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也说说红卫兵。 -- 上课犯睏

共:💬69 🌺10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不好意思,沾了国家的便宜了。

        不过,俺那时候真的是想出去玩,兜里没钱啊。

        乌鲁木齐,哈尔滨,大连,青岛,广州,厦门。

        北京俺已经说了,是林彪国庆发言的那次。在天安门前游行,差点叫人家把鞋踩掉了。

        再有,就是从上海一路到清江的沿途风光。

        关键:挤车要有真本事。

        也有出事的,俺表哥赶上了在济南马石山红卫兵列车相撞。

        • 家园 那时候的人挤车都有绝活

          我的一个叔叔知青返沪,从插队的漠河火车回上海,他单身一个人成功的随身带回在漠河的全部家当:18个鼓鼓囊囊的大麻袋

          • 家园 替俺给你叔叔送花吧。

            漠河,冷啊。

            • 家园 上海的老三届插队方向

              主要是云南、东北、安徽和江西,我了解的对吧?

              • 家园 哦,不能忘记去新疆的上海知青。

                他们是老字辈的。

                就近有到崇明岛下乡的,这似乎是属于家庭或者个人有困难的照顾对象。

                可是现在,到崇明不能叫做下乡了吧?

                看到如此的发展,还是令人感到很高兴的。

          • 家园 这个强,要花的!

            不过一个人就算是装卸18个大麻袋也是够受的!你那个叔叔是不是把所有的家当换了价钱不错,分量不重,量又足的好东东装了18个麻袋?俺猜猜哈——18个麻袋的东北黑木耳!

            • 家园 哈,你分析的有道理。

              不过,18麻袋黑木耳?

              还没到倒爷儿的时代呢吧?

              知青回城,都不会少带东西。

              说起来,也是多少年“积累”的全部家当啊。

              也有光杆司令回来的,很多是怕好不容易办成的回城调令,夜长梦多,啥也不要了撒丫子就跑啦。

              俺们那里时兴带木头。200块人民币可以买一根上好的大圆木,当地人还是很厚道的,半卖半送的意思。然后,加工成4毫米厚的“木板”,称之为“棺材板”,大号铁钉打制成巨大的“回城木箱”随便塞点破烂进去充数。当然,火车站托运还是要找门路的。好在地方小,大家即使不认得,也是“点头交情”,总能够托运的了的。

              后来俺到南京读书去也。上海家里说起那个大木箱,都是瞠目结舌,几乎动员了全部左邻右舍的大工程才摆平。也还是值得的,俺GGJJ的结婚家俱,都是靠了这跟大圆木办成的。

              • 家园 您也够强的,也得花呀!

                整个大圆木回城,这个可实在是超出俺的想象力啦!

                不过当年东北黑木耳也是送内地亲戚的好东西,我是吃过了内地的木耳才觉出东北木耳的好处来啦!

                • 家园 东北的好东西很多啊。

                  每次回家都要把俺累死啦。

                  但是,看到老妈把那些大城市里的“紧缺物资”分送亲朋好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当然,每次回去,也起到了城乡交流的作用。

                  最头痛的,就是给当地的JJMM们买上海的“瘦腿裤子”。

                  这可是不一般的,难啊。

            • 家园 这位兄弟不厚道,说了要花却没给
            • 家园 看来兄弟年纪不会太大,不太知道那时候的情况

              其他的家伙什不说,他生生把自己打的一整套家具拆散给扛回来了,那时候,有这套东西就意味着可以成家娶媳妇了,可比黑木耳重要的多。

              • 家园 呵呵,玩笑啦

                那时候的事情还知道些,个人家里但凡有点家伙事儿都舍不得抛下的,总得想方设法扛着上路,所以每趟行李都超重。不过还是要佩服一下你叔叔,虽然见过不少行李超重,像他这样多的行李也是少有了。要不您蒸个包子?

                • 家园 本事都是给逼出来的

                  人到那个份上那个环境就不由得不这样拼命了,我叔叔去漠河是16岁,送他走的前一天晚上我爷爷一夜白头,十年后我叔叔回来时也已是两鬓斑白,这个包子要是蒸的话有些苦涩,容我以后再来吧。大过年的不说这些,我叔叔他们家过得现在也挺好,也祝笑吟兄过年好。:)

                  • 家园 哎呀,折杀我也

                    俺是小字辈,可当不得“兄”字,实在折杀我也。

                    文革时候还没我呢,文革的事情我都是听家里说的。只是我们家里人文革的时候多是逍遥派,加上屋里头既没有地主资本家,也没有老革命,所以多数时候都是在看热闹。除了和大家共享了一段物质匮乏,供应紧张的时光外,全家上下似乎没受什么特别的罪。因此言语里已经习惯了把种种文革逸事当成来笑话讲。不过也可能是性情所致吧,我的姥爷和舅舅们说起以前的事情来都是这个样子,从皇军建设皇道乐土到文革武斗,打他们嘴里说出来就无一不可乐。这可能是一种生活态度吧,也可能是我太不懂事,还听不出其中的辛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