验表明,今天拿100块等于一年后拿158块,而今天损失100块相当于一年后损失133块。甚至有人的损失折现率为副:他们另可今天损失100块而不是未来损失90块。换句话说,人民更愿意现在就承担损失。

    (2)决策取决于人的先前的期望。有这么一个例子:说是铁手和请尽量两个人各自订了一台电脑,铁手订的两周到货,请尽量订的是四周到货 (很明显,两人订的不是戴尔)。两周后,企业分别联系他俩,告诉他们现在有两个选项,一个是马上发货,另一个是再等两周给他们一个升级的电脑(不加钱)。请问谁更有可能等待?

    答案是请尽量更有可能等。原因呢?铁手的选项是:(1)(应该)马上到手的电脑;(2)两周后到手的一个更好的电脑。选项(1) 是铁手的现状和参考点(reference point)。损失回避会让他保留选项(1),否则他会很痛苦,同时对未来的好处打折让选项(2)不那么吸引人。总体作用偏向选项(1),所以铁手更有可能选(1)。

    请尽量的选项呢:(1)马上到手的一个一般的电脑;(2)(应该)两周后到手的一个更好的电脑。选项(2)成了请尽量的现状和参考点(他本来就要再等两周),损失回避会让他厌恶放弃选项(2),但是对未来的好处打折让选项(2)不那么吸引人,此消彼长,总效果没有对老铁那么强。结果呢?请尽量更有可能等待(即选项(2))。

    这和老卡他们做的东西有点象吧,老卡的那一套参考点理论和现状效应可以解释大部分,卢文自己的贴现研究能够解释余下的,所以卢文只能排第四。

    (3)卢文使用他的理论解释了心理学对宏观经济周期中经济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这和其他三老不同,三老更多的是关注微观经济行为。卢文认为,考虑行为学的因素,让投资者和消费者在不景气时期进行投资和储蓄是一个很困难的决定。因为不景气时期消费者对投资和储蓄带来的(未来)收益打折的比较狠(意味着需要很高的收益率才能吸引他们去投资和储蓄),同时不景气时人们把从降低的收入里拿出钱来投资和储蓄当成(今天的)损失,这样更是要避免。因此,在市道不好时,和传统经济学的预测相比,投资者更会减少投资,消费者会加倍减少储蓄。但是市道好时,特别是发了奖金,消费者会更高比例的增加储蓄。

    (4)卢文的新贴现理论还进一步丰富了了沉积成本效应。例如,当股票下跌时,人们更有可能死挺而不是割肉。因为割肉是肯定亏,而死挺有可能亏更大,也有可能涨。未来涨就不用说了,哪怕贴现过来也比亏强。而未来更亏如果一贴现打折,数目字下去了,就不那么痛苦了。美国经济似乎又要来一个downturn了(嗯,是又一个),大家来检验一下卢文的理论对不对?

    (5)负债回避。这个是老马最喜欢的卢文的研究,是对斯诶勒心帐理论的在分期付款消费领域的一个发挥。结论有二:一是很多情况下人们不喜欢背债分期付款消费。二是有时候大家喜欢背债分期付款消费。话是给他说全了,不过听老马细细到来,卢文还是挺有道理的。

    根据斯诶勒的心帐理论,任何支付消费都在人的心里分记两笔心帐:消费享乐的收入帐和照价付款的支出帐。钱货两讫也还罢了,分期付款背债买东西要小心。

    先回答问题。假设您准备去您最想去的地方转一转,花销是1200块。不过您手里钱不够,旅行社有两个分期付款方案:方案(1): 预付。从旅行之日起提前半年每个月付200块。方案(2):迟付。从旅行结束之日起半年付清,每个月付200块。您选那种?

    根据经济学的解释,当然是方案(2)合算。因为赚了个利息钱(大概是50块)。但卢文的研究表示,60%的人选方案(1),尽管方案(1)却要多付50块利息。

    同样一个问题,把消费换成洗衣机和干衣机,人们的答案反过来了:84%的人选择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迟付。

    这两个例子体现了卢文这个研究的的核心思想:即(1)人们不喜欢在消费享受时想起还欠着钱,这样会降低享受的幸福感。(2)人们喜欢在付款还钱时,联想起还钱带来的消费享受,来缓解付款的痛苦。那么啥时候人们不喜欢背债分期付款?当某些消费是一锤子性质的,比如说旅游,虽然把债分期推迟了有经济上的好处,但是先消费后付款加重了人在消费时的精神负担,降低了他们的快乐。而且如果迟付,旅游已经结束,没有任何消费享受可以联想。

    那么啥时候人们喜欢背债分期付款?卢文认为,如果您每期能把消费享受和还债在心帐里结合起来,,比如说,您在每期付钱时,想起了宝马每天开了,房子每天住了,洗衣机隔三岔五运转了,这些好处会让您每次付款时觉得不那么痛苦了。

