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 -- 史文恭

共:💬674 🌺29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20)

      3. 刘炳昆和第二绥靖区司令部之战

      说起来,俺第一次看王耀武的《济南战役回忆》的时候,就是因为刘炳昆,而动了心思写王耀武的。-----据说看一部好书就如同和一个牛人谈话,俺对王耀武的一个直接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写的《济南战役回忆》。因为此文详略得体,条理清楚,看这样的文章对于阅读者而言是一种享受。所以自然对王耀武的能力有一个认同。-----而有一点引起俺的注意就是王耀武在他的回忆里用很大的篇幅描述了第二绥靖区司令部的陷落和守卫部队的死战。----要知道,守军不过是区区七个连而已,在济南之战中,国军方完全可以说是将士用命,在外围的争夺战中,就有两个团长一死一伤,整编八十三师(王耀武旧部)第十九旅旅长赵尧负伤。在攻城战中,保安第六旅徐振中旅长力战被俘,二一一旅旅长马培基被击毙,第七十七旅长钱伯英,第十五旅旅长王敬箴都亲自带队向共军冲锋。这些事迹很有力地说明,名将王耀武的治军能力。---但在他的回忆里,这些都是一笔带过,唯独为了刘炳昆,王耀武花了三段文字来书写。----于是,俺特地查了资料,才知道这其中的原委很深。

      刘炳昆所带的部队是第七十四师一七二团七个连,这七个连是在济南战役开始后才紧急空运到济南的。(顺便说一下,王耀武空运来的这两支部队,第八十三师的十九旅和第七十四师的一七二团都是济南战役的亮点部队,),后来由于共军炮火封锁了机场,后续援军无法到达。----刘炳昆的部队空运到机场的时候,是赤手空拳的,因为飞机载重有限,下了飞机他们就跑步到军火库,领到军火直接就到马家庄支援第十九旅,后来就调到济南商埠区守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前面说到了,济南的防线分四层,外围,商埠,外城,内城。内城和外城都是城墙包围的重防御工事,而商埠,就用日本人的话讲,就是“城下町”,或者“皇城根儿”,由于吴化文的起义,共军得以很快的包围并开始突破和攻击商埠,攻击部队是洛阳的征服者--三野孙继先的三纵和十纵。在吴化文起义的当天,由于共军获得了国军通行口令,本想趁机冒充吴化文部,骗取商埠的,但未料吴部出了几个叛徒,让王耀武得了消息,所幸共军带队部队是后来文革不幸卷入政治漩涡的王良恩少将,他当机立断把部队带了回来。----于是,靠强攻,号称三野攻击力最强悍的五支队伍之一的三纵八师还是突破的商埠,之后,突破部队的目标自然就对准了商埠的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原德国领事馆和邮政大楼。(在下面的链接里有相关的图片:http://www.adigi.cn/ShowPost.asp?id=20126),此时,守卫这群大楼的正是刘炳昆的第七十四师一七二团和保安第八旅的一部。时间在1948年9月21日。--------到了9月22日,整个商埠地区都已被攻占,此日夜,共军突破济南外城。而刘炳昆守的邮政大楼是商埠区最后陷落的。守军以七个连测算,大约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但最后三纵八师通过连续的爆破之后最终占领时,抓到的“半死不活”的俘虏仅六百人。这样的血战,是非常痛烈的。进攻刘炳昆部的部队先后有三纵九师的两个团,攻了两次,不成功,其后,八师政委王六生指挥二十三团和二十四团进攻,二十三团(也就是三纵主力师的主力团,该团的一营就是著名的“洛阳营”,营长张明后来官拜中将,是著名的战斗英雄)三营冲了上去,结果打了个三进三出,“伤亡很大”(引自二十三团时任团长石一宸开国少将回忆),后来通过仔细的分析战场态势,石团长派二营,通过连续的爆破,(共七个炸药包,重量小的三十斤,大的七十斤),最后炸得大楼的西半截大面积的塌了下来,突击连冲进去时,几乎没有了抵抗,因为守军已经被炸晕了。

      此战,三纵八师师长王吉文在突前指挥路上中弹牺牲,第二十一团团长张敬宗负伤,二十三团作为主力团,后来就地休整,作为一把攻坚的尖刀,未能参加济南的外城和内城作战。以长于攻坚闻名的三纵八师后来在进攻济南内城的战斗里,会同十纵,十三纵一起进攻却未能奏效,伤亡惨重。后来,是在十三纵的突破口里进的济南城。

