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初来.说一说不该说的话.文革的记忆! -- 观望者

共:💬148 🌺46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失明你不对了,就事论事,你最后一句又冒到别处去了

            但是就算是个案,“大不敬”就该被枪毙?或者按你所见到的,没有枪毙,只判了四年刑,我们就应该为那个该诅咒的时代大唱赞美诗

            你爱这样猜测别人心理,所以常常有争论。

            你承认事实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给人扣个空帽子,于是自己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

          • 家园 我在唱赞美诗?

              说了事实就是唱赞美诗?

              文革误了我的学习,跑到内蒙(虽然不算最穷的地方)呆了十一年,其中三年在牧区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还要老爸接济,我会为文革赞美诗?

              问题在于要实事求事,说的太过份了反而起不到鞭挞的作用。

              就象八十年代,我们教研室一位教师为打架使人受伤被判了四年刑,我为他写信申诉,并安慰他的家人说:此案明显判得过重,翻案相对容易,如果判得不太重反而不易翻案。

              此案一年多后被改成免于刑事处份,他恢复原职并补发工资。按他的案情,如果是判个一两年按刑法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样的话丢了公职还翻不了案。

              对文革也一样,如果现在把文革说的一无是处,暗无天日。以后人家查查发现宣传过份的地方会觉行还不那么坏嘛,也许再翻回头。

              

            • 家园 实事求是的还原历史,是科学的态度。花之

              各人各地的情况,看起来很不一样。我老爸在南京呆过。过年的时候回去问问。

              关于当年南京居民的口粮问题,俺听老爸说过这样一个事。当年南京城里没有现在这样拥挤。就象你说的,房前屋后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您能回忆回忆当年这些空间是如何利用的么?还有多层的公寓楼居民是如何分配和利用这些土地的?

              • 家园 一般来说谁先占谁用。

                  也有不少人不屑去干这种农活。

                  我家当时是住两层的房子,每家上下两间,我家在一头,第二家又不种(他家两口子都是医生,收入比我家还高,我老妈工资低,一直到七几年还是三十八元),所以我家占的地特多,好象能有一亩多吧。搬家后老爸还叫我去收剩下的菜,记行弟弟把后搬来的人种的莴笋打断了,那家人还心痛地看了半天,不过没说什么。

                  这个种地的习惯他们一直到九十年代还保持着,自63年我家搬入“高干区”,村里人收入都比俺家高,种地的不多,自然就被俺老爸占下了,直到九十年代还有约半亩地,直到市里整治金川河改河边风景带,他们也老了才不种。

                  我单独住后还经常去拿些新鲜蔬菜,比买的好吃,当然也要帮着翻地浇水。

          • 家园 别自己竖靶子玩了。累不累啊?
            • 家园 别那么横,想吓唬谁?你想干嘛?现在不是文革了,你那套吃不开。

              树了靶子,你来打啊。

              • 家园 呵呵。我怎么横了?

                你倒是说说南京老哥怎么就唱赞歌了?

                你说说他帖子里如何唱赞歌了?

                人家说出自己的经历,说出自己知道的,就是唱赞歌了??

                说你自己树靶子,你还不承认?

                倒是你,因为别人说的跟你不同,就讽刺人家,说人家唱赞歌。你才是横的厉害。大家都听你的,你说的全对,得了。

                现在确实不是文革,所以俺喜欢看事实,而不是听你这套。

                • 家园 李瞎子本来就是这种人

                  别人认为建国前三十年的建设取得成绩和进步,他就将其扣上“否定改革开放”,“支持文革”等帽子。

      • 家园 城里人?说话太出格了。

        那时的物价也没那么高,普通烧饼五分钱二两粮票一块,没粮票怎么办?买高价的,价多高?两毛一块。

        “那时”是指六零年?要是这样还有什么“困难时期”?都赶上现在了。

        至于革委会,武斗时还没有革委会,革委会是中央下令制止武斗,对立两派大联合后才成立的,革委会成立后已经停止派别之间的武斗。

        到什么还有武斗您不知道吗?提示一下:河南,温州。

        这是俺的亲身经历:俺家养了鸡下的蛋(在城里)是舍不得吃的,要到豆腐坊换成豆腐渣吃,为的是数量上多一点。

        六零年还有豆腐房?您也太想当然了吧?

        您是不是把七零年当六零年了?但是七零年也没有议价东西,9.13以后才开始有。

        老同志了,说话不要误导青年。

        • 家园 我说的这些是我的亲身经历,你是从哪了解的?