    同理,很多人喜欢付一个不限消费的flat rate,比如说通讯费用的包月制,坐车的月票,parking的月票,哪怕实际付出的金额更高。

    对工作收入而言,在人的心里也分记两笔心帐:收到工资的收入帐和工作付出劳力的的支帐。人们更喜欢先工作,再收钱。不然就背了老板的债,人们不喜欢。

    卢文的不骇人的研究就讲到这里,下一篇讲卢文和他那骇人的研究。

    关键词(Tags): #卢文斯坦#行为经济学元宝推荐:爱莲,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del
    • 家园 葡萄不知道,但是西瓜苹果什么的十几年前都是先吃快坏的

      下次见到他,问他那个大多数人吃葡萄先吃最好的如何解释

      感觉这里需要给对未来损失加个权重值。

      小时候物资匮乏的时候,每次都是买很多存着,吃的时候也都是先把快坏的水果先吃掉,这样虽然每次都吃不到最好的,但至少天天都有的吃。(到现在还记得满床底的西瓜)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后,既然物资不紧缺并且随时都有能力购买新鲜水果,吃水果都是先挑好吃的吃了,大不了坏了再买新的。另外也可以按需购买了,把库存折旧的压力都转给零售商。

    • 家园 我来替他解释!

      下次见到他,问他那个大多数人吃葡萄先吃最好的如何解释

      这个有什么难解释的,水果有保鲜期,明天吃肯定不如今天吃好,(香蕉或许正好相反,先熟的先吃)。葡萄如果不是先吃最好的,很可能完全吃不到好的,不能够“节节高”啊!

      • 家园 问题不是这样的

        20个葡萄有大有小,依次吃完,问顺序。

        • 家园 如果是这样

          假设大的甜,小的酸,我肯定先吃小的,原因是先吃了甜的,再吃酸的,会觉得特别酸。这个道理跟中餐馆的饭后水果甜品上的次序一样的。您可以留意一下,一般都是先上水果,再上甜品的。

          如果酸甜都一样,我就随机挑了。

          • 家园 通常是这样两种行为

            假设酸甜一样。一种每次都吃剩下里面最大的,对应的心态是他每次都是吃他能吃到的最好的。另一种每次都吃比上次吃的大的,对应的心态是每次他都在改善,节节高。

    • 家园 咱这帖子有人看,有人花,但是为啥没人回?

      郁闷

      • 家园 我检讨

        我经常是greenbrowser开了一堆帖子,看着一半被叫走干活去了

        然后过好几天才回来正经把剩下的窗口看完 所以这种情况可能有我的一份功劳……

      • 家园 我以为四当家应该是colin camerer,卢要往后排。

        行为科学和实验科学得诺贝尔奖的那次,之前在瑞典召开过一次讨论会,召集人就是此子。非常厉害。宾大行为科学博士。和哈佛的alvin roth都是22岁拿的博士。神童来的。两个还都是因为小时候太聪明了,被作为特殊人类加以研究的。

        • 家园 Camerer不太熟

          只读过他的两篇改良博弈论的文章。他是经济系的吧?不过Thaler也是出身经济系的,Tversky and Kahneman是出身心理学的, Dan Ariely 也是心理学的, 他们几个在商学院的学报上发了大量文章,所以咱熟一些。

          咱这帖子把您引出来了,这样吧,作为此版的翰林,向您约个Camerer的帖子

      • 家园 注意力被骇人的研究吸引了
      • 家园 嘿嘿,先献宝。另外,无根据的瞎猜

        大概这几天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月色溶溶、陈经、唵啊吽等等那里呢。我猜大家看到老马丁的帖子,会惯性的读之花之,但这两天,在坛子里其他帖子也都煞是好看的背景下,就暂时不更细致思量马丁帖了。甚至更能激发人们兴趣的《骇人研究》,其点击量和回帖也只是比《不骇人》相对多一点点而已。进一步瞎猜原因,也许大家下意识里把这几个帖子纳入这一概念:“属已了解信息——都是行为经济学领域内的事情嘛”。而陈大、月色溶溶、唵啊吽的帖子,则有如下标签:“新话题。应该分配更多注意力”,他们帖子互动多,而这里互动少,也许就是注意力分配的结果。假设前提是,人们在这里喜欢宽而且泛的吸收信息。

        或者,有另一个猜测,月色溶溶、陈经等等的帖子与老马丁的帖子相比,距离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自身固定的关注点更近一点点。但这似乎无法解释为什么前期老马丁的帖子回贴者众。

        信口瞎说,其实好像是个很有趣的话题。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想批改教授的作业,可惜看不懂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