      因此,无可否认,刘炳昆的这个团在济南之战里捍卫了第二次组建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威名。他们的苦斗为王耀武对七十四师付出的巨大心血做了最好也是最后的证明。-----和第三次组建并在后来福建平潭岛登陆战中被歼的七十四军不同,张灵甫战死在孟良崮之后,王耀武用了最大的心血去重建第七十四师,(甚至把他自己第二绥靖司令部的精兵强将都调过去,所以在后来济南之战中他才没有精兵可用。)----可惜由于济南的机场过早被共军火力覆盖,否则,如果邱维达的七十四师全部,而不是仅仅七个连的兵力,能够被空运到济南的话,那济南战役的进程将大大改变了。-------但王耀武的命运女神显然早已他顾了,在他军事生涯的最后一刻,他的起家部队虽然陪他走完了这一程,但参加的兵力却稀薄地只能突出他们牺牲的惨烈。-----在后来于功德林作为战犯书写交待材料的时候,王耀武回忆起这个结局,能不感慨万千吗?所以,他不禁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淡却深刻地哀伤。-----这已经是他所能够给刘炳昆和他的部队最后的祭奠了。

      关键词(Tags): #王耀武(当生)#刘炳昆(当生)#悲伤的故事(沙漠银狐)
      • 家园 吴部还是有战斗力的,怎么能说没有影响呢?

        毕竟两万多人,几乎占守城部队的三分之一;再说自己部队临阵倒戈,守城部队心理上也会有微妙的变化。

      • 家园 未必吧

        "否则,如果邱维达的七十四师全部,而不是仅仅七个连的兵力,能够被空运到济南的话,那济南战役的进程将大大改变了",只不过增加被攻占时的痛苦而已,再说司令部难攻只是防御体系好,真来了几万人未必放得下,弹药未必够用.就算济南守住了,人家本来就打算攻济打援,也是凶多吉少.

      • 家园 好奇的一点是老蒋为什么不加快对济南的援助速度

        既然老蒋不许王耀武撤退下了坚守济南的决心,那么就得切实想办法加强济南的防御,光下手令喊口号吹牛皮是没用的。固然对济南这样10万守军级别的重点城市还没有丢掉的先例,但此时的解放军已经是今非昔比,济南已经完全孤立啦。指望解放军顿挫于坚城,利用援军再来个中心开花? 从徐州到济南可是不近,更何况解放军打阻击一向是不要命的,睢杞战役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

        对王耀武来说,如果真能突击加强2-3个师,4-5万人是能起大作用的,这样对吴化文也是一个鼓舞。虽然最后失败是难以避免, 但总比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中白白损失强。杜聿明在这里觉得很难说起到什么好作用? 记得他对济南城防非常有信心,对老蒋夸了海口,说是为了打破阻击线,但未免没有私心在里面,想手里尽可能多控制一些部队。把门将军就更不用说了,老蒋下令空运以后还想方设法加以拖延。

        • 家园 增加两三个师可不那么容易

          辽沈战役时国军为了组建东进兵团,放弃了烟台,那里不过两个师。淮海战役就在南京眼皮底下打,打到一半的时候杜聿明建议增加五个军,否则只能失败。顾祝同答应两三个,最后一个都没增加。

          杜聿明的意见倒没什么,济南徐州的总兵力是一定的,这边增加了那边就要减少,华野也会相应调整攻坚打援兵力部署,大多济南那边打得更激烈一些罢了。而且杜聿明手下的兵力也不多,他计划中能够北援的兵力不过17万,不过同华野打援的兵力大致相当。再送过去两三万人,明摆着济南挨打的时候只能望洋兴叹了。

        • 家园 奇怪徐州那边动静

          解放军调集怎么多部队打济南,徐州那边那些家伙都不知道干什么吃的,简直是在看戏~~~俺从徐州到济南半天。

          • 家园 被之前的豫东战役给打怕了

            怕离开徐州后在野战中被吃掉,万一解放军是虚打济南,实打援军,出来的援兵少肯定是被灭的。出来的多运动不方便,后来的淮海就是例子。

        • 家园 济南攻城的时候

          林彪已经南下锦州,老蒋是顾头不顾腚了。

        • 家园 除了您所说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

          共军的进攻太神速了,原来以为可以守半个月的外围阵地,茂岭山,聂凤智的九纵一天就攻下了。

          周志坚的十三纵运气更好,他们快得把王耀武在济南外围的军火库都端了,缴获了上百门火炮。(此军火库乃日寇投降时转交给国军的,一直没有动用,完整无缺。),所以十三纵以新部队干出大成绩,运气好也是一个因素阿。

        • 家园 估计全国的兵力都吃紧,没兵可派了
      • 家园 沙发,第八花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9)