            那时南京还有个摊贩市场,就在市中心新街口附近,直到八十年代那里盖了座大楼才消失。如果你对八0年前的南京比较熟悉的话就会知道。

            这个摊贩市场至少在六0年就有了,文革前后不大一样,文革中到文革后主要是卖积压的工业品,我当年就经常在那里买便宜的处理无线电元件。文革前有点象个集市,卖什么的都有,当然都是低档的。我记得(应该是六0年到六二年间)那时有一种杂碎汤,两毛一大碗,里面是肉联厂无法买的杂七杂八的东西,不管怎么样算是荤的,低收入者常常去打牙祭,我也吃过。

            这说明那时就有合法的自由市场。

            我现在虽然岁数大了许多事记不住,但记不住的是近事,几十年前的事反而历历在目。

            关于买烧饼我记得清清楚楚,地点也可以告诉你,就在南京青石村路的南路口与模范马路交接的地方。(这次老铁来还从附近经过。这模范马路不是现在的新模范马路,新模范马路是六四年前后修的,修了新模范马路老的模范马路就大部分废弃,现在只剩靠近三牌楼的一小段),那时的模范马路是底层市民的商业区,靠青石村路这一头在六0年前后就是自由市场。

            那时候的工资和物价都很低,国家计划供应的部分一直基本不变,所以自由市场的东西也卖不上特高价。两毛钱一个烧饼对平均收入(假设是一千五)来说相当于现在五六块钱一块烧饼,你说贵不贵?如果是五块钱,相当于现在一百五,这样的蛋糕你能买得起?

            关于豆腐坊,是指国营豆腐店的生产作坊,我清楚的记得,换回来的豆腐渣曾经有馊的,很难下咽。

            我们家那时相对好过,一个是老爸工资比较高,另一个是房前屋后空地多,老爸种了不少菜,还种了南瓜爬满了屋顶,每年都能收进二三十个南瓜。

            至于武斗,我说的是

          革委会成立后已经停止派别之间的武斗。
          针对的是楼主
          .晚上他们就拿枪去参加武斗。白天上班还不忘给另一人留点开水什么的.后来武斗停止了.但运动没有停止.两人的关系慢慢地梳离了.最后甲把乙抓去游街.不过几个月后乙平反了.把甲拉去批斗.不过县革委会还是那几个人.只不过是因为口号变而斗争变
          请你再仔细看看我的帖子。

          • 家园 蛋糕本来就不是供普通人吃的。

            60年和62年完全不一样,估计你也知道。现在我在和你扯的就是60年,怎么又到了文革?你到底在说那一年?你多大岁数大家基本上都知道,60年的事你能记得多少也能推断得出来。

            60年前后有自由市场你也真是好记性了。

            • 家园 我的帖子中你应该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事是什么年代的。

                60年时我9岁,你难道9岁的事忘得干干净净?

                不要说60年,之前的大炼钢铁、办公共食堂、我上幼儿园还记得一些事情。

                五十年代我家北面四五百米外就是农田,我还记得有一次在那里看水牛,象小山一样比我高得多,你说那时我几岁?

                最早的记忆好象是梦境,我还不大会走路,站在一个外方内圆的木制站筒里,在一个很大的房子,墙上挂着小鱼,门外是一条小河,有人在码头上洗东西。后来问老妈,说我家在苏州时就住的这样的房子。那时我顶多两岁吧。

          • 家园 再支持。

            大哥啊,你不要回啦。你这么苦口婆心得,也的分人。碰上“硬凹”的,您把话说完,把事一摆,就结了。

            • 家园 确实马脚多,支持马哥和南京大哥,有空我来说说.

              在河里,真的要敢于怀疑,好多人没有在大陆生活的经验...

        • 家园 老南京说得基本没错

          那时的物价也没那么高,普通烧饼五分钱二两粮票一块,没粮票怎么办?买高价的,价多高?两毛一块。

          “那时”是指六零年?要是这样还有什么“困难时期”?都赶上现在了。

          两毛一块的烧饼已经很贵了,一般人吃不起。那个时候在小饭店吃一碗三两的阳春面,只要九分到一毛一分钱(要付粮票)。三年困难时期过后,一般的“议价”阳春面(也就是不付粮票的),是一毛五到一毛七分钱。也就是一两粮票抵两分钱。

          这是俺的亲身经历:俺家养了鸡下的蛋(在城里)是舍不得吃的,要到豆腐坊换成豆腐渣吃,为的是数量上多一点。

          六零年还有豆腐房?您也太想当然了吧?

          您是不是把七零年当六零年了?但是七零年也没有议价东西,9.13以后才开始有。

          老同志了,说话不要误导青年。

          六零年怎么就没有豆腐坊了?大城市都是豆制品厂,还是开工的。基本上票证以内的东西,还是有供应的。缺的是粮票以外能买到的食品。所以一般城市里面,三年困难时期挨饿的有,饿死人的基本没有。

          七零年也不是没有议价的东西,议价米就有。也不过比要粮票的贵一点点。但是议价米也限量,每人每月限买几斤。所以议价米的指标也是可以卖给别人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