      2.三姓家奴

      济南之战的第二个话题当然就是和温候齐名的吴化文将军。关于此公行径,网上以讹传讹的事儿实在太多了,所以俺多费点笔墨,澄清一些事实吧。

      第一条,吴化文投日完全是被迫的,被谁逼迫呢?就是国民党。当时吴化文部在山东抗日,碰到灾荒,所部兵士由于上面不发粮饷,沦落到了吃观音土的地步。----吴化文年仅15岁的勤务兵徐怀忠也在饥俄冻馁中死去。---这很有力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做为手中有枪的军队,在抗战时的乱世居然能饿死一大批战士,(甚至司令的勤务兵),那么这支队伍的军纪如何,自然可想而知。---而这样一支队伍,居然没有上面的支持,----这个责任要谁负责呢?------顺便举个例子,吴化文被迫投日之时,所部就有一个营长因不愿投日而毅然自杀。这样忠勇烈士的牺牲,谁又应该负责呢?---况且,吴部投伪,是戴笠的密令,让他“曲线救国”,---真伪暂且不论,但抗战胜利后,吴化文部的确摇身一变,从伪军变回了国军。---他为什么能变回来,自然是因为国民党答应了。---那既然当初是你们国民党把人家逼成了伪军,后来又是你国民党把人家伪军迎回来做了国军,(如果吴化文所说戴笠之事是真,那他还可以说自己其实从未投日,不过是做戴笠的“地下党员”罢了。。)---那国民党又有什么资格说吴化文“三姓家奴”呢? (见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17248665)吴化文投敌始末 张澄)

      第二条,济南之战,吴化文起义,很多资料里说,吴化文早就脚踏两只船了。还有一些人为此争功,比如民盟就说,吴化文很早就和民盟联系了,章伯钧就负责这个事儿等等。其实作为长期受排挤的杂牌军,吴化文和各方面保持联系是乱世里存活的基本条件,----“蒋雄奇”当年也是一边抗日,一边派代表和日本人联系的。----这本没有什么稀奇,共军方面从1946年开始就不断地给吴化文做工作,---到了1948年,吴化文把他老爸,老母和妹妹都送到了台湾,---这说明了什么?---当年,吴化文投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双亲被诱拐到济南,落到日本人手里,(吴老太爷为了不愿让吴化文走徐庶旧路,以头撞墙,以死拒之,被就醒后,嚼齿流血,大骂日寇不止。)---现在,吴化文把双亲都送到台湾,---那么作为孝子的他,能有多少投共的真心呢?

      然而,吴化文的确后来起义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下最后的决心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济南的布防问题。济南的防线一共四道,外围,商埠,外城,内城。内城和外城由于有坚固的城墙和众多的火力工事,是最好的防御阵地,而吴化文虽然是济南西守备区司令,但部队却驻守在防卫工事最薄弱的外围飞机场,---说得不好听一点,王耀武还是让他做挡箭牌,为在内城,外城的国军精锐做替死鬼罢了。正是因为这个本质原因,对于吴化文而言,与其在飞机场为王耀武卖命,不如索性起义反是对他所带领的部队最好的选择。---国民党以国士待杂牌军黄伯韬,黄伯韬在淮海战役自杀以谢,国民党以排挤打压对西北军,西北军有高树勋,张克侠与何基沣,和吴化文。----这是很公平的逻辑,当然,对于国民党而言,他们才有一个黄伯韬,而有太多的吴化文了。---天作孽,犹可作,自作孽的国民党,当然死有余辜了。

      第三条,很多人以为吴化文的起义对济南战局有决定性影响,其实这是错的。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吴化文起义在西线,但后来的济南第一团和济南第二团都是在东线攻取济南内城的。---事实上,这些夸夸其他的评论者都忽视了名将王耀武当然不是泛泛之辈,济南之战的惨烈是出乎大家意料的。王耀武的防御也完全不是吃素的。这一点俺后面会继续详谈。----吴化文的起义是加速,而不是改变了济南战役的进程,这是事实。

      第四条,还有一个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吴化文的第三十五军后来解放了南京。(顺便说一下,这个话题是李敖大爷第一个扯出来的。。。),但真实情况是,在吴化文的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第三十五军时,他们是和鲁中南纵队,也就是吴部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死对头合编的。第三十五军每个师吴部一个团,鲁中南两个团。(史按:三野选了这支部队和吴化文部合编,用意深远,名为合编,恐怕实为收编吧。),所以,当时鲁中南指战员大怒,说三野是搞“包办婚姻”,(史又按:鲁纵不愧为山东部队,个个直肠子,一点都不理解上面安排他们收编吴化文的良苦用心。),结果还是陈毅出来做工作。然则鲁纵的人还是不服,后来召开全军干部大会,军长吴化文痛哭流涕检讨自己在历史上的罪恶,矛盾才慢慢缓和下来。----所以,后来第三十五军解放南京的时候,军纪很好,---其实不是吴化文的军纪好,而是鲁中南部队都是实诚的山东大汉,所以军纪好,(吴部有他们看着,军纪能有问题吗?)----又顺便说一下,南京的解放,的确本不是派第三十五军去的,但可惜国民党实在无能,根本就没有抵抗,就顾着逃跑了,所以,让第三十五军夺得了这个荣誉。-----吴化文本不欲成名,奈何国军实在太烂了。----所以,俺见到这些保卫首都的时候跑的比谁还快,到了台湾喘息下来就骂吴化文“三姓家奴”的国军英雄们,实在拿不出尊敬来。----老实说,俺也看不出他们有什么资格可以嘲笑吴化